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控制和利用教案.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6893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的控制和利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细菌的控制和利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细菌的控制和利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的控制和利用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及生殖方式。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 教具准备:本章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观察法 比较法 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准备一块抹布,询问同学们谁敢用这块抹布擦嘴,(学生一片哗然)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不敢,引出抹布中存有大量的细菌,教师顺势提出一些问题如:看来同学们都听说过细菌,可是你们见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吗?(由此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二、细菌的形态特点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课件出示细菌的三种形态的图片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细菌形态教师归纳:细菌的形态可分为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教师提问:你能根据细菌的形态给细菌起名字吗?学生回答:球菌、杆菌、螺旋菌教师归纳:细菌是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三、细菌的结构特点(1)复习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课件出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学生说出图中所示动、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名称(2)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课件出示细菌细胞结构图学生观察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找出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细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不同点: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叫做拟核。这是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动、植物的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里面会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燥、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当环境适宜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新的细菌。总结归纳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四、细菌的营养方式出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总结:细菌一般不含有叶绿体,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异养。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五、细菌的呼吸提问:动物、植物和人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学生回答:都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提问:细菌和这些生物一样吗?学生思考做假设性的回答教师总结:有些细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这类细菌叫好氧性细菌如枯草杆菌;有些细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这类细菌叫厌氧性细菌如乳酸菌、甲烷菌;六、细菌的生殖提问:细菌有荚膜的保护,是不是它就会长生不老?永远活着不会死去呢?学生:不会提问:你能大胆的假设细菌是如何进行繁殖的吗?学生思考作假设性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动画,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提问:通过观察动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所观看到的情况教师归纳总结:细菌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并且速度快。七、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归纳总结教师板书细菌的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螺旋形(螺旋菌)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拟核 特殊结构 荚膜 鞭毛 芽孢细菌的营养:异养(腐生 寄生)细菌的呼吸:好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八、教学质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学生思考,如有疑问举手提出。第五单元 第一章 细菌的控制和利用学习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2、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3、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生动的实例说明细菌分布的广泛性,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一立方米空气中细菌数目可达2万个以上;成年人身体上的细菌可达100万亿个左右,其中皮肤上和肠道中最多,人的粪便中细菌可占其重量的40,即使强酸环境的胃中也能检出乳酸杆菌等。尽管细菌几乎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究竟细菌有多大?它的形态结构如何?它们是怎样生活的?一、的形态和结构: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三种形态;分组讨论细菌的大小及结构特点,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对比,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并进行交流。着重强调细菌的结构与高等动、植物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细菌的细胞质中有一团形态不固定的透明区域,它的成分和功能相当于细胞核,这就是不成形的细胞核,即拟核。属于原核生物。此外,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有些细菌还有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和芽孢,这些结构并不是所有细菌都具有,而是有些细菌具有其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至于一些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和芽孢。一个细菌的体内只能形成一个芽孢,一个芽孢萌发仍然形成一个细菌,个体数目并未增加,因而芽孢不是繁殖体,而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一种方式。芽孢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细胞里形成的休眠体,芽孢的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小,所以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很强。板书:1、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2、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3、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细胞质 细胞壁 细胞膜有的有鞭毛(鞭毛的摆动可以使细菌运动,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荚膜(胶状物质,起保护作用。)和芽孢二、生活特点: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自养相对而言的。虽然细菌与动物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但又有区别。动物是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靠摄食获得有机物;而细菌有的营腐生生活,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粪便获得有机物,有的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中吸取现成的有机物。板书:1、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细菌的生活特点,主要从营养方式和呼吸类型这两方面来了解。从营养方式上看,大多数细菌不含叶绿素,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异养型。依据异养细菌所需现成有机物的来源不同,又分为腐生类型和寄生类型。其实,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与绿色植物一样,细胞内含有细菌叶绿素,能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 2、呼吸类型:需氧型:(好氧):枯草杆菌 厌氧型:乳酸菌、甲烷菌在条件适宜时,细菌通常是靠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所以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实际上,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时期可以进行简单的有性生殖接合生殖。细菌的繁殖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可以首先让学生计算一下,如果大肠杆菌处于理想的生活环境中,一直按每30分钟分裂一次的速率增殖下去,并且后代都能存活,那么,经过一昼夜,一个大肠杆菌的后代将达到多少。然后进一步迫问:细菌的繁殖速度这么快,为什么地球上不充满细菌呢?实际上,这种情形是不会发生的。因为细菌的繁殖是受环境限制的,当细菌分裂使后代数目不断增多时,往往由于养料供应不足,或温度、ph的变化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停止分裂或死亡。3、生殖方式:分裂生殖:速度快。虽然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但是由于它的繁殖迅速,代谢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几乎无处不在。4、分布:很广。三、大家谈:可以首先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再个别发言进行归纳总结。1相同点: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处是都有细胞壁,与动物细胞的相同之处是都不含叶绿素。与植物细胞的相同之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中的一定区域,即拟核中。2事实上,细菌不能一直按照相同的速率繁殖下去。分裂到一定时期,细菌的分裂速度就会降低,甚至停止。因为细胞分裂时,需要充分的养料、生活空间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当继续分裂时,细菌的后代常常因养料供应不足或温度的变化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停止分裂或死亡。实际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大多数细菌是人类的朋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a、乳酸菌制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棒状杆菌制味精、醋酸杆菌制醋。b、产生甲烷c、毒杀害虫 2、有害a、少数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又能引起动、植物和人体患病。属于病原菌,应抑制它们的生活和繁殖,以消除其危害抗生素治疗 b、腐生细菌能使食物腐败(蔬菜、水果、食品),危害人类的生活。从宏观上看,它们能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课文中提到的各种细菌分别属于哪种营养方式。第四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学习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2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直入主题韭菜,放在阳光下,叶色深绿;放在不见光的地方,叶色浅黄。二 提出问题有阳光,植物就能进行光台作用吗? 光合作用到底能产生什么物质呢?三 探究发现课前准备1:新鲜的金鱼藻(或其他水生绿色植物)放在透明的广口瓶中,按照课本上的装置,放于光下。当瓶内气体约有2 cm高时,打开导气管的管塞,迅速将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观察现象;知识的铺垫:氧气有助燃作用;分析结论,光合作用的产物。课前准备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盆栽天竺葵在暗处放一昼夜,选一叶片遮光,在阳光下照射23小时,摘下。实验操作过程中,思考、讨论、分析,以下问题:(1)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用不透光的纸遮光,把叶片上、下两面的一部分全部遮住?(3)为什么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4)为什么水浴加热?(5)对照:新鲜的叶片、枯叶片、经过遮光处理的叶片、银边天竺葵叶片四种叶片。滴加碘液。(6)观察现象。分析结论,产物。四、教师总结在学生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和氧气,并提供能量。人类提倡植树造林,美化家园。进一步引发思索。绿色植物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益处呢?五、 知识迁移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草莓等)应用于日常生活。玉米地的白化苗成活时间短;卧室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早晨起来易头晕的原因。使学生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为氧气和有机物,因此将氧气的鉴别放在淀粉的鉴别前面,更适合学生的思维路线。由于鉴别淀粉的实验设计难度较大,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从结果入手分析该实验各步骤的原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培养学生进行阶梯式思维的能力,从而为今后设计较复杂的实验奠定基础。授课后感觉实验结果的设置顺序很重要,应该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得出结论;加之授课内容较多,应更好地设置问题控制时间,并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完成教学第七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氧循环中的作用。2、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说出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绿色植物与水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氧循环 讲述: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生物圈氧含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讲解: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的总称,叫生物圈。人类也是生物圈中的一个成员。这节课我们着重讨论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氧和水的循环。小资料:一个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的空气,消耗其中约1千克的氧。当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到7%8%时,人就会昏迷、窒息,甚至死亡。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提问:你能说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吗?提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会不会因此不断得增多?小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氧循环,使生物圈子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圈? 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二氧化碳和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纷纷举手回答: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呼吸;燃烧煤炭、石油等;汽车的尾气;自然界的火灾等。 回答:不会,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为断放出氧气。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探究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提问:但是现在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多、森林的破坏以及人类工业生是规模的扩大等,导致生物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我们的地球将会怎样? 提问:有一句俗话“大树底下好乘凉”,你知道“好乘凉”的原因吗?让我们共同探究这个问题。阅读:找出蒸腾作用的定义。 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提供器材:一株带叶的盆栽植物,透明塑料袋,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出示:两种设计方案。 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案设计得更合理? 思考题:1.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什么现象?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来自哪里?3.这些水分从植物体的什么器官、什么部位散失出来的?4.蒸腾作用的过程: 提问:这个实验应设计成什么样会使实验效果更为明显? 讨论:植物蒸腾作用对自身的意义及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提示:1.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的水却往高处流呢?”动力是什么?2.夏天洗澡后,人们会感到凉爽,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吗? 小结:1. 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2. 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无机盐的运输。3. 降低了叶片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照射而灼伤叶片。 积极举手发言,提到温室效应,动物和人类因为缺氧出现各种病症等。 阅读书本,粗略知道蒸腾作用的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 普遍认为左边的设计更合理,解释按右边的方案,可能塑料袋内的水珠一部分是从土壤蒸发出去的。 积极举手回答:1、2略。3.水分是从植物体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出去的。4.根茎叶气孔。 讨论后提出实验方案:选择一株没有叶的植物做同样的实验,效果会更明显。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讨论。 小资料: 一株玉米从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204228g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0.29%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0.12% 98.98% 提问:你从小资料中发现了哪些疑问? 小结:植物吸入体内的水分,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种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分却被蒸腾掉了。 观察:图7-5,阅读相应文字,并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中的箭减少方向分别代表什么过程? 2.绿色植物对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起什么作用? 小结: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稳定了水循环。 提出疑问:1.植物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水呢? 2.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到哪里去了? 3.水是从哪儿? 对于提出的问题,同学间互相讨论、解决。 带着思考题阅读课文。 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水循环,还稳定了水循环。 五、板书设计: 一、植物与生物圈的氧循环 二、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探究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放出_,维持生物圈的 _平衡。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_和_的总称。 3植物体内水的散失,主要以_的形式,通过叶的_进行的。 4植物通过_作用散失水分,可以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协助溶解在水中的 _在体内运输。 二、选择题 1如果陆生和水生植物大量减少,大气中急剧增加的成分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甲烷 d一氧化二氮 2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 ( ) a用于光合作用 b用于呼吸作用 c用于蒸腾作用 d贮存在体内 3在水循环中,水蒸发量最多的是 ( ) a海洋 b陆地 c河流 d湖泊 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 ( ) a降低植物叶片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 b增加空气的湿度,有利于形成降雨 c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 d以上三项都是 分享到: 上一篇:第七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一篇:第四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您可能也喜欢:第七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教学案例 - 德安生物教学沈显斌工作站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学习资源 - 德安生物教学沈显斌工作站第五单元 第四章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教学案例 - 德安生物教学沈显斌工作站八下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测评 - 试卷 - 德安生物教学沈显斌工作站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研修资源 - 德安生物教学沈显斌工作站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学习资源 - 德安生物教学沈显斌工作站第三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 七年级教学设计 - 浮梁-王仁顺梦想工作站【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 - 教学随笔 - 德安生物教学沈显斌工作站教学设计: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 研修动态 - 林海沐风龙南二中晓林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站呼吸作用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研修资源 - 林海沐风龙南二中晓林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站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食用真菌 学习目标: 了解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培养好新鲜蘑菇,如何鉴别毒蘑菇。 课前准备:买一些新鲜磨菇,放在培养皿中,上课时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或课前布置好,让学生上课时从家中带些干、鲜蘑菇来。 引入:观察 “蘑菇、木耳、猴头”思考 “蔬菜”与其他绿叶蔬菜有哪些不同? 一、蘑菇形态结构观察新鲜蘑菇的颜色,外部形态。 蘑菇的形态像一把张开的伞。 结构:子实体(地上部分):菌盖(下面为菌褶)由菌丝构成。子实体较大,是个体较大的真菌。蘑菇的 菌柄 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地下菌丝(营养菌丝):吸收养分 二、蘑菇的营养方式让学生与酵母和青霉、曲霉进行比较。 相同点:细胞内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都腐生生活。 三、蘑菇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菌盖下面的菌褶,并观察成熟蘑菇的孢子。 孢子的颜色呈褐色,可随风飘散,落到环境适宜的地方,孢子就可萌发出菌丝,而后从菌丝上生出子实体。 四、蘑菇与人类的关系 1、作为健康食品,它对人类有益:味美 营养丰富: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fe、ca、mg、na、k等矿物质。 特殊功效:金针茹:调节胆固醇代谢,降低胆固醇含量,促进胃肠蠕动。 香菇:香菇多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药用价值:中药材:灵芝、马勃、冬虫夏草、伏苓。 蘑菇提取物对肝病、白细胞减少症、诱生干扰素、溶解胆固醇、抗癌、冠心病、高血压等预防和治序方面的作用。 2、有些蘑菇是有毒的,没有统一、简易、确切的鉴别方法。p116 采到的不能识别的蘑菇,不要随便食用。让学生辨认一下书前面的彩图中的食用菌。 五、真菌的主要特征和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 1、让学生比较酵母菌、霉菌、蘑菇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归纳总结:真菌的主要特征:(1)细胞内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2)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孢子生殖; (3)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 2、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与细菌相同,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小结: 练习:1蘑菇的子实体形成后,从土壤吸收水分和有机物的结构是 ( ) 菌柄 菌丝 孢子 菌盖 2我们通常吃的蘑菇,繁殖时通常用菌丝,那么枯树上长的蘑菇繁殖是靠 ( ) 孢子 菌盖 菌丝 菌柄 3下列真菌中属于蘑菇的是 ( )木耳银耳 灵芝 牛肝菌 4大多数细菌、真菌、蘑菇的营养方式是( )寄生自养腐生分裂 5书114页图5-2-9为蘑菇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写。 (1)图中的蘑菇由 、_、_三部分组成。(2)图中 和 组成子实体。(3)蘑菇靠_吸收养料和水分。(4)蘑菇的孢子存在于_下_的两侧。(5)有些蘑菇有极强的毒性,误食后可引起_,因此,采来的_蘑菇,不可随意食用。 6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蘑菇与白菜的共同特点是是 ( ) 用孢子繁殖 都是真核生物 体内含有叶绿体 体内不含叶绿体 7蘑菇从土壤中吸收的是 ( ) a水和无机盐 b水和二氧化碳 c水和有机物 d水和氧气第五单元 第三章 病毒的控制和利用 学习目标: 1.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2.举例说出病毒对动、植物和人体的危害,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与人类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导入:病毒不都是有害的,也有有益的。 1、形态结构 病毒个体十分微小,小到了什么程度,比如:病毒只有在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中才能观察到;三万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大小等。指导学生参看书中配有的三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 提问学生:你知道有哪些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简单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在用电子显微镜证实病毒以前,巴斯德在研究狂犬病的时候,在人体内没有发现可能引起这种病的生物,他认为一定是这种病的病菌太小,所以无法看到,后来证实他的推测是正确的。 直到1935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斯但利从烟草的捉取液汁中获得了病毒的结晶,证实了病毒的存在。 20世纪30年代末,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的模样,认识了它的形态结构。 病毒结构:用挂图或投影片等直观手段,重点强调:病毒与植物、细菌、真菌不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只由蛋白质外壳和有遗传作用的核酸组成。这病毒与绿色植物及其他生物的区别。强调:核酸是遗传物质,与蛋白质一样,也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2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特别强调: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一旦离开寄主的细胞,就不会再有任何生命活动。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内繁殖,而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这是病毒与细菌、真菌的不同之处。可以用化学方法得到病毒的结晶体,它像一般的化学药品一样,可以放置任何长短时间,丝毫不表现生命现象。但是,一旦进入活细胞里,它们马上就显示出生命的特征,它可以快速繁殖,造成对寄主的危害。 病毒在寄主细胞里增殖的内容,可结合图片略加解释。病毒的营养方式是寄生。 3病毒分类是依据寄主的不同而分成三类。因为一定种类的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种特定的细胞中才能生活,具有专性寄生的特性。 4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时 人们利用病毒专性寄生的特性,用噬菌体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外,随着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及生活规律的掌握,使其在现代医学上推动了免疫学的研究和发展。如:利用一些动物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接种,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另外,病毒的益处表现在,农业上可利用病毒制剂防治农业和林业的病虫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减少了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利用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关于病毒的害处,多数病毒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人和动物的传染病约60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另外,病毒对植物的危害:被病毒侵染的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它可以使农作物和其他经济植物降低质量和减少产量。例如:我国长江两岸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上的花叶病,除造成大量死亡之外,还使脂肪减少10。 5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它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呢? 通过实例启发学生回答。如:你是怎样患流行性感冒的?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综合归纳出:病毒的传播途径为空气、水、伤口、血液、唾液、飞沫、蚊虫叮咬等。 接着让学生讨论: 1、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病毒性传染病?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卫生习惯? 3、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这样可以切断传播途径,有利于预防传染病。 板书设计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1.比细菌小得多,电镜下才能看到。 2.有近似球形的多面体、杆形、蝌蚪形等。 3.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外壳由蛋白质组成 核心由核酸组成(dna 、rna) 4.传播途径: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蚊虫叮咬等。 5.营养方式:寄生在寄主细胞里。 6.影响:病毒的增殖对寄主造成危害。 二、病毒的类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1.类型 (1)微生物病毒(2)植物病毒(3)无脊椎动物病毒(4)脊椎动物病毒 2.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如利用病毒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应用:制成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治病、杀虫 基因工程载体培育新品种。 (2)有害:引起动植物和人体多种病害。如艾滋病病毒引发艾滋病。 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细菌 霉菌 病毒 真菌 2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病毒生活的条件是 ( ) 水中 空气中 土壤中 活细胞内 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有寄生的也有腐生的 只能寄生在寄主细胞内 没有细胞结构 身体由外壳和核心组成 4寄生是微生物一种常见的营养方式,下列生物中必须进行寄生生活的是 ( ) 细菌 真菌 病毒 以上三种 5据科学家统计,人类的传染病大约有80%是由病毒引起的,下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 )痢疾 肺炎 艾滋病 脚癣 62003年春,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经研究发现它的病原体是病毒,那么这种病毒最可能是 ( ) 细菌病毒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以上三种都有 7春季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引起此病的是 ( ) 致病细菌 病毒 真菌 噬菌体 8在控制病毒时,我们可以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下列不能利用病毒来防治的病虫害是 ( )稻瘟病 棉铃虫 松毛虫 地老虎 9下列生物中个体最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是 ( ) 细菌 真菌 病毒 单细胞藻类 10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_的细胞中。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可分为_病毒、_病毒、_病毒,其中_病毒又称为噬菌体。 11细菌、真菌和病毒共同之处是一般 ( ) 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 没有叶绿体,营腐生生活 没有叶绿体,营寄生生活 没有叶绿体,营业员异养生活 12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 ) 具有细胞结构 能使生物致病能繁殖后代 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13处理患有鸡瘟、猪瘟的鸡和猪的正确方法是 ( ) 用清水洗净后留作食用 腌制后出售给其他人食用 将其用土深埋或用火烧毁 将其剁成碎末或做成饮料 14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对寄主的影响是 ( ) 不受影响 既受害又受益 受益 受害第五单元 第四章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1.概括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b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c与动植物共生2.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3.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个作用:与动植物共生。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寄生)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与动物共生。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细菌和真菌可以与动物、植物共生。 教学过程:复习问答,导入新课 前一章,我们学习了细菌、真菌,那么从形态上讲,细菌和真菌的最大区别是(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核区;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完整结构)。我们学习过的细菌按形态分,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学过的真菌有(酵母菌、青霉、曲霉,还有蘑菇等食用菌)。 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不像动植物那样惹人注目,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实验和资料分析,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细菌和真菌吗?和细菌、真菌接触吗?(观察书上p123的图片) 2.设计实验演示 一只完好的梨,用刀子给它划一个小口。“请过几天再观察。”梨缺口处大面积腐败了(是另外的一只梨,只是前几天划的口)。“如果继续放置,它会(慢语速且极具探索性)全部腐烂。”梨由部分腐烂到全部腐烂的动态过程(速度很快)。:“这便是食物的腐败现象。梨为什么会腐败呢?其实是枯草杆菌把它分解的结果。” (1)枯草杆菌可将梨分解梨的腐败同细菌有关。 观察手中腐败的梨(或苹果),将其和完好的梨相比较。联想一下,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什么东西会腐败变质?试举例。变馊的饭菜、上发臭的老鼠、朽木 食物的腐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自然界里的物质循环更是循环不会停止。这其中,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了分解者的角色。 思考: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自然界将会是什么状况。(自然界中就可能会出现动植物的遗体堆积如山,人们就会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或许我们找不到立足之地。)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真菌和细菌是怎样促进物质循环的?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使水果和面包腐烂、生霉。它们与水果和面包的关系是怎样? 细菌和真菌以水果和面包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和面包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腐烂、面包生霉。 想一想: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它们与动植物和人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举出所熟悉的细菌和真菌致人患病的例子,并试图分析某种疾病是哪种微生物危害所致。 脚癣是种皮肤传染病,患者的脚奇痒,起水疱、脱皮、溃烂。 思考:怎样预防脚癣?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用具分开,保持皮肤干燥等 用抗生素治疗很多种疾病。提示: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药,人体会产生过敏反应等,应遵照医嘱,根据病因、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只有合理用药,才能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阅读材料“以菌治虫”,了解利用细菌和真菌防治农业害虫的益处、优点及防治过程。(可以控制害虫数量,同时也能减少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使农作物患病,那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帮助农业生产呢?(阅读课后材料)(我们还可以利用细菌和真菌来制造“微生物”农药。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霉索”等。) “有些真菌和细菌还可以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显示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人手癣、体癣的特写。 (2)真菌可使小麦得小麦叶锈病,使水稻得水稻稻瘟病,可使人生癣细菌和真菌可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我们熟悉的“豆科植物的根瘤”、“地衣”,请问这是怎么形成的,与微生物有关系吗?(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它们相互依赖,一旦分开,彼此不能独立生活。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这种共生关系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根瘤菌可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增高。而氮元素又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可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现在的工业生产氮肥的能力水平较高,为什么还要用“生物固氮”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生物固氮”比工业固氮所需要的能量少,而且这种能量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归根结底是来自太阳能。所以,根瘤菌不仅具有固氮效率高、不污染环境等特点,而且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的优点。 前面谈到植物的共生,动物和人体内也有共生的例子,草食性的动物,如牛、羊、骆驼、兔子等,在其胃肠内,也存在着细菌,那么有什么好处呢? 细菌和真菌共生在动物体内有助于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而动物的胃肠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人体内的也有大量的细菌,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益处。 (3)地衣是真菌和细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结果。 教师讲解 1.菌类使梨和苹果腐败。 2.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co2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细菌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4.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如地衣、根瘤菌。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作用,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可营腐生、营寄生及营共生生活,它们对自然界有三大作用,分别是,可见,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通过学习明白了它们对人和动植物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我们应认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想一想:小猫把鱼内脏埋在土里,过一段日子,小猫再挖开泥土,内脏不见了。你能告诉小猫,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现象对自然界有何意义? 答案:在适宜条件下,内脏被土壤中腐生细菌分解了。细菌把内脏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体所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又可被动物所利用。可见,这种现象对于自然界中co2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1我们知道微生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腐生细菌 寄生细菌 病原菌 螺旋菌 2自然界中动物的尸体、植物的枝叶不会永远保留,其原因是 ( ) 尸体会自然分解 被腐生菌分解了风吹雨淋消失了 被土埋掉了 4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构成共生关系的是 ( ) 花生与根瘤菌 地衣与真菌真菌与小麦叶 人与人肠道里的细菌 5下列有关的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微生物都能使动物、植物或人产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 微生物都可以利用,如进行生物防治、环境监测等,所以他们都是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中有的种类对人类有害,有的种类对人类有益 腐生细菌能毁坏食物,因此他们是有害无益的 7寄生在人体表面引起足癣。灰指甲疾病的微生物是 ( ) 腐生细菌寄生细菌腐生真菌寄生真菌第七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氧循环中的作用。2、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说出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绿色植物与水循环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氧循环 讲述: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生物圈氧含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讲解: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的总称,叫生物圈。人类也是生物圈中的一个成员。这节课我们着重讨论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氧和水的循环。小资料:一个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的空气,消耗其中约1千克的氧。当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到7%8%时,人就会昏迷、窒息,甚至死亡。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提问:你能说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吗?提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会不会因此不断得增多?小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氧循环,使生物圈子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圈? 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二氧化碳和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纷纷举手回答: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呼吸;燃烧煤炭、石油等;汽车的尾气;自然界的火灾等。 回答:不会,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为断放出氧气。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探究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提问:但是现在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多、森林的破坏以及人类工业生是规模的扩大等,导致生物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措施,我们的地球将会怎样? 提问:有一句俗话“大树底下好乘凉”,你知道“好乘凉”的原因吗?让我们共同探究这个问题。阅读:找出蒸腾作用的定义。 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提供器材:一株带叶的盆栽植物,透明塑料袋,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出示:两种设计方案。 提问:你认为哪种方案设计得更合理? 思考题:1.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什么现象?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来自哪里?3.这些水分从植物体的什么器官、什么部位散失出来的?4.蒸腾作用的过程: 提问:这个实验应设计成什么样会使实验效果更为明显? 讨论:植物蒸腾作用对自身的意义及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提示:1.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的水却往高处流呢?”动力是什么?2.夏天洗澡后,人们会感到凉爽,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吗? 小结:1. 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2. 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无机盐的运输。3. 降低了叶片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照射而灼伤叶片。 积极举手发言,提到温室效应,动物和人类因为缺氧出现各种病症等。 阅读书本,粗略知道蒸腾作用的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 普遍认为左边的设计更合理,解释按右边的方案,可能塑料袋内的水珠一部分是从土壤蒸发出去的。 积极举手回答:1、2略。3.水分是从植物体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出去的。4.根茎叶气孔。 讨论后提出实验方案:选择一株没有叶的植物做同样的实验,效果会更明显。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热烈讨论。 小资料: 一株玉米从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 生长期中总吸水量 204228g 100%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g 0.29%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g 0.12% 98.98% 提问:你从小资料中发现了哪些疑问? 小结:植物吸入体内的水分,只有1%左右真正用于各种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分却被蒸腾掉了。 观察:图7-5,阅读相应文字,并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中的箭减少方向分别代表什么过程? 2.绿色植物对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起什么作用? 小结: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稳定了水循环。 提出疑问:1.植物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水呢? 2.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到哪里去了? 3.水是从哪儿? 对于提出的问题,同学间互相讨论、解决。 带着思考题阅读课文。 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水循环,还稳定了水循环。 五、板书设计: 一、植物与生物圈的氧循环 二、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探究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_,放出_,维持生物圈的 _平衡。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_和_的总称。 3植物体内水的散失,主要以_的形式,通过叶的_进行的。 4植物通过_作用散失水分,可以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协助溶解在水中的 _在体内运输。 二、选择题 1如果陆生和水生植物大量减少,大气中急剧增加的成分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甲烷 d一氧化二氮 2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大部分 ( ) a用于光合作用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