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 、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及该体制的弊端 2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经济体制的积极探索,2,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1)1978-1984年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1984-1991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1992-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 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4,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观点,(1)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都是方法。 (2)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 (4)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企业行为自主化。 经济关系市场化。 宏观调控间接化。 经营管理法制化。 社会保障制度化。,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同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则,所有制基础不同,生产目的不同,分配制度不同,宏观调控的优势不同,7,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8,3、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 结合,就是要坚持以公有制为 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9,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 、建国以来对所有制结构的认识过程 改革开放以前:对非公有制采取了限制甚至排斥的做法 改革开放到十二大: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十三大:把私营、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方针 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10,2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现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 3 、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非公有制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但是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我们不能因为它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把它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之外,也不能因为它属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而认为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11,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2、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2)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12,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量的优势,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质的提高,公有资产占优势,控制国民经济命脉,金融,交通,邮电,电力,基础性原材料,13,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传统形式:国有国营;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 改革开放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企业:租赁承包联合兼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14,宁夏首家股票上市,上海股票交易所,小荷初露尖尖角,15,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16,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17,2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1)最根本的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2)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的需要 。 3、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鼓励、支持、引导,18,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必要补充,必要的有益 的补充,19,竞 争,20,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第一,它们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增长点,第二,它们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第三,它们增加了社会资本和国家的财政收入,第四,它们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作了贡献,第五,它们促进了公有制的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1,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2,1、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这是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劳动还存在重大差别,是按劳分配存在的直接经济原因。,2、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23,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4,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取收入,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25,非物质要素,物质要素,生产要素,26,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27,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富裕程度差别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 (2)两个大局的思想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28,加强市场管理,加强税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9,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0,公平,效率,保证,基础,目标,31,32,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33,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1、国民经济发展不仅速度要快,而且质量和效益要好,2、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 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3、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34,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而且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 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3、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 核心,教育是基础,35,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2、如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3、三个转变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6,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农问题的 重视 毛泽东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邓小平强调:把农业作为战略重点。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 来,党和政府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 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 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37,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和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38,39,3、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作为战略任务、把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 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 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作为根本要求,40,五、统筹区域发展,1、历届中央领导集体 对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的探索和实践 毛泽东:十大关系包括东西部和沿海和内地发展 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 江泽民:西部大开发 胡锦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 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是我国未来 相当长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 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4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党的十七大在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的要求,3、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4、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P215最后一段 (2)建设生态文明是内在要求 (3)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重要途径,42,43,44,45,46,47,4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