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1-2)(I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8809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1-2)(I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1-2)(I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1-2)(I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1-2)(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7年4月,我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从文吕发射场升空,飞行过程中与太空中的天宫二号实现交会对接(成为一体)并完成补给任务则从发射到完成补给的过程中,天舟一号( ) A . 始终具有质量和惯性B . 与天宫二号间无万有引力C . 相对天宫二号始终是静止的D . 相对天宫二号始终是运动的2. (2分)质量相同但半径分别为r、2r和3r的甲、乙、丙三个小球,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频闪相机拍摄,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阻力之比是1:1:1B . 甲乙丙三个小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 . 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为3:2:1D . 在阻力相等时小球下落的速度与半径成反比3. (2分)绘制图像是科学过程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各科学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汽车的匀速直线运动图像B . 图乙:铝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C . 图丙:海波的熔化图像D . 图丁: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关系图像4. (2分)下列关于力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 牛顿是最早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错误观点的物理学家C . 托盘天平和弹簧秤均可以在月球上使用D . 普通人骑普通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概是600米/分钟5. (2分)李明在运动场上看到了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 . 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 . 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 . 张彦同学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 . 李宁同学正在跳高,从起跳到腾跃到最高点过程中,他所受重力大小不变6. (2分)小王同学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发现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0.1N”处,测量某一拉力时,秤的指针指在“2.9N”处。则被测的拉力的大小为( ) A . 3.0NB . 2.9NC . 2.8ND . 无法确定7. (2分)小华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他对地面的压力和他所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B . 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二力平衡C . 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D . 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8. (2分)现有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铝球、铁球、铜球各一个,下列判断正确的是(铝铁铜)( ) A . 若铜球是空心的,则铝球和铁球一定都是实心的B . 若铁球是空心的,则铝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C . 若铝球是空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都是空心的D . 三个球一定都是空心的9. (2分)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棉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B . 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C . 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D . 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10. (2分)在下列情景中,F1 和 F2 彼此平衡的是( ) A . B . C . D . 11. (2分)一个小孩用20牛的水平推力推桌子,桌子未被推动,则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 A . 大于20牛B . 等于20牛C . 小于20牛D . 以上均有可能12. (2分)关于自行车部件的设计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尾灯只是一种装饰B . 车轮的外胎上做有凹凸花纹是为了节省材料C . 车座垫较宽是为了增大对人臀部的压强D . 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13. (2分)对于同种物质而言,关于密度的公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与m成正比B . 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C . 与V成反比D . 与m、V没有关系,是个定值14. (2分)在如图所示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盐水中,下列做法中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发明显减小的是( ) A . 将探头水平移动一段距离B . 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C . 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D . 将探头放入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15. (2分)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 A 和 B 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A、FB , 压强分别为 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FAFB , pAFB , pApBC . FAFB , pApBD . FAFB , pApB16. (2分)如图,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放入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两个长方体所受到的( ) A .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B . 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相等C . 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不等D .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相等17. (2分)合成氨气(N2+3H2 2NH3)过程中需要将氢气和氮气充分混合,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气体混合,他从导管丙中通入氢气,从导管丁中通入氮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装置I中加入的药品可以是铜和稀硫酸B . 实验过程中,应打开止水夹甲,关闭止水夹乙C . 装置中浓硫酸起干燥气体的作用,且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D . 控制导管丙冒出气泡的速度小于导管丁,可提高N2和H2的利用率18. (2分)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踢出一记“香蕉球”,如图所示,足球从右侧绕过“人墙”射入球门,足球运动过程中( ) A . 左侧空气压强大B . 右侧空气流速慢C . 左右两侧空气流速一样D . 不断改变旋转方向19. (2分)如图所示,A、B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现有两种不同的液体,液体的密度分别为1和2 , 已知12。现在,向两容器分别倒入这两种液体,且都倒满。倒入方法:取等质量的两种液体倒入A;取等体积的两种液体倒入B;设此时A容器的总质量为mA , B容器的总质量为mB , 则mA、mB的关系为( ) A . mA=mBB . mAmBC . mAmB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0. (2分)如图,一木块静止在盛满水的容器中。现将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水对容器底部的( ) A .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B . 压力变大,压强变大C . 压力不变,压强变大D . 压力变大,压强不变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共8题;共34分)21. (4分)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_Pa。 22. (4分)中考体育测试同学们立定跳远时要用力蹬地后飞速冲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同时说明力的作用是_的。运动员在这一过程中他受到的_力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 23. (6分)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冰场周围的扶栏时,扶栏未动,而他却远离扶栏而去,运动员离开扶栏后,并没有再用力蹬冰面,但仍能滑很远。对于以上这些现象,现有下列知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可利用来解释以上现象的是_(填数字代号)。 24. (4分)上图所示的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相平),慢慢放入一木块,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从溢水杯中溢出610-4m3的水,则木块受到的浮力是_N,木块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_; 水溢出前后,溢水杯底受到的压强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 (6分)如图甲所示,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 (1)乙图中的圆点A代表小明,画出其竖直方向受到的力。 (2)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_26. (4分)如图所示,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的值。 (1)图中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20毫升,用刻度尺测量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总长度为8.0厘米,可算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厘米。 (2)实验时,首先要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目的是_,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F=26.0牛。则测得大气压值是p=_。 27. (4分)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 ,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水、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 10 厘米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 0.5 牛;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平面镜上,排尽吸盘内空气;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 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95 牛;记录整理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实验装置如图甲。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 (1)上述实验步骤中,哪一步是多余的? (2)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大气压强等于_帕。 (3)在实验时,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外侧自上而下吹冷风,如图乙,则弹簧测力计示数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5 牛。 28. (2分)如图为手拉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质量为0.4千克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g取10牛/千克) 三、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共4题;共26分)29. (8分)小明设计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原理是_,因此小明要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下列现象中应用了从图甲、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_(选填字母) A . 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B . 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C . 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D . 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能更好地将路压平(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如图丙所示,小明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木块,测得摩擦力大小是图甲中的一半,这个实验方案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控制_相同,你的改进措施是_。 30. (6分)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盐水,小明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小明首先把压强计放在空气中用手指轻压压强计橡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发生变化,其目的是_。 (2)小明把调节好的压强计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水。他的结论是 _(填“可靠”或“不可靠”)的,其理由是 _。 (3)小明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 31. (4分)北京时间4月28日凌晨4点41分,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列车运行到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之间时脱轨,与上行的烟台至徐州5034次列车相撞。某网站报道“火车为何频频出轨”的一篇文章,文中叙述:“高速行驶是近一年来火车出轨的重要原因。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实施火车提速计划,火车速度越大,惯性也就越大。火车提速后,必将面临类似出轨的安全问题。” (1)上述文中一处科学性错误之处是_。 (2)如图所示的事故路段的简易示意图,从超速和侧翻的情况分析,侧翻事故最有可能发生在_(填“A”“B”“C”)路段 32. (8.0分)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她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表: 钩码总重/N00.51.01.52.02.53.03.54.0指针位置/cm2.53.03.54.04.55.05.55.85.8(1)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_N的情况下,弹簧的_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 (2)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 (3)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该是下面图(填序号)所示的图象_四、 计算题(33、34题各4分,35、36题6分,共20分) (共4题;共20分)33. (4分)快递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快递单号、规划运输路线,还能自动充电,在物流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型号快递机器人,整机质量8千克,与水平地面总接触面积为20厘米2。该机器人以10.8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秒,把一个2千克的快递成功运送到目的地。求: (1)30秒内快递机器人行驶了多少米? (2)静止时,载着快递的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多大? (3)若快递机器人所受的摩擦力为重力的0.2倍,则快递机器人在空载情况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动力为多少牛? 34. (4分)如图(甲)所示是某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输送及计数装置示意图。其中S为一激光源,R1为光敏电阻(有光照射时,阻值较小;无光照射时,阻值较大),R2为定值保护电阻,a、b间接一“示波器”(示波器的接入不影响电路)。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由示波器显示出来。水平传送带匀速前进,每当产品从传送带上通过S与R1之间时,射向光敏电阻的光线会被产品挡住。若运送边长为01m,质量为06kg的均匀正方体产品时,示波器显示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产品的密度为多大? (2)传送带对产品的支持力是多大?(g取10N/kg) (3)已知计数器电路的电源电压恒为6V,保护电阻R2的阻值为40,求光敏电阻在两种状态下的阻值分别为多大?光敏电阻1h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35. (6分)某人用一根绳子系住水中的一个物体,试图将这个物体打捞出水。若物体的密度为3103kg/m3 , 体积为10dm3 , 求: (1)要将物体提出水面,所用的绳子至少应能承受多大的拉力。 (2)在从水中向上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绳子承受的最小拉力是多大? 36. (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全碳气凝胶“全碳气凝胶”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材料,它是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材料加入水中,在低温下冻干后再除去水分,保留“骨架”,研制出的一种超轻材料“全碳气凝胶”构造类似于海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之一,密度仅为0.16mg/cm3 一个杯子大小的气凝胶静止在叶尖上,叶子只发生了微小弯曲,如图1所示它还可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900倍的油,有望在海上漏油、净水、净化空气等污染领域发挥重要作用(1)密度仅为0.16mg/cm3 , “0.16mg/c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体积是1m3的全碳气凝胶质量为_g (2)让100cm3大小的“气凝胶”“踩”在狗尾巴草上,纤细的草须一点都没有被压弯,如图2所示若将其压缩至很小体积之后也能迅速复原,则可判断,“全碳气凝胶”材料至少具有_小和_好的特点 (3)下列“全碳气凝胶”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实现的是 A . 清洗厨房的油烟机B . 吸除冰箱内的异味C . 做打桩机的重锤D . 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4)1d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重力为_N(g取10N/Kg) (5)航天飞机的总质量为2106kg,航天飞机的材料密度约为4.0103kg/m3 , 若采用气凝胶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_kg 第 18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共8题;共34分)21-1、22-1、23-1、24-1、25-1、25-2、26-1、26-2、27-1、27-2、27-3、28-1、三、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共4题;共26分)29-1、29-2、29-3、30-1、30-2、30-3、31-1、31-2、32-1、32-2、32-3、四、 计算题(33、34题各4分,35、36题6分,共20分) (共4题;共20分)33-1、33-2、33-3、34-1、34-2、34-3、35-1、35-2、36-1、36-2、36-3、36-4、3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