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2036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2分)A、蹒跚(pn) 愧怍(zu ) 吊唁(yn) 罄竹难书(qn)B、嶙峋(xn) 两栖(x) 老妪(y ) 风雪载途(zi)C、荒谬(mi) 仄歪(z) 阻遏(y) 毛骨悚然(sn)D、尴尬(n) 潮汐(x) 伧俗(chn) 在劫难逃(ji)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D、归咎 喷嚏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3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2分)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锐不可当的精神值得提倡。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4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他说,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很高兴来到山东代表团,看望各位代表和同志们。B停止中小学评选三好生的原因有二:一是少年阶段人为分出优劣,不利学生成长;二是家长学生纷纷送礼,滋生教育腐败。C. 用张宇的雨一直下来形容当下杭州的天气,一点都不为过。市民想出游也不方便,让人感到“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D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生活质量的变化、提高,城市和乡村的垃圾不断增加,垃圾处理已成困扰全球的严重问题之一。5、 文学常识。(1)下列有关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2分)6、下面语段有多处语病,请任选两处修改。(2分)詹姆斯卡梅隆,1954年8月16日生于加拿大的电影著名导演。在推出自编自导的科幻片魔鬼终结者后,使他一夜成名。多才多艺的他除导演外,又是编剧还是制作和剪辑。他的电影是为了追求最极致的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主题往往试图探讨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最新上映的3D版泰坦尼克号每一镜头都经过单独的技术处理,使得震撼的结果更加突出。7、填空。(5分)(1)其间千二百里, ,不以疾也。(2)山随平野尽,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作者描写了边塞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8、综合性学习(6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2012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突破3亿大关。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2分)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2分) 【材料三】2012年2月初,从事活熊取胆的福建药企“归真堂”谋求上市,引发网友以及亚洲动物基金的声讨,72位名人声援支持。2月16日,中药协出面给归真堂说情,会长房书亭公开表示,活熊取胆,非但不痛,还很舒服的言论,更是令网友愤慨不已。 (3)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写一条微博,表达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0题。(4分)梅 花 陈 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注释】 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东君:司春之神。 9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10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二)读三峡回答下列问题(9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晴初霜旦()1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13、第四段中写“渔者歌曰”,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分) 14、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冬、秋季的景物特色(3分)夏:_ 春冬:_ 秋季:_(三)鲁人身善织屦(6分)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屦:麻鞋。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跣:赤脚。15、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6、翻译(2分)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译:17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四)、阅读选段,完成1720题。(12分)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的平均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8、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分)19、选文第段中画线句中的“后者”指代什么?(2分)20、选文指出,在研究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要注意哪些特殊情况?(2分)21、第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22、请运用文中的物候知识来解释下面这首诗中描写的自然现象:(2分)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五)随风吹笛 林清玄远远的吹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细听,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很久,确定是笛子的声音,萧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在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看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原来竹子洒过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挡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 (8)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时,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听蝉声。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9)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10)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的声音那么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11)可惜我并没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之声仍是要有福分的!(12)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13)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而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14)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15)我突然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原文有改动)23阅读第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2分) 24请从第(5)(6)两段划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25第(12)段中加点的“双重的组合”是指:(3分) 26请仿照第(13)段中划线句,再续写一句,使之与这两句构成排比句。(2分) 27结尾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作文(50分)28、在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亲情是七彩阳光,七彩合在一起便是自然白,她朴素真挚。沐浴其中,我们可曾阅读过这一缕爱的阳光呢?是春日艳阳的温馨,还是夏日骄阳的热烈?是秋日夕阳的深沉,还是冬日暖阳的温存?请以“那份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惚。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A 2、C 3、B 4、B 5、(1)B (2)保尔柯察金 朱赫来 6(1)应将“电影”与“著名”调换位置(2)应删去“使”或“在后”或“在推出后”(3)应删去“为目的的”或将“是为了为目的的”改为“以为目的”或将“为了”改为“以”(4)应将“结果”改为“效果”或“感觉”8.(1)短小 真实 即时 方便(2分) (2)示例:微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2分,意思对即可)(3)示例:良知不需争论,活熊取胆业可以休矣。 当国内一些人还在为是否应该活熊取胆、是否应该为保护小动物立法存在争议时, 国外的很多日用品早就印上了不采用动物实验的标签 这就是文明的差距!(2分,能表达出看法,语言通顺即可)9、诗中的梅花形象具有清瘦纯洁、傲霜斗雪,率先迎春报春,敢为天下先的特征。(2分)10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2分)11、快早晨12、(1)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断了(2)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13、运用侧面描写,渲染了秋天的凄清14、夏:险 春冬:秀 秋季:凄15、(1)有人 (2)凭16、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17、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18、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19、后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20、研究纬度因素时要注意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研究高下差异因素时要注意逆温层的存在。21、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具体说明了沿海地区春天的来临要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要迟若干天,从而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能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2分)22、高下的差异能影响物候现象,由于“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所以尽管到了山下已是盛夏的五月,“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春色。(能扣住“高下差异”,言之有理即可)23、 清晰、高扬、穿透力强。(2分,意思对即可) 24、示例: 运用比喻,写出了自然之声、天籁之音给人的震撼。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写出了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乐队。(3分,意思对即可) 25、指“活的画面和声音”(或“目视的各种自然风景及听到的各种自然声音”)(3分,意思对即可) 26、答案示例:人能拍下劲松参天挺立的英姿,但永远不能再现它破坚石而出的毅力。(3分,符合要求即可)27、 自然是美丽的,自然是时刻变化的,人们应该时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融入自然,这样生命就会有价值,生活就会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