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例一史”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935622 上传时间:2020-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例一史”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例一史”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例一史”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例一史”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肇庆市第十六小学 2013.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怎样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我们广大教师一直思考和探询的问题。因此,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课堂改革中,我们都在呼吁“以生为本、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在现实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思想禁锢,许许多多的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传授课堂”,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长久的被动学习中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追求,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丧失创造性思维,造就大批“低分低能”或“高分低能”学子的出现。因此,我们数学课组根据端州区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引,以课堂为载体,尝试开展“三例一史”的教学模式,真切地把“课堂主权”奉还给学生。二、研究的理论依据一直以来,无数教育工作者围绕数学教育,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很多深入的研究,涌现了很多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包括: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生本教育体系下的数学教学、以数学技能训练为标志的分层教学法。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是1965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卢仲衡教授的主持和引领下,在总结程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1980年研究并在7个省市进行实验,后来逐步扩展到全国,是我国数学教育界影响最大、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之一。生本教育体系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他的“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数学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创立的。在理念上,生本教育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和“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能帮助学生形成较完善的数学知识网络。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在我省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展了以技能训练为标志的分层教学实验。该教学方法突出精讲多练,提出通过课堂数学技能训练实现“基础知识网络化、基本技能高速化、基本能力本质化”。这三种教学方法除了有以上所述的优势外,又各有其不尽人意的地方: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教学质量优势不太明显,生本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容易被一般教师所接受和驾驭,以数学技能训练为标志的分层教学法不大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端州区教研室推出了“三例一史” 数学教学模式,希望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以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三例一史” 数学教学模式,是指把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成“读例”、“做例”、“创例”和“一史”等四个主要环节并加以实施。“例”是广义的例题、范例、案例,“史”是广义的数学史料,包括学生能接受的数学史、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数学游戏等。其中,“读例”是主要通过学生自学教师提供的本节课新知形成过程的学习材料(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新知的环节;“做例”是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让学生学习教师提供的范例,解答教师提供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纠正错误认知、巩固新知;“创例”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例题,通过改变题目的情景信息、数据、条件或结论等,创建出新的题目的环节;“一史”是指根据学习的需要,在本节课任意时机安排一个渗透广义的数学史料的环节。四、课题研究过程第一阶段:进行理论学习开展“三例一史”课题研究,我们科组不但能主动地去学习、思考、探索“三例一史”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三例一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讨和改进,尝试用“三例一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一)学习认识“读例”的编写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讨论“读例”是通过学生自学教师提供的本节课新知形成过程的学习材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新知的环节。(二)学习认识“做例”的设计要有合理的梯度。“做例”是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教师提供的范例,解答教师提供的一系列练习,从而纠正错误认知、巩固新知的环节。由于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程度不同,对“读例”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所以在动手做练习时就会碰到一些困难,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练习题,所以在“做例”的设计方面要有合理的梯度。(三)学习认识“创例”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程度。“创例”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例题,通过改变题目的情景信息、数据、条件或结论等,但不改变其数学模型和计算原理,创建出新的题目的环节。由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限,所以“创例”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程度,老师要给学生比较明确的指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创出一些有价值的例题,并解答。 (四)学习认识“一史”的选择要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一史”是指根据学习的需要,在本节课任意时机安排一个渗透广义的数学史料的环节。 “一史”的选择要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如果史料与该课联系紧密,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第二阶段:聚焦课堂教学开展研究。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又名“鹦鹉学舌式”教学模式。学生表现为:目光呆滞,机械学习;教师表现为:把讲台看作“舞台”,一味地灌输。然而,当学习效果“事与人违”时,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只好求助于课外辅导班。学习的烦躁、疲劳的“轰炸.,只会让学生更加抗拒学习,成绩更加不如人意.,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恶性循环系统。(见插图1右边)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被动学习“背道而驰”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充当“导演”角色。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当学习带来成功喜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质量的提高也理所当然,这样会让学生加倍热爱数学的学习,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系统。(见插图左边)“课堂学习环路”图可见,摒弃传统的被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发现学习是何其重要。数学科组教师运用系统思考的思维方式,开展“三例一史”的教学模式的课堂研究,灵活设计自己的数学课堂,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真切地把“课堂主权”奉还给学生。 “三例一史”数学教学模式分为“读例”、“做例”、“创例”和“一史”这四个主要环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读例”、“做例”、“创例这几个环节。 案例展示: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学生“读例”的学习材料:设计意图: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把新知识拆分成新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和掌握新知。不对,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但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我的内角和比你大1、 两个三角形正展开激烈的争论:我有一个钝角,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 钝角三角形说: 锐角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 到底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2、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1)请同学们在白纸上分别任意画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分别用1、2、3标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各角的度数,量完后算一算所画三角形的内角和,并填在表格上。种类 度数123内角和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2)我发现了 3、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验证一:(1)将上面所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一拼。 (2)通过剪拼我发现了 验证二:(1) 指出常用的一幅三角板各个角的度数,并算出每个三角板的内角和。2312311=( ) 2=( ) 3=( ) 1=( ) 2=( ) 3=( ) 1+2+3=( ) 1+2+3=( )(2)经过我们的探索,我们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4、再印证(1)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给课前两个争论的三角形评评理,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谁的内角和大?为什么?我来评评: (2)如图:(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小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哪一个的内角和大?为什么?我来说说: 得出结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 这一环节设计的初衷考虑到:繁长的文字材料是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感受?相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会“如获珍宝”,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自学获取新知,并能针对自己学习的盲点提出问题,对比起老师 长的传授要高效很多;相反,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面对具体细致的文字材料犹如“天书”,心里会感觉烦闷,学生因此对学习新课失去兴趣。针对这一点思考,我们数学科组不断在反思“三例一史”中“读例”成效的得失,最终实验证明:新知识的讲授虽然照顾了中下层的学生,但却抑制了优等生的发展,也制约了全体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读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真正掌舵课堂的主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因材施教、各展所长,这就是“三例一史”教学模式中“读例”的“开门”亮点。 (二)学生“做例”的学习材料:设计意图:教师提供与练习相似的范例,让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解答一系列练习,从而纠正错误认知、巩固新知。1、书本P88.92、书本P88.103、书本P88.124、拓展知识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那么,你想不想知道任意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可以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方法去探索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其实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是有规律的,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可以找到计算其它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规律。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先画一画,再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图形名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数34内角和18001( )2 如何反馈“读例”的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落实情况,“做例”这一环节也让我们科组陷入深思:让学生做相对应的知识,然后评讲,是否能高效达成“检查、补缺、提高”的作用?老师絮絮叨叨的评讲当然可以满足中下层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但如果老师“不知底子”地“大肆评讲”,浪费时间是理所当然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尤为恐怖,同时也抑制了优等生的开拓发展。最终的实验也让大家达成共识:因为“读例”是自学为主,学生特别希望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收获成功的喜悦。因此“做例”这个反馈环节还应由学生自己做主,秉承“自己学的知识自己负责检查”的原则,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独立反馈,然后汇聚成针对性的学习问题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做例”不但让孩子再次“捍卫”自己的课堂主权,节约了不该浪费的时间,达到巩固新识、纠正错知、拓展提高“三丰收”,而且让学生加深体会科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学习需要自我反思,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促进持续发展。(三)学生“创例”的学习材料:设计意图:改变题目的信息,但不改变其结构,让学生创建出新的题目。模仿练习4,自己画一个多边形,并算出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这一环节的唯一争论点是以什么引导方式让学生“创例”。是“放任自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是“有的放呲”地结合课例模仿创造例题?在教学中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固然好,但考虑到学生年纪小,科组成员还是认同先“引绳”后“跳跃”的方式,让学生先模仿“创例”。只要持之以行,把课堂的主权归还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例”,在学习过程中使“创例”成为习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自然就“水到渠成”。(四)“史料”以演示材料形式出现。(略)设计意图:利用数学史料,包括学生能接受的数学史、数学故事、趣味数学、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探秘数学的乐趣。 无论是“跻身”“创例”之前“吸引眼球”;或者作为“压轴”放在课堂最后“延续热情”;亦或“游走”于各个环节之中作为“小插曲”。实验证明:“史料”的穿插能让学生在高密度的课堂里舒缓一下神经,“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更有利于凝聚精力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正如俗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五、研究成果(一)“三例一史”的数学教学模式真切地归还了“学生的主权“三例一史”教学模式的课堂看似轻松,其实这个“轻松”来源于课前的精心备课。课堂的设计主线应当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作为辅助的学习形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反馈、创造等活动过程。真正把“课堂主权”归还给学生。(二)“三例一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三例一史”教学模式触发学生思考数学的神经系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科学习惯,设计的范围必须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中心,辐射全体学生,聚焦各个层面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三)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三例一史”的数学教学模式,课堂上“抑制”了教师的话语,归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权,但课前的精心准备就会要求更高,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就要求更精辟,更需要持之以行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否则“三例一史”的教学模式只会成为一种形式,因此而带来的学习反效果将会更多,更加阻碍学生的发展。 “三例一史”的数学教学模式真切地归还了“学生的主权,课堂上清晰地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抑制”了教师的话语,还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搭建了学生创造力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六、参考文献1、中外教学法选编 林明榕、吴蓓蓉主编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唐瑞芬主编.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