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复习教师版.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7436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复习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复习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复习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II题型归类及答题思路整理题型一:鉴赏评价诗歌的内容(一)分析诗歌的形象一、例: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二、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这首诗中某某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三、解答分析:诗歌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鉴赏事物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四、答题步骤:总说:概括说明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简要说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分析时务必联系具体诗句。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在指出物象的象征意义时,请使用术语,如:托物言志。五、答题示例: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以及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 六、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2012年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诗中刻画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忘我的诗人形象,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2012年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孤舟,表面上写的是江中孤单的小舟,在诗中同时代指舟中之人;既是写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孤独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西卷)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答: 子规即杜鹃,子规的啼叫蕴含着感伤与哀愁,体现了诗人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江苏卷)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落空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答: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请分析作品中“小松”这一形象。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坚强不屈、怀有凌云之志的小松形象(步骤)。小松初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刺”,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步骤)。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出身寒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批评了对待人才问题上的世俗眼光(步骤)。(二) 分析诗歌的意境一、例:枫桥夜泊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简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二、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四、答题步骤:总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务必抓住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术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作者思想感情。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例如只答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五、答题示例: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步骤)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步骤)。情景交融的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愁(步骤)。六、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2011年安徽)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2012年湖南卷) 度破讷沙(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辟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破讷沙:沙漠名辟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全诗描绘了戍边战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抒发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答题。(09年全国高考卷)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请简要叙述。 答案: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步骤)。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步骤)。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步骤)。 (三)理解赏析关键字词一、例: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好处。 二、提问方式:这一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句中某字别的版本也有写作*的,你认为哪个更妙?为什么?三、解答分析:鉴赏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诗中,联系全诗的主旨、结合全诗的意境,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进行揣摩。四、答题步骤:解释该字本身的意思,及其在此语境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如果该字用了修辞手法,请指出并做简要分析)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五、答题示例:“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在此暗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步骤):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人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依然,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步骤)。用自然人事的对照,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步骤)。六、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四川卷) 子 规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答:“空”是白白,徒劳的意思,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重庆卷) 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答:“住”是停止之意,“江住”是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06年福建卷)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步骤),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步骤),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步骤)。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答题。(08年全国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网”是“网住、留住”的意思,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步骤),运用拟人手法(步骤),表现了作者伤春的情绪。附:一、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tu)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笋。木笔,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诗人一二联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优美。 (2)以动衬“幽 ”,“下鹭”,写出了水鸟飞翔、戏水的情态,衬托出在幽静环境中的自由自在。(3)以声衬“幽”,“鸣蛙”,写出了青蛙的鸣叫声,衬托出环境的幽静,有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解答分析:当题目要求分类对关键字词进行分析时,请注意分类解析。一般分类的角度可为:从内容上分:自然环境、动物活动、人的生活;从感官上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从观察角度分:整体局部、远近高低、正面侧面。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四川卷)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蝉鸣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得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宣泄到极致。解答分析:当题目要求分析全诗是怎样表现关键字词时,答题步骤有两个:一、总说此诗的思想情感。二、紧扣题目要求分别对每一联或每一句诗进行分析。(四)理解、赏析一句诗一、例: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赏析这个细节描写所表现的诗人情感。 二、提问方式:某句在诗中最具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提问变体:前人认为,某句在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三、解答分析:此种题型考查答题者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的描述诗句,再现诗歌意境以及表述作者情感的能力。要求答题者将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环境,这包括历史大背景和作者的生活处境,抓住饱含作者感情的词语去感受提炼作者此时的心境,再用最到位的语言阐述出来。四、答题步骤:抓住关键字词结合全诗主旨阐释本句诗的语境义及其独特表现力。(如果本句诗用了艺术手法,请指出并做简要分析)概括此句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或感受。五、答题示例:“又开封”刻画出诗人迫切想寄出家书,但心有千言万语又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矛盾而微妙的心理。(步骤)能让读者体味其中浓浓的乡思乡情。(步骤)六、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2010年辽宁卷)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gn: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颔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011年山东卷)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答: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彰显泉水流山中的奇观。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2012年福建卷)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画图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4、阅读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2012年辽宁卷)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答: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同时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一个“出”字,赋予山峰动态感,高俊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动态与静态完美相结合。“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5、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05年山东卷)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回答。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最强烈和集中的表达了这种感情。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独辟蹊径,展示了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步骤),充分表达了对国耻不能报,国土不能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闻鹊喜 吴山观涛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隔江闻夜笛”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此句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隔江而能听到笛声,可见风平浪静,万籁俱寂。从极其喧闹写到极其安静(步骤),达到余音袅袅的效果(步骤)。全词纯写景物,此时才点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极有韵味(步骤) (五)概括诗歌的语言特点一、例: 春 怨 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二、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请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三、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常见的语言风格有: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清新淡雅,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朴实无华,苏轼的豪迈旷达,陆游的悲壮忧愤,李清照的柔婉隽永,辛弃疾的雄浑悲慨。除此之外,答题常用到的术语还有:(1) 清新自然:其特点是语言清爽新鲜、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常见于山水田园诗。如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2) 质朴无华: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往往不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如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 华美绮丽:其特点是用华丽的词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如雍陶的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用笔就是浓墨重彩。(4) 含蓄隽永:这类语言风格是意在言外,作者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要表达的意思寄寓其中,让读者品味。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5) 简练生动:其特点是语言简洁、凝练,注重炼字、炼句。贾岛诗最明显的风格就是简练。四、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五、答题示例: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六、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词的语言特色质朴无华(步骤)。如“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我这衰老之人的模样,平实如话(步骤)。表达了自己虽有豪情壮志,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遂生无奈之情(步骤)。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步骤一)。“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步骤二)。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步骤三)。 (六)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一、例 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善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二、提问方式: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提问变体:分析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三、解答分析: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必须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例如只答出“表达了作者的愁绪”是不行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愁”。四、答题步骤: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五、答题示例: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步骤)。第三句写部下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步骤)。六、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2012年江西卷)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答: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表达了词人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8年全国卷)江间作四 首(其三) 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案:作者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步骤)。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步骤)题型二:分析诗歌所用的手法一、例: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就这一说法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二、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手法/修辞。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三、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表达技巧主要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方法三大类。1抒情方式:分为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抒胸臆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般是写景诗;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2描写手法(1)对比反衬(分衬托和反衬)衬托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以动衬静,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声衬静,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作用:对比突出强调(2)虚实结合虚与实是相对的。虚:想象、回忆、梦境、仙境、非亲眼所见实:眼前景物、现实事件、亲眼所见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用:丰富内容,开拓诗中的意境,突出诗歌的中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3)用典如欧阳修宿云梦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作用:使诗歌语言精炼,增加内容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和含蓄性,耐人寻味(4)动静结合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用:使画面具有生机。(5)远近结合如山馆“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作用:使画面具有层次。(6)正侧面结合如雨过山村“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突出强调了3修辞手法(1)比喻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用:生动形象的表现了(2)拟人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作用:赋予某物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生动形象的表现(3)夸张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作用:形象的突出强调了(4)借代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用:形象突出地表现了(5)双关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用:含蓄地表现了四、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句中是如何使用的。此手法的作用(术语),刻画了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答题示例: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步骤)。描绘了一幅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六朝遗迹图。草色青青,鸟儿欢鸣,春色常在。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是六朝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六代繁华转瞬即逝,而长堤烟柳却终古如斯(步骤)。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抒发了诗人为国家走向衰败而伤感的浓重情绪(步骤)。六、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2012年浙江卷)未展芭蕉 (唐)钱翊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答:第一首诗巧妙运用比喻,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同时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未展芭蕉写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芭蕉美好的情态。 第二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小蕾深藏”、 “爱惜芳心莫轻吐”、“闹春风”将海棠,桃李赋予了人的情感,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2010年安徽卷)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1、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2、运用了用典的手法,“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12年广东卷)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 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 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颔联运用了色彩渲染法。“朱樱青豆酒”既从视觉上写“朱”和“青”之色彩,又从嗅觉写酒的香味;“绿草白鹅村”从视觉写草之绿,鹅之白,白绿相衬,色彩多样迷人 。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2010年天津卷)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答: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花飞欲尽春”,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5、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答题。(09年安徽卷)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答案:手法:对比(步骤)。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步骤)。突出强调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步骤)。题型三: 诗歌的构思与结构、整体鉴赏一、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1年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二、提问方式: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2、调整诗句本来的顺序,是否可以,说明理由。三、解答分析:此类问题重点考察对诗歌整体的把握,所谓的构思脉络就是诗歌开头到结尾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内容与内容间是如何关联起来的。诗句的顺序也要从结构上进行考虑,好还是不好,都要说明理由。四、解答步骤:1、构思脉络题a.概括诗中每句话的大意。b.交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2、诗句顺序题 a.概括相关诗句在诗中结构上的作用。 b.陈诉相关理由。五、答题示例:答: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011年天津)骤雨 【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四库全书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答: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附:整体鉴赏题目一、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2011年湖南卷)春暮西园 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全国卷)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 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1、答:本诗四句,一句一个场景,首句写静夜景色,“凉”字可知时节为秋,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百种花”应是春天之景,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末句写酒兴已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四句诗虽是写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暗寓作者既想超脱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矛盾思想。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略)3、对仗十分工巧。(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