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教学设计 湘教新课标(1)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76111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教学设计 湘教新课标(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教学设计 湘教新课标(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教学设计 湘教新课标(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2013版高中地理全程复习方略配套套题:课时提能演练(三十) 3.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湘教浙江)(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洞庭湖湿地在我国和国际上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避免洞庭湖的强度透支,洞庭湖湿地保护管理成了湖南省2011年度的重点调研课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关于洞庭湖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国最大的湖泊湿地B.围湖造田是湿地减少的主要因素C.没有人类的影响不会缩小D.退田还湖等措施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2.洞庭湖地区退田还湖后,下列移民的生产安置方式中不合理的是( )A.由种田改为发展水产养殖业B.迁入大城市加速城市化C.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D.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易错题)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湿地、耕地及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3.关于图甲和图乙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56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19562000年,湿地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D.19862000年,湿地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4.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B.低温冷害更严重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D.洪涝灾害更频繁下图为吉林省湿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5.图中显示吉林省湿地存在的问题是( )A.湿地总面积急剧减少B.天然湿地生态功能下降C.湿地建设得不到重视D.旅游开发导致湿地污染严重6.有利于吉林省湿地保护的措施有( )生态退耕建立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铺设防渗地膜A.B.C.D.(预测题)读我国林业局公布的西部地区(包括西北、青藏、华南三个亚区)与全国内陆自然湿地资源对比情况(单位:万公顷),回答7、8题。河流湖泊沼泽合计西北区172.95139400.69712.64青藏区33.86377.06520.98931.9华南区99.2411.2535.2145.69西部306.05527.31956.871 790.23东部514.65307.85413.161 235.66全国内陆820.7835.161 370.033 025.89西部占比(%)37.363.169.859.27.关于表中内陆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区气候干旱,是西部湿地分布最少的地区B.青藏区以湖泊和沼泽湿地为主,主要为淡水湖C.华南区河流众多,水量大,但湖泊和沼泽较少D.东部地区河湖较多,沼泽多分布在山区8.关于我国西部地区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河流湿地主要分布在青藏区B.西部湖泊湿地较多,主要分布在华南区C.西部沼泽面积多于东部,多分布在高原和山地D.西部湿地面积占全国湿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结合下图回答9、10题。9.从湿地类型划分来看,黄河三角洲湿地属于( )A.沼泽湿地B.湖泊湿地C.河口湿地D.海岸滩涂10.该湿地成为最年轻湿地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A.开发晚B.发现晚C.黄河形成晚D.黄河改道11.(2012温州模拟)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面积不断减少B.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C.年均温和湿地面积呈负相关D.年降水量和湿地面积呈正相关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2012金华模拟)2011年5月,鄱阳湖地区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且由于副高势力整体偏弱,导致湖泊严重“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图乙是19572008年长江作用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它们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等;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即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读图回答问题。(28分)(1)结合文字材料和图甲,分析鄱阳湖“瘦身”的原因。(2)读图甲,评价图示区域大力发展炼铜工业的有利条件和负面影响。(3)读图乙,判断此时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作用是以A作用还是B作用为主,并阐述理由。13.(探究题)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 3325N3400N)总面积300 000公顷,主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是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简要分析在该地区形成草本泥炭沼泽的自然条件。(2)人们大面积开挖沼泽中的泥炭,会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3)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有环境效益。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答案解析1、2.【解析】1选B,2选B。第1题,洞庭湖面积小于鄱阳湖,其不是中国最大的湿地;没有人类影响,湖泊也会因泥沙自然淤积而缩小;退田还湖等措施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第2题,移民的生产安置方式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变化后的湖区环境因地制宜进行,将移民迁入大城市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妥当的。【知识拓展】湿地的作用(1)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2)补充地下水: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3)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4)保护堤岸,防风: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5)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6)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7)防止海水入侵: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8)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9)保持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10)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11)航运: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12)旅游休闲: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13)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3、4.【解析】3选B,4选D。第3题,根据两幅图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随着农业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湿地的面积在减小,两者呈负相关。第4题,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湿地的破坏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5、6.【解析】5选B,6选A。第5题,图中显示吉林省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天然湿地面积减小,但湿地总面积增加,所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天然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第6题,南水北调工程主要为华北、西北供水,铺设防渗地膜影响水循环,降低湿地环境效益。【方法技巧】如何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1)从人为原因方面分析: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如过度采集导致河湖水生植物减少,过度捕捞导致湿地鱼种减少。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导致湖泊湿地减小,因围垦导致沼泽湿地骤减。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及农田污水排放,造成湖泊湿地和许多大江大河的水质变坏,并且城市污染已向周围湿地扩散。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引入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围海造陆等导致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等。(2)从自然原因方面分析: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7、8.【解析】7选C,8选C。第7题,首先明确图中数据关系,图中的西部数据包括西北区、青藏区和华南区。西部地区的华南区湿地最少,青藏区多咸水湖,东部地区的沼泽多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第8题,西部河流湿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区,西部湖泊湿地主要分布在青藏区,西部湿地面积占全国内陆湿地面积的一半以上,但不是全国湿地面积的一半以上。9、10.【解析】9选C,10选D。第9题,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河口湿地。第10题,黄河的频繁改道,形成了现在的入海口湿地,因此形成最晚。【素材链接】黄河三角洲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丰富,景观类型多样,大体可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天然湿地面积比重较大,占湿地总面积的68.4%左右;人工湿地占总面积的31.6%。在天然湿地中,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占6.51%,陆地生态系统(湿草甸、灌丛、疏林、芦苇、盐碱化湿地)占48.12%;在人工湿地构成上,黄河三角洲以坑塘、水库为主,占该区人工湿地的57.69%。黄河三角洲上河流纵横交错,形成明显的网状结构,各种湿地景观呈斑块状分布。在湿地存在形态上,黄河三角洲湿地以常年积水湿地(河流、湖泊、河口水域、坑塘、水库、盐池和虾蟹池以及滩涂)为主,占总面积的63%,且滩涂湿地在其中占优势地位;季节性积水湿地(潮上带重盐碱化湿地、芦苇沼泽、其他沼泽、疏林沼泽、灌丛沼泽、湿草甸和水稻田)占湿地总面积的37%。 该湿地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第四名。11.【解析】选D。从图中来看,湿地面积波动较大并和年降水量呈正相关,降水量大的年份,湿地面积也较大。但年均温一直呈增高趋势。12.【解析】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副高势力弱、气温高、上游拦蓄河水是鄱阳湖水量较少的主要原因。第(2)题,原料和水电充足是发展炼铜业的有利条件,但会造成植被破坏、水体污染等问题。第(3)题,此时为5月份,以B作用为主,即鄱阳湖水体补给长江为主。答案:(1)副高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2)铜矿丰富;水电充足。 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污染环境。(3)B作用。 46月锋面雨带在长江以南,鄱阳湖的入湖流量迅增,期间鄱阳湖流向长江的水量最大,增强鄱阳湖作用。13.【解析】第(1)题,形成草本泥炭沼泽,一般应具备水文、地质地貌、气候等方面的条件。第(2)题,大面积开挖泥炭带来的环境问题,可从沼泽的功能被破坏后产生负面效应方面来思考。第(3)题,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可从湿地在美化和保护环境、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来思考。答案:(1)水源充足,排水不畅;处在一定时期的沉积环境下;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2)生态平衡被破坏、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被破坏。(3)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