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87509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册学习目标一 识字、写字1 精读、略读课文都安排要认识的字,写的只在精读中有。2学生自学、自查、独立识字为主,教师可做适当点播。3生字、词及学过的字构成的新词可以在文中找一找,抄一抄。二 阅读1练习朗读和默读。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3领悟课文中的表达方法。4积累语言。5向课外扩展延伸。三 口语交际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交流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四 习作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想象。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但要求不要过高。五综合性学习第一单元 1观潮 2课时 2*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 3鸟的天堂 2课时4* 火烧云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位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1 观 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7各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过程与方法: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2、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三教具准备1课文相关资料。2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教学难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新授1检查预习情况检查生字。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2理清叙述顺序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附: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顺序)课堂小结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一读。布置作业1 生字、生词。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激趣引入1放映观潮时“人山人海”的镜头。师述: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都要到我们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观赏“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板书:观潮)2提问。(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3这节课我们要重点领略钱江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新授1 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书,找一找描写潮来时景象的段落(第2、3自然段)。大家打算用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呢?(指名学生说说方法,如果学生不会说,就用提建议的方式提出要求,如果学生能说,就引导到用“读”的方法)我有一个建议,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把自已特别喜欢的语句反复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得有气势些,再读给大家听,并且说说理由,怎么样? 学生自学后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后再齐读。 在交流中随机抽出3个句子进行重点指导:(指名读后,让学生评价是否读得有气势,改进并提建议后再读,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想象一下“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再看录像感受)指导朗读: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指导背诵。 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投影出示句子(括号内的词供参考,不出示):(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投影句子(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划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现在我们一边看录像,一边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2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教师启发:刚才学的这两个自然段中很多词语用得十分精彩,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老师投影出示词义,学生知道的就站起来说该词语。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人声鼎沸)有风浪,水面很平静。(风平浪静)形容声音很响。(山崩地裂)面与天际会合,指地平线。(水天相接)从这岸到那岸在江面上横着接通。(横贯)分先后地一起前进或同时前进。(齐头并进)形容水势很大。(浩浩荡荡)(用投影出示一段话)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联系整篇课文,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把它说完整,说清楚。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潮来时(浩浩荡荡),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声鼎沸),但是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前后讨论后交流,出示答案后再把这一段话连起来说一遍。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观潮,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阅读有关课外书,进一步了解大自然。 布置作业1 一课一练。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板书设计 从远处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1、观潮(潮来时) 再近些白浪翻滚越来越近浩浩荡荡 2* 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7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 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2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2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三教具准备1雅鲁藏布大峡谷相关资料。2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新授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学习生字 穆玛涓滔脉卉罕2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思考: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3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丰富的语言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例:“堪称”“号称”“美誉”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特定作用的句子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课堂小结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资料袋的学习相关链接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注意。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大峡谷地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覆盖着,天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及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雅鲁藏布江遇南迦巴瓦峰阻挡,改向南流,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形成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大峡谷入口处古堡遗址目睹了大峡谷的历史变迁。布置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板书设计教学中,我从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切入课文,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让学生自主去阅读,主动探究,理解内容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在平等的交流,共同的学习中完成学习的任务。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奇异,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美美地去读课文,滔滔不绝地和大家交流自己所悟所感,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需要的自主探究,还有收获的快乐。3 鸟的天堂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8各生字,会写14各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等词语。2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过程与方法:1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风光。2 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三教具准备1各种鸟的图片。2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教学难点: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新授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检查反馈。 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2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检查反馈。3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尝试有感情朗读。 朗读指导。 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课堂小结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一读。布置作业1 生字、生词。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导入指名朗读课文,随机点评。新授1、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2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课堂小结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布置作业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抄写句子。3一课一练。六板书设计3 鸟的天堂 大 大榕树 茂盛 鸟的天堂 生命力强 4* 火烧云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认识5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过程与方法:1 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2 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2 教学难点: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三教具准备1 火烧云图片。2 课件:重点句。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尝试铺垫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新授1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尝试题(一):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背诵这一段。(2)学生尝试练习。(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2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尝试题(二)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3)交流学习过程: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3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尝试题(三):(任选一题)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3)投影反馈,订正。课堂小结 画一画你想象中的火烧云。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板书设计4* 火烧云变化多 、变化快这节课,我能够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各种环境,激发兴趣,鼓励创新,教给学习方法,学生能够通过主动的学习获取知识,这丰富的想象扩展知识,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教学效果好。语文园地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二课前准备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再次指名交流。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第二课时习 作1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2 学生审题,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3 小组交流。4 学生拟订草稿。5 学生读习作,教师初评。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有条理,有顺序。有重点,清楚、具体的介绍。根据提示小组互评。定稿,抄写习作。第三课时习作点评,修改自己的习作。第四课时我的发现1 反复读对话,思考: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2 生反馈,边读文章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3 师生同读观潮,想象画面。4 教师小结。日积月累1 学生自由读,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2 反复读,试着背一背。3 学生表演背诵。4 师生齐读、齐背。趣味语文1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学生自读。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教师点播,总结。学生体会再读。2自由读第二题,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3 师生再体会读。4 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第二单元5古诗两首 2课时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6爬山虎的脚 2课时7蟋蟀的住宅 2课时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4课时教学重点:本组的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观察的方法。从中激励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动手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在习作时给同学们创设一个互相交流的时空,培养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积累,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学难点:本组课文的学习重在,从观察中引发学生的发现。古诗中不仅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中受到的启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抓特点,透过特点看本质,以此来培养出学生分析问题、抓主旨的能力。5、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题西林壁。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2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5 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学会生字。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2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三教具准备1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2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导入作者背景介绍:苏轼、陆游。新授1学习生字词: 指导: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2读诗,整体感知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个别读。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3读诗文、咏诗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2. 缘:因为。3. 此山:指的是庐山。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注释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足鸡豚(t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无时:随时。叩(ku)门:敲门。 4全班交流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播、启发、小结,并与朗读相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课堂小结感情朗读,谈感受。布置作业1 生字、生词。2 背诵古诗。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背诵引入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新授1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结合资料丰富对苏轼、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生卒年代、生活时代人品介绍、著名作品、自己的见解。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相机点拨即可。2复习巩固: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课堂小结展示自己的背诵成果。布置作业1 一课一练。2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六板书设计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 苏轼 游山西村 陆游学生能通过自读、自学、小组学等方式理解诗句意思,在小组学习中,教师给与了适当的点拨,对于诗句中重点词的理解,还应强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效果较好。6爬山虎的脚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1 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2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植物生长的特点。背诵并积累语言。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特点的热情,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好习惯。三教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爬山虎的相关资料。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教学难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导入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爬山虎的资料。新授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文章写了爬山虎的哪些内容?(一)、写爬山虎脚生长的地方。(二)、写爬山虎的样子。(三)、写爬山虎的脚。2品味语言:感受到爬山虎的普通。欣赏叶子的美。亲手展现爬山虎一脚一脚爬的过程。积累语言;背诵。3自学生字词:虎: h H 虍 爬山虎占: zhn Z 卜 占地方铺: p P 钅 铺得均匀:jn J yn Y 土 勹 均匀叠: di D 又 重叠茎: jng J 艹 茎上柄: bng B 木 叶柄触: ch C 角 触角痕: hn H 疒 痕迹逐: zh Z 辶 逐渐课堂小结再读课文,说说自己对爬山虎的认识。布置作业1 生字、生词。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及其生长特点。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特点的热情,养成边观察边记录的好习惯。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新授1初读感知:读文标画,爬山虎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多种形式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2读文并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3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4学习第五自然段。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课堂小结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学生说)布置作业1 一课一练。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明确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长得什么样子?在文中第三自然段读出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你能动手画一画吗?”我的问题紧接着提了出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可是学生即便是画出来了,画得也不准确。于是,我组织学生读书、讨论,再读书找依据,再讨论。效果较好。7、蟋蟀的住宅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课文,认识“蔽”、“慎”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进行写作。2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在读书中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知道它不肯随遇而安。2教学难点了解为什么称它的住宅为伟大的工程。三教具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生活习性、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2放大的蟋蟀图片。四课时安排:1课时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教学难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师板书:蟋蟀(生书空)2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师板书:住宅3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范读课文新授1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学生试读检查自学情况: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n)重、选择(z )、洞穴(xu )、隧(su )道、挖掘(ju )、倾qng)斜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3巩固字、词,指导写字。指名读生字、新词。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着重指导:蔽、毫、抛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课堂小结自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布置作业1 生字、生词。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教学难点:感受到作者夸它是伟大的工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新授1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2转换角色,吸毒品味练习说话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质疑: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课堂小结1齐读全文2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3练写。4交流。布置作业1 一课一练。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六、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慎重选择住址: 隐蔽: 挖掘工具的简单不肯随遇而安 住所:俭朴、清洁、干燥、卫生 伟大的工程 不断修整细心观察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然后学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 读懂课文内容。2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在引读的指导下,读懂文章。2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阅读谈出自己的感受。三教具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出示世界地图引入。新授1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什么事?写谁、怎么样?2再读文思考: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3细读,品味方法: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课堂小结相关链接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在书中,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一种学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他根据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在形状上的吻合性和地层、构造、山脉的连续性,以及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古生物的相关性等事实,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体,叫“泛古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加上日、月引潮力的作用,自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在硅镁层上的硅铝层逐渐自动向西移动。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轮廓。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布置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板书设计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观察 思考 论证语文园地二一教学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二教具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2准备自己观察事物的照片。三课时安排:4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1、 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