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1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冲关精练20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7404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201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冲关精练20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北省邢台市201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冲关精练20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北省邢台市201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冲关精练20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冲关精练20首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考练兵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4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5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新题演练6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一向受人推崇。请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 7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古典诗词?请任意写出其中两个连续的名句。 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出使 飘飞的蓬草 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4B(是“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5可以从诗题“使至塞上”,从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新题演练:6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大漠向无尽的远方延伸,给人以开阔、广袤的感觉;“孤烟直”则使画面有了立体感;“长河”把画面分割成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7此题答案不求统一。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蛐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蛐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考练兵 1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 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2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4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新题演练5对这首诗的前两句,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而杨慎声称自己确曾见到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你如何看待这一则诗话? 6“半卷红旗临易水”一句充满暗示性,请就此略作分析。 7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2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本句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境况,都凸显了出来。 4手法:作者刻意使用浓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内容:作者通过对战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奋勇抗敌的英雄气概。 新题演练:5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6“临易水”用荆轲刺秦、易水诀别的典故,暗示将士们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7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重金招揽人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考练兵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傲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练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新题演练 5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 。6这首诗三、四两句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二字用得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它们好在何处。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什么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1+1拓展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这首诗跟杜甫的望岳有什么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B3D4B 新题演练:5山北 山南 6“钟”是“聚集”的意思,诗人用拟人手法,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 7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所以它传诵至今,并能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1+1拓展:1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2两首诗都蕴涵着理趣,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都写得豪迈自信。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考练兵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2 “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新题演练5这首诗前四句是一层,后六句是一层,前后两层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批注是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请运用下面提供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标出两至三个批注。(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 关键词语: 佳妙句: 饮酒 批注: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心远地自偏 2“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3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4A 新题演练:5前四句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6我们在加批注时,应先圈定自己有感觉的词语、句子,之后指出它的独特、深刻之处,可以着眼于内容、感情,也可以着眼于手法、语言。示例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的怡然自得,那样的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示例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出傍晚时分山中的美丽景色,并且融情于景,从中不难体会到诗人陶醉于傍晚山中美景的心情。“相与”二字极为生动,似乎鸟也通人性,连回巢也是结伴在一起。 11拓展:1甲诗: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乙诗:夕阳映照下的南山景物是那样美丽,结伴回巢的飞鸟是那样安闲。 2“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3都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考练兵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3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4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5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新题演练 6李白是一位才气纵横、豪情万丈的诗人,在经受了宦海风波之后,他才发现,人生的道路坎坷崎岖,他用比喻“ , ”形象地写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尽管现实令他失望,但他心中仍然坚信:“ , 。”7这首诗感情激荡,一波三折,试简要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8怎样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中考练兵:1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2“停、投、拔、顾”四个一连串的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3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4“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5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新题演练:6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7先是用盛宴来反衬内心的苦闷,跟着用比喻正面写行路难;接下来笔锋一转,诗人在一片茫然中想到了两个给自己增加信心的人物;而当他思路回到现实中时,内心又陷入彷徨之中;最后,诗人经过内心的激烈冲突,再次摆脱了彷徨苦闷,表达了一种坚定的自信。 8这两句诗是用吕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来勉励自己。吕尚暮年在碧溪钓鱼,得遇文王;伊尹在受商汤聘任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月旁边。 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中考练兵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位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 B蒹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情调。 C蒹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充分表达了诗人执著而细腻的思想感情。新题演练 5读下面几句诗,解释其中的“萋萋”一词。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读完这节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用散文的语言将其再现出来。 7这首诗每章的前两句属于诗经中民歌的哪种表现手法?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8蒹葭是一首优美而深情的恋歌,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是诗经中最富“朦胧美”的作品。这种“朦胧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及相思之苦。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A(蒹葭是一首思念恋人的诗歌,有惆怅,没有焦灼) 新题演练:5茂盛的样子 6在深秋的一个清晨,有一位青年男子来到河边,徘徊观望。眼前是一片苍苍芦苇,脚下遍地白露。他在寻找什么呢?原来他所爱慕的少女,正在河对岸的那个地方。可是有河水阻隔,芦苇遮蔽视线,那位少女便显得若隐若现,影影绰绰。于是他只好沿着河边坎坷不平、弯曲难行的小路上下求索,往返追寻。最终还是可望而不可即。 7这首诗每章开头的两句诗用的是“兴”,诗人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痴迷、怅惘的感情,真可谓情景交融。 8这种“朦胧美”的表现主要是:一是景物迷离朦胧,一是抒情主人公所寻找的对象如梦如幻。距离产生美,正是这种扑朔迷离的美,使这首诗产生了无穷的魅力。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考练兵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 ”字用得好,妙在: 。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3仔细观察下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 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新题演练5词中对出猎场面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的何种情怀? 6“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7你觉得这首豪放词豪放在哪里? 1+1拓展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对苏轼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杜鹃啼血是愁苦的象征,这句做到了情景交融。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2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3江城子密州出猎写的是一次出猎,浣溪沙写的是一次出游。从这两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卷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3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或:千骑卷平冈) 4C 新题演练:5这首词描写出猎,场面壮阔,气氛紧张而热烈,表达出词人狂放快意的情怀。6“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立功的决心。 7只要能说出这首词内容、风格上的特点即可。示例:这首词写出猎场面,激动人心,全词感情豪壮高昂,音调激越铿锵。 1+1拓展:1C2表现了作者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3一个壮志满怀、渴望建功立业的苏轼,一个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苏轼。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考练兵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新题演练5这首诗的第三联历来脍炙人口,你能说说它广为传诵的原因吗? 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的“客路”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B“风正一帆悬”的“正”兼指“顺”“和”,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C五、六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 D这首诗中最具有画意的是七、八两句。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2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示例:由于涨潮,两岸之间的水面比平时更显宽阔;因为风正,船帆便端端直直地悬挂于桅杆上。3“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涵哲理。 4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 新题演练:5这两句写景逼真,而且蕴涵了一种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6D(三、四句最富画意)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考练兵1作者在这首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至少答出四种) 2从诗歌体裁看,这首诗是 。全诗表达了作者 之情。 3请你说说颔联中“争”和“啄”两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4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 新题演练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欲: 才能: 7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是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的? 8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 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孤山寺、贾亭、湖水(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 2七言律诗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或“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3“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4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5这两句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新题演练:6渐渐就要 刚刚能够 7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8不能换。因为初春时节,早莺、新燕数量还不多,用“几处”“谁家”符合季节特征。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考练兵 1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秦淮河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名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3对下列诗句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此句以“钩”喻月之形,残缺之月更添愁绪,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俯仰古今变迁,感慨人生无常,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由景及人,由人及情,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作者巧妙地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新题演练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寒冷的雾气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水面和两岸的沙滩。从你背过的诗文中再写出一句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诗句。 5“指桑骂槐”是这首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你能具体说说吗? 6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描绘出一幅迷蒙冷寂的秦淮秋夜图,造成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如果把“烟笼寒水月笼沙”看作是精彩的画面,那么,“夜泊秦淮”便是边角的题字了。 C诗的三、四句是批评歌女们在国事艰危的时候竟然还唱着靡靡之音。 D“犹唱”二字,巧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联了起来,意味深长。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笼 近酒家 2D3B 新题演练:4示例:秦时明月汉时关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筑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5诗人表面上是批评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是谴责正在酒楼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6C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考练兵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哪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由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 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 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 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新题演练4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纯属对历史的评述,还是另有言外之意?请简要说明。 6这首诗曾引发过一段诗坛公案。宋代诗歌评论家许彦周认为,这次战争有关吴国存亡,百姓遭难,杜牧对此什么都不说,却只怕捉了二乔,显得不知轻重。清代文学家何文焕认为,杜牧诗意是说周瑜侥幸成功,几乎家国不保,许彦周误会了杜牧的原意。对以上争执,你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第一问:“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第二问:假如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2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 3C 新题演练:4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5有言外之意。作者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一方面是悲哀自己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同时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6诗歌是文学,它要求通过个别反映一般,抒写诗人的独得之见。杜牧的诗咏赤壁事,赤壁大战中东吴的主将是周瑜,小乔是她的妻子,连二乔都被曹操俘获了,这不正形象地说明了东吴的灭亡吗?杜牧通过一首小诗表达出了对一场战争的独到看法,曲折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才干和抱负无法施展的慨叹,无疑是可贵的。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考练兵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2上片中词人因今追昔,借景抒情,请你揣摩一下词人在“夕阳”之下的所思所想,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新题演练4请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这首词在感情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1拓展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3这首诗和晏殊的浣溪沙都写了落花,但从中表现的诗人的情怀并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夕阳 落花 归燕 2对去年一次欢聚的回忆,想到时光的流逝,希望美好重现等。 3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新题演练:4示例:盼到了春来,盼到了花开,可是,好容易才开的花,转瞬间,又萎谢、凋落,任人如何珍惜,也无法把它留在枝头。这一份无奈,就像挽不住日落,唤不回青春一样。春来了,又有燕子飞来,在画梁上筑巢。看它修补旧巢的样子,似乎这儿本来就是它的家。它,就是去年在这儿,与自己共处半年的那一只,又回到旧家来了? 5浣溪沙表现的是一种怀旧、惜春的心情,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其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以对仗的工整深受后人赞赏。 11拓展:1.D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浣溪沙借落花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己亥杂诗以“落花”自喻,抒写了自己的个人志向,表现了诗人一贯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心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中考练兵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C第二句中的“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新题演练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请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这首诗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参考答案中考练兵:1杨花 子规 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3D 新题演练:4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感情。 5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B(甲诗不是“送别”,而是遥寄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考练兵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仔细阅读,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3破阵子一词中,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英雄失路、报国无门的极度愤慨和悲伤”,请结合这首词作简要分析。 4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