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同步练习C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234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九上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同步练习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九上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同步练习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教版科学九上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同步练习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九上 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同步练习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 Zn+2HClZnCl2+H2B . AgNO3+HClAgCl+HNO3C . Mg(OH)2+2HClMgCl2+2H2OD . 2NaOH+SO3Na2SO4+H2O2. (2分)(2014湖州)下列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的操作目的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该项操作是( )A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预先留少量的水B . 做中和反应实验时,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C . 闭合电路开关前,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D . 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3. (2分)下列溶液中通入气体后与右图中曲线变化相符的是( )A . 氯化钠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B . 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 . 盐酸中不断通入氨气D . 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4. (2分)在澳大利亚一块栽种甘蔗的酸性红土地里,由一些水泥洒落在这块田地里,使得甘蔗产量突然提高了50%已知水泥中含有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等物质,下列有关甘蔗增产的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 . 水泥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B . 水泥造成了土壤的板结C . 水泥中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溶于水变成碱性物质,与土壤中的酸中和,改良了土壤D . 水泥使土壤的酸性增强5. (2分)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A . 溶质是固体B . 溶剂是水C . 溶液是液体D . 溶质被离解成分子或离子状态6. (2分)(2015丽水)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 . 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C . 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 . 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7. (2分)下列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 CaO+H2OCa(OH)2B . HCl+AgNO3AgCl+HNO3C . 3H2SO4+2Fe(OH)3Fe2(SO4)3+6H2OD . H2SO4+BaCl2BaSO4+2HCl8. (2分)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有多种,其中推理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 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C .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但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D . 碱的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9. (2分)根据你掌握的化学知识,你认为下列认知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A . 管道天然气有刺鼻的气味,说明甲烷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 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材料C . 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故氢氧化钠也可治疗胃酸过多D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10. (2分)下列各组物质在pH=2的溶液中能共存且溶液无色的是( )A . KNO3、HCl、CuSO4 B . Na2SO4、Zn(NO3)2、H2SO4C . MgCl2、NaOH、FeSO4D . Na2CO3、Ba(OH)2、K2SO4二、 填空题 (共7题;共32分)11. (4分)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7(填“”、“”或“=”)(2)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1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_色12. (4分)已知A、B分别是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如图表示向A中逐滴加入B溶液后的pH变化曲线请写出你从曲线中获得的信息(1)A是_溶液 (2)当滴加至_(选填“甲”、“乙”或“丙”)点时,所得液体的导电性最弱 13. (5分)溶液的酸碱度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_;当pH=7时,溶液呈_性;当pH7时,溶液呈_性,并且pH越大,碱性越_;当pH7时,溶液呈_性,并且pH越小,酸性越_。 14. (5分)比较、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学习了酸、碱、盐知识后进行了总结:(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填微粒的符号);(2)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_色;(3)下列反应中: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酸+碱盐+水,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填序号);(4)在溶液中与CaCl2、Ca(NO3)2均能反应的盐有_(任举一例,写化学式);(5)请你找出一种在溶液中与CaCl2反应而不与Ca(NO3)2反应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5. (4分)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_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_;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_。16. (6分)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为_色,此时溶液的pH_,向此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性,pH_;继续滴入稀盐酸,溶液呈_色,pH_,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发生了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17. (4分)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1)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从 A 到 B 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_。三、 解答题 (共3题;共24分)18. (6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了 100 克质量分数为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其滴入盛有 50 克稀硫酸的烧杯中,以测定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其反应过程放热导致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图 图(1)为配制氢氧化钠溶液,除了烧杯、天平和玻璃棒仪器外,还需要图中的_仪器(填字母)。 (2)反应进行到 P 点时,溶液中的 pH 值_7(填“”“”或“=”)。 (3)经测定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6%,请列式计算图中 a 的数值为多少? 19. (10分)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做中和试验,他们想氢氧化钠加入几滴酚酞,再计入加入稀硫酸溶液写出反应方程式?当红色消失有的同学认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对不对?为什么? 20. (8分)芋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既可当粮食,又可作蔬菜。 (1)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下列物质可用来涂抹止痒的是( )。A . 食醋B . 熟石灰C . 纯碱(2)有经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将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达到止痒的效果;如果将带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会有痒的感觉。根据上述现象,请你推测皂角甙的一种化学性质;_。(3)去皮的芋艿在自然条件下,表面很快因氧化而变黄色,但并不影响营养价值。有些不法商贩会用亚硫酸钠溶液浸泡,使其外观变得嫩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下面做法也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是( )。 A . 粮库内充入氮气使粮食不易变质B . 食盐中加碘防止甲状腺肿大C . 水产品用甲醛溶液保鲜D . 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四、 实验探究题 (共6题;共30分)21. (8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酸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在烧杯中加入约 5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全部变成无色。【提出问题】反应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中和吗?【作出猜想】大家针对反应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 NaCl;猜想二:含有 NaCl 和 NaOH;猜想三:含有 NaCl 和 HCl。(1)针对猜想,大家讨论后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指出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及判断理由_。 (2)【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利用烧杯中的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方案编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操作用镊子夹取一片 pH 试纸, 浸入烧杯的溶液里,片刻后取出,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用试管取样品溶液约 1mL,滴加AgNO3 溶液用试管取样品溶液约1mL,滴加Na2CO3 溶液实验现象pH=2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 HCl溶液中有 HCl【评价与反思】经过分析,同学们认为实验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22. (3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老师们在课堂上欲带领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应 (1)请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李海提出可以通过测量在稀硫酸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得出结论,请描述测量溶液pH的方法_ (3)化学反应过程中通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查阅资料发现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刘梅同学提出可以利用在氢氧化钠固体中稀硫酸,测量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达到实验的目的这一方案立即被同学认为不完善,你认为方案不完善的原因是_大家一起讨论了实验改进方案,大家都认为该实验要得到科学的结论需要控制相等的量是_,随后大家根据科学的方案重新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温度随滴加稀硫酸溶液体积变化情况记录如下表: 稀硫酸溶液体积(mL)0245678910温度 ()2020.52424.825.224.323.62120分析以上数据,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稀硫酸溶液的体积是_mL;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的原因是_(如果你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你将得到4分奖励,但本卷总分不超过60分)(4)请设计出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法一:_;方法二:_23. (4分)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mL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VmL氢氧化钠过程中,所得混合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1)【猜想假设】猜想:pH增大是因为_;猜想: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2)【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1)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7(2)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_ , 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_7(填“”、“=”或“”)综合(1)和(2)证明猜想成立24. (3分)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_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猜想:该气体是CO2;猜想:该气体是 _;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的装置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_(填“成立”或“不成立”);若猜想成立,则: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 _;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是_;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4)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 ;(5)【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 A . 苏打水B . 肥皂水C . 食醋D . 氨水25. (3分)小金用三个方案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已知: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请回答: (1)方案一: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在滴人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 (2)方案二: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人镁条。若没有明显现象,则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方案二可以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吗?理由是_。 26. (9分)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他的理由是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填离子符号)_(3)为了测定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做了以下实验:取50g这种稀硫酸,加入40g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试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 (共7题;共32分)11-1、12-1、12-2、13-1、14-1、15-1、16-1、17-1、17-2、三、 解答题 (共3题;共24分)18-1、18-2、18-3、19-1、20-1、20-2、20-3、四、 实验探究题 (共6题;共30分)21-1、21-2、22-1、22-2、22-3、22-4、23-1、23-2、24-1、24-2、24-3、24-4、24-5、25-1、25-2、26-1、26-2、2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