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巴特勒的信》说课稿.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31997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巴特勒的信》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巴特勒的信》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巴特勒的信》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巴特勒的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教材内容分析,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氛围中并为作者的强烈感情所感染。2: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本课则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本文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方法与过程目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情感态度目标: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4: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鉴于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重点为: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二、教学设想与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处理)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其次,分解重点、难点。本文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共同支撑着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学习这篇文章,不必拘泥于“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模式,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整体比较鉴赏,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在形成鲜明的感受之后,再进行深层反思,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三、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四、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在肯定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告诉学生如何从集体中汲取智慧。五、教学程序设计:一、走近雨果 领略情怀大家知道,范仲淹不曾登临岳阳楼,却凭借生花的妙笔著写了不朽的篇章,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现在也有这样一位法国作家,他不曾踏进过圆明园,却凭着超凡的想象力,描绘了这梦一般的奇迹,谴责了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显示了他那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这位作家就是雨果。让我们走近雨果。二、导入原题 初步探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这封给巴特勒的信,这封信的原题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初步探究,看看这个标题透露给我们哪些信息呢。“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指的是一件什么事呢?“就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很显然是谈及对这一事件的观点或看法。三、出示目标 了解任务四、相互探讨 理清结构请各用一个词完成对结构的把握(盛赞、怒斥)五、研读主体 学会质疑(一)研读开头 示范质疑第一部分交代写信的原由,那么我想问问:雨果为什么要给巴特勒写信呢?巴特勒为什么要征求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意见呢?巴特勒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雨果这么认为吗?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打着旗号”“您认为”“给予赞誉”雨果的观点是什么呢?(二)精品第三段,质疑内容行文至此,作者没有直陈观点,而是宕开一笔,描绘圆明园的美。圆明园究竟有多美呢?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这只是圆明园美景的冰山一角。请大家放声朗读第三段,看看高明的雨果是如何盛赞圆明园的?对于这一段的内容,大家可先探寻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疑问。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用一个词概括奇迹)为什么要拿巴特农神庙与圆明园对比?作者究竟更赞赏谁?作者如何描绘圆明园的?先概括后具体,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再概括作者再次拿西方的四大名胜和圆明园相提并论,用意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盛赞圆明园呢?(设一悬念)小结:圆明园好像一个美仑美幻的梦;好像一座眼花缭乱的洞府;好像神秘莫测的月宫;好像一个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三)研读59段 质疑语言这样富丽堂皇的圆明园,这样一个超人的民族想象力的杰作,这样一座东方艺术的典范,却被侵略者付之一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只是大水法中的断壁残碑,碎石瓦砾了,无比痛惜之余,我们心中更多的是愤怒,是屈辱,那么作为参与国之一的法国人雨果是如何怒斥英法联军的?请大家浏览59段,找一找带有谴责性的词语。强盗、闯进、洗劫、放火、行窃、劫掠、漂亮、丰功伟绩这些谴责性的词语有没有差别呢?如果有,差别在哪里?直接谴责,形象描绘,运用反语谴责。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质疑语言,体会作者这样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a.首先分析直接谴责和形象描绘的词句,质疑作者为什么会选用它,体会词语锻炼之美。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英法联军)攻两个强盗 点明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本质,就是劫掠,就是获取在华的最大利益,让人看清掠夺者的丑恶面目。闯 写出了强盗们野蛮凶恶的气势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心满意足)生动形象地挖苦了两个强盗狼狈为奸,得手后得意忘形恬不知耻的丑态,表达作者鄙视之情。b.作者正面呵斥还不够,为什么要用反语来谴责呢,反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体会句子的修辞之美。更彻底,更漂亮运用反语,意在说明破坏得更残酷,更丑恶,更野蛮。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愤怒之情。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运用反语,讥讽了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损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文明对野蛮运用反语。所谓“文明”其实是野蛮,就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毁灭。所谓“野蛮”,正是人类文明之所在。小结:正面怒斥,反语嘲讽,使表达的情感更强烈,更发人深思。c.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此之前着力赞美圆明园,体会作者用语的情感之美。以美衬丑。越写圆明园的美,就越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之至。便于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显得委婉而有礼貌。六、探究情怀 陶冶情操通过对第二部分内容和语言的质疑,我们明白了作者精巧结构的用意之所在,也明白了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准妥贴,学习了一代文豪的不凡手笔。那么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他为什么不对政府的行为搽胭抹粉,却勇敢地站出来怒斥,体现了一代文豪怎样的胸襟和品格呢?雨果有着清醒的头脑,不迎合政府和当局。他有正直的良知,不为英法远征中国之举捧场。他有公正的立场,敢仗义执言,不顾个人安危。他代表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鲜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侵略行为,属强盗行径。但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政府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民族感情所支配,而雨果却是站在人类立场上的。他的人格是高尚的,他是可敬,可佩,可赞之人。七、总结全文 寄语学生岁月抹不去历史的痕迹,民族的耻辱;时光冲不淡先辈的呐喊,良知的光耀。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铭记我们中国人的朋友-雨果,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胸怀博大的人,一个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