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系列教材之一.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47555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25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培训系列教材之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安全培训系列教材之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安全培训系列教材之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培训系列教材之一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第一章安全生产的内涵 1 1安全生产的定义及其内容概述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 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 消除或控制危险 有害因素 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 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 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为了做到不断改善劳动条件 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为劳动者创造安全 卫生 舒适的劳动条件 必须从组织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 组织管理措施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制定方针 政策 法规和各种安全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监察和管理的组织机构 确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大检查 加强科学监测检验和科学研究 总结和交流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等 2 技术措施方面随着生产的发展 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 自动化和密闭化 积极采用劳动安全技术措施和劳动卫生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 发给职工防护用品用具等 一 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有计划的改善劳动条件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 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 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 建国以来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 法规 政策和技术标准 要求搞好安全生产 宪法 规定要 加强劳动保护 改善劳动条件 劳动法 中有三章24条是专门为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规定的 这三章就是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安全生产法 就专门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 1 2安全生产的意义 我国 刑法 第113 114 115条规定 对于干部违章指挥 工人违章作业 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可判处七年徒刑 刑法 第187条还规定 对玩忽职守 致使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也要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 我们必须重视劳动保护 做到安全生产 二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生产1 搞好安全生产是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需要2 搞好安全生产是均衡发展各部门 各行业经济的需要3 搞好安全生产是保护劳动力 保护社会财富的需要4 搞好安全生产是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热情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人 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决定性因素 如果发生工伤事故 就会造成劳动力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 安全的需要 是人类除生理需要之外的基本需要 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满足劳动者保障安全和健康的需要 就能提高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 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 3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 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这是建国以来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总结 是血的教训的结晶 它的含义是 在组织和指挥生产时 首先在想到和提出在安全上有什么问题 有针对性地研究好预防性措施 当其他工作和安全生产发生矛盾时 要求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 对待事故要坚持预防为主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患于未然 一 安全和生产是辩证统一的在生产过程中 安全和生产既有矛盾性 又有统一性 所谓矛盾性 首先是生产过程中不安全 不卫生因素与生产顺利进行的矛盾 然后是安全工作与生产工作的矛盾 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 不卫生因素采取措施时 有时会影响生产 会增加生产上的开支 与生产进度和降低成本有矛盾 同时 安全工作与生产工作又是相互联系的 没有生产活动 安全工作就不会存在 反之 没有安全工作 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 特别是在某些生产活动中 如果没有起码的安全条件 生产根本无法进行 这就是生产和安全互为条件 互相依存的道理 也就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 二 安全工作必须强调 预防为主 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是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而且往往又是多学科综合运用 安全问题十分复杂 稍一疏忽 就会发生事故 预防为主 就是要把安全工作放在事前做好 要依靠技术进步 加强科学管理 搞好科学预测与分析工作 要在设计生产系统时 同时设计系统安全措施 以保证生产系统安全化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第一与预防为主是相辅相成的 要做到安全第一 首先要搞好预防措施 预防工作做好了 就可以保证本质安全化 实现安全第一 三 实施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方针 要克服几种错误思想1 重生产 轻安全的思想2 安全与生产对立的思想3 冒险蛮干思想4 消极悲观思想5 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四 实施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方针 要坚持安全生产五项基本原则1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安全寓于生产之中 生产组织者和科技工作者在生产技术实施过程中应当主动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要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到每个职工的岗位责任制中 从组织上 制度上固定下来 以保证这一原则的实施 2 五同时 的原则即生产组织者必须在计划 布置 检查 总结 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 布置 检查 总结 评比安全工作的原则 它要求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组织管理环节之中去 这是解决生产管理中安全与生产统一的一项重要原则 3 三同时 原则即新建 改建 扩建工程以及技术改造 挖潜和引进工程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的原则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 物 的危险源 保证生产本质安全的一项重要原则 4 三个同步 的原则即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 企业深化改革 技术改造上同步规划 同步发展 同步实施的原则 这是要求把安全生产内容融化在生产经营活动各个方面中 以保证安全生产一体化 解决安全 生产两张皮的弊病 5 四不放过 原则即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 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 事故的责任者未得到处理不放过的原则 它要求对工伤事故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处理 接受教训 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1 4安全生产的任务及要求 一 安全生产的任务总的来说 安全生产的任务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 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 促进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 具体地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与工伤事故作斗争 力争减少或避免工伤事故 保障劳动者安全 2 积极与职业病作斗争 力争防止职业病发生 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4 搞好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使他们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 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不违章作业 并制止他人违章操作 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活动 努力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术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 按时检查 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搞好文明生产 保持作业环境整洁 爱护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拒绝违章指挥 通过学习 每个员工应做到 四懂 四会 三不伤害 和杜绝 三违 现象 四懂 懂火灾的危险性 懂预防措施 懂火灾的扑救方法 懂逃生自救 四会 会报火警 会使用消防器材 会处理事故险情 会疏散逃生 三不伤害 不伤害他人 不伤害自己 不被别人伤害 三违 违章指挥 违章操作 违反劳动纪律 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 一 电气事故的种类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 雷击事故 静电事故 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 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它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触电事故分为局部电伤 电伤 和全身性电伤 电击 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 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1 局部电伤 电伤 局部电伤是指在电流或电弧的作用下 人体部分组织的完整性明显地遭到损伤 有代表性的局部电伤有 电灼伤 电标志 皮肤金属化 机械损伤和电光眼 1 电灼伤可分为接触灼伤 又称电流灼伤 和电弧灼伤 前者是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 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热效应的结果 通常造成皮肤灼伤 只有在大电流通过人体时 才可能损伤皮下组织 后者是指电气设备的电压较高时产生强烈的电弧 温度高达8000 或电火花 灼伤人体 甚至击穿部分组织或器官 并使深部组织烧死或使四肢烧焦 此时 由于人体表面大面积灼伤或由于呼吸麻痹而致死 2 电标志亦称电印记或电流痕迹 电流通过人体时 在皮肤上留下青色或浅黄色的斑痕 3 皮肤金属化当带负荷拉断电路开关或刀闸开关时 形成弧光短路 被熔化了的金属微粒飞溅 渗入裸露的皮肤 或由于人体某部位长时间紧密接触带电体 使皮肤发生电解作用 电流将金属粒子带入皮肤 4 机械损伤电流通过人体时 产生机械 电动力效应 致使肌肉抽搐收缩 造成肌腱 皮肤 血管及神经组织断裂 5 电光眼眼睛受到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后 角膜或结膜发炎 2 全身性电伤 电击 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前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 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后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 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 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遭受电击后 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 心脏 肺等 和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的正常活动受到破坏 甚至导致死亡 二 雷击事故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中相对静止的正 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三 静电事故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 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四 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危害是指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造成的危害 五 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电气装置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异常停电 异常带电 电气设备损坏 电气线路损坏 短路 断线 接地 电气火灾等 异常停电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供电突然中断 这种情况会使生产过程陷入混乱 造成经济损失 在有些情况下 还会造成事故和人员伤亡 异常带电指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当带电的生产设施或其中的部分意外带电 异常带电容易导致人员受到伤害 二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能使肌肉产生突然收缩效应 产生针刺感 压迫感 打击感 痉挛 疼痛 昏迷 心律不齐 心室颤动等症状 数十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停止 数十微安的电流直接流过心脏会导致致命的心室纤维性颤动 电流对人体损伤的程度与电流的大小 电流持续时间 电流种类 电流途径 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感知电流是引起人有感觉的最小电流 人的工频感知电流 有效值 下同 为0 5 1 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人的工频摆脱电流为5 10 如果长时间不能摆脱带电体 摆脱电流能导致严重后果 室颤电流是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跳动周期时 室颤电流约为50 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后 如得不到及时抢救 数分钟甚至数秒即可导致生物性死亡 流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人体接触电压和人体电阻 在接触电压100 220 干燥 电流途径从左手到右手 接触面积50 100 2的条件下 人体电阻为1000 3000 三 触电的形式与原因1 触电形式按照人体及带电体的接触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电击可以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 低压单相触电即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 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大部分触电事故都是单相触电事故 2 低压两相触电即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 这时由于人体受到的电压可高达220V或380V 所以危险性很大 3 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有电流流入地下时 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 人在接地点周围 两脚之间出现电压 即跨步电压 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故障接地处或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 都可能出现较高的跨步电压 4 高压电击对于1000V以上的高压电气设备 当人体过分接近它时 高压电能将空气击穿使电流通过人体 此时还伴有高温电弧 能把人烧伤 2 触电的原因 1 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如带电拉高压隔离开关 用手触摸被破坏的胶盖刀闸等 2 违反操作规程如在高压线附近施工或运输大型货物 施工工具和货物碰击高压线 带电接临时照明线及临时电源 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等 3 维护不良如大风刮断的低压线路未能及时修理 胶盖开关破损长期不予修理等 4 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如电气设备漏电 电器设备外壳没有接地而带电 闸刀开关或磁力启动器缺少护壳 电线或电缆因绝缘磨损或腐蚀而损坏等 四 触电事故预防技术为避免触电事故必须采取技术 组织等综合措施 一 技术措施1 采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 安全电压限值是在任何情况下 任意两导体之间都不得超过的电压值 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0V 安全电压能限制人员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在安全电流范围内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身安全 国家标准规定 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 36V 24V 12V 6V 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电压时 必须采取防止人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 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 金属容器内 隧道内 矿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 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水上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 对于水下的安全电压值 我国尚未规定 国际电工标准委员会 IEC 规定为2 5V 2 保证绝缘性能电气设备的绝缘 就是用绝缘材料将带电导体封闭起来 使之不被人身触及 从而防止触电事故 一般使用的绝缘材料有瓷 云母 橡胶 塑料 布 纸 矿物油及某些高分子合成材料 作业环境不良时 潮湿 高温 有导电性粉尘 腐蚀性气体的工作环境 如铆工 锻工 电镀 漂染车间和空压站 锅炉房等场所 可选用加强绝缘或双重绝缘的电动工具 设备和导线 此外 电工作业人员还应正确使用绝缘用具 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如绝缘手套 绝缘鞋 绝缘垫等 3 采用屏护屏护包括屏蔽和障碍 是指能防止人体有意 无意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的遮栏 护罩 护盖 箱匣等安全装置 某些开启式开关电器的活动部分不便绝缘 或高压设备的绝缘不能保证人在接近时的安全 应有相应的屏护 如围墙 遮栏 护网 护罩等 4 保持安全距离 间距 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 带电体与地面之间 带电体与树木之间 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 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 设备类型 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 5 合理选用电气装置合理选用电气装置是减少触电危险和火灾爆炸危害的重要措施 选择电气设备时主要根据周围环境的情况 如在干燥 少尘的环境中 可采用开启式或封闭式电气设备 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应采用封闭式电气设备 在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必须采用封闭式电气设备 在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环境中 必须采用防爆式电气设备 6 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是一种在设备及线路漏电时 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装置 其作用主要是防止由于漏电引起的人身触电 并防止漏电引起的设备火灾 以及监视 切除电源一相接地故障 7 保护接地与接零 1 保护接地是把用电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的金属部分 如外壳等 用导线与接地体连接起来 使用电设备与大地紧密连通 在电源为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或单相制的电力系统中 应设保护接地线 接地装置广泛地选用自然接地极 例如 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金属结构 敷设于地下的水管路等均可以用作自然接地极 但是要严禁将氧气管道和乙炔管道等易燃易爆气体管道作为自然接地极 2 保护接零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 外壳 用导线与低压电网的零线 中性线 连接起来 在电源为三相四线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 应采用保护接零 同时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 如果用电设备上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 一旦设备漏电 触及设备的人体将承受近220V的相电压 是很危险的 采取保护接零就可以消除这一危险 保护接零的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与设备外壳碰连时 通过设备外壳形成相线对零线的单相短路 即碰壳短路 短路电流能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 如熔断器 迅速动作 从而把故障部分断开 消除触电危险 零线回路中不允许装设熔断器和开关 二 组织措施1 建立健全规章 制度 如电气安装 运行 管理 维护 检修等规程 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2 加强培训 教育 使工作人员懂安全用电知识 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电气维护 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 持证上岗 3 坚持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实施事故隐患建档及跟踪治理 4 组织好事故分析 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 找出原因 汲取教训 制定改进措施 三 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1 使用电力驱动设备和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经专门培训 2 操作前 应检查电线 电缆绝缘有无破损 不带电的金属构件是否接地或接零 3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电气元件 禁止乱拉临时线 禁止用裸体导线随意接地 4 操作者是否按规定穿戴好绝缘鞋 绝缘手套 操作岗位是否有绝缘垫 5 在特殊环境下 如潮湿 雨雪 存在爆炸性气体或粉尘 以及狭窄场所作业时 必须有专人监护 五 雷电事故预防技术 一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1 雷电种类 1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 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 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包括先导放电 主放电 余光三个阶段 大约50 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 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 2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 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高大导体上感应出大量电荷 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 感应电荷失去束缚 以大电流 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 沿线路导线或导体传播 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 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 从而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3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 橙光 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 从电学角度考虑 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此外 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波 2 雷电危害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 可达数十kA至数百kA 雷电流陡度大 可达50kA s 冲击性强 冲击过电压高 可达数百kV至数千kV 的特点 其特点与其破坏性有紧密的关系 雷电有电性质 热性质 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 均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1 火灾和爆炸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 二次放电 巨大的雷电流 球雷侵入可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 冲击电压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等可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 2 触电积云直接对人体放电 二次放电 球雷打击 雷电流产生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直接使人触电 电气设备绝缘因雷击而损坏 也可使人遭到电击 3 设备和设施毁坏雷击产生的高电压 大电流伴随的汽化力 静电力 电磁力可毁坏重要电气装置和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4 大规模停电电力设备或电力线路破坏后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 二 防雷技术1 防雷建筑物分类建筑物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人身伤亡的危险性 政治经济价值分为3类 不同类别的建筑物有不同的防雷要求 1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指制造 使用或储存炸药 火药 起爆药 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质 遇电火花会引起爆炸 从而造成巨大破坏或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2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指对国家政治或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以及制造 使用和储存爆炸危险物质 但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 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 3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指除第一类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以外需要防雷的建筑物 2 直击雷防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易受雷击部位 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 高压架空电力线路 发电厂和变电站等 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 装设避雷针 避雷线 避雷网 避雷带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 避雷针分独立避雷针和附设避雷针 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 3 二次放电防护为了防止二次放电 不论是空气中或地下 都必须保证接闪器 引下线 接地装置与邻近导体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在任何情况下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m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m 不能满足间距要求时应予跨接 4 感应雷防护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建筑物 重要的电力设施应考虑感应雷防护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雷的危险 应将建筑物内不带电的金属装备 金属结构连成整体并予以接地 为了防止电磁感应雷的危险 应将平行管道 相距不到100mm的管道用金属线跨接起来 5 雷电冲击波防护变配电装置 可能有雷电冲击波进入室内的建筑物应考虑雷电冲击波防护 为了防止雷电冲击波侵入变配电装置 可在线路引入端安装阀型避雷器 阀型避雷器上端接在架空线路上 下端接地 正常时 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 当雷电冲击波到来时 避雷器被击穿 将雷电引入大地 冲击波过后 避雷器自动恢复绝缘状态 对于建筑物 可采用以下措施 1 全长直接埋地电缆供电 入户处电缆金属外皮接地 2 架空线转电缆供电 架空线与电缆连接处装设阀型避雷器 避雷器 电缆金属外皮 绝缘子铁脚 金具等一起接地 3 架空线供电 入户处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并与绝缘子铁脚 金具一起接地 6 人身防雷雷暴时 应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 在户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 如有条件 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 汽车或船只 雷暴时 应尽量离开小山 小丘 隆起的小道 尽量离开海滨 湖滨 河边 池塘旁 尽量避开铁丝网 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 烟囱 宝塔 孤独的树木附近 还应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雷暴时 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 动力线 电话线 广播线 收音机和电视机电源线 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 以及与它们相连的各种金属设备 雷雨天气 应注意关闭门窗 六 静电事故预防技术 一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1 静电的产生最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 分离起电 当两种物体接触 其间距小于25 10 8cm时 将发生电子转移 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相等 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 当两种物体迅速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下列工艺过程比较容易产生和积累危险静电 固体物质大面积的磨擦 固体物质的粉碎 研磨过程 粉体物料的筛分 过滤 输送 干燥过程 悬浮粉尘的高速运动 在混合器中搅拌各种高电阻率物质 高电阻率流体在管道中高速流动 液体喷出管口 液体注入容器 液化气体 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穿化纤布料衣服 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 行走 起立等 2 静电的特点 静电电压高静电能量不大 但其电压很高 固体静电可达20万V以上 液体静电和粉尘静电可达数万伏 气体和蒸气静电可达1万伏以上 人体静电也可达1万伏以上 静电泄漏慢由于积累静电的材料的电阻率都很高 其上静电泄漏很慢 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受材质 杂质 物料特征 工艺设备 如几何形状 接触面积 和工艺参数 如作业速度 湿度和温度 带电历程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静电的影响因素多 静电事故的随机性强 3 静电的危害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也可能给人以电击 还可能妨碍生产 二 防静电措施静电最为严重的危险是引起爆炸和火灾 因此 静电安全防护主要是对爆炸和火灾的防护 这些措施对于防止静电电击和防止静电影响生产也是有效的 1 环境危险程度控制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的条件之一是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 为了防止静电的危险 可采取取代易燃介质 降低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 减少氧化剂含量等措施 控制所在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程度 2 工艺控制为了有利于静电的泄漏 可采用导电性工具 为了减轻火花放电和感应带电的危险 可采用阻值为107 109 的导电性工具 为了限制产生危险的静电 烃类燃油在管道内流动时 流速与管径应满足以下关系 2D 0 64式中 流速 管径 为了防止静电放电 在液体灌装过程中不得进行取样 检测或测温操作 进行上述操作前 应使液体静置一定的时间 使静电得到足够的消散或松弛 为了避免液体在容器内喷射和溅射 应将注油管延伸至容器底部 装油前清除罐底积水和污物 以减少附加静电 3 接地接地的作用主要是消除导体上的静电 金属导体应直接接地 为了防止火花放电 应将可能发生火花放电的间隙跨接连通起来 并予以接地 防静电接地电阻原则上不超过1M 即可 对于金属导体 为了检测方便 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0 1000 对于产生和积累静电的高绝缘材料 宜通过106 或稍大一些的电阻接地 4 增湿为防止大量带电 相对湿度应在50 以上 为了提高降低静电的效果 相对湿度应提高到65 70 增湿的方法不宜用于防止高温环境里的绝缘体上的静电 5 抗静电添加剂抗静电添加剂是化学药剂 在容易产生静电的高绝缘材料中加入抗静电添加剂之后 能降低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或表面电阻率以加速静电的泄漏 消除静电的危险 6 静电中和器静电中和器又叫静电消除器 静电中和器是能产生电子和离子的装置 由于产生了电子和离子 物料上的静电电荷得到异性电荷的中和 从而消除静电的危险 静电中和器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 7 加强静电安全管理静电安全管理包括制定相关静电安全操作规程 静电安全指标和开展静电安全教育 静电检测等内容 第三章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一 压力容器概念压力容器亦称受压容器 指内部盛装工作介质 气体或液体 且承受压力的密闭容器 并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 最高工作压力 Pw 0 1MPa Pw不包括液体静压力 2 内直径 非圆形截面指最大尺寸 0 15m 且容积 0 025 3 3 介质为气体 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二 压力容器分类1 按用途分类 1 反应容器主要用来完成介质的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 如反应器 聚合釜 合成塔 变换炉等 2 换热容器主要用来完成介质热量交换的容器 如热交换器 蒸发器 消毒锅等 3 分离容器主要用来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 净化 分离等的容器 如缓冲器 干燥器 过滤器 吸收塔等 4 贮运容器主要用来盛装生产和生活用的原料气体 液体 液化气体的容器 如贮罐 槽车等 2 按压力分类压力容器按其工作压力的大小可分为低压 0 1MPa P 1 6MPa 中压 1 6MPa P 10MPa 高压 10MPa P 100MPa 超高压 P 100MPa 四类3 从安全监察角度分类一类容器 二类容器 三类容器 三 压力容器的断裂形式及原因1 塑性断裂是压力容器在内部压力作用下 器壁上产生的应力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的 在塑性断裂前 器壁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若此时内部压力继续增高 容器的变形就会不断增大 器壁的厚度将进一步减薄 当器壁上的应力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时 容器即发生破裂 塑性断裂的容器一般不产生碎片 只是裂开一个破口 2 脆性断裂发生脆性断裂的容器 破裂后经检查并没有发现有可见的变形现象 而且根据破裂时的压力进行应力计算 器壁上的应力水平远远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 有的甚至还低于屈服极限 造成脆性断裂的主要因素 一是容器存在缺陷 二是材料的韧性差 由于金属材料的韧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 所以脆性断裂一般都发生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 脆性断裂的过程是器壁裂纹迅速扩展的过程 预先没有明显的变形迹象 断裂往往在一瞬间发生 且容器承受的压力在正常的工作压力范围内 所以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破坏形式 3 疲劳断裂金属构件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反复交变应力作用下 会在远低于材料强度极限的应力下发生破坏 这种破坏通常都要经过一定时间 所以称之为疲劳破坏 压力容器疲劳断裂的特点是承受较高的交变应力 而应力交变的次数并不太多 这主要是由于容器的接管 开孔 转角 焊缝附近 钢材存有严重缺陷的区域等处都有程度不同的应力集中 如果容器频繁地加载或卸载 就会在这些局部应力较高的部位产生裂纹 随着应力的周期变化 裂纹不断缓慢地扩展 最后导致容器的破裂 4 应力腐蚀断裂应力腐蚀断裂是容器在腐蚀性介质和拉伸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破坏形式 发生应力腐蚀时 腐蚀和应力这两个因素是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 腐蚀使金属材料的有效承压面积减小 表面形成缺口 产生应力集中 另一方面 应力加速腐蚀的进展 使表面缺口向深处扩展 最后导致断裂 应力腐蚀破坏比其他的腐蚀形式 如均匀腐蚀 点腐蚀 更具危险性 因为它不在构件表面预先留下宏观的破坏痕迹 也不减小壁厚的尺寸 只是在容器内壁的纵深方向形成裂纹 所以往往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突然腐蚀损坏 四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要求1 对容器本体的安全技术要求 1 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 装有安全泄放装置 如安全阀 爆破片 的压力容器 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泄放装置的开启压力或爆破压力 压力容器的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金属温度 2 制造压力容器的金属材料 应是容器专用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 以保证容器在使用条件下 如温度 压力 介质特性等 具有规定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3 压力容器的壳体和封头的厚度 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 GB150 89 钢制压力容器 进行计算 并根据容器的使用寿命和介质的腐蚀速率留有足够的腐蚀裕量 4 压力容器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防止结构上的形状突变 引起应力集中或削弱强度的结构应相互错开 避免产生较大的焊接应力或附加应力的刚性结构 防止部件的热胀冷缩受约束 5 焊缝的布置和焊接质量应符合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的规定 焊缝或热影响区表面不允许有裂纹 气孔 弧坑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等缺陷 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6 压力容器制成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 必要时还进行气密试验 水压试验的压力为容器设计压力的1 25倍 气密试验的压力与容器设计压力相同 2 对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的要求 1 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装设安全阀 爆破片 压力表 液面计 温度计及紧急切断阀等安全附件 对安全附件要加强维护和定期校验 经常保持齐全 灵敏 可靠 2 安全阀 爆破片的排放能力 必须大于或等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及爆破片的爆破压力均不得大于容器的设计压力 3 对易燃 有毒介质的压力容器 应在安全阀或爆破片的排出口装设导管 将排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 对盛装有毒 易燃 腐蚀 黏性介质或贵重介质的压力容器 为便于安全阀的清洗与更换 可在安全阀 爆破片 与容器之间装设截止阀门 4 安全阀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停止使用并更换 1 安全阀的阀芯与阀座密封不严且无法修复 2 安全阀的阀芯与阀座粘死或弹簧严重腐蚀 生锈 3 安全阀选型错误 5 安全阀一般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 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的爆破片应每年更换 一般爆破片应在2 3年内更换 6 压力表的选用必须与容器内的介质相适应 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人员观察和清洗 压力表与容器之间应装设三通旋塞或针形阀 并有开启标志 盛装蒸汽介质的容器 在压力表与容器之间应装有存水弯管 盛装腐蚀性或高黏性介质的容器 在压力表与容器之间应装设能隔离介质的缓冲装置 7 液面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 液面计上最高和最低安全液位 应作出明显的标志 当液面计的玻璃板 管 有裂纹 碎裂 或液面计指示模糊不清 或阀件固死时 应停止使用并更换 五 压力容器安全运行与管理1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 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前 应到安全监察机构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2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贯彻执行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和有关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范 规章 制定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检查压力容器的运行 维修和安全附件校验情况 压力容器的检验 修理 改造和报废等技术审查 编制压力容器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 压力容器技术资料的管理 3 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容器的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与安全教育 4 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 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容器的技术性能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其内容至少应包括 容器的操作工艺指标 如最高工作压力 最高或最低工作温度 容器的操作方法 如开 停车的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容器运行中应重点检查的项目和部位 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防止措施 以及紧急情况的处置和报告程序 5 压力容器发生下列异常现象之一时 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压力容器工作压力 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 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安全附件失效 接管 紧固件损坏 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过量充装 压力容器液位超过规定 采取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 危及安全运行 6 压力容器内部有压力时 不得进行任何修理 进入容器内部进行检验 修理前 必须做好清理 置换等准备工作 达不到要求时 严禁人员进入 7 压力容器运行中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 安全状况等级为1 2级的容器 每六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 在停机状态下进行 安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容器 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 固定式压力容器 每两次内外部检验期间内 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移动式压力容器 每六年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 六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方法1 精心操作 动作平稳 2 禁止超温 超压 超负荷 3 巡迴检查 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 4 紧急停止运行 容器运行中出现严重威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应立即停止运行 紧急停止运行操作要做到 及时开放泄压装置 泄放容器内气体或其它物料 使容器压力下降 停止向容器内进气或投料 对连续性生产系统的容器 紧急停止运行时 必须和前后操作岗位取得联系 随时注意防止意外情况产生 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 火灾与爆炸原因 一 燃烧与火灾1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 它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2 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可燃物 助燃物 点火源 每个条件要有一定量 并相互作用时才会发生 可燃物棉花 木材 纸 油类 酒精等 助燃物空气 氧气等吸烟流动性大 极易造成火灾 爆炸事故 因此公司严禁吸烟 点火源 明火 焊接与切割 喷灯 烟头火 表面200 300 中心700 800 电火花 电闸刀 短路 磨擦冲击产生火花 静电火花 雷击产生电荷 化学反应热 危险温度 一般指80 以上 电炉 烙铁 熔融金属 3 燃烧的类型 闪燃可燃液体 包括少量可直接气化的固体 如萘 樟脑等 蒸气与空气混合后 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点火源产生的一闪即灭的燃烧 叫做闪燃 闪燃现象的产生 是因为可燃性液体在闪燃温度下 蒸发速度不快 蒸发出来的气体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 而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以维持稳定的燃烧 故燃一下就灭 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闪点越低 危险性越大 汽油 43 苯 11 甲苯4 4 乙醚 41 乙醇13 着火可燃物质在有足够助燃物的情况下 与点火源接触发生燃烧 并在点火源移开后仍能继续燃烧 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着火 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自燃可燃物在没有外部火花 火焰等点火源的作用下 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而发生的自然燃烧现象 叫做自燃 使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自燃点 自燃现象按热的来源不同 又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 可燃物虽未与明火接触 但在外界热源的作用下 使温度达到自燃点而发生的自燃现象 叫做受热自燃 如在生产中 可燃物质如果接触高温设备 管道 受到加热就可能导致自燃 某些可燃物在没有外界热源的作用下 由于物质本身发生物理 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 这些热量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积蓄 使物质的温度达到并超过自燃点所发生的自燃现象 叫做本身自燃 如白磷遇空气所发生的自燃就属于此类 4 火灾及其分类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都为火灾 根据物质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四类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 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 棉 毛 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的火灾 如汽油 煤油 柴油 甲醇 乙醇 沥青火灾等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 天然气 甲烷 乙烷 丙烷 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 如钾 镁 钠 锂 铝镁合金等 5 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期 发展期 最盛期 减弱期和熄灭期 初起期 一般固体物质燃烧时 10 15分钟内 火灾的面积不大 烟和气体的流动速度比较缓慢 辐射热较低 火势向周围发展蔓延比较慢 燃烧一般还没有突破房屋建筑外壳 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 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 主要特征是冒烟 阴燃 发展期 燃烧强度增大 温度升高 气体对流增强 燃烧速度加快 燃烧面积扩大 为控制火势发展和扑灭火灾 需一定灭火力量才能有效扑灭 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 最盛期 燃烧发展达到高潮 燃烧温度最高 辐射热最强 燃烧物质分解出大量的燃烧产物 温度和气体对流达到最高限度 建筑材料和结构的强度受到破坏 使其发生变形或倒塌 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 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 减弱和熄灭期 火场火势被控制以后 由于灭火剂的作用或燃烧材料已烧至殆尽 火势逐渐减弱直到熄灭这一过程 减弱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 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 灭火系统的作用等 由于建筑物内可燃物 通风等条件的不同 建筑火灾有可能达不到最盛期 而是缓慢发展后就熄灭了 灭火器在火灾初起期最有效 1 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 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 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 在这种释放和转化的过程中 系统的能量将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等 2 爆炸的分类按照能量的来源 爆炸可以分为三类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由系统释放物理能引起的爆炸 例如高压蒸汽锅炉当过热蒸汽压力超过锅炉能承受的程度时 锅炉破裂 高压蒸汽骤然释放出来 形成爆炸 陨石落地对目标的撞击等物体高速碰撞时 物体高速运动产生的动能 在碰撞点的局部区域内迅速转化为热能 使受碰撞部位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 碰撞部位材料发生急剧变形 伴随巨大响声 形成爆炸现象 高压电流通过细金属丝时 温度可达2 104 使金属丝瞬间化为气态而引起爆炸现象 此外 雷电 地震和火山爆发等现象也属于物理爆炸 总之 物理爆炸是机械能或电能的释放和转化过程 参与爆炸的物质只是发生物理状态或压力的变化 其性质和化学成分不发生改变 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在瞬间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化学爆炸分为 简单分解爆炸其爆炸所需的热量是由爆炸物本身分解产生的 属这类爆炸的物质只要受到轻微震动即可引爆 如乙炔银 碘化氮 三氯化氮等都属此类 是最危险的爆炸物 复杂分解爆炸这类爆炸的爆炸物较简单分解爆炸物的危险性稍低 主要是爆炸过程中伴有燃烧现象 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产生 氮的氧化物 苦味酸 炸药等都属此类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它是可燃气体或蒸气预先按一定比例与空气混合均匀 点燃以后发生异常激烈的燃烧甚至达到爆炸的程度 在煤矿井内发生的瓦斯爆炸 以及化工生产中的爆炸多属此类 化学爆炸是通过化学反应 将物质内潜在的化学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 使其化学反应产物处于高温 高压状态的结果 一般气体爆炸和粉尘爆炸的压力可以达到2 106Pa 高能炸药爆炸时的爆轰压可达2 1010Pa以上 二者爆炸时产物的温度均可达到3 103 5 103K 使爆炸产物急剧向周围膨胀 产生强冲击波 造成对周围介质的破坏 化学爆炸时 参与爆炸的物质在瞬间发生分解或化合 变成新的爆炸产物 核爆炸核爆炸是核裂变 如原子弹是用铀235 钚239裂变 核聚变 如氢弹是用氘 氚或锂核聚变 反应所释放出的巨大核能引起的 核爆炸反应释放的能量比炸药爆炸时放出的化学能大得多 核爆炸中心温度可达107K数量级以上 压力可达1015Pa以上 同时产生极强的冲击波 光辐射和粒子的贯穿辐射等 比炸药爆炸具有更大的破坏力 化学爆炸和核爆炸都是在微秒量级的时间内完成的 综上所述 爆炸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 物质的 或系统的 潜在能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能 第二阶段 压缩急剧膨胀 对外做功 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形 移动和破坏 不管由何种能源引起的爆炸 它们都同时具备两个特征 即能源具有极大的能量密度和极大的能量释放速度 按反应相态的不同 爆炸可分为以下三类 气相爆炸它包括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 气体的分解爆炸 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等 液相爆炸它包括聚合爆炸 蒸气爆炸以及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 固相爆炸它包括爆炸性化合物和混合危险物质的爆炸 3 爆炸极限及其影响因素当可燃性气体 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 或氧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 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 简称爆炸极限 将这一浓度范围的混合气体 或粉尘 称作爆炸性混合气体 或粉尘 可燃性气体 蒸气的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体或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所占体积分数来表示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用混合物的质量浓度 3 来表示 把能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 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 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爆炸危险性越大 可燃性气体 蒸气或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 遇到热源 明火或温度 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气体 或混合粉尘 空间 化学反应速度极快 同时释放大量的热 生成很多气体 气体受热膨胀 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 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 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温度的影响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 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即爆炸下限降低 上限增高 爆炸危险性增加 这是因为 在温度增高的情况下 活化分子增加 分子和原子的动能也增加 使活化分子具有更大的冲击能量 爆炸反应容易进行 使原来含有过量空气 低于爆炸下限 或可燃物 高于爆炸上限 而不能使火焰蔓延的混合物浓度变成可以使火焰蔓延的浓度 从而扩大了爆炸极限范围 压力的影响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增高 爆炸极限范围扩大 这是因为 在高压下混合气体的分子浓度增大 反应速度加快 放热量增加 且在高气压下 热传导性差 热损失小 有利于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 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减小时 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当压力降到某一数值时 则会出现下限与上限重合 这就意味着初始压力再降低时 不会使混合气体爆炸 把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的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 惰性介质的影响若在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 如氮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氩 氦等 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 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当惰性气体的浓度增加到某一数值时 爆炸上下限趋于一致 使混合气体不发生爆炸 这是因为 加入惰性气体后 使可燃气体的分子和氧分子隔离 它们之间形成一层不燃烧的屏障 而当氧分子冲击惰性气体时 活化分子失去活化能 使反应键中断 若在某处已经着火 则放出热量被惰性气体吸收 热量不能积聚 火焰不能蔓延到可燃气体分子上去 可起到抑制作用 同理 混合气体中氧含量增加 爆炸极限扩大 尤其对爆炸上限提高得更多 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对爆炸极限有影响 若容器材料的传热性好 管径越细 火焰在其中越难传播 爆炸极限范围变小 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 火焰就不能传播下去 这一直径称为临界直径或最大灭火间距 如甲烷的临界直径为0 4 0 5mm 氢和乙炔为0 1 0 2mm 点火源的影响点火源的活化能量越大 加热面积越大 作用时间越长 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大 当火花能量达到某一值时 爆炸极限范围受点火能量的影响较小 所以 一般情况下 爆炸极限均在较高的点火能量下测得 4 爆炸的破坏作用 冲击波物质爆炸时 产生的高温 高压气体以极高的速度膨胀 像活塞一样挤压周围空气 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递给压缩的空气层 空气受冲击而发生扰动 使其压力 密度等产生突变 这种扰动在空气中传播就称为冲击波 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极快 在传播过程中 可以对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设备和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和使人员伤亡 冲击波还可以在它的作用区域内产生震荡作用 使物体因震荡而松散 甚至破坏 碎片冲击机械设备爆炸后产生许多碎片 飞出后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 火灾爆炸后由于从设备中流散到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或液体的蒸气遇到其它火源而被点燃 或设备爆炸飞出的灼热碎片点燃附近储存的燃料或其它可燃物 引起火灾 中毒和环境污染在实际生产中 许多物质不仅是可燃的 而且是有毒的 发生爆炸事故时 会使大量有毒物质外泄 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 此外 有些物质本身毒性不强 但在燃烧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和烟雾 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 例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 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 引发了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 波及中俄两国 5 爆炸事故的特点 1 突发性爆炸往往在瞬间发生 难以预料 2 复杂性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 灾害范围及后果各异 相差悬殊 3 严重性爆炸事故的破坏性大 往往是摧毁性的 造成惨重损失 三 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区别火灾与爆炸事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展过程有显著不同 一般情况下 火灾在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 随着时间的延续 损失急剧增加 经验规律是 火灾损失大约与火灾持续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因此 要重视初起灭火 即在火灾初起时 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将火灾扑灭 否则在火灾进入发展期和最盛期再进行扑救的话 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爆炸则是猝不及防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 爆炸过程在瞬间完成 人员伤亡及物质损失也在瞬间造成 因此 对于爆炸事故 更应当强调对其的预防 四 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原因发生火灾 爆炸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不善如生产用火 如焊接 锻造 铸造和热处理等工艺 过程中 火源管理不当 对易燃物品缺乏科学的管理 库房不符合防火标准 没有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储存 将性质相互抵触的化学物品或灭火要求不同的物质放在一起 将遇水燃烧的物质放在潮湿地点等 2 违反操作规程生产过程中 使设备超温超压运行 或在易燃易爆场所违章动火 吸烟或违章使用汽油等易燃液体 3 绝缘不良电器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出现短路 超负荷 接触电阻过大等事故隐患 易燃易爆生产场所的设备 管线没有采取消除静电措施 发生放电火花 4 工艺布置不合理易燃易爆生产场所未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措施 如应采用密闭式或防爆式的电气设备 没有按要求选用 设备缺乏维护 检修 或检修质量低劣 5 通风不良生产场所的可燃蒸气 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浓度并遇火源 6 工作环境零乱如棉纱 油布 沾油铁屑等放置不当 在一定条件下自燃起火 二 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措施预防火灾爆炸事故 必须坚持 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 的方针 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点火源 消除危险因素 具体来说 我们把预防性措施分为两类 1 消除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物质条件 1 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可燃物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进技术 以不燃物或者难燃物代替可燃物或者易燃物 以燃爆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 这是防火防爆的一条基本性措施 2 生产设备及系统尽量密闭化已密闭的正压设备或系统要防止泄漏 负压设备及系统要防止空气渗入 3 采取通风除尘措施对于因某些生产系统或设备无法密闭或者无法完全密闭 可能存在可燃气体 蒸气 粉尘的生产场所 要设置通风除尘装置以降低空气中可燃物浓度 4 合理选择生产工艺根据产品原材料火灾危险性质 安排 选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 性质不同但能相互作用的物品应分开存放 5 惰性气体保护在存有可燃物料的系统中加入惰性气体 使可燃物及氧气浓度下降 可以降低或消除燃爆危险性 2 消除或者控制点火源 1 防止撞击 摩擦产生火花在爆炸危险场所应采取相应措施 如严禁穿带钉鞋进入 严禁使用能产生冲击火花的工 器具 而应使用防爆工 器具或者铜制 木制工 器具 机械设备中凡会发生撞击 磨擦的两部分都应采用不同的金属 火炸药工房应铺设不发火地面等 2 防止高温表面引起着火对一些自燃点较低的物质尤其需要注意 为此 高温表面应当有保温或隔热措施 可燃气体排放口应远离高温表面 禁止在高温表面烘烤衣物 注意清除高温表面的油污 以防其受热分解 自燃 3 消除静电消除静电有两条途径 其一是控制工艺过程 抑制静电的产生 应当尽量选用在起电序列中位置相近的物质 但要完全抑制静电的产生是很难的 其二是加速所产生静电的泄放或者中和 限制静电的积累 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 为此 在爆炸场所 所有可能发生静电的设备 管道 装置 系统都应当接地 此外 在绝缘材料中添加导电填料 如在炼制橡胶过程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石墨粉 在容易产生静电的物质中加入抗静电剂 增加工作场所空气的湿度 使用静电中和器等 都是防静电的基本措施 4 预防雷电火花引发火灾事故设置避雷装置是防止或减少雷击事故的最基本措施 5 防止明火生产过程中的明火主要是指加热用火 维修用火以及其它火源 加热可燃物时 应避免采用明火 宜使用水蒸汽 热水等间接加热 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