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大学中医药学概论作业.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90600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发大学中医药学概论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家开发大学中医药学概论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家开发大学中医药学概论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学概论作业21举例说明六淫的概念及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答: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六淫的共同的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2简述气机失调的主要内容答:气的升降出入失调称为气机失调。气的运动不利导致局部气机受阻称为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为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不内守而外跃,称为气脱;气不能外达郁结于内,称为气结或气闭。3举例说明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答: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1)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人体感寒后致人出现头背痛汗出恶风等。(2) 风性善行数边。风性致病病位不定呈游走性,另外症状变化多端。如行痹、风疹等症。(3) 风性主动。如眩晕、抽搐等。(4) 风为百病之长。其他外邪常依附风邪而伤人致病。如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伤人会致恶寒,无汗,腹部冷痛,形寒怕冷,四肢不温等。(2) 寒性凝滞。寒性伤人会致气血运行迟滞,甚至凝结不同,故疼痛是寒邪致病重要特征(3) 寒性收引。如人体感寒后四肢拘急、屈伸不利、麻木不仁。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1) 暑性炎热。暑邪致病会出现高热、烦渴、面红、心烦等(2) 属性升散。暑邪致病会出现多汗口渴气短乏力等症(3) 暑多夹湿。症见身热不扬、身重倦怠、呕恶便溏等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1) 湿为阴邪,损伤阳气。影响脾胃功能出现不思饮食、脘痞腹胀、神疲、四肢困重,口不渴。(2) 湿性重浊。感湿后人体会头身困重、四肢酸楚。面垢,便溏、小便浑浊、带多。(3) 湿性粘滞。如大便粘腻不爽,带下粘滞,口粘口甜,病程缠绵反复。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1) 燥易伤津液。如口唇干燥、口渴、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等。(2) 燥易伤肺。如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1)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易扰神明。如发热口渴、大汗、心烦失眠、甚至高热神昏(2) 火(热)易伤津耗气。如口渴咽干多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发热汗出少气懒言等(3) 火(热)易生风动血。如高热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吐血、衄血、便血、皮肤发斑等。(4) 火(热)易致肿疡。如病变局部红肿热痛化脓等症4简述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答:概念:人体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度,超过机体生理调节范围,引起机体脏腑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而使人致病,即为七情内伤致病特点包括以下方面:与精神刺激有关,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变化。5简述痰饮的概念及致病特点答: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广义之痰泛指人体内一切不正常的水液停聚。狭义之痰指肺及呼吸道的病理分泌液,可咯出的痰。饮的流动性较大,依据饮的所在位置不同又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痰饮的致病特点:阻滞气机,阻碍气血。变化多端,病证复杂。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易蒙蔽心神。6简述防治原则的主要内容。答:预防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要重视培养正气和慎避邪气。治疗原则包括致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整气血,三因制宜等。7简述瘀血的概念及其致病的症状体征答:瘀血是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例产物,包括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停积体内尚未消散的离经之血。瘀血症状体征:刺痛,痛处固定,疼痛夜甚。肿块,出血,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细涩或结代。8简述中医病因学中发病的基本原理答:发病的基本原理即病机。中医基本病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邪正盛衰,如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阴阳失调,包括阴阳偏盛即阴偏盛和阳偏盛,阴阳偏衰即阴偏虚及阳偏虚。气血失常,气的失常包括气虚,气机失调。血的失常包括血虚,血瘀,血热。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9如何理解三因制宜答:因时制宜。根据四时季节的不同,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如春夏季节慎用热性药因地制宜。根据地理特点、环境条件对机体和疾病的影响,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如我国东南地区气候温暖潮湿人体质柔嫩腠理疏松,要慎用麻黄桂枝等辛温重剂。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如小儿用药宜轻,慎补忌攻。10举例说明中医治病的治疗原则。答:治疗原则,即治则,是指导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包括如下:治病求本。包括治标与治本、正治余反治。在标症紧急时要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方法,如大出血、大汗、吐血不止等。在标症不急时要采取“缓则治其本”的方法如肺肾阴虚的咳嗽,不可以用强烈的止咳药,而应该用滋补肺肾之阴的方法。在标病和本病并重时,要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如虚人感冒治疗时宜益气解表。正治,又称逆治,是在疾病的临床症状性质与疾病的本质相一致的情况下,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如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反治,又称从治,是在疾病的临床症状性质与疾病的本质相反的情况下,顺从其证候性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扶正祛邪扶正,即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御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如补益气血,益气生津等治法。祛邪,即祛除体内邪气,消除或削弱病邪对机体的侵袭和损伤的一种治疗原则。如发汗、攻下、清热、祛湿、化痰、行气、活血、消导等。调整阴阳损其有余,即用祛邪的办法,针对阴偏盛或阳偏盛的实证,又称“盛则泻之”补其不足,即用补法,即用扶正的办法,针对阴偏衰或阳偏衰的虚证,又称“虚则补之”调整气血包括调气和调血。调气包括补气和调理气机的失常,调血包括补血活血和止血。同时要理清调理气血的关系,是气病在先还是血病在先。三因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四时季节的不同,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如春夏季节慎用热性药因地制宜。根据地理特点、环境条件对机体和疾病的影响,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如我国东南地区气候温暖潮湿人体质柔嫩腠理疏松,要慎用麻黄桂枝等辛温重剂。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如小儿用药宜轻,慎补忌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