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83826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作者:江苏省政府办公厅 来源:江苏省政府办公厅 2010-5-18 13:13:58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是江苏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谋求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高技术新兴产业。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部署要求,加快培育和迅速壮大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促进全省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一、发展背景和现状生物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生物能源、生物工业、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将最终解决世界粮食、能源、环境和海洋等影响21世纪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新医药产业以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新装备等的开发应用为特征,是蕴含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最具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药、中药、小分子药物和医疗器械、生物试剂、医用材料等。经过多年努力,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已形成良好发展态势。(一)产业规模居国内前列。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449.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2%。其中,生物技术产业(包括生物工业、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销售收入1183.4亿元,工业酶制剂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发酵工业规模占全国的1/6;医药产业(包括生物技术药、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实现销售收入1266.3亿元,占全国的11.5%,居全国第二。(二)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盐城、扬州、常州的生物农药具有显著的品牌效应,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已发展成为生物环保产业集中区。南京、苏州、泰州、连云港、常州等地初步构建了医药研发和制造产业链。(三)若干产品和技术全国领先。重组人胰岛素、血管内皮抑素等基因工程药物率先上市,肿瘤化疗一线药物销售占全国的1/5,生物催化转化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转基因育种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基因芯片、抗体诊断等生物信息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骨干企业实力较强。17家企业进入全国制药工业百强行列,总数列全国第一,扬子江药业位居全国第五。恒瑞、先声、康缘等一批本土企业的创新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世界500强跨国制药公司中有8家落户江苏。(五)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我省11所国家985和211高校均设有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专业,每年毕业的博士生占全省的17%、硕士生占39%。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领域拥有14名两院院士,建有13个国家级、10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还吸引了97名海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到江苏创新创业。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区域特色优势不够明显;企业规模偏小,全省制药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不足2亿元,生物工业企业平均规模仅为亿元左右;研发投入不足,全省医药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仅为3%,不到发达国家的1/5;医药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新药研发能力不强,生物技术药物发展严重不足。世界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正处在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生物经济已现端倪,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战略驱动力。我省科教优势、开放优势明显,主动参与和积极承接全球技术与产业转移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良好条件。加快推进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优化和质态提升的紧迫任务,是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先导性与高风险性的成长规律,以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和生物工业产品为重点,加快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以自主创新占领制高点,以集约发展增强竞争力,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品,加强统筹,聚焦资源,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努力实现产业布局更优、集聚程度更高、企业规模更大、竞争实力更强,推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态好、带动作用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增长极。(二)主要目标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着力打造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2012年,泰州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引领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构建形成以泰州中国医药城为中心,南京、苏州、连云港等地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产业发展布局。竞争实力大幅提升。重点发展以生物工业产品和生物技术药为先导的十大产品集群,培育100个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开发100个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的重点产品,至2012年,形成年销售超10亿元的产品5个以上、超50亿元的企业10家、超100亿元的企业3家。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设100个创新支撑平台,培养引进100名国际杰出科技人才,打造十大产业技术联盟,整合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初步建成人才引领、平台支撑、联盟协作、基地统筹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区域创新体系。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至2012年,全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元。至2015年,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江苏成为全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创新及产业化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三、重点任务围绕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大力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加快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产品集群,建设产业基地,加快技术创新,大力提升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壮大自主创新产品借鉴全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以生物技术药为突破口,加快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品的自主创新,攻克并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十大高技术产品集群,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以生物技术药物开发引领新药产品集群大发展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带动现代中药、小分子药物、生物试剂、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等六大产品集群的发展,至2012年,销售收入超过2700亿元。积极构建在关键环节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成为医药强省。生物技术药。重点发展以治疗性抗体为代表的靶向性治疗药物,开发形成一批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化学药替代新药;大力发展以重组疫苗为重点的新型疫苗,努力研制一批防控烈性传染病的关键药品;加快发展核酸药物,着力培育一批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的创新药物;积极突破干细胞技术,成为组织器官修复、难治性疾病治疗和生命质量改善的生物医药产业新增长点;充分利用我省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海洋药物创制工作,努力开发一批特色药物,大力提升我省海洋生物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强抗体人源化、真核细胞表达、递释药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大规模细胞培养和分离纯化等核心生产工艺,积极扶持血管内皮抑制素、肝素、重组人胰岛素等品牌药物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siRNA小核酸药物、TNF受体药物、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等重大创制新药的产业化,加快制订干细胞治疗技术标准,加强符合国际医药市场准入规范的技术平台建设,推动骨干医药企业扩大生物技术药产品份额,扶持杰出科技人才创办的生物医药企业快速成长,抢占我国生物技术药的制高点,带动全省医药产业实现高端跨越。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350亿元。现代中药。积极运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充分发挥江苏传统中医药历史积淀深厚的优势,围绕人民群众对高效、质优、价廉中医药的需求,开展孟河、吴门两大著名江苏医派名医名方的新药筛选,加强六神丸、黄氏响声丸、排石冲剂等江苏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创制一批疗效明显、质量可控、剂型稳定、服用方便的现代中药,做大胃苏冲剂、脉络宁注射液、桂枝茯苓胶囊等名牌中药的市场规模,大力提升江苏知名中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若干江苏名中药进入国际药品主流市场。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350亿元。小分子药物。针对重大常见疾病的防治需求,加强我省有优势的肿瘤一线治疗药物、心脑血管疾病处方药、抗感染药、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用药、神经退行性疾病用药等大品种药物的市场开发和规模扩大,重点加快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相关的药物大品种改造,加强小分子药物设计筛选、药效及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药物合成、结晶纯化、剂型工艺等产业化技术,推动我省列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的骨干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打造江苏制药品牌。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1400亿元。生物试剂。围绕重大疾病诊疗和食品安全检测需求,加强生命科学、信息生物技术和现代制剂技术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与产业合作,大力开发低成本分子生物学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生化诊断酶试剂、分子影像诊断试剂、高通量生物芯片等产品,加快发展病源微生物以及有毒有害化学物检测相关试剂,突破我国在高端生物试剂产品与技术方面的瓶颈制约,推动新型肿瘤标志物、毒理生物芯片、单克隆抗体试剂等自主产品尽快扩大规模,支持跨国生物试剂企业在江苏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积极吸引海外生物试剂技术人才来苏创新创业,加快现代生物试剂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医用材料。重点围绕血液病、心脏病、神经修复、皮肤移植、组织工程材料等临床治疗和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发展干细胞、器官再造、外科整形、生物替代材料等高技术医用生物产品,加快开发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临床常用医用材料,推动我省传统医用材料加快升级换代步伐,扶持发展我省有优势的间充质干细胞、人工皮肤、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组织工程神经、高端医用包装材料和高档医学敷料等技术与产品。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医疗器械。重点发展超声诊疗仪、数字化光学与微波医疗仪器、数字化高能射线治疗装置等先进实用医疗装备,积极开发高场核磁共振成像仪、显微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仪等高技术产品,加快发展适用于基层的智能化、小型化、家庭化、网络化、数字化医疗仪器,突破生物标志物与功能分子筛选、基因与蛋白质阵列、单细胞探查检测、功能成像等共性关键技术,鼓励落户江苏的跨国公司与我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加强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尽快形成规模优势。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400亿元。2以共性技术突破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大发展大力推进基因重组、蛋白质工程和生物制造等共性技术向工业与农业领域辐射转化,引领我省生物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以生物工业为重点,带动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产品集群发展,至2012年,销售收入超过2300亿元,生物技术在实施节能减排、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等方面的引领支撑作用初步显现,成为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生物工业产品。围绕有效降低传统化工过程能耗和污染需求,以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工业用糖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关键酶制剂和高效生物催化剂重大产品,迅速壮大L乳酸、长链二元酸、手性氨基酸等高端发酵工程产品,突破工业酶规模化表达、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优化等关键技术,大力推行现代发酵工程的产业应用,加快我省传统石化行业绿色制造和技术跨越步伐,形成单体制备、高分子聚合、材料加工、产品应用等发酵工程产业链。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生物农业产品。加快转基因育种、动物克隆、农产品生物制造等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动我省传统农业向高技术农业跨越。大力发展农作物高技术育种、试管苗以及基于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畜禽新品种繁育等现代种业,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和动物新型疫苗、生物源新兽药和新制剂,重点发展功能性食品配料和微生态制剂等高端食品生物技术产品,加快推进现代微生物肥料、新型高效安全生物饲料及添加剂的产业化,努力培育新型海洋生物制品,重点培育5家规模达50亿元的农业生物技术龙头企业,打造23个规模超百亿元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生物制造高技术园区和高技术育种与规模化繁育基地。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生物环保产品。以生物治理和生态修复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厌氧、好氧和复合型生物反应器等水污染生物治理工程技术与重大产品,开发超富集和抗重金属污染等功能型植物品种,加强膜生物反应器、专用微生物制剂、生物强化调节剂等产品的规模产业化,迅速壮大我省以生物治理技术为核心的环保骨干企业,打造关键菌种、核心反应器、成套生物装置、环境工程应用等新型生物环保产业链。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能源生物产品。加强适宜我省沿海滩涂非粮能源生物产品开发,加快油葵、菊芋等能源作物种植加工产业化,在盐城、南通、连云港建设一批能源作物示范基地,突破生物质气化液化、生物制氢、高效木质纤维代谢基因工程菌等产业化制备技术,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固体燃料、气体燃料等新型生物能源系列产品,重点扶持生物能源骨干企业发展,形成以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丁醇、生物燃气等为主的生物能源制造产业链。至2012年,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二)优化产业布局以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体,进一步优化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地区资源配置,大力提升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构建形成我省差异化竞争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发展布局。大力建设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引领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的加速器。瞄准国际一流水平,按照集聚产业、形成优势、接轨国际的原则,开放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研发技术大平台,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医药人才、项目、机构和企业。加快建设生物疫苗、新型制剂、生物制药、数字医疗器械、中成药提取等五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力推进中国疫苗工程中心的建设进程,大力发展以蛋白质药物、基因工程药物为代表的新兴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建设研究孵化、生产制造、贸易物流、康健服务、综合配套等五大功能区,积极打造药物研发、医药外包、细胞治疗、新药申报、标准制定等五大集聚中心,构建药品生产基地和药业主题园,形成医药贸易与物流中心和医药专业市场,建立医疗服务与康健休闲基地。在国家创新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人才集聚模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引领全省医药产业的高端发展,至2012年,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将泰州中国医药城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世界有名的医药高新园区。加强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特色发展,形成一批重要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南京生物医药领域高校院所众多、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生物试剂、发酵工程等高技术产品群,大力建设生物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关键技术,壮大骨干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生物技术产业综合基地。充分调动多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尽快做大产业规模。苏州以发展接轨国际的生物技术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为重点,加快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连云港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抗肝病、抗病毒、现代中药复方等创新药物为重点,无锡以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和高附加值生物技术产品为重点,常州以医疗基本药物和酶工程产品为重点,促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努力形成优势明显、差异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布局。(三)发展医药外包和药品物流产业加快生物医药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孵化器建设,组织推进与国际新药研发标准接轨的技术资质认证工作,培育壮大药明康德、鼎业百泰等一批生物医药服务外包骨干企业,积极吸引境内外医药服务外包企业入驻江苏,鼓励企业与跨国制药公司密切合作,重点发展新药临床前研发外包服务,尽快形成规模和优势。积极开展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服务外包,推动医药服务外包向高端化发展,使江苏逐步融入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链,成为有国际影响的医药外包基地。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为契机,加快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药品流体系建设,突破传感器网络、电子标签、追踪溯源等一批关键技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供配送、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方式。做大做强江苏澳洋、南京医药等一批药品物流龙头企业,积极打造第三方医药物流平台,构建布局合理、网络健全、手段先进、配送及时、规模集中的药品物流服务体系,使我省成为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药品物流基地。(四)建设研发创新支撑平台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优势,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建设100个创新服务支撑平台,若干平台力争与发达国家实现双边或多边互认,全面支撑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在生物技术产业领域,加快构建40个国家级和省级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形成工业微生物、生物基化学品、高技术种业、污水生物处理等创新支撑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催化与转化、工业酶制剂工程、生物发酵工程、微生物代谢工程、高效膜分离工程、生物基化学品中试工程、氨基酸工程、能源作物种植及综合利用工程、农作物品种分子设计、品质控制与品种创新工程、动物胚胎工程、食品酶制剂工程、生物农药、微生物有机肥料、主要污染物生物减排、环境生物修复工程、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等创新支撑平台。在新医药产业领域,加快构建60个国家级和省级医药创新平台,形成药物发现、新药筛选、药代动力学、安全性评价、药物制剂、中试制备与质量控制等新药创制平台体系,重点建设符合新药创制的综合性研发技术大平台、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靶向药物筛选、药物制备工艺、新药临床试验、江苏省(泰州)新药研究院、干细胞和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生物试剂创新及产业化工程、微纳生物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医疗工程、超声医学工程、生物医用先进材料及技术、生物医学传感网及器件研发中心等创新支撑平台。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按照职责分工,加大产业组织协调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实现规划目标。各地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制。(二)注重规划引导切实加强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强化对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进一步明确创新产业基地发展定位,引导企业向基地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发展。科学规划创新支撑平台的功能布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产业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的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成立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三)严格目标考核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强化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四)加大政策支持积极鼓励政府采购,建立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自主创新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品的制度。对自主创新医药产品,优先列入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划免疫制度过程中,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药物;在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中,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我省自主创新产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积极鼓励风险投资,为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组织高校院所与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加快对重大瓶颈制约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充分发挥我省科教和开放优势,积极吸引海内外生物医药领军人才来江苏创新创业。(五)提升国际竞争力大力推进我省企业兼并重组步伐,鼓励骨干规模企业采取并购、控股、注资等方式,与成长性中小企业进行战略整合,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企业集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向江苏转移,促进我省企业与国际接轨。加强生物医药国际规范与标准实施的分析指导,促进与国际有关同业组织或技术机构的交流合作,推动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企业加快国际化进程。附件:1重点产品2关键技术3科技平台4任务分工附件1:重点产品围绕发展十大产品集群,加速构建骨干企业的规模优势。规划期内,通过培育一批重点产品,推动我省产业快速发展。1生物技术药肿瘤血管内皮抑素、肝素、乙型脑炎纯化疫苗、甲型肝炎纯化疫苗、胰激肽原酶、小核酸药物、受体选择性淋巴毒素和高亲和力TNF受体75、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血栓及血型相关单克隆抗体、大规模siRNA及RNA单体等。2国家一类新药基因工程溶栓新药瑞替普酶、重组人胰岛素、聚乙二醇胸腺素a1、盐酸吡格列酮、埃他卡林、阿德福韦酯、异甘草酸镁、艾瑞昔布、硫酸依替米星、爱普列特、硝基咪唑类左旋奥硝唑、艾拉莫德片、尼群洛尔片、来氟米特等。3生物试剂和生物芯片癌标志物HAb18G/CD147、肝炎和肝癌快速诊断试剂盒、A型流感病毒流行毒株检测与分型基因芯片、肿瘤检测蛋白芯片、临床免疫监测试剂、癌症尿液筛查检测试剂等。4组织工程及医用材料人工皮肤、神经生长因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生物活性修复功能的钛合金骨科植入材料、药物涂层支架、组织工程神经等。5医疗器械大功率储能式数字X射线机、高动态范围压力控制无创呼吸机、全数字化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影像诊断系统、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生物和医药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纯化装置、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和滤过器等。6生物工业和生物环保高效淀粉液化酶、高选择性脂肪酶生产地尔硫卓关键手性中间体、手性氨基酸、高能磷酰化合物、生物法生产四碳系列食用有机酸、生物酶法制备氨基多糖、功能性壳聚糖、木薯发酵生产丁醇、面粉深加工废水发酵生产丁醇、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等。7生物农业超级杂交籼稻、优质高产粳稻和小麦、转基因棉花等农作物新品种的高技术育种,速生抗逆杨树柳树、特色多抗蔬菜、名贵花卉苗木等新品种,国家一类新兽药莱索菲TM、兽用疫苗、禽流感灭活疫苗等家禽用新疫苗,环保微生物灭杀剂IPBC等新型生物农药,食品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功能食品配料等。附件2:关键技术通过科技攻关,掌握重大战略产品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鼓励企业早期介入产业前沿技术、前瞻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1新型疫苗、联合疫苗设计和制备技术2基因工程药物制备技术3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4多肽、蛋白质药物规模化制备技术5核酸类药物关键中间体开发技术6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制备技术7药物大规模高效筛选、药效与安全性评价技术8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技术9药物缓、控、速释制剂技术10现代中药分离纯化技术11高技术种苗快速繁殖和规模化生产技术12动物优良胚胎高效繁殖技术13动、植物重要检疫性疫病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14食品纳米生物技术15膜法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附件3:科技平台依托我省科教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力争至2012年,建设100个创新服务支撑平台,全面支撑我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快速发展。1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研发技术大平台(在建)2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在建)3药物发现与设计技术平台(待建)4新药筛选核心技术规范化平台(在建)5药品质量与安全预警服务平台(已建)6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在建)7药物制备工艺服务平台(待建)8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技术平台(在建)9新药临床试验技术与服务平台(待建)10抗肿瘤及糖尿病等药物孵化基地(在建)11药物微量杂质的检测和分离技术平台(在建)12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13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待建)14江苏省(泰州)新药研究院(在建)15江苏省医学分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建)16江苏省生物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建)17缓控释及靶向制剂设计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在建)18新药评价研究和中试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待建)19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已建)20江苏省神经再生研究重点实验室(已建)21江苏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建)22江苏省动物实验开放服务中心(已建)23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已建)24江苏省干细胞研究重点实验室(已建)25干细胞与生物治疗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在建)26江苏省生物医药创业服务平台(已建)27生物技术药物中试放大技术平台(待建)28生物试剂创新及产业化工程技术平台(待建)29脐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库(待建)30多肽药物合成与修饰技术平台(待建)31生物技术药物新型载体及制剂研究实验室(待建)32细胞治疗产品研究技术平台(待建)33核酸药物研究技术平台(待建)34生物技术与重组药物技术服务平台(待建)35生物疫苗与动物实验技术平台(待建)36生物医药纯化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待建)37抗体人源化技术平台(待建)38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制备技术平台(待建)39药物合成与评价技术服务平台(待建)40手性化合物合成与拆分研究平台(待建)41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工程化技术平台(待建)42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分离及制备实验室(待建)43中药有害残留物检测分析技术平台(待建)44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建)45中药炮制技术研究服务中心(待建)46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实验室(待建)47中药标准研究技术平台(待建)48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常州研发中心(待建)49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50江苏省微纳生物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在建)51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与评价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在建)52生物信息检测与应用创新服务技术平台(待建)53医用诊断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54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平台(待建)55数字化放射治疗系统研发平台(待建)56医学分析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待建)57细胞检测与分析技术研发中心(待建)58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待建)59生物医用先进材料及技术工程中心(待建)60生物医学传感网及器件研发中心(待建)61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建)62国家林产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建)63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已建)64江苏省食品营养与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心(已建)65工业酶制剂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待建)66生物基化学品中试工程技术平台(待建)67江苏省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68江苏省氨基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69江苏省生化过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70江苏省高能磷酰化合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71江苏省天然风味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72江苏省高效膜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73江苏省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74生物能源作物种植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75江苏省生物质发电工程技术开发平台(待建)76江苏省生物可降解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77江苏省工业生物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78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建)79主要农作物品种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共享平台(待建)80品质控制与品种创新的工程化研究技术平台(待建)81江苏省动物胚胎工程技术中心(待建)82江苏省园艺作物组培脱毒技术创新中心(待建)83江苏省生物兽药P3级研发和效力评价中心(待建)84江苏省生物饲料技术创新中心(待建)85江苏省生物农药研发中心(待建)86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盒创制研发中心(待建)87江苏省功能食品配料研发中心(待建)88江苏省食品酶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建)89海洋生物能源资源工程技术平台(待建)90江苏省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已建)91江苏省生物活性制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建)92食品生物技术创新与工程转化平台(待建)93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在建)94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建)95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96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建)97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已建)98主要污染减排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在建)99宜兴环保科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在建)100江苏省环境生物修复工程研究中心(待建)附件4:任务分工序号工 作 任 务牵头单位参与单位1建立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年度执行报告制度省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统计局、发展改革委2支持重点企业兼并重组,构建产业链,培育规模企业和基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国资委3落实产业布局要求,推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集聚区建设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4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开发重大目标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5制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金融支持、政府采购支持办法和相关细则省财政厅、卫生厅、金融办省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国税局、地税局、发展改革委、食品药品监管局、环保厅、人行南京分行6加强人才工作,支持企业引进科技人才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