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习宣传主题班会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8980124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宪法学习宣传主题班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宪法学习宣传主题班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宪法学习宣传主题班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一班学习宪法主题班会 一 活动背景 事实上 设立 国家宪法日 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 12 月 4 日是中国的 全国法制宣传日 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 全国法制宣传日 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 1982 年 12 月 4 日正式实施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 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 国家宪法日 二 活动目的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 也在于实施 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 挂在墙上给人看的 但是多年来 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 完备的 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有一种观念 认为刑法 民法是比较严厉的法律 违反这些法律要受 到制裁 但宪法好像是很 宽容 的 违反宪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 这种 违法可怕 违宪不可怕 的观念相当普遍 其实 违宪 是最严重的违法 这首先是由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决定的 宪 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从内容上来讲 宪法是人民 权利宪章 最大程度集中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追求和信念 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 活动准备 1 每个同学准备说一段对宪法的了解 2 准备一段宪法历史的短片 3 出十道关于宪法知识的问题 用于中间环节的小游戏进行抢答 四 活动过程 1 由主持人致开场白 介绍开展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a 了解立法 1982 年 12 月 4 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现行宪法是对 1954 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 章程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法律权威 法律效力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全国各族人民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 各政党和各 社会团体 各企业事业组织 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 保证宪法实 施的职责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 以追究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弘扬宪法精神 加强宪法实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十二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 将 12 月 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通过多种形 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b 意义 设立 国家宪法日 是一个重要的仪式 传递的是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 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 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 教育日 普及日 深化日 形成举国上下尊 重宪法 宪法至上 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 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 权力属于人民 权力服从宪法 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 以追究 2 主持人播放 PPT 带领同学学习宪法知识 3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对宪法的了解 4 观看宪法日宣传的幻灯片 宪法小知识 5 讨论宪法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6 由主持人出十道关于宪法知识的题目 同学们分组抢答 1 我国第一部宪法制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1954 年 9 月颁布我国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我国现行的宪法经过几次修改 我国现行宪法经历过四次修改 我国现行宪法为 1982 年 12 月 4 日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 其中经历了以下四次修改 1988 年 4 月 12 日 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1993 年 3 月 29 日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1999 年 3 月 15 日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2004 年 3 月 14 日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根据宪法修正案修正的宪法文本 3 我国的国家国体 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我 国 的 国 家 性 质 是 工 人 阶 级 领 导 的 以 工 农 联 盟 为 基 础 的 人 民 民 主 专 政的社会主义国 家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 4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普通法律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区别 一 在规定的内容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普通法律作为部门法 调整的只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 的社会关系 而作为根本法的宪法 它规定的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 最重要的问 题 我国现行 宪法 在序言中就明确宣布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 成果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 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所具有的就不仅是一般的 法律效力 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其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 1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 的依据和基础 2 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 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 则 三 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为了体现宪法的严肃性 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多数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 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程序 5 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人民主权原则 人权原则 法治原则 权利制约原则 6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治权利和自由 其中主要包括 平等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 集会 游行 示威自由和结社自由 1 平等权 宪法 第 33 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 2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 第 34 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不分民族 种族 性别 职业 家庭出身 宗教信仰 教育程度 财产状况 居住期限 都有选 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 言论自由 宪法 第 35 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 出版 集会 结 社 游行 示威的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口头 书面 著作及电影 戏 剧 音乐 广播 电视等手段发表自己意见和自由权利 它是公民政治自由中最重要的一项权利 其他自由都是言论自由的具体和扩大 4 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扩充表现 是广义的言论自由 它是公民以出版 物形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 它的主要媒介物是书籍 报纸 传单 广播 电视等 5 集会 游行 示威自由 6 结社自由 结社自由是指为了一定的宗旨而依照法律规定的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 二 宗教信仰自由 三 人身自由 四 批评 建议 申诉 控告 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1 所谓批评权 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有提出批评意 见的权利 2 所谓建议权 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3 所谓申诉权 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作出错误的 违法的决定 判决 而受损害时 受害公民有向有关机关申述理由 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 4 所谓控告权 是指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有关机关 揭发和指控的权利 5 所谓检举权 是指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向有关机关揭发事实 请求依法处理的权利 6 公民的取得赔偿权 宪法 第 41 条第 3 款规定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 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 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五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主要包括劳动权 休息权 退休权 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和获 得物质保障权 六 文化教育权利 七 婚姻 家庭 妇女 老人 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 八 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益 7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一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二 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 三 维护祖国的安全 荣誉和利益 四 保卫祖国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 依法纳税 六 其他方面义务 在宪法中 除以上专门规定的公民五种义务外 在基本权利条文中还规定 了其他四种义务 宪法 第 49 条规定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 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以及公民有劳动的义 务和受教育的义务 8 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有哪些 根据 宪法 规定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条 一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三 精简 效率 廉政的原则 四 联系群众 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9 依法治国的涵义是什么 所谓依法治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 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 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 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这些论述 表明了依法治国的三个涵义 第一 依法治国 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 广大人民群众 第二 法 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 是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体现为国家意志的宪法和法律 是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 法律化的宪法和法 律 第三 治国 的内涵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保证 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10 我国对外政策的五项原则是什么 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中一班 2015 年 12 月 6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