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9654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阅读)完全详解汇编【汇编说明】:本系列对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和试题详解详析进行了重新校对和整理分类,主要目的在于给处于繁忙和超负荷工作的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复习和教学提供一些方便。但难免有错,在此请谅解三、(9分,每小题3分)(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 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又,敦煌俗,妇女作裙,孪缩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吏往,皆如言。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注加五:增加五成。 挛缩:褶皱。 不赀:不计其数 区处:分别处理。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 醯醢(xh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 要:关键。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 责:需要。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询:询问。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资财。【答案】:D(【解析】资,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间之有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答案】:B(【解析】两个于是介词,在。 A 项以,前句是连词来,后句是因为。 C 项其,前句是代词他们,后句是语气词一定。 D项之,前句是代词,后句是助词。)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举皇浦隆治理敦煌,黄霸治理颖川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地方官获得拥戴,是因为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甚至与他们共享家产。B。文中李衡,樊重种树虽然是居家理财的事例,但结合全文看,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与全书为民众提供谋生之术的宗旨是一致的。C。作者广泛搜集各种耕作,种植,加工技术的知识,目的是为平民提供一部谋生致富的读物,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齐民要术。D。作者把全书分为十卷,在每卷开头标上目录,并详尽交代相关内容,不追求词藻的华丽,用意是让文化不高的人也能读懂。【答案】:A (【解析】共享家产错,无中生有)【附译文】: 齐民的意思,就是今天所说的一般百姓(齐等无有贵贱,故谓之齐民)。神农发明耒耜一类的农具,是让天下的百姓得到好处。殷商,周代的强大,按照诗,书的记述,关键是在让老百姓安乐,老百姓富有了后就可以进行教化。晁错说:圣明的君王在位之上,而老百姓有不受冻挨饿的原因,并不是国君自己能耕种而使老百姓能有饭吃,国君自己能织布而使百姓能有衣服穿,关键是能为他们开辟获取财富的途径(或方法)。人们在受寒时对于衣服的需求,是等不到又轻又暖的皮裘丝绵之类的衣服才穿;饥饿的时候对于食物的需求,也等不到甜美的食品才吃;饥寒来到身上,就顾不得廉耻了。人的通常情况是一天不吃两餐就饥饿,整年不做衣服就寒冷。肚子饿了没吃的,肌肤受寒没衣穿,即使慈爱的母亲也不能养育她的儿子,君主又怎能拥有他的百姓呢 皇甫隆(三国魏人)担任敦煌太守时,敦煌当时的农业生产不懂得使用耧犁下种(耧犁耕作下种法,开创者赵过,汉武帝时担任搜粟都尉,曾总结农民经验发明三犁共一牛的耧车,改进了牛耕。事见汉书食货志。)人力和畜力花费很大,而收成却不高。皇甫隆于是教给当地百姓耧犁下种的方法,节省劳力超过一半,收成增加了五成。另外,当时敦煌妇女的衣着风俗是用一匹布像羊肠一样裹在腰间围成裙子,皇甫隆改变了敦煌妇女在穿衣方面的落后习俗,这样的事不计其数。黄霸(汉武帝末年曾任均输长,汉宣帝时两次出任颍川郡太守,累迁至丞相)担任颍川郡太守时,让邮亭(供传送文书者或过往官员歇脚的驿站),乡官(乡政权所在地)都蓄养鸡,猪,用来供养鳏寡老人和贫穷的人;及时从事耕种养殖,节约物品用度增加(积累)钱财,种植树木(饲养家畜,减少粮食来喂养马匹)。鳏寡孤独者有死了没被安葬的,乡里的官员写信一说,黄霸都给分别处置,某个地方的大木头可以做棺木,某个邮亭有小猪可以用来祭祀,官吏前往都像他说的那样。李衡(三国时仕于吴,后出任丹杨太守)在武陵(郡名)龙阳(县名,在今湖南省汉寿县)湖中大片的淤积洲渚上建住宅,并种柑橘一千多棵。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答案】:圣明的君王在位而百姓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而是能为他们开辟增加财富的途径。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答案】:然而岁月久了,它们(指所种树木)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请教。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民氓百姓,不亦薄乎 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释: 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敝撤:艰难的样子乐:喜欢,乐意 康:大路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D。委之百姓 委:任命6。 答案:D【解析】属文言实词的考查。D项中委应解释为交给,联系上下文并不难理解。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三请,不见许徒行见公曰B。 令国致乐不已狗马室妾,不已厚乎C。 公驱,及之康内愿夫子之幸存寡人D。 晏子乃返断其喉,尽其肉,乃去7。 答案:D【解析】 A项前面见表被动,译为被,介词,后面见是拜见的意思,动词;B项前面已意为停止,后面已意为已经;C项前面之意为动,往,动词,后面之是结构助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协调音节,不译;D项,两个乃字意思均为于是,就的意思。(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意为:咬断它的喉咙,吃光他的肉,就离开了)故选D。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被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原文的一项是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8。 答案:A【解析】A项省略的文字应是民氓百姓。其实可根据上下文推知,此类题解题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文意方可正确作答。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遂分家粟于氓 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出舍,损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A。 B。 C。 D。9。 答案:C【解析】句是讲百姓对国君的态度,句是讲国君省悟后的节俭之举,句陈述三天官吏完成朝廷使命后汇报的事实,这三句都与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事无关,故选C。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10。答案:B【解析】文中没有体现出齐景公的从谏如流的开明之处。【参考译文】:齐景公时,连绵之雨下了十七天。景公日夜不断地饮酒作乐。晏子请求向人民放粮救灾,请求了多次,不被许可。景公命柏遽巡视国内,招来善于歌唱的人。晏于听说了这件事,不高兴了,于是就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分给村民,在路上摆上装粟米的容器,徒步来见景公说:连天大雨下了十七天了。毁坏屋室几十处,饥饿的村民有好几家,百姓中老年体弱的,挨冷受冻甚至连短褐衣服都穿不上,饥饿连槽椽都吃,处境艰难无路可走,四处找寻,求告无门。可是您不加体恤,日夜饮酒,在国内不停地作乐。你的马吃的却是府库里的粟米,你的狗被过分地宠养,处在三室的姬妾都给准备好充足的肉食。狗,马,室中妾,对这些不已经是很优厚的吗 对于村民百姓,不也是很刻薄吗 在家乡处于困境而无处求告,就会对国君不满意;饥饿而无法求助,就会不喜欢君主。晏娶我同百官,使人民饥饿穷困而无处中告,使主上沉湎于享乐却不对人民体恤,这是我的最大的罪过啊。行了两次跪拜礼后,请求离开,于是弃职出走。景公跟着他,在途中兼程却没追赶上。令车驾追到晏于家中,也没赶上他。发现他家的粟米都给村民分光了,装米的容器都摆在道路上。景公驱车追赶在大路上赶上了他,于是下车,对晏于说:我有罪,您背弃我不管,我就不能约束好自己,你不想顾及国家百姓吗 希望您留下来保全我。我请求恭敬地拿齐国的粟米财物交给百姓,拿多拿少,只听您的吩咐。说完就在路上向晏予拜求。晏子于是返回来,命令巡视查访百姓家,家中有一布一线的积蓄而没有粮食吃的,让他们有一个月的粮食;家中连一布一线的储备都没有的,让他们有一年的食粮;没有被分到财物的村民就给他提供柴薪,使之足够来渡过连雨的难关。让柏遽巡查村民家,发现屋室不能抵挡风雨,就给金。巡视找寻缺财少用的村民,三日内结束。三天以后,如果没查到位,就是巡查官员的罪过。景公走出屋舍,减少酒肉的供应。三日后,官吏巡访后向上汇报:贫困的村民有一万七千家,用去粟米九十七万钟(钟,古代表容积的计量单位),柴薪用了有一万三千辆车;毁坏房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景公从这以后在宫室内节省饮食,不吹奏琴瑟,敲钟击鼓作乐。晏子请求让景公身边那些凭歌舞来使国君欢娱的人离开宫室。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越 之 于 齐 楚 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塞 今 日 亡 越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教 越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11。(5分)夫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文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三,(12分,每小题3分)(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注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希:稀少。木主:死人的牌位。爰:于是;就。徂:通殂,死亡。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而去之 去: 使离开B。天下宗周 宗: 祭祀C。我安适归矣 适: 往,到D。余甚或焉 或: 通惑5。答案:B 【解析】属文言实词的考查。宗:归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6。答案:A 【解析】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至于;比得上。C再说;尚且。D指示代词,哪个;表反问语气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A。B。C。D。7。答案:C 【解析】是说伯夷,叔齐不记仇;是说伯夷,叔齐以西伯昌为贤,准备投往;是说伯夷,叔齐进谏;这些都不能体现他们的淡泊名利,坚持操守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8。答案:A 【解析】含蓄地批判吴太伯,自夷这类人的消极进世行为错误。作者对他们是赞扬的态度。 9。阅涣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注桀:夏桀,暴君。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居 也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4分)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4分)【答案】:9。(10分)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翻译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登上箕山,说是山上可能有许由的坟墓。孔子依次论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如吴太伯,伯夷这些人,都非常详细。我认为所听到的许由,务光的德行是最高尚的,但是经书里连一点大略的文字记载也见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他们追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 我对伯夷的意志深表同情,看到他们未被经书载录的遗诗,又感到很诧异。他们的传记上说: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了,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并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向东方进兵去讨伐殷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的马缰谏诤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够说是孝顺吗 作为臣于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 武王身边的随从人员要杀对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仁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抚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辞是:登上那的山啊。采摘那里的饭菜。以暴臣换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 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从这首诗看来,他们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 有人说:天道是没有偏私的。总是经常帮助好人。像伯夷,叔齐应该说是好人呢,还是不该说是好人呢 他们如此地积累仁德,保持高洁的品行,却终于饿死!再说,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学生里,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好学,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终于过早地死去了。天这对好人的报偿又是怎样的呢 盗跖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 这是极大而又显著的事啊。至于说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专门违法犯禁的人,却能终生安逸享乐,过着富裕优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断绝。而有的人,选好地方才肯迈步,适宜的机会才肯说话,走路,不敢经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决不发愤去做,像这样小心审慎而遭灾祸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谓天道,那么这是天道呢,不是天道呢 孔子说:思想不一致的人,不能相互商量。也只有各人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所以他又说:假如富贵是可以寻求得到的话,即使作个卑贱的赶车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寻求不到,那还是依照自己的爱好去做。到了严寒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整个社会混乱污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会显露出来。这难道不是因为有的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重,才显得另一些人把富贵安乐看得那么轻吗 孟子说:如今服事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巨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定胜利。如令所说的好臣于,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武力强大,这等于是去帮助夏桀从当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当今的风俗习气,即便把整个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三,(12分,每小题3分)(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 盍往依之 母如其言,附舟诣潭。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 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 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B。 母如其言,附舟诣潭 往见C。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8。答案:C【解析】 谢应解释为推托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9。答案:B【解析】A项均是介词用的意思;C项均是才 的意思;D项均是介词替的意思;B项前因是于是之意,后因是经,由的意思 10。下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 何故而至此10。 答案:A【解析】B,C,D全是正常语序;A是介词宾语前置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有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11。 答案:B【解析】 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错 12。断句和翻译(9分)(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 盍往依之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答案】:(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 你何不前往依附他 (3)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参考译文】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陪父亲杜一元在江东过着宦游生活,最后把家安在金陵。杜环特别好学,书法好,重视对别人的承诺,喜欢在危急时周济别人。他父亲的好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在九江,家业破败,他的母亲张氏有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哭泣,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先恭的,可怜她老迈无助,告诉她说:现在安庆做太守的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 为什么不去投奔他 允恭老母照这个人的话去做,坐了一条船到谭敬先处,谭敬先推辞不接纳,张氏陷入了困境,随从的人到了金陵,趁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儿,问:一元现在还好吧 路上遇着的那个人回答说:一元已经死了,好久了,只有儿子杜环在,他家住在直鸳洲的街市里。常母穿着破衣,下雨天走到杜环家。杜环当时正和客人坐着,看见常母来,非常吃惊,于是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 怎么到这来了 常母哭着把原因告诉了他。杜环听后也哭了,扶着她坐下,对她行跪拜礼,又叫妻子儿女来拜见。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常母询问她的故旧亲人及幼子伯章的情况,想投奔他们,而不想拖累杜环。杜环知道老人的故旧亲人都没在这儿,不足以把老人托付给他们,又不知伯章的死活,姑且安慰老人说:外面正下雨,雨停后我再替您走访,假使无人奉养您,我虽家贫,难道不能赡养您吗 希望您不要有后顾之忧。常母见杜环家很穷,等雨停后,坚持要出门找自己其他的故旧亲人。杜环让使女跟着她走,到了晚上,果然没有收获而返,这才在杜环家定下心住下来。杜环买了布帛,让妻子老人制伯衣被。杜环家人无论老小都把常母当作长辈来侍候。十年后,杜环在外乡遇到了老人的儿子伯章,哭着对他说;你母亲在我家,天天想你都想出了心病,你赶快见见她吧。伯章就象没听见这些话一样,推脱说:我也知道母亲的情况,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呀。杜环回家半年后,伯章才来见母,母子相见抱头痛苦,不久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杜环奉养常母愈发恭谨,可是常母思念小儿子伯章的心思更切,病情也更为加重。三年后,去世了。杜环为她准备好棺椁,举行了葬礼,在城南钟家山买了一块地安葬了她,每年按时给她扫墓。史官评论说:真正奉行交友之道,是很难的事呀。当人身处顺境,志得意满时交友,双方情意相投,恨不能为对方奉献一切,就好象遇不见难事一样。等到事态发生了变化,局势不妙的时候,不能履行自己对朋友的诺言,违背友情的人,很多呀,更何况朋友本人死了,却能奉养他的亲人,我看杜环的事迹,即使是古代那些被称做义烈之士的人也比不过他,可世俗之人常说现在人比不上古人,这不是在错怪天下的士人吗 三,(9分,每小题3分)(湖北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徙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攫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捷耳。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与,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种之,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子,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 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注涉步:涉及,从事实际事务 果马下: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县行走。10。对下列句子中加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徙高谈虚论 徙:只是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利C。至乃尚书郎乘马,这纠劾之 纠:纠正D。本文羁旅 羁旅:寄居10。 答案:C(【解析】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标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出则车与,入则行步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 多迂诞浮华,不涉事务11。 答案:A(【解析】筛选文中信息。B项均为养尊处优;C项前者为崇尚空谈,后者说的晋的上层统治者,不是士大夫;D项前为养尊处优,后为崇尚空谈,与题干不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12。答案:C(【解析】考查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从举朝以为放达(放达:过于随便,不拘礼法)可以推断,应为批评)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4分)(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4分)(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2分)13。 【答案】:(1)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4分)(2)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4分)(3)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2分)【参考译文】君子为人处世,贵在能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不是只是高谈阔论,左手抚琴,右手持书,尸位素餐。 我见过有些武文弄墨的人,谈故论今,头头是道,易如反掌,到了任用他们的时候,大多数人确不能胜任。他们处在太平盛世,不知道耕田种地的劳苦;地位处在吏民之上,不知道劳役的辛苦。所以,这样的人难以适应社会,不会处理事务。晋朝南渡之后,朝廷优待士族,有才干的 江南人士,都担任尚书令,左右仆射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的官职,掌管机要。而其他那些只会武文弄墨的士人,大多迂阔荒诞,华而不实,不参与世事;如果他们有了一些过失,君王又不忍心用鞭鞑捶打来处罚他们,因此,就将他安排在轻闲的职位上,这就是庇护他们 的短处。台阁令史,主书监帅,各个王府。军府的签帅,省事等中下级官吏,都熟悉日常食物,办事准确,如果他们犯了错误,都可以鞭鞑捶打,严加惩罚。所以他们常委以重任,这是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当时许多人都怨恨梁武帝爱惜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种看法就像眼睛看不见眼 睫毛一样看不到自身的短处。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着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以车代步,进门就又人侍侯,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大夫。宣城王很喜欢周弘正,送给他们一匹果下吗,他常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豁旷达,不拘礼俗。如果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候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一个个细皮嫰肉,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热。暴病而死的人,往往是由于这个原因。 古人吐痰务农的艰苦,这是为了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父子之间没有力气相互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 业呢 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 务呢 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治家产,这就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 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9。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C项,从语境看,该句是曾国藩批评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中辞多俪语的不良文风。根据与前句的结构分析,可知本句与前句中的缀当同属动词,此处可译为间杂夹杂穿插等,如初中课文口技中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用法。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10。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B项的两个以均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都可以理解为用拿等。A项的两个乎字,前者为介词,表时间,可译为到;后者为语气词,相当于呢。C项的两个而字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后者表并列关系,可不译。D项的两个与字,前者为介词,表示比较的对象,可译为跟,后者为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1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11。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是,先要准确理解各个例句的意思,并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进行判断选择。题目要求选出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而A,B,C三项都来自文中第二段,都是为了论证本段首句的论点,只有D项选自第三段,意在强调湖南文化的源流,说明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之文所取法,故其不符合题目要求。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12。答案 D【解析】此题是针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理解文意,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D项对文意的概括有误,罗研生深明考据之学应是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主观原因,而非客观原因。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1)奚足以语文事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13。【答案】:(1)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2)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3)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高考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到准确解释。同时,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否则很难准确译出文意。(1)句是反问句,要译出反问语气,同时奚足以语文三个重要的词语要译准,这是三个得分点,尤其是语文,这是个古今异义词,要注意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2)句的丰缛理解容易出错,结合语境不难看出是指写文章词藻华丽,而非繁文缛节;寡实之寡是缺少之意;句中两个而字,均为连词,一表转折,一表并列。(3)句的重要词语有兹盖所录,此外,十之六这个文言文中的分数表示法也是考查重点。三,(9分,每小题3分)(江苏卷)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收。槐貌甚伟,广颡而丰牙牙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 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至者如归焉。淳佑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 诸生以夜中对,遂薨。(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注李全:南宋叛臣。乡用:重用。洊(音同荐):再度。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遇槐严 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 责:谴责C。斩以徇师 徇:示众 D。麾妇人出 麾:挥手使离去8。答:B【解析】责,要求。9。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9。答案:B【解析】A连词,因果关系;B介词,用,拿;C介词,凭;D连词,顺承关系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极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D。淳佑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10。答案:C【解析】C项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有误,原文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中的从为使动用法,应译为使跟从带着。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解析】 民,吾民也是断句。振通赈,救济。胡,疑问题,为什么,怎么。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译文】:土土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解析】 罢能疲,疲惫不堪。所以表凭借,译为用来的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译文】: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解析】 大雨 烈风 雷电衣冠,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时要补出相应的动词。【参考译文】:董槐,字庭植,定远县城人。年少时就喜欢谈论军事,暗地里读孙武,曹操的书。他身体魁梧,额头宽,两颊丰润,长有漂亮的胡须。谈论时事慷慨激昂,常自比为诸葛亮,周瑜。父亲董永对他要求很严格,听到他自比诸葛亮,周瑜的事后,非常生气,叹息道:你不努力读书,又喜欢讲大话,只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我不愿意你成为这样的人啊!董槐心里很惭愧,于是就学于永嘉叶师雍的门下。嘉定十四年,朝廷任用他做广德军录事参军。有人诬告富人李桷私下里铸造兵器,暗中结交豪杰来响应叛臣李全,图谋不轨。郡守就将李桷逮捕入狱。董槐通过查访,看出是桩冤案,告诉郡守。郡守说:为叛臣说请,当诛族。董槐说:执法官吏明知案件有冤情,却还要把他推向死地来付会法律,难道法律规定被告人不论冤枉不冤枉,都要杀头吗 郡守仍不予理会。不久,郡守因办理父丧去官,董槐负责处理郡事,感叹道:李桷确实是冤枉的,现在如果不想办法放了他,恐怕活不了了。于是为他翻案,表明他没有谋反之心,奏章呈上后,李桷终于得释。绍定三年秋天,暂任镇江府通判,刚到任,恰逢李全谋反,李全渡过淮水逼近长江,上级紧急从州里调拨军队。董槐当日就带兵渡过长江,向西挺进,李全逃走,于是带兵返回。嘉熙元年,被调往常州主持政务,三天后,董槐任湖北提点刑狱时,常德军中发生骚乱,夜里放火吵闹,董槐带领几个随从骑马赶到火场,问作乱者为什么这样 乱者说:将军马彦直掠夺我们的年度军饷。我们要求他偿还,并不是要反叛。董槐坐在马上,叫来彦直立斩于马前,于是骚乱的人都回到了队伍中。嘉熙三年,主持江州政务。秋天,渡江来归附他的灾民有十多万人。官吏们都说:国家正在用兵之际,急需储备的粮食,哪里还顾得了给灾民粮食吃呢 董愧说: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于是灾民们到了他这里如同回到了家一样得到了救济。淳佑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他检查税收,发现被官吏侵吞税收现象严重,于是下令说:我管理江西,官吏还敢侵吞税收不悔过自新的,我将杀了他!于是盗取赋税的官吏都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董槐趁机为民除害,裨将卢渊凶狠狡猾不听从命令,董愧将他在军中斩首示众,于是军中整肃,没有人再敢胡作非为了。皇上一天天地重用董愧,董愧论事不隐藏自己的观点,意在阻止皇上有不利于治理国家的想法,不说取悦于皇上的话。皇上问修太乙祠的事,他回答说: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皇上问边疆的事,他回答说:外面有敌国,就应该谋画先让自己强大起来,能自强的人别人怕我,我不怕别人。董愧每次上奏,皇上总是称赞他说得好。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挥手让妇人出去,给弟子们讲解兑,谦二卦,问他们现在是夜里什么时候,弟子们回答说现在是半夜,于是就去世了。三,(12分,每小题3分)(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目。醉书斋记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莆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