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佛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06642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佛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佛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佛山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考精练中考优化复习语文模拟试卷2010年佛山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六)说明:1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20分。3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4其余事项见答题卡。第卷 (选择题 共30分)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反省(shng) 义愤填膺(yng) B恬静(tin) 苦心孤诣(y)C污秽(su) 疲惫不堪(hn) D酝酿(ning) 面面相觑(x)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他那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B共同的监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C他时而满怀激情,时而异愤填膺。 D豪壮的乐章戛然而止,可我们还没有停止纷飞的思序。3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随着全球变暖与能源资源的 ,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 。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严重 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既符合中国现代化 的要求,又可以应对来自国际上的挑战。A衰竭 战略 约束 过程 B 枯竭 谋略 约束 进程C枯竭 战略 制约 进程 D 衰竭 谋略 制约 过程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通过六场的试运行,我们及时解决并发现了上海世博会存在的问题。B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C 随着广佛地铁的即将通车,最终将实现公共交通无缝对接。D 新形势下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5选出下列句子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在反复实践中掌握它们的规律;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睛风雨,预知天气变化;但是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这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A B C D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610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水尤清冽(格外、特别) C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D不可久居(居住)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B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C乃记之而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 潭西南而望 人不知而不愠 8选出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交结,摇动低垂)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阳光直射潭底,鱼的影子映照在石面,高兴得一动不动)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9 选出对文章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但又无处不在写水。B“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说明小石潭的潭水非常清澈,与上文“水尤清洌”相对应。C“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D描绘鱼儿闲适、轻快、敏捷、活泼的神态,揣摩鱼儿“似与游者相乐”,可见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快乐的。10 选出下列对说法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段写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声形结合。B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前后矛盾,透露出作者贬居后的矛盾心境。C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D小石潭景物的幽清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第卷 (非选择题 共100分)三、积累与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包括两小题,共15分)11默写或按要求填空。(每小题2分,共10分)(1)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3)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国恒亡。12综合性学习。(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1)近年来,一些生僻汉字流行网络并被赋予新的意思,如“囧”本义是“光明”,却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再如“槑” 原是古文里的“梅”字,则被赋予“很傻,很天真,傻到家了”的意思。有的学生甚至在作文中运用这些字。对此现象,社会上褒贬不一,请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2)由于电脑的普及,现代人用笔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导致错别字频频出现和汉字书写水平下降。要遏制这种失范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2分) 四、现代文及名著阅读(本大题包括11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323题。(一)子夜昙花 张 错恩师过世。其子邀我去拿些物品,留作永久的纪念。于是,我去他家搬回一株昙花。也许是对老师的感情难以割舍吧,总觉得世间万物,包括花魂鸟魄,冥冥中可以沉默交流。人离开了,见不到了,但他在我心中,于是便存在。昙花搬回来,静静紧靠屋檐下数月。自春入夏,人花无语,岁月无声,只有偶然翠绿,显示出它对环境的适应语言。新叶缓慢自旧叶中长出,黑斑渐褪,花树重 新有着雍容气度,一如恩师的寡言性格,在低调行事风格中,始终带着浓郁而清晰的自信。我对花树没有期待,它存在,我已心满意足。就在寻常一天,竟意外发觉昙花已垂首含苞了。何等蓦然而来的惊喜!不是花开花落,而是花的讯息。像久别的人,传来心花怒放的约会,直教人朝夕亟待。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便决心迎接它来临的启迪。那几乎是即时降临,一旦发觉满蕾的翌夜,便有如忍俊不禁的笑容,迫不及待地绽开。黑暗夜晚,洁白花朵,如冬天雪夜,没有月光,星星也暗淡。它的来临使人震憾,也使人惊惶。有一种漫步而来年绰约,以缓慢节奏,进入生命最灿烂点,也是最颓废点,没有一线保留,像爱与死!犹如一张昂首的脸,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业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它的步伐和黑夜一致。因而看花人必须有一颗聆听的心,才会听得到夜,及花开的声音。它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要在众芳国里遗世独居,又是何等勇毅果决。花开之夕,遂自有清雅幽香。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有如昭告天下:在这一夜,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为了此夜,必须是另一朵花,另一种香。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它的性格极其刚烈。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有一种壮士舍身之悲壮。但每年花季有如转世,无悔依然。我随即发觉,即使在短暂漆黑夜里,它的笑容已日渐难以为继,并带着英雄疲惫。本来雪白如银的花瓣,光芒四溅,几可灼伤人目,而后却慢慢苍白如纸,只隐约露出些许其原来风骨神韵。这一张脸,我想我最熟悉,最会为之伤心垂泪。那不只是物伤其类,更是命运中许多注定的无法回转与挽留。生命的确如此!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唯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我知道今夜花会尽情怒放,正如黎明一定会来临。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的记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13在“久闻昙花只开一夕,是最初一夜,也是最后一夜,充满生命奋发与无常的哲理”一句中,“奋发”与“无常”各指什么?(4分) 14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写了恩师,而中间部分却写昙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15本文标题为“子夜昙花”,有什么含义和作用?(3分) 16读了本文,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4分) (二) 大地震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17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举出来。(4分) 18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说一说文中首句加点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三)名著阅读A“君主与公卿尽可造就教授与机要参赞,尽可赏赐他们头衔与勋章;但他们不可能造就伟大的人物,不能造成超临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这般君侯贵胄应当感到我们的伟大。昨天,我们在归路上遇见全体的皇族。我们远远里就已看见。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在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不能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钮子,背着手,望最密的人丛中撞去。亲王与近臣密密层层;太子鲁道尔夫对我脱帽;皇后先对我打招呼那些大人先生是认得我的。为了好玩起见,我看着这队人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站在路边上,深深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我大大地教训了他一顿,毫不同他客气”B“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丑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20这两段文字选自名著 ,作者是 。(2分)21A段中,加点的“背着手”和“撞”描写十分传神,从这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2请简要分析B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3这本名著的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受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你读了这两段文字后有什么阅读感受?(3分) 五、作文(5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201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慰问受灾民众和救灾人员,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下午,胡主席来到玉树州孤儿学校,看望正在板房教室里上课的孩子们。胡锦涛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12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并领着孩子们大声朗读,勉励大家克服困难、战胜灾害,相信新玉树一定会更加美好! 请以“ 会有的”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补全题目;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附加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范缜笃学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始往从之 ( ) 亲为之冠 ( )与外弟萧琛相善 ( )2用“/”给下面文言文句子断句。(2分)卓越不群而勤学瓛 甚奇之亲为之冠。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 4通读全文,请说说范缜是个怎样的人。(3分) 语文模拟试卷(六)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