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1.4《地域文化与人口》规范训练(湘教版必修2)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83851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1.4《地域文化与人口》规范训练(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1.4《地域文化与人口》规范训练(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地理1.4《地域文化与人口》规范训练(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知识点基础题中等题稍难题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9、1011、1613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2、3、4、56、7、8、1712、14、15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丁克(DINKS)”家庭,也称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no kids”缩写的意译,其含义是“双份收入,不要孩子”。“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是()。A传统农业文化 B宗教文化C欧美文化 D现代大城市文化解析传统农业文化与宗教文化一般都提倡生育;欧美文化宣扬自由民主,但并非不提倡生育;“丁克”家庭是现代大城市中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状况、经济收入、个人价值观等息息相关。答案D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到1995年流动人口达8 000多万。据此回答23题。2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A B C D3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庞大的人口压力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解析(1)流动人口增加,且流动的目的是为了务工、经商。(2)人的观念的变化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所以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答案2.C3.B针对“早婚早育”、“早生贵子”等传统生育观对我国现代人口发展的不利影响,婚姻法规定了结婚的法定年龄。据此回答45题。4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B劳动力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5中国法定的婚龄是()。A男25岁女23岁 B男22岁女20岁C男20岁女18岁 D男25岁女20岁解析第4题,审题时应特别注意关键词“根源”,即根本原因。而各个选项的关系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的增殖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手段形成“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生育观念。第5题,我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答案4.C5.B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8题。6按照明太祖的该法令,明朝将出现()。A较高的出生率 B较高的死亡率C生育时间缩短 D亲子年龄差距增加7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A顺应民意 B增加劳动力C鼓励垦荒 D奴化民众8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非洲解析该法令的实施将导致婚龄提前,妇女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缩短和生育率提高,其实施的目的是增加劳动力。目前,非洲因部族较多,各部族为了争取更大的实力往往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答案6.A7.B8.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911题。俄政府将妇女每生育1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1万卢布,对18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月的补贴也由500卢布增加到8001 000卢布。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日本国会在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及有力的公共保健政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到20世纪70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带的高压政策不仅与婚姻法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9从各国政府关于婚育的政策看,政策制定时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A B C D10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的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A B C D11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A B C D解析第9题,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低,即妇女生育率低;宋代鼓励早婚,加上没有相应的节育政策,导致妇女生育率高;(日本)“人口快速增长”说明当时妇女的生育率较高;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限制生育,说明妇女的生育率较高。第10题,宋朝的法定婚龄很小,将导致亲子年龄差距小。第11题,俄罗斯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长期偏低导致老龄化严重。答案9.A10.B11.A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出生100个女婴所对应的男婴数。一般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3107之间是合理的,否则性别比就是失衡的。下图是安徽省黄山市近五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图。读图回答第12题。12下列关于黄山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形成原因的分析,最不恰当的是()。A现代科技的进步,提高了胎儿的性别识别能力B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C女婴死亡率高D存在生女孩隐瞒不报的现象解析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许多家庭在妇女怀孕时做胎儿性别鉴定,若是女婴就做人工流产,导致男孩出生比重高。有些家庭为了生男孩,生了女孩就隐瞒不报。而这与女孩死亡率高是无关的。答案C13读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的年龄结构(各年龄段百分比)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龄(岁)15 20 25 30 35 40乌兹别克斯坦(1994年)新郎0.311.065.615.03.61.01.9新娘12.636.739.55.92.41.21.7日本(1995年)新郎01.219.341.522.08.17.9新娘02.733.343.912.43.54.2生育率较高和自然增长率较快的国家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生育率较高和自然增长率较快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造成两国婚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两国婚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婚姻制度、文化及宗教不同A B C D解析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与婚龄是密切相关的。婚龄越低,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就越高。婚龄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发达国家的婚龄一般比发展中国家的婚龄高。答案B下图为“19502050年中国和全球14岁以下与65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统计折线图(20102050年数据为预测值)”。读图,回答1415题。14从图中看,说明了21世纪以来我国()。A14岁以下人口比重在下降,但仍始终高于65岁以上人口比重B65岁以上人口总数在下降C14岁以下人口比重在上升D65岁以上人口比重在上升,并于2030年超过14岁以下人口比重15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A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B卫生防疫工作做得好C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D人口迁移导致生育优化解析第14题,由图可知,21世纪以来,我国14岁以下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在下降,并于2030年低于65岁以上人口;65岁以上人口比重在上升,总数也在上升。第15题,人口迁移对生育影响不大,上述状况主要是由于出生率下降和人均寿命延长造成的。答案14.D15.D二、综合题(共40分)16根据表格资料,回答问题。(20分)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人口总数(亿)36.837.847.293.105.190.3人口自然增长率(%)1.92.80.30.72.21.2注:北美指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指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1)世界新增人口至少_%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新增人口约是北美的_倍。(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而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请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解析(1)考查计算能力。先把每个洲的新增人口计算出来,然后用亚洲的新增人口数除以各洲新增人口数累加起来的和,即可得亚洲新增人口占世界新增人口的百分比。亚洲新增人口约为0.699 77亿,世界总新增人口为1.080 64亿,计算出亚洲新增人口占世界的64.8%,拉丁美洲新增人口0.114 18亿,北美新增人口仅0.021 7亿,可计算出拉美新增人口约是北美的5.26倍。(2)地域文化主要从婚育观念、婚姻的稳定程度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64.85.26(2)欧洲: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思想观念,离婚率高。亚洲: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离婚率低。17阅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20分)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比重(%)6.116.110.98.68.310.639.7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1)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3)说明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原因及影响。第(1)题,转移特征结合图表从三大产业及转移空间描述,原因联系我国三大产业的经济效益及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第(2)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能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使产业结构升级,但也会带来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不利影响。第(3)题,由表中各省区流动人口占总量比重看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主要特征是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其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答案(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迁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原因: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向国外转移最少。原因: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能兼顾农业生产活动。(2)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交通压力、城市问题等负面影响。(3)特征: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