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级语文试卷及详解.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2587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级语文试卷及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级语文试卷及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级语文试卷及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船坞w 煊xun赫 曲q笔 喁喁y私语B开涮shun 弱冠gun 谂rn知 一哄hng而散 C氛围fn 接种zhng 名媛yun 一语成谶chnD尽jn管 鸭肫zhn 臀tn围 雪泥鸿爪zh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此联表明了曾国藩破釜沉舟的坚决态度,不流于俗的雄心壮志:只有做圣贤一条路可走,否则便坠落为禽兽!B.使用鼠标时,总是反复、集中、机械地活动一两个手指,结果累及手腕韧带,进而蔓延到前臂、肘部甚至肩部,这被称为电脑综合征。C.在众人皆叹这个社会物欲横流或被权欲遮避时,能以真实的笔触为困顿和迷惘的人群提供心灵抚慰或灵魂庇护的作品,便是最好的创新。D.在镁光灯下,成功和顺遂伴随着他,他成绩蜚然,声名显赫,但从没把自己当成苦情励志的偶像,认为自己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问江南晴为何物?直叫人哭哭啼啼。”连绵阴雨笼罩着江南的三月,不见了晴日,反而淅沥得让人断魂。B.他走进旷野,被黄昏裹挟而去,他的背影越来越单薄,仿佛一枚枯黄下坠的松针,就算落了地,也不会有半点声息。C.很多同学在这次以“劳动为光荣”为主题的班会课上,谈起劳动的意义不以为意。在最后总结时,班主任的一番话犹如晨钟暮鼓,使许多同学对劳动意义有了新的认识。D.把女性送上太空在冷战时期的宇宙探索中被赋予了政治色彩,兼具社会与技术的双重宣传效应。当历史和政治的尘埃落定,这些女性必然回到地球,重新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B. 松材线虫被称为林业“第一号危险害虫”。“松材线虫病是目前为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排名第一位的有害生物。”国家森林防疫总站站长马爱国说。C.过期馒头被重新加工出售,防腐剂和添加剂的随意使用,大量流入各大超市,当公众为审美疲劳纠结时,频繁出现的问题食品带来的“审丑”疲劳更让人痛苦。D.今年开始,国际棋联重新举办对抗赛制的世界冠军赛,这是对传统世锦赛淘汰赛制的重要补充,目的自然是为了扩大国际象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5把下面的四句话分别填入横线处,使之语意连贯(4分)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 ;第三类,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朝闻道夕死可矣” 置好坏于度外,受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6.仿照下面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4分) 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赶考的人,我可能会遇合一个轻衣罗衫的女子,她家就在驿馆的旁边,曾倚门,回首嗅一枝青梅,我会把诗题上墙壁,或者写在宣纸上。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漂泊江湖的游子,还是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林的隐土,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 请你从上一段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文章),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仿照例句的句式。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_ 7.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海囤族”下定义。(4分)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看了新闻,说什么都在涨价,反正以后也要用的,能囤就赶快囤点货吧!”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出的是百姓应对物价上涨时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如说囤的是“安全感”。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笈”,在工资赶不上CPI增度的时代,民众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由于是生活日用品,这些产品的涨价必然牵动公众最敏感的神经;但更令人担忧的,恐怕不是游资的炒作,而是垄断“搭车涨价”以及中间商从中作梗。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守护文化的价值质点艾斐所谓文化价值的质点,是指文化的原生价值、本质价值。价值质点是一切内容和形式的文化创造、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生命之腱与活力之源,是文化主体劳动绩效的凸显,更是文化对人和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体现。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化的一种价值辐射与效能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高度自觉而有效地强化文化价值的质点,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否则,文化的本体价值和终极效能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耗,以至于使文化发生易质,变成空壳,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尘嚣。在精神价值之外的其他价值,对于文化来说,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衍生出来的副价值,它们既不体现文化的本质形态和主体功能,也构不成文化价值的质点,最多只是文化主体价值的衍生物与附加值。如果不是这样,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就笃定会是一张白纸、一孔涸泉了。因为历来真正的文化创造者、文艺创作者、心灵宣慰者、精神提升者、智能开拓者和文明传播者,就从来不是以牟利和娱乐为目的的。他们的一切劳作和创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开智、养心、励志、修德,是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繁昌社会。如果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曹雪芹们所追求的不是文化的本质价值,不是文化的精神救赎,不是文化的社会效能,而只是金钱、物欲和娱乐,那就不会有道德经、论语、离骚、史记、红楼梦的存在。这是中华民族的大幸。正是由于这些圣哲们在文化上做出的如此显赫成绩和重大贡献,我们才会拥有如此灿烂的文明和精神的家园。否则,我们的民族就会因为失去文化的滋养而变得形容枯槁、精神萎靡。想想看,如果没有四书五经,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没有孔子、屈原、李白、杜甫、关汉卿、曹雪芹、鲁迅,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吗?中国人又该到哪里去寻找自己的灵魂?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又在何处?这便是文化价值的质点,也即文化价值的核心与本质所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文化价值的衍生物固然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文化价值的质点却永远不可改变,也永远不能改变。如果改变了,文化也就不是文化了。文化价值的质点一旦易质,其后果自当是不堪设想的。如果把赚钱当成了文化的唯一目的,势必就要放弃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引导与提升功能,必然要使文化陷入低俗、畸靡的渊薮。任何事物,都只有在具有价值之后才会有意义和作用。但各种事物的价值形成、价值规律和价值质点却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在经济学中,价值主要体现在商品所涵蕴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和对物质资源的附有上。这种价值不但可以量化,而且可以转换,尤其可以用货币来标示和兑换。但文化却不行,文化价值的核心内容、终极效能和主要实现方式,始终都在于它所天然赋有并理应履施的社会性、公益性、思想导向、智能寄寓和精神内涵。文化不但要以真、善、美的方式来揭示和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而且要在不可逆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中给生活增添亮色,使社会焕发光彩,让精神得以提升,促人性更臻完美。凡此种种,既是文化的社会担当,又是文化的效能旨归。正因为如此,文化价值的质点也便被赋予了独具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文化的这一价值质点,是文化的生命线。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文化形态都不应违逆。文化一旦离散了这个价值质点,其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便会随之消失殆尽。文化的商品意义,永远都只能是和只配是文化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的延伸物与衍生品,就像在提炼石油时得到了沥青,但我们却永远也不能只为得到沥青而去提炼石油。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化的价值质点是文化的本质价值,是文化创造的活力源泉。B.文化的衍生物与附加值过多,会削弱文化的主体功能。C.民族的圣哲们坚守文化的精神救赎,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D.文化的价值质点是不会改变的,是不会变质的。9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价值形式与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地沦为物欲化的精神喧嚣。B.没有老子、孔子、曹雪芹,没有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我们的民族必然形容枯槁,集体失魂。C.对人和社会的引导和提升是文化的生命线,一旦离散了这条线,文化也就失去了它的主体价值和终极效能。D.文化要以真、善、美的方式来表现生活与人性中的真、善、美,作家讲究个人利益也就失真、伪善和虚美。10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人问他的作品在什么地方打动了评委,莫言说:“我的文学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我的小说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站在人的角度一直写人。我想最主要的是我的作品中的文学素质打动了评委。”依据文意,分析莫言是怎样守护文化的价值质点的。(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永远的灯光林少华一晃从东京回来几年了。无论上野公园云蒸霞蔚的樱花,还是银座女孩五彩缤纷的秀发,抑或东大校园浓荫蔽日的银杏树,都已渐渐淡出记忆的围墙,唯有那一窗灯光留了下来。那时我住在东京郊外一个叫川越的地方。住所四周有一条河,河边有一道堤,堤上有一条路。晚饭后我常沿这条荒草路散步。那灯光就是从路旁不远处一户人家的窗口透出来的。它之所以引起我的留意,是由于它四周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那是一座独门独院的木结构普通日式民居,同其他民居之间有些间隔。木格窗约略凸出,拉着米色窗帘。窗帘大概较厚,使橘黄色灯光显得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早春,灯光柔柔地吻着堤坡一片鼓眉弄眼的蒲公英;盛夏,灯光轻轻地抚摩小院里几架绿叶婆娑的黄瓜;仲秋,灯光幽幽地照在门前矮柿树那金灿灿的果果上,相映生辉;冷冬时节则给晶莹莹的白雪镀上一层淡黄色的光晕,平添一丝热意。漫步河堤,或满天星斗,四野烟笼,或日落乌啼,晚霞满天,或晚风送爽,皓月当空。而我的目光往往从很远的地方就擒住了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邻近了更是久久注视不放。实在我根本不熟悉屋子和灯光的主人,更谈不上登门造访。可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就是那么奇异地令我神往,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我猜想在那橘黄色的灯光下,早已铺旧了的榻榻米上一定盘腿坐着一位慈爱的老奶奶,正笑眯眯地看着小孙儿在她膝头爬来爬去,手里拿着针线,慢慢晃着身子哼唱童谣。于是我又联想到一位四处游历寻找幸福的西方人笔下的一段叙说:一日黄昏时分他走进一个村庄,看见一位老人正戴着老花镜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借着夕晖看报,任凭一个小男孩趴在他背上调皮。看着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爷孙俩多么幸福啊!多么幸福的一幕啊!也有时那橘黄色的灯光让我记起外祖母家那盏油灯。外祖母住在乡下,那里不通汽车,小时候我和弟弟从县城步行三四十里,替母亲看看她。住了几天要走的时候,外祖母便让我们搭坐生产队进城的马车回往。动身的时候天还没亮,整个村子只外祖母家亮着灯。我和弟弟坐在马车上脸朝后看着,看着那亮灯的窗口,看着窗前外祖母矮小的身影。直到车出村爬上南岭坡路的时候,外祖母仍没回屋,就那样立在窗口灯光下一动不动朝马车这边看着。灯光越来越暗,外祖母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身影模糊了,只剩下豆粒大的灯光固执地守在迷蒙的远处几十年过往了,外祖母早已去世。我远在外地读书,不知道她哪一天过世的,不知道她的坟在哪一块地,甚至她慈爱的面容都已依稀记不清了,惟独曾照过她矮小身影的昏黄的灯光永远凝在了我心房深处的影壁。后来我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所引起的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关于看报老人的联想,以及对于外祖母的回想,实在是同一回事。它可以是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的向往,也可以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我也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未必要在日本,也可以在美国、在希腊,还可以在青岛、在香港可以在任何地方。 (节选自2010年4月12日齐鲁晚报,有删改)11文中画线部分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早春、盛夏、仲秋、冷冬等不同时节的“灯光”,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2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写到“我的目光往往从很远的地方就擒住了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邻近了更是久久注视不放我根本不熟悉屋子和灯光的主人”,“我”为什么对“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灯光那么关注?(4分) 13品味文中加点的词,简析它们的意蕴。(4分)(1)固执: (2)凝: 14文章题为“永远的灯光”,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永远的”这一词语内涵的理解。(4分) 15最后一自然段中写到“那橘黄色的灯光所引起的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它可以是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的向往,也可以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那橘黄色的灯光,会引起对当下生活的哪些质疑呢?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加以阐述。(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张南垣传【清】吴伟业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调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余曰:“柳宗元为梓人传,谓有得于经国治民之旨。今观张君之术,虽庖丁解牛,公输刻鹄,无以复过,其艺而合于道者欤!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且张君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其可传也已。”作张南垣传。(有删节)注:谐媟(xi):诙谐不恭敬。粉本:建筑物的草图。 皴(c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骫骳(wibi):曲折委婉。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悬而下缒,尺寸勿爽 爽:差错。 B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 识:记住。C不事雕饰,雅合自然 雅:很,甚。 D他人辇取以去 辇:车子。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尽其心力以求仿佛 焉用亡郑以陪邻 B.则李工部之横云 之二虫,又何知C. 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 赂秦而力亏 D. 且张君因深就高 不如因善遇之18.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记述的张南垣尤擅长垒石造山,具有山水画的意境,构思巧妙,师法自然。B.本文例举了张南垣所建造园林的代表作及其建造过程,说明他的建造风格,并指出他的技艺符合园林建造的规律。C.本文还描写了张南垣的外貌性格,因为生得黑而矮胖,又喜欢拿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作为谈笑的资料,所以他自己也常常被人调笑耍弄,但他从不与人计较。D.全文语言流畅工丽,结构严谨,写人状物,如在目前。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而 君 独 规 模 大 势 使 人 于 数 日 之 内 寻 丈 之 间 落 落 难 合 及 其 既 就 则 天 堕 地 出 得 未 曾 有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3分)(2)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7分)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21这首诗写于 (季节),这可从 等意象可以看出。(2分)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所包含的情感。(5分)答: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23从文段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采用了怎样的教学方法?(1分)24结合文段谈谈礼的作用是什么?“礼”与“和”之间是什么关系?(4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世人皆浊, ?众人皆醉, ?(2)谨庠序之教, , 。(3)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 。”(4) ,穷岛屿之萦回, ,列冈峦之体势。(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是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89161718答案CBAAACDAC二、语用题5 (每对一处得1分)6【答案示例】(1)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游子,我可能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也可能正投宿在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当然,我也可能正牵瘦马行走在西风古道上。我有充足的时间,为每一段路程填一首诗。 (2)如果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离人,寒蝉凄切,长亭正晚,我可能正与柳七郎执手话别于江畔,想明晨醒来,我该在另一段晓风之中残月之下的杨柳岸。 【评分要点】写出角色特征2分,化用恰当2分 7【解析】根据定义的格式,先确定“海囤族”的属概念。文中没有具体的属概念,就根据“一族”“他们”来确定属概念应是“群体”。再找出这类群体的具体行为及思想观点,如“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如说囤的是安全感”。再把这些特点归纳为种差,放在定义格式中。【答案】“海囤族”是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而以便宜为标准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以满足其安全感的群体。三、现代文阅读10莫言也如孔子等民族先贤们一样,写作只为求取文化本身的价值、书写人生,而非牟利和娱乐;莫言的文学表现的是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这是他对文化的社会担当,也是他对文化的效能旨归的守护。(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11.(4分)通过对四个不同的季节里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的描写,用铺叙(或排比)的手法,进一步渲染那灯光的沉稳、静谧和温馨,不管是在什么季节,它都是如此。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外祖母及那盏油灯的回忆。【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2分。12(4分)因为它与众不同,它四周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显得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参见第二自然段)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奇异地令“我”神往,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参见第三自然段)【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2分。13. (4分)(1)“固执”一词,表面上看是在写豆粒大的灯光,实际上是在写祖母在“我们”离家后,仍没有回屋,就那样立在窗口灯光下一动不动地朝马车这边看着,此处的灯光与外祖母彼此相互辉映,象征着温暖和亲情。(2)“凝”字表面上看,写的是那曾照过祖母的昏黄的灯光,实际上写的是外祖母,因为当时那昏黄灯光下祖的身影深深地打动了我,所以“我”对那时的的场景记忆犹为深刻,灯光和祖母已经融为一体,代表着温暖和亲情。【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2分。14(4分)“我”几年前在东京生活的很多记忆都已渐渐淡出记忆的围墙,但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却留了下来,难以忘怀,永远不会淡出记忆;(参见第一自然段)无论在哪里,它永远象征着人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对真正幸福的向往,或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参见最后一自然段)【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每个要点2分。第一点要点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却留了下来,难以忘怀”,第二点要点为“无论在哪里,它永远象征着”15(4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进行合理想象,并能自圆其说即可。示例一:看到文中所述的充满温馨、亲情的生活,顾影自怜,对自己当下的生活产生了质疑为什么他们生活得那么温馨、充满亲情,而自己却生活得忙碌、浮躁、单调;示例二: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关于看报人的联想,以及对于祖母的回忆等生活情景,引发了作者的质疑,质疑老年人晚年生活问题、祖孙留守问题。【评分标准】讲出质疑是如何产生的,得2分;讲出质疑的内容,得2分。四、古诗文阅读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而 君 独 规 模 大 势 使 人 于 数 日 之 内 寻 丈 之 间 落 落 难 合 及 其 既 就则 天 堕 地 出 得 未 曾 有(对一处0.5分,错断、漏断、多断,一处扣0.5分,扣完3分为止)20(1)所说的别人建造的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原因,大概就在于此了。(2)自从我用建造园林的技艺来往于江南,几十年来,看到名园别墅变换旧日主人的事,到处都有。(1)关键词:“为之、莫、及、盖”,各0.5分,整体通顺1分。(2)关键词:“游江以南、易、比比多矣”,各1分,整体通顺1分。21.(2分)秋季(1分);“落木”“南归雁”“北风”。(写出两个得1分)22.(5分)以景结情,(1分)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2分)作者于迷茫的黄昏江景中寄寓了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2分)【若答“烘托,以黄昏江景的迷茫烘托出作者心境的迷茫”(或“对于前路漫漫的迷茫”、“欲归不得的迷茫”),也可酌情给分】23启发式(举一反三、教学相长)(1分)24礼的作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起“中和”作用,即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每点1分,共2分)“礼”与“和”的关系:礼与和之间的关系是既矛盾又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儒家认为,人们要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和睦相处。一方面是“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不能一味地求和而不以礼法来约束,既要团结,也要讲原则。(2分,大意对即可)25略26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题意把握:这是一则“以事寓理”的哲理故事,材料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材料最后一段点明“空马车”是指那些才能低,内涵少,知识贫乏而喜欢夸夸其谈自我吹嘘的人;一个人越是高尚,越是有修养,也就越明白自己的不足,因此会更谦和、低调、稳重,犹如水深无声。要想成为充实、稳重的“马车”,就要不断积累知识、技能、本领,给车子“加压”,优化气质,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品味和境界,除此,别无选择。论述时,要把握“马车”与“声音”的关系,不能只提及一方面,而忽略或不提及另一方面。如立意为“要充实自己”或“要懂得谦逊”均有失偏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