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5(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87483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5(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5(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5(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及其简单成因,并通过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从而明确地壳物质循环关系。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地壳运动和变化的观点,逐步树立物质运动的观点。重点难点三大岩石的分类,地壳内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自学法。2地理读图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见序言新授一、岩石圈的结构(学生)看课件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图,思考回答:1、岩石圈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2、软流层主要分布在。3、岩石圈包括部分和。平均厚度千米。(教师)分析、归纳。(学生)阅读岩石圈结构示意图,思考、讨论回答:4、地壳各处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较。5、地壳上层化学成分以、为主,称为层,地壳下层化学成分、成分相对增多,故称为 层。其中,层为不连续层。(教师)小结、归纳。(过渡)略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学生)自学教材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6、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岩、岩。7、岩浆岩是由于岩浆上升过程中而形成的。常见的岩浆岩有岩和岩等。8、沉积岩是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常见的沉积岩有岩、岩岩等。9、和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10、变质岩是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作用下,发生变质而形成的。常见的变质岩有岩、岩、岩等。(教师)小结、归纳。岩浆高压侵入地壳上部喷出地表冷却、凝固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软流层)裸露岩石沉积岩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风、流水、冰川、海浪特点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已成岩石变质岩变质作用举例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矿物成分和结构改变)岩浆活动、高温高压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师)投影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空白图,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完成有关要求。(例题分析)11、读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方框内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A ;B ;C ;D 。(2)在A、B、C三类岩石中,各举出一个实例填在横线上:A ;B ;C 。(3)在A、B、C三大类岩石中,可找到化石的是 。(4)图中数字所表示过程的含义是: ; ; ; 。小结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知识窗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结合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所以组成地壳最基本的物质是化学元素。地壳中有九十多种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其中前三位是:氧、硅、铝。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板书设计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岩石圈的结构1、 地球内部三大圈层2、 软流层和岩石圈3、 硅铝层和硅镁层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过程物质循环的意义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流水及其形成的地貌;风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地壳运动和变化的观点,逐步树立物质运动的观点,并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重点难点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2、地质构造的判别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指导学生自学法。2、地理读图启发式教学法教具准备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复习旧知略导入新课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比较: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貌的影响阅读P.31课本内容,讨论、分析、比较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并完成下列表格。地质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貌的影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总结)地壳及其表面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内力起主导作用。(承转)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既然地壳处在不断运动之中,那么必然会在地壳的岩层中留下一些痕迹。2、内力作用的“足迹”自学本板块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什么叫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有哪两种?褶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两种基本形态?比较背斜和向斜并完成下列表格:岩层形态地表形态早期晚期背斜向斜断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在地表常形成哪些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有哪些?(归纳)褶皱是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的产物,有些地区,褶皱形成后又会经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最终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状况。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可概括为:背斜找油、向斜找水、隧道水库避开断层。(承转) 3、外力作用的表现(1)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来源及主要表现阅读课本,在课本中找出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小结、归纳。动力来源: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主要表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等形式(2)流水、风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引导学生阅读流水作用及风力作用,结合课本插图,分析这两种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并完成表格。外力侵蚀地形沉积地形主要分布区风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区流水作用湿润、半湿润区小结、归纳:地貌的形成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类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造地表形态。板书设计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比较内、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2)表现形式(3)对地貌的影响2、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构造的概念(2)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3)研究地质的意义3、外力作用的表现(1)动力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2)流水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3)风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4)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