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创新演练·大冲关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9757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四节创新演练·大冲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城市垃圾焚烧、集中填埋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BC D解析:对城市垃圾应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焚烧或填埋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答案:C2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A提供新自然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 D节约资源解析:图中显示a过程是废弃物分类处理排放到环境中,会减少污染。答案:C下图为“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a、b、c分别表示()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4下列最能体现该模式特点的是()循环型高消耗生态化可持续A BC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通过读图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有关可持续农业的知识。第3题,读清图中的因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主要由生活污水排放来判断a表示居住区,由饲料、饲草补给等来判断b表示乳畜养殖区,由沼渣、水补给,能提供饲料、饲草等来判断c表示种植区。第4题,由图的标题可以看出其具有生态化、循环型、可持续的特点。答案:3.B4.D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加剧了全球变暖,并给人类带来了气候多变、灾害多发等严重后果。为此要在全社会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右图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圈中排放二氧化碳,这也是目前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控制该环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答案:D6有关作用于环节的人类活动及其可能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B建设水电站,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人类发展火电站,必然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答案:C7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A更多使用燃烧植物来获得绿色能源B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动物饲养量C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D大规模地发展重化工等高能耗企业解析:据图可知,“节能减排”主要指控制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数量。显然要做到“节能减排”,应将重点放在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上。答案:C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89题。8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9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产业生产处于工业发展的成长阶段B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C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D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解析:第8题,联系生产过程,从原料来源和产品去向寻找突破口,运用循环经济的原理来分析。a来自于生活污水,去向是尾水,因此应是污水处理厂;b的产品是棉布,应为棉纺织;d的产品是服装产品,故应为服装生产;c是通过服装设计为服装生产提供服务,应为创意产业。第9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工业为服装产业,基本做到了减轻污染和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具有高效的生产过程,利于环境保护。答案:8.D9.C10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护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解析:全球变暖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所致。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抑制全球变暖。答案:A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上的生态循环系统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框图的能力。分析这类框图时,应从自己最有把握的环节入手。图中的由“作物种植”指向“沼气池”,显然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作为沼气的原料,即代表废弃物,据此可知D项正确。答案:D1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意在考查考生从图示内容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该循环系统可知,这一模式的生产环节较多,且对科技的要求较高,集约化程度也较高,不宜小农经营,但这种生产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商品率。答案:C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江西省某县土地利用构成变化表”。年份耕地林地草山草坡湖泊其他1976年45.2%4%8%2%40.8%2006年30.8%14%20.3%10.8%24.1%材料二为了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该县在农业开发过程中,因地制宜,建立起了立体农业体系(如图所示),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材料三“该县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1)据材料一,分析该县在土地利用中最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为了有效防治该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县逐步建立了与当地环境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根据表中数据变化情况,列举该县在土地利用上所采取的措施。(8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县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立体农业的布局。(6分)(3)结合材料三,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活及生态的意义。(8分)解析:第(1)题,江西省多山地丘陵,由材料一可知该地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容易破坏植被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对比1976年与2006年数据可知,该县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造林种草措施。第(2)题,由材料二图示信息可知,该县农业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在山间池塘养鱼,缓坡发展种植业,陡坡发展林果业。第(3)题,从材料三图中可以看出推广使用沼气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为居民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答案:(1)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植树造林、种草。(2)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综合发展(或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或多种经营)。在山间湖泊发展养殖业,在坡度较小处发展种植业,在坡度较陡处发展林果业。(3)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对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对生态: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14热点在线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 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材料二低碳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环顾当今世界,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知识连线1大气中的 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2低碳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及实践。命题快线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以下问题。(18分)(1)下列地区应属于我国进行PM2.5监测的重点区域的是(2分)()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云贵高原地区AB C D(2)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6分)(3)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6分)(4)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解析:第(1)题,凡是工业经济发达,人口、产业密集地区都应是PM2.5重点监测地区。第(2)题,PM2.5可以充当凝结核有助于成云致雨,也可对太阳辐射、大气能见度产生影响。第(3)题,降低大气PM2.5含量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多角度减少其排放。答案:(1)D(2)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3)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4)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制定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