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497379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徽省蚌埠一中11-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蚌埠一中20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48分)1.商周时期最普遍的农业经营方式是A大规模的简单协作方式 B.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C. 个体农户之间互助经营D. 分工明确的集体劳动方2.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AB. C.D.3.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却作宣告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土地私有制度,成为秦朝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B. 秦朝土地私有制,不是纯粹的私有制形式C. 秦朝土地私有制,是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度D. 秦始皇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4.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5.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有:A在市中心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中休闲消费B在东市或西市购物时发现由市令直接管理市场交易C人们用纸币“交子”购买商品D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6.“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元代鼎盛时期的重要作家马祖常的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7.历代明封建统治者都重视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A受儒家“仁政”学说的影响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C皇帝是农民利益的代表 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8.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富,用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劳力缺乏 D资金短缺9.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避免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 B C D10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是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 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A B C D11“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12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B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C强调这二次航行都有美中不足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次的弊端13、“上帝、黄金、信仰”,这三个词最适合用来表达下列哪个事件的主题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大革命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意大利商人在地中海东部各港口继续同阿拉伯商人发生贸易交往,将货物转船运往西方,但是,虽然这一安排使作为经纪人的意大利和阿拉伯人感到满意,可其他欧洲人却很不乐意。他们迫切希望找到某种方法,到达东方,分享财富。”这段话所反映的史实正确的是 A西、葡两国走在了其他欧洲人的前列,掠夺回了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B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C意大利的有利位置保证了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欧洲商业中心的地位 D到东方寻求财富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15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16.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A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7.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B发生的范围领域广泛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18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写道:“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无效”的原因是A科技落后的制约 B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官僚资本的垄断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19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大量进口钢铁、炼钢、冶铁设备完全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铁矿砂却大量出口。上述现象最能说明的是 A. 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 B. 外资所占比重过大C. 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D. 当时缺乏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1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怀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2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A B C D23、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下列述评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力图改变我国工业布局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工业的垄断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己的实力24.鸦片战争后,有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的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对此事件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国商人企图利用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 B、英国商人缺少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C、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D、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二.阅读下列材料(52分)25(11分)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5分)(4)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2分27(21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请回答:(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6分)(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 27(20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材料三 图1 图2 图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试归纳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6分)(3)材料三图1和图3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两次重大运动?材料二、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高一历史答案一选择 1A 2D 3D 4C 5B 6A 7B 8D 9D 10B 11C 12C 13A 14B 15D 16D 17A 18B 19D 20D 21D 22B 23C 24D二、材料题 25.(1) 社会现象:a.纺织业发达;b.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c.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本 质: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 不同。材料二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起阻碍作用。(3)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6(1)市场:殖民扩张,圈地运动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6分)。(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试验科学的长期孕育。(2分)(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分)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2分);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3分);蒸汽机的时候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分);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分27.答案 (1)官营手工业衰落;(2分)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2分)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2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分) (2)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国: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政府对兴办实业的政策发生变化。(6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给6分) (3)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2分)联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在政治上、思想上要求民主;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民主又进一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