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回顾整理:圆的认识与周长》教案西山阴小学张美.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67960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回顾整理:圆的认识与周长》教案西山阴小学张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回顾整理:圆的认识与周长》教案西山阴小学张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回顾整理:圆的认识与周长》教案西山阴小学张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顾整理:圆的认识与周长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68页,综合练习1-3,5,7,11题,新课堂第57页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提升对圆的特征的认识,整理圆的周长相关知识,经历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过程,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形成技能。2. 进一步认识圆,熟练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4、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和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灵活运用圆的基本知识和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圆纸片、1元硬币和1角硬币若干个、课件、实物投影仪、圆规、直尺、表格若干份。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谈话激趣,梳理知识让学生拿出自己剪的圆。谈话:同学们,看看你手中的圆,想一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咱们交流一下吧!(1)小组交流:关于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把你所知道的知识在小组内说一说。(2)归纳整理: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对圆的基本认识和圆的周长的知识。(画图或填表的方式)(在学生整理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整理的有特色的作业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圆的基本知识整理:在右面的方框里画一个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对称轴圆的周长相关知识整理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已知半径求圆的周长已知直径求圆的周长(3)汇报交流。(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整理的过程。)2、渗透转化思想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化曲为直)谁知道怎样的化曲为直法?(绕线法,滚动法)我们测出圆的周长以后,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有着怎样的关系?由此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板书公式)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谈话:刚才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整理,比一比看谁在练习中表现的最出色。1、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出示新课堂57页第1题:填一填(此题是有关圆的基本知识和周长的简单计算的巩固练习。)(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 ),所有的( )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2)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3)圆心决定了圆的( ),半径或直径决定了圆的( ).(4)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直径都( ),所有的半径都( ),直径是半径的( ),半径是直径的( )。(5)要画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6)一根铜丝长12.56米,正好在圆筒上饶了50周,这个圆筒的直径是( )厘米。练习时,(1)、(3)、(4)可以口头填一填,(2)、(5)、(6)要让学生先回忆周长的计算公式,然后动笔算一算,特别是(6)指导学生弄清是“周长”是多少米?再利用公式计算直径。出示综合练习69页2题:(本题是按要求画圆并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和对称轴的题目,检测学生对圆的特征的掌握情况。)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动手画圆,并且互相比较、交流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怎样?所有的直径怎样?圆是什么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哪条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复习巩固圆的基本知识。然后利用展台展示,集体评议。出示自主练习3题:计算(此题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计算圆周长经常用到的“3.14乘几”的练习,为圆周长的正确快捷计算打基础。)练习时,可给做题马虎计算能力差的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做一做,大家集体评议,教师适时表扬。出示综合练习69页第1题: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此题是圆的周长的专项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先读图,说说已知条件,选取哪个公式计算圆的周长。然后自主练习,分组完成。图1:C=2r 图2:C=d 特别强调图3:求的是圆周长的一半,别忘了C2或。班上交流,共同评议,教师根据情况及时补充新课堂58页第2题求圆的周长练习,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提升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的熟练程度。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出示综合练习第5题:(此题是运用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利用公式C=2r来解决数学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班上汇报,集体评议。出示综合练习第7题:(此题是利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教师先向学生介绍26型和28型自行车的两种规格:用英制的长度单位英寸来表示的自行车车轮直径。然后学生仔细读题,分析题意,小组讨论,班上交流。预设:(1)小题有两种方法:可以分别求出两种自行车的车轮周长,然后求比。64=68(厘米)(3.1464):(3.14 68)=16:17还可以根据直径与周长的关系,两种车轮的外直径的比等于它们的周长比,直接得出周长的比是:16:17老师组织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引导选择用第2种方法解决快捷。(2)小题有两种方法:3.1468-3.1464=12.5613(厘米)还可以3.14(68-64)=12.5613(厘米)两种方法都可以,只要学生做得对,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注意提醒得数要保留整数。出示新课堂58页第3题:圆形拱门的高度要达到2.4米才符合标准。一个圆形拱门框的周长约是7.85米。它的高度符合标准吗?练习时,让学生认真读题,弄懂圆形拱门的高度实际是指圆的直径,小组交流,班上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已知圆的周长,利用公式C=d,推导出圆的直径,然后进行直径的比较,就能判断符合标准吗?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评议。3、扩展性练习,发展新知。出示新课堂58页:“智慧园地”( 此题是灵活运用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练习。)杂技演员表演独轮走钢丝,车轮的直径为40厘米,要骑过50米长的钢丝,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练习时,先让学生仔细读题,明白题意,独立思考,理清思路,独立尝试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再请几位同学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其余同学提出质疑、补充、评价。班上汇报解题思路:先求车轮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看看50米的钢丝有几个这样的周长?特别注意单位的统一和“四舍”还是“五入”?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后,动手描出图形的周长所所经过的曲线,独立计算周长。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计算方法。教师请几位同学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其余同学提出质疑、补充、评价。班上汇报解题思路:一种情况是:一个大圆的周长的一半+两个小圆周长的一半;一种情况是:一个大圆的周长的一半+一个小圆的周长老师总结: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同学们能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正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要善于动手,动脑, 多与同学交流,问题会迎刃而解。出示综合练习11题:(此题是实际操作并计算的题目.)直径(厘米)半径(厘米) 周长(厘米)1元硬币1角硬币它们的比练习时,先组织学生分组测量、填表。测量硬币的直径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测量的方法。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体会两个圆的半径比、周长比、直径比是相等的,从而在学习中掌握规律,积累经验。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通过本课的回顾整理和练习,又有哪些收获呢?(我能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数学问题,求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我能求出圆的直径、半径;我会测1元、1角硬币的直径,知道了圆的半径比、周长比、直径比是相等的)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回顾与整理圆的特征和周长的相关知识,能熟练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和周长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圆的基本知识和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经历了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过程,提高了整理知识的能力,并且积累了经验。板书设计: 回顾整理圆的认识与周长 使用说明:1、 教学反思:(1)、本课的回顾与整理设计,我充分利用了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目睹圆形纸片回忆圆的知识,并提供表格,以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画一画,说一说,填一填,想一想,做一做,学生完全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究,独立尝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2)几乎给每道题目配上生动形象的画面,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题的设计层次清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注意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能全面复习圆的认识和周长的知识。通过巧妙的题组练习,学生们熟记了圆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计算圆周长的方法,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使用建议:由于这节课是回顾整理课,重点是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每一题都要求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做题用到的知识点,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齐头并进,放手让学生大胆交流,讨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 需破解问题:(1)圆的对称轴和圆的直径容易相混,误以为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2)在运用圆的周长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时,为了加强记忆,我总是让学生先回忆利用的哪个公式?有的学生喜欢直接套公式做题,把用的公式先写出来有没有必要呢? 张美 西山阴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