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1444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十三岁的际遇 主备人:张艳预习案:1、 读准字词并注音白驹( )过隙( ) 迸( )溅 积攒( ) 呜咽( ) 穹( )隆 安恬( ) 惆( )怅( ) 徜( )徉( ) 摒( )弃 犀( )利2、 词语解释通幽曲径白驹过隙茫然若失谈笑风生徜 徉摒 弃犀 利撷 取尘 缘际 遇3、了解作者:田晓菲4、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用准确的语言概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2)圈点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者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勾画能表现作者对北大感情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体会涌动在作者心中的情感5、文题探究:文章题目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导学案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2、 感悟文章字里行间跳荡的诗意和透着的灵气,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3、 知识的海洋,教育的启迪,使人的心灵海阔天空,使人的智慧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 检查预习:字、词三、 自读课文,用准确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四、 分组研讨:圈画并体会表现作者感情的语句,用恰当简练的词语概括文章感情线索五、 解读第一部分:(1) 指定四名学生分别朗读7岁、10岁、13岁、16岁四时段的内容(2) 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评价朗读(3) 思考探究:第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能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吗?(4) “我”已是北大三年级老生,为什么会“不由得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第二课时一、 探究第二部分1、 这部分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2、 自读611段,填写下表北大的书最初的感觉后来的感情对学校的评价个人的成长北大的人学生师长对学校的评价个人的成长肖像品质作者通过北大的图书馆和北大的人表达了自己对北大的看法。请圈出能表现作者观点与感情的语句,总结“我”对北大的评价3、 品味语言:圈画自己认为生动形象、富有内涵的语句,注意理解、品味二、 研讨第三部分1、 速读1317段,思考: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北大什么感情,应该用什么语调朗读2、 结合开头语句,说说结尾的妙处三、 拓展延伸1、 思考预习案中第5题2、 本文记述、议论、抒情相结合。叙述与北大的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请你找出本文议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四、答疑解惑: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巩固案一、词语涉足( ) 倘佯( )( ) 絮语( ) 怪僻( ) nng( )重 摒弃( )Xi( )取 惆怅( )( )沉淀( )shn( )士风度二、用课文中的词或句子填空1)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_,渴望_,渴望_。2)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_,特有的_,言谈的_,精神状态的_。三、本文作者有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写出自己的渴望。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四百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目字的最小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我和领队的那个小小的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得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1、解释加粗的字:(1)近乎绝望:_(2)津津有味:_(3)呜咽:_(4)抽泣:_2、为什么“誓言”会“骤然显得苍白无力”?3、“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中的“涌起”能否替换成“升起”?为什么?4、“我”参观图书馆的时候,为什么会想起过夏令营时的小女孩来?五、阅读下面这篇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永远的感动(铃 兰) 距离5月12日已经过去了整整11天,然而脑子里还依然是地震时的混乱与触动。那个母亲节的第二天的下午,才上班半个小时不到,我突然感到自己后脑勺一阵发怵,很晕的感觉,然后看到整个办公室晃晃悠悠,我想自己肯定病了,赶紧停止手中复印的资料,手扶着桌子,桌子却抖得更厉害了,我还在莫名其妙,对面财务室的同事喊了一声:好像地震了!我才恍然大悟。急忙冲出办公室,却看见长长的走廊也在剧烈的晃动,还有“咯吱咯吱”的声音发出,同时从地下发出可怕的轰鸣声,我的腿不听使唤了,下不了楼了。我抱着头,靠着门站着,对面的同事又喊道:快钻到桌子底下。我还在犹豫,似乎听到楼下有人在拼命喊我的名字,我却呆呆站着恁是不答应。不知过了多久,我的脑子里忽地闪过了孩子的面容。我急忙再次冲出办公室,顺便叫着同事:快下楼吧!我疯了一般冲下了楼,可电动门却打不开了,可能是停电的缘故,我使劲掰开电动门,疯了一般跑出来,却发现大楼外的空地上已站满了全厂的员工。我不顾一切朝大门外奔去,有人在大声喊我。然后公司的司机开过来车子让我上车,他知道我要去幼儿园接孩子。车刚驶出厂门,我就惊呆了:路上的水泥砖块抛洒了一地,国营大厂的围墙塌了有一半。我的心揪紧了!快到幼儿园门口时我才稍微镇定了许多。幼儿园的楼依然耸立着,老师们已经把孩子带下了楼。孩子们听话地排好长队站在操场里,老师们还用长长的胳臂护着几个胆小的幼儿。我的眼眶湿润了。老师镇定地说着:孩子们都没事!可我同时也看到了她眼里惊恐未定的神情。接出孩子,我紧紧地搂着他,心里很难受,有想哭的感觉。 晚上快10点时来了电,打开电脑,每个网页上都醒目地标着: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成都108人遇难!然后是视频短片,有几个成都大学生用手机拍出了当时的地震画面:宿舍里桌子晃得失去了平衡,水杯等东西噼里啪啦掉了一地,学生们由于住的楼层太高,只能躲在桌子下避难。当晚我睡得相当晚,看到CCTV的直播节目,竟然毫无睡意。温总理已经亲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接下来的五六天,不停地被救援现场的场景一次次感动,不记得到底流下了多少次感动的眼泪,只知道看到一个画面:瓦砾堆里一块鲜红的“学”字的水泥块映入眼帘时我竟哭出了声,教学楼的倒塌是这次地震里受灾最严重的。温总理摸黑从瓦砾堆中拎起一个孩子的书包和一只鞋子时,我分明看到他老人家眼里泪花四溢啊! 遇难者的人数在直线上升着,举国上下一片唏嘘哀叹声。我们感动那个被消防队员从废墟里救出行少先队礼的儿童;我们感动那些在废墟下坚持了100多个小时的生命的奇迹;我们感动那些为了救自己的学生遇难的英勇的老师;我们感动那个为了保护自己的婴儿屈膝拱身在废墟下的年轻母亲;我们感动那个在废墟下给自己妻子通电话的告别话语:我这辈子就只想和你平平淡淡过一辈子,而后在救出后悄悄离去的那个丈夫;我们感动那个在痛失母亲和女儿的同时拼命在一线工作直至昏倒的年轻女民警;我们感动那个不会抱婴儿的年轻武警战士把小孩救出后和小孩对望时的那灿烂的笑容;我们感动那些不分昼夜在一线拼命掘挖的武警官兵和消防战士;我们感动那些可爱的白衣天使们对受灾群众的辛勤呵护我们感动所有的感动的瞬间。 汶川大地震,我们永远的感动!1、第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含义。老师镇定地说着:孩子们都没事!可我同时也看到了她眼里惊恐未定的神情。 (1)镇定: (2)惊恐未定: 4、汶川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文中第自然段画线句子表现了共和国总理什么样的形象? 答: 5、文章第自然段连用若干个“我们感动”的排比句,并在文末以“汶川大地震,我们永远的感动”作结。你是怎样理解“永远”一词的? 除作者所表述的感动外,你还有哪些感动?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