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北省普通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工业设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申报书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0年9月25日指导思想为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充分利用学校“211工程”建设和行业资源的优势,通过与学校的建材、船舶、汽车等优势学科的交叉,集合工业设计专业23年的办学积累经验与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途径,以培育能够提升我国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特制定工业设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实施方案。一、前期工作基础1、学科专业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自1988年创办以来,先后拓展为产品设计、数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展示设计四个方向,在校生600人,每年招收工科学生60人,文科艺术类学生90人。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特别是在近10年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依托湖北省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中南地区首个设计艺术学博士点、艺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培养学生上秉承“创新能力强、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具有设计创新能力的国际型工业设计拔尖人才,鼓励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积极研究与探索现代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加强教学改革与实践,注重学生实际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十年来,先后获批工业设计国家特色专业、国家“行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湖北省艺术设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的立项建设,工业设计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设计概论、设计美学2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完成国家规划教材19部。教材发行逾两百万册,被100多所高校采用,使用效果好,并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教材奖等奖励。2010年工业设计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教学团队立项建设,2009年,“围绕工业设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基础系列精品课程与教材”教学研究项目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体系研究”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深入研究国际设计教育体系及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依托行业、文理交融、重视协同、凸显创新;突出优势学科和名师群引领的特点,以质量树品牌,育人为本, 人才培养质量高,示范作用显著,培养的学生先后获得包括德国红点大奖、法国标致国际汽车设计竞赛大奖、日本小泉灯具大赛大奖等重要奖项100多项,为全国培养了近200多名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促进了学科在全国范围内的辐射。2008年,工业设计专业课程通过英国教育部及威尔士大学的课程认证,也成为教育部第一所中外大学全部课程通过认证的专业。专业的结构建设与专业影响力为进一步培养跨世纪的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2、师资队伍(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情况) 多年来,工业设计学科专业注重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定期举行专门的青年教师培训与新老教师结对帮助等措施,培养教师们爱岗敬业,关心学生,全面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通过推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学历培养等系统科学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专业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专业现有教师22位,其中校级名师4人,华为讲教金获得者1人,有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占45,副教授10人占45,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2人占10,其中1963年以后出生教师中博士占总比例54.5%,在国内同专业中位居前列。先后有4人赴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做访问学者,2009年共有12人参加国际交流与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所有教师均有工业设计或与工业设计专业相关方向的学位,本科毕业于6所不同的高校,老中青搭配,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合理;合作精神好,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专业教师一览表序号姓名年龄学位专业技术职称学术背景 毕业院校1陈汗青64学士艺术设计教授(博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郑建启60学士工业设计教授(博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3潘长学45硕士工业设计教授(博导)武汉理工大学4方 兴48博士数码设计教授(博导)武汉理工大学韩国访问学者5何 方48硕士工业设计教授武汉理工大学6杨先艺46博士艺术设计学教授(博导)武汉理工大学美国访问学者7黄 群44硕士工业设计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日本访问学者8张 黔40博士(后)艺术设计学教授(博导)武汉大学9管顺丰42博士设计管理教授(博导)武汉理工大学10蔡新元36博士工业设计教授德国访问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1胡 飞34博士工业设计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2吕杰锋32博士工业设计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东省科技特派员13张完硕(韩国)博士(后)美学副教授武汉大学韩国教育部博士后14周雅铭52硕士艺术设计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15叶双贵46硕士工业设计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16吴旭敏39博士数码设计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17粟丹妮36硕士数码设计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18胡国堂42硕士工业设计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19方 卫38硕士平面设计副教授湖北工业大学20陆江艳32博士工业设计讲 师中央美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副研究员21姚善良32博士(后)工业设计讲 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东科技特派员22 汤 军42 博士工业设计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3、教学条件工业设计专业始建于1988年,20年多年来,在教育部、学校与各部门的支持下,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专业教室每个班一间,绘图室16间,计算机房3间,多媒体教室23间。实验室建设,在工业设计模型室的基础上,投入建设经费6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实验室,设计艺术图形输入输出实验室,综合材料艺术造型实验室,影视动画实验室,数码艺术虚拟实验室。2008年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批准为“湖北省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 目前,中心的主要设备共计230多台套,设备总体水平达到国内专业院校先进水平,设备数量与质量均能满足学生的各个实验与课题训练环节的需要。中心的建设也使工业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保持着较高水平,课题训练内容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毕业设计成果得到社会的好评。图书资料建设,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350.78万册,电子图书90.6万册,本学科相关图书11389册,在学校图书馆的基础之上建有学院图书分馆,共有图书2万多册,电子读物889种,外文期刊43种,中文期刊141种。工业设计专业在全国各地的主要教学实习基地序号基地名称建立时间联系人1台湾浩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5年陈文龙2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湖南、珠海)2008年李总3广东北滘工业设计创意园(顺德)2008年邵主任4南华高速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武汉)2007年彭 涛5东风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武汉)2008年钟 亮6北京市科协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2007年陈冬亮7华南工业设计研究院(广州)2006年杨向东8(海尔)设计研究中心(青岛)2009年兰翠琴9深圳捷安信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深圳)2010年董佑云10星源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2010年李 云4、教学改革成果(1)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编号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入选规划教材或获奖情况设计管理基础陈汗青中国高教出版社2009.9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产品系统设计陈汗青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产品设计陈汗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1再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高等院校动画专业精品教程陈汗青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设计材料工艺学郑建启中国高教出版社2007.8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模型制作郑建启中国高教出版社2007.8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7艺术设计方法学郑建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8标志设计何 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8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9艺术设计符号基础胡 飞中国高教出版社2006.8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0游戏设计原理桂宇晖中国高教出版社2008.8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工业设计符号学基础胡 飞中国高教出版社2005.8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上方 兴中国高教出版社2007.9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下方 兴中国高教出版社2008.9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数字化设计艺术方 兴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0武汉理工大学优秀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5设计制图学柯常忠中国高教出版社2007.1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潘长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武汉理工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十一五”规划教材7设计艺术历程杨先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8数码设计艺术吕杰锋陈汗青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0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9空间展示创意与设计方 卫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 0设计美学张 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1设计管理管顺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2设计与法规陈汗青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武汉理工大学优秀教材3无障碍通用设计黄 群 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9.94主编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丛书已出版8本陈汗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5主编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精品教程已出版30本陈汗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7含部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产品建筑环境-模型制作郑建启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7数字化设计表现方 兴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8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方 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09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与应用胡 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 0用户体验胡 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造型设计基础汤 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62工业设计造型基础汤 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2010年再版3色彩构成黄 群 陆江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教学成果获奖情况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围绕工业设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基础系列精品课程与教材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2009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体系研究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2006论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路湖北省第二届艺术节一等奖省教育厅2005武汉市博物馆武汉古代历史陈列展示设计整体获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同获全国第四届室内设计大展“银奖”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国家文物局2003.12(3)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2005年以来,如精品课程等)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国家精品课程设计概论20万教育部2005国家精品课程设计美学20万教育部2009国家特色专业工业设计20万教育部2008使用信息工具改造课程研究1万教育部2009设计伦理学1万文化部2009“高校本科工业设计专业规范”0.7万教育部2005湖北省精品课程产品设计原理5万湖北省教育厅2007湖北省精品课程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5万湖北省教育厅2009湖北省数字动画产业机制研究2万湖北省教育厅2007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评估管理平台系统探究1万湖北省教育厅2005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个性化职业发展教育模式研究1万湖北省教育厅2009湖北省工业设计实践、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0万湖北省教育厅2008工业设计专业交通工具设计方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万湖北省教育厅2007工业设计专业文理交叉性培养和适应性教学研究1万湖北省教育厅2007普通高校艺术类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1万湖北省教育厅 2007(4)省(部)级教学改革成果编号项目名称成果类别完成人时间1工业设计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国家级陈汗青等20082行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建设国家级潘长学等20093国家级工业设计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国家级陈汗青等20104设计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陈汗青等20055设计美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潘长学等20096工业设计品牌专业省级品牌专业陈汗青等07验收7湖北省艺术设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省级示范中心潘长学等20088湖北省精品课程产品设计原理省级精品课程陈汗青等20079湖北省精品课程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 省级精品课程方 兴等200910湖北省精品课程书籍装帧设计省级精品课程方卫(4)200711围绕工业设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基础系列精品课程与教材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陈汗青等2009(5)教学改革成果推广情况近十年,改革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一些学校到本专业进行调研和交流。仅以我院举办的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研讨会为例:先后举办了多个国内、国际性设计大会,并协办、参与了20多次国内外设计教育或学术研讨会,10多次在大会做主题发言。教学研究成果还多次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的以促进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的会上汇报交流,一般情况下都有百多名专家与代表与会;对相关学科、专业和学校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与会代表的称赞。国家精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美学和省级精品课程产品设计原理、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书籍装帧设计等,以及设计方法学、数码设计艺术、设计材料工艺学等国家级规划教材,在校内外传播、出版后,既支撑了工业设计品牌专业的省级验收,也支撑了我校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创建,推动了工业设计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研究成果还增强了学校、学院和专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学院先后与美、英、德、韩、法、澳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学术与专业联系,韩国光州大学、韩国全北大学、韩国建国大学、韩国启明大学、日本九洲大学、台北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贵州大学、南昌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东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福州大学、中南大学、汕头大学、兰州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高校师生来我院参观学习。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注重选用最新的、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教材,同时结合课程教学经验,编写并公开出版高质量教材和书籍;教师所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已充分应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本专业的多媒体课程开出率已达80。系列教材建设的出版有力的促进了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推广。编写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设计材料工艺学、模型制作、数码设计艺术、设计符号学基础、设计方法学、设计管理基础、设计艺术历程等,被华中科技大学等近200多所兄弟院校使用,效果良好。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的建设,对交通工具设计、产品设计、数码艺术设计和展示设计等专业方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发挥了良好的辐射效果,并拓展到更广泛的、与设计相关的其它学科。5.学科专业教学实验条件情况等(1)专业教学场地艺术与设计学院实验教学平台涵盖以下方向的实验室: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实验室、平面艺术图形输入输出实验室、综合材料艺术造型实验室、影视动画实验室、数码艺术虚拟实验室。实验室近四年来共投入建设经费6百多万元,建有多媒体教室23间,绘图室16间,标准化计算机房3间;购买了包括三维扫描仪、激光快速成型机等先进设备,现有设备资产 650 万元,先进实验设备50台套,实验、实践教学空间总面积1800多平方米;作品观摩与成果展厅400平方米。(2)实验室现有条件1)工业设计模型实验室:面积460 平方米,经过近6年的投入和建设,已经初步建成一定的规模。建成模型初加工到精加工实验室、汽车造型油泥模型实验室,从塑料快速成型模型到木料模型、从石膏模型到油泥模型的造型制作,从建筑模型到环境规划沙盘的制作,都能够在本实验室完成,有效地支持了本科教学实验、实践课程环节以及毕业设计实践。主要设备有:快速成型机、车床、钻铣床、旋转模型工作台、钳工工具、手动电动工具、油泥模型等。2)视觉传达设计输入输出工作室:135平方米,涵盖平面丝网印刷实验室和摄影棚,现已配置120 M2。本实验室向全院其他专业开放,满足了本科教学专业科目中图像的输入输出处理环节学习要求。工业设计专业的产品摄影、模型制作摄影、毕业设计作品摄影环节,在本实验室完成。3)综合材料艺术造型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教学仪器包括木工工艺的各个制作环节的设备,如:电脑雕刻机、木工刨床、拉花机、木工车床等设计。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验实训环节的服务。4)数码艺术虚拟实验室与影视动画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近三年来共投入180万元学科建设费。已经初步建成一定的规模,根据大纲要求,实验室为影视动画创作、影视制作、影视声音、动画人物、场景设计、短片制作、动画设计、动画技法等主干课程提供基本教学实践环节。学生自己动手,从动画制作前期选题构思、剧本创作、实际场景拍摄、同期录音、动画制作后期剪辑、非线性编辑、后期特技效果、图形、图采集、计算机动画建模、影视动画创作、影视制作等专业课提供了的实践体验机会,对学生进一步明确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影视动画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应用规律,动画绘制技能技巧有很大的益处。现有主要设备基本具备动画前期、后期制作的软硬件条件,达到了教学试验、实践的基本要求,前期设备包括线拍仪、打孔机、动画模型制作工具、计算机、影片拍摄轨道、动画输入输出设备和相关软件。后期设备包括影视声音录入输出系统、非线性编辑机、监视器、后期制作工作站和相关软件。二、改革试验方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三强”特色的拔尖工业设计创新人才。拔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1)具有跨学科知识整合运用与团队协作能力;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理论与设计技能(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设计表现基础、设计基础、设计理论、产品设计、展示设计、人机工程、设计材料及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4)了解国内外工业设计发展动态,了解政策和法规,具备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管理能力,并能够不断地适应专业发展变化而吸收和更新知识。1、学生遴选“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班”的学生遴选原则为“考核选优,末位淘汰”的滚动遴选模式,计划在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艺术类新生和工科类新生中进行遴选,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30人)。2年级和3年级学期末考核,淘汰不合格的学生到普通班,普通班的学生通过考核进入试验班;鼓励学校内特色行业背景的专业、并热爱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2年级结束后参与跨学科遴选(4-5个名额),进入到3年级的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班学习。遴选考核: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设计运用能力,以及学生对设计创新的兴趣和发展的潜质,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到培养试验计划当中。2、教师配备为使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的学生达到国家对优秀创新人才的使用要求,结合国家级工业设计教学团队的建设,配备优良的师资队伍。(1)教授负责制试验班由工业设计学科教授负责,负责把握拔尖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控制,对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总的指导。(2)导师指导和教学团队教学制1)教学团队的主讲教师以工业设计专业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主讲教师担任课程教学,指导学生的创新设计学习和实践;2)学生日常学习指导以导师制为主导、团队指导为辅助;3)聘请2名汽车、造船领域的教授专家担任编外指导,以增强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创新能力;4)邀请企业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设计师到我校兼职授课,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实用的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5)引进(外聘)国内外本专业领军式的人物来我系任教或讲学,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讲座,互动交流;(3)聘用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担任专业导师和授课老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指导教学1)定期派遣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设计企业培训,建立起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长效机制;2)继续与国外著名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联合办学,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本专业双语教学的水平。3、培养模式随着中国经济近20多年的高速发展,国家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变革成为中国在未来继续引领经济发展重要问题,中国从世界制造加工大国转型成为设计、创意文化产业大国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产品的价值体系与社会需求体系都有了更加丰富和细腻的要求,普及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式与知识结构体系远远不能够适应国家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应该是精英型的人才培养。仅仅用概括的设计技能远远解决不了激烈竞争下的设计创新的需求,不同类别的设计也需要更加灵活和跨学科的系统能力才能使设计深度适应全球范围内的竞争,精英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设计创新强国对人才的需要。突出创新特色,突出个性化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整合的实际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参与科研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志向更加远大。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发挥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等学科平台的优势,充分利用武汉理工大学的汽车、船舶、建材等优势学科与行业背景,进行学科交叉。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具有研究创新能力、实干应用能力、设计团队协作能力,在汽车、船舶、材料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专业知识深度与广度,组织与承担行业领域创新设计的拔尖人才。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精神,以及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的急切需求。拟定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培养模式为平行试验班培养模式。按照工业设计专业的办学模式,设置4年学制的平行试验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每年在正常招生的基础上多招30名学生。入学后,通过考核择优选拔进入平行试验班,前一至三年级实行流入、流出的运行机制,以保证公平竞争以及人才的培养质量。4、培养方案(附件一: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方案)(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设计应用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特别强调,以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培养的核心目标,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并润含丰富的专业资讯,能够交叉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把握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关系,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工业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和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2)拔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在国家政策对工业设计的大力支持,推进民族品牌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内企业发展的方向。在结构调整与激烈竞争中需要大批的具有专业知识深度的高级设计人才,人才培养实验班具有较好的行业背景与学科交叉优势,积累了20多年的办学经验,构筑了较好的学科平台并总结出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为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的前期条件打下了基础。拔尖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透过人文、社会、科技工程等相关领域知识的理解、反思与整合,掌握产品创新设计与物质、精神形态的关系,将产品创新的原创性、前瞻性与市场营销作为一个整体来培养学生,重视创新设计审美与文化内涵的培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全程设计与管理能力。工业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传统特色为该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依托高水平学科背景、充分发挥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优势本实验班依托的设计艺术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是中南地区首个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良好的学科基础。经过23年的建设和发展,该平台已逐步成为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此基础上团队主持过十多项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先后获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省级二等奖,完成国家规划教材19部。2)发挥教育部教指委委员的指导作用教师团队中有三位博导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教指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科研与教学互动,完善的“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大多由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鼓励他们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进行研究性学习,本专业学生可选拔进入高水平科研基地,参与相关科研项目。4)面向行业开放办学,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结合本专业一个特点是面向建材、汽车和船舶三大行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根据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学科发展规律,将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结合,将最新的工程、技术进展和需求引入教学课堂,强化学生面向社会的能力。本专业与行业的大型企业共建10个实践(训)基地,使学生有机会认识、体会社会的需求,提高适应能力。5)国际院校间的互访、合作与交流,构建了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建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与国际接轨,先后六次成功主办国际性工业设计研讨会,三位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主席和美、日、英、法、意、新、俄、韩等国一大批专家到会或讲学。从2006年开始,工业设计毕业生的设计作品展参加中、日、韩三国四校的毕业设计交流展,该交流展现成为亚洲地区高校有影响力的展览。6)以设计创新活动、开放实验室等作为纽带,引领和促进实验教学加强课内外实验教学的结合,逐渐使课外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充分利用学科基地资源为本科教学服务,利用课外时间让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创新研究能力。(3)课程体系构建按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除学校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以外,将专业课程分为5大课程群,使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与训练,系统地掌握工业设计创新思维与实施技能。工业设计拔尖人才培养专业课程群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目的设计概念与设计方法课程群工业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学、设计管理、系统设计、市场调查与信息分析、设计心理学、设计符号学等使学生在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工程中建立牢固的专业意识与专业思想。造型与表达课程群设计素描、色彩设计、摄影基础、专业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造型基础、产品模型制作、汽车模型制作、船舶模型制作、汽车、船舶内饰等造型与表达、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群使学生在熟悉专业表达语言的基础上,熟练表达设计中不同的想像、需求与主题。设计技术基础课程群设计材料工艺学、 机械与电子基础、人机测量与虚拟现实、三维反求与快速制造、汽车船舶内部设计、设计制图学、产品结构设计、设计建模等使学生创新与构思具有可实现的技术保障。主题性创作课程群产品形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交通工具空间与内饰设计、交通设施与展示设计、快题设计、专题设计等在教学中引入课题研究、项目实训、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结合知识传授和实际锻炼、强调创新。实践性训练课程群能力拓展训练、木工工艺实习、汽车驾驶与拆装、课程设计、专业考察、机械制造与工程实训、企业实习、认知实习、课程设计等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实干精神和实践能力。5、氛围营造通过高水平的专家来访,高水平学术报告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的交流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的愿望。积极参加国际设计竞赛,组织多国高校间的工业设计竞赛和全国性的学生主题创新竞赛。积极组织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利用学院承办2011世界华人设计大会的契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引进国际资源。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与自身学术建设,弘扬中国设计教育改革成就。企业实习实训,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与企业共建的汽车、船舶创新设计基地。组织与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的实际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6、制度创新成立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担任,主要进行教学改革与凝练新的教学理念,编制教学长远规划;教学工作委员会由年富力强的副教授及中青年老师担任,主要负责教学成果的实施,与教学管理、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与教学日常管理。成立指导教师团队,将团队的科研课题与学生的设计创新活动结合起来,将教师指导学生创新活动作为教师评价机制的重要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把各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到老师的考核体系中,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教学成果、科学研究、设计成果等。学生管理实行专业教师班主任制和辅导员管理制相结合,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等制度。加强教学改革,建立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创新设计与工程技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教”与“学”的体系,将基础理论实习实践技术基础设计方法设计实践设计创新等每个环节贯穿在学生学习各个环节中,增强学生专业知识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系统性与连贯性。7、条件支持跨学科调动学校的优势高水平实验室、实验中心的力量,向参与试验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专门的支持,比如经费的支持、硬件的支持、场地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业设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的教学条件,专业教室工作室化,安装专用多媒体、网络等。试验班选用科学合理的国际化教材,并有专业的图书资料服务。学院图书资料室面积200平方米,开放时间84小时/周。8、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学校与国内外企业联系条件优势,将校内实践教学与课外课堂结合起来,了解企业国际间竞争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的创新设计与国际前沿设计理念接轨。积极开展国际教学平台资源建设,通过工作坊、共同课程交流、主题性课题训练、科学研究合作等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国外的条件开展设计创新活动,尽快地融入学科领域或者是国际一流设计师群体当中去。三、工作措施与保障1、试验计划的五年工作规划工业设计专业拔剑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建设规划,按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的学术水准、一流的教学管理的要求,在积极建设国家特色专业、国家“行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基础上,强化拔尖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突出综合能力的拔尖特色,带动工业设计专业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使该工业设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该专业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2、试验班年度工作计划(1)2010.9.2011.8. 建立多学科知识渗透的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式的教学,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整合教学与学科资源,使教学和科研充分融合,以科研引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跨学科教学和整合渗透,完善多学科应用知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设计创新的教学水平。(2)2011.9.2012.8. 构建产学研互动的创新体验设计教学平台。 按照“拓宽基础理论,强化实验技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科技创新意识”的原则,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方式,重构以“项目设计”为载体的设计领域课程,贯通“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企业设计室” 的教学链和“市场、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达到“懂工艺、会创新、精设计”的人才培养目的,形成“设计答辩、作品展示、人才招聘” 三环相扣的毕业设计教学特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中发挥引领作用,将专业建设成“有国际影响、国内高水平”的重点专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为推动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贡献力量。(3)2012.9.2013.8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科交叉创新团队。 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改变”,变“传统教学场所”为“市场、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引导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场;变“传统教学环节”为“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企业设计部” 三位一体的教学链,通过教、学、做,形成专业设计能力。通过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本科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依托,整体提升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成果,构建学生自主性、创新性学习与研究的机制。导师开设多个特色工作室,在学校特色行业领域组建多个学生自主创新团队,形成交叉学科的互动应用式创新设计机制。(4)2013.9.2014.8 构建多通道的国际化交流互动平台。积极做好毕业班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落实毕业设计实习单位,办好首届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的毕业展览和答辩工作。建立与国际国内其他同类院校的专业交流,高度关注设计的新趋势,并建立更多的学术交流通道,学习国外高校创新设计教育的先进水平,建立中、日、韩三国高校工业设计毕业作品交流展的长效机制。(5)2014.9.2015.8. 总结经验,推广成果。通过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积极掌握交叉应用型学科的发展动态,把握人才培养方向,进一步调整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建设方案、工作措施的制定、实施,形成行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创新设计拔尖人才的培养机制。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成果应用于设计学科其他专业,并向湖北省高校推广,推动高校的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工作,使湖北高校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水平整体提高。3、学校和学院的组织保障(1)认真贯彻学校与学院建立的科学管理制度,实施建设保障体系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建设支持办法,1)集中财力,大力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建设的力度;2)各职能部门力量,全方位支持和建设;3)建立奖惩制度.学校制定与实行的教师及科研岗位竞争机制和一系列管理制度、教学文件,严谨规范,对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的建设是十分有力的保障。同时艺术与设计学院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的管理与建设,完善和修订专业课程责任人制度等文件。制订完善学院学生行为准则, 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如:艺术与设计学院主讲教师职责艺术与设计学院青年教师、指导教师职责为了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几项基本规定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学检查制度实施办法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艺术与设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考核办法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学工作奖励办法工业设计专业实验室管理办法(2)建设坚强有力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启动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强监督与管理,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凝炼办学思想,确保本专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强化教风和学风;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理念和意识;实施本专业教学建设检查与落实制度;落实教师岗位职责,建立奖优汰劣的竞争机制。坚持院长书记第一责任人制度,坚持院领导专题研究教学工作、随堂听课、给本科生讲课制度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等。评优评先评奖,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实施督导制度,督教、督学和督管,稳定教学工作秩序,强化教学过程监控。(3)重视过程管理结合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狠抓了规范化、标准化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创新性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并先后多次与校内外的单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教学管理工作的交流,受到很高的评价。工业设计专业采用的是教授治学的指导思想,科学策划和研究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内容,规范教学文档,经常检查、督促、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指导委员会具体策划和研究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内容,能定期地来校进行讲学和作专题报告。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小组,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和毕设等教学环节,在教学质量监控、培养新教师、教学改革、教学评优等方面协助学院工作。(4)加强教学课程管理 试验计划的教师开课前必须提交所有教学文件,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安排、理论讲授与课题设计内容;辅助材料要求注明课程进度安排、知识难点与教学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材与参考书目、教学考核与评分标准、课程小结等。 课程结束后,向全体老师学生举办课程成果汇报展,全面检验课程大纲所要求、任务与课程质量。全面向学生公布全部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计划,使学生为课程的开设做好前期准备。(5)加强教学环节管理制定理论课程教学、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的相关管理制度与教学规范,包括教学日历、教学大纲、课程文件、实习报告、实习日记、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毕业设计作品展览要求等教学管理文件。(6)实现创新发展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继续保持新、老教师联合教学的团队式教学,以老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逐步形成一个符合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梯队。一方面,老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以课程主导的方式完整地传递给年轻教师,使得年轻教师能够具体地、不断钻研和探索教学方法和课程方式,积累教学经验,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年轻教师的活跃与激情也持续地保持着团队的活力和战斗力。组建老教授指导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团队,帮助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院各项教学专项建设。(7)校企共建质量标准,规范人才培养工作建设以教学基本建设为主线的质量标准。基于市场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校企共建工学结合课程及相应教材、课件的建设规范及仿真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标准,规范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教学团队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工作。学院坚持走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在推动校企合作办学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师队伍专兼结合方面,已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了良性的机制,对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支撑作用。(8)创新改革教学、实验人员评聘制度,设置助教、助管岗位创新改革教学、实验人员评聘制度;通过设置助教、助管岗位,加强教学人员队伍。通过设置教学与改革奖励基金,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和创新研究。4、经费保障和政策保障(1)师资配备政策保障 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在工业设计、汽车、船舶设计专业建设课程的共建与责任教师的建设机制,由最具专业能力的教师承担专业设计课程。建立长期的企业设计师、教师交流实践机制。学院每年定期安排中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承担产品设计与开发任务,提高老师的实际工作能力。组建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承担国家或企业的重大研究与设计创新项目,提高老师的教学深度与广度。建立稳定的访问学者制,每年安排23名教师去国外著名院校访问或者进行课题的共同研究。聘请企业有实际经验的设计师来学校承担设计实践指导课程,教师结构由教授团队、特聘设计师、访问学者、技术工程师组成。(2)教学科研经费保障统筹安排,保证教学日常经费、教学专项建设经费、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经费的正常运行。学校为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的配套同等的建设经费,实验室建设经费每年不低于60万元,学院自筹经费不少于40万元。学院将学科建设经费、“211”工程建设经费与教学建设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充分利用学校在行业领域的资源,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鼓励老师开展科学研究与设计实践。附件一: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方案一、业务培养目标1、Educational Objectives以创新设计能力为培养核心目标,通过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改革,建设有创新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广阔视野并润含丰富的专业资讯,能够交叉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把握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关系,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工业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和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二、业务培养要求2、Educational Requirement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和交流、组织、设计策划的能力,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知识体系,具有探求、发现、批评、整合、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创新等综合设计能力。拔尖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较好的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较好的外语表达能力;2)系统地掌握工业设计相关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基础、设计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设计管理等基础知识,了解工业设计历史发展轨迹,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熟悉文化符号、艺术表现与社会及人的需求联系的规律,特别是具有优秀价值内涵的民族文化艺术语言表达。3)具有娴熟的形态表现与塑造技能,包括快速表达与预想、工程制图与模型、样机表达,生产工艺图表等系列方法。创造性的跨越技术、材料、视觉层面,利用各种造型元素实现设计内在需求;4)具有较全面的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熟悉汽车、船舶的发展历程,掌握汽车船舶设计需求的发展方向,并了解现有状态包括技术、工艺流程、市场等各个环节;5)具有开阔的视野,能够通晓国际设计语言,了解国内外工业设计发展动态,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特别是能够解读发达国家的设计价值观,进行国际合作。具备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评价、组织、计划的能力以及长远发展的潜力。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3、 Major Disciplines & Major Courses主干学科:艺术学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素描、色彩设计、造型基础、设计方法学、专业表现技法、系统设计、模型制作、模型制作、计算机设计基础。四、特色课程 4、 Characteristic Courses设计方法学 造型基础 设计原理 计算机辅助设计 模型制作 系统设计五、学制与学位5、 Length of School and Degree修业年限:四年Duration: Four Years授予学位:文学学士Degree Granted: Bachclor of Arts六、最低毕业学分规定6、 Graduation Credit CriteriaCredit Criteria of Different Kinds of CoursesTotal总学分Required Courses必修课学分Selective Courses选修课学分Practice Courses集中性实践课学分Study Credit after Class课外学分203117304610七、课程修读指导建议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选修学科基础科和专业课内的选修课程。八、理论教学进程表 8、Theory Course Schedule课程类别CoursesClassifi-ed课程性质CoursesNature课 程 名 称Course Name学分Crs学时分配Including建议修读学期Proposed Courses Term第二 专业Sec-Professional总学时Tot hrs.实验Exp.上机Operation实践Practice课外Extra-cur.通 识 课 程 Public Basic CoursesGener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es必 修 课 Required Courses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rals, Ethics and Fundamentals of Law3488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arxism Philosophy3488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Outline of Chinese Cont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