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数学各章节重点要求.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0222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数学各章节重点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三化学数学各章节重点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三化学数学各章节重点要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一)学习要求1知道分子和原理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从原子、分子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为进一步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2识记元素的概念,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并能判断元素的存在形容。3知道地壳中、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4学会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5知道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识记碳元素的一些常见的同素异形体以及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二化学用语(一)学习要求1熟练书写常见的21种元素的符号和名称:H、He、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Ba、Hg。2识记常见的原子团的符号和名称:铵根、硝酸根、氢氧根、硫酸根、碳酸根。3知道化合价的概念,熟记常见的元素和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只要求掌握C和Fe的可变化合价)。能熟练运用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能应用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4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5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能根据化学反应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质量守恒定律(一)学习要求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会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做出判断。2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述各类反应,理解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作出判断。3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中和反应放热,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常见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能书写若干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学会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剂、还原剂。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四、溶液(1)学习要求1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某种分散体系的形态存在。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分散体系,在生活、生产和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初步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常识性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并知道它们跟溶液的区别。3初步体验自然界中充满了“物质溶解成溶液,溶液中析出溶质”的现象。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知道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4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并能利用溶解度曲线查出不同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5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6知道晶体和结晶的概念,并能记住几种典型的结晶水合物(胆矾、碳酸钠晶体)的俗名和化学式。能正确描述加热硫酸铜晶体时的现象,正确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知道过滤和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8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1)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学会其表示方法。(2)学会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3)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和溶解度的区别和联系。第二部分常见的化学物质一、物质的分类(一)学习要求1纯净物和混合物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辩证地认识和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2单质和化合物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分类(化合物的分类是指无机化合物中的分类),并能判断单质和化合物。3氧化物、酸、碱和盐。识记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能熟练地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4有机物识记有机物的概念以及与无机物的区别。知道甲烷、酒精、葡萄糖、蔗糖、淀粉属于有机物。二、常见的单质(一)学习要求1氧气(1)物理性质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2)化学性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等在氧气里的燃烧),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描述实验现象。(3)制法理解实验室用双氧水以及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4)催化剂的催化作用知道催化剂的概念,以及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中的催化作用。(5)用途知道氧气的通途。2氢气(1)物理性质知道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理解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跟氧气反应)和还原性(只要求掌握氧化铜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实验现象)。理解点燃氢气之前必须检验氢气纯度的原因。(3)用途知道氢气的用途,并理解用途跟氢气的性质的关系。3碳的单质(1)金刚石、石墨、C60和无定形碳了解金刚石、石墨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C60的结构,活性炭的吸附性。(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理解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溶性、还原性),熟练书写碳跟氧气、二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金属的化学性质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可能性,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知道铁锈的主要成分以及Fe2O3跟盐酸、稀硫酸的反应。5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和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三、氧化物(一)学习要求1水(1)组成理解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产物与水的组成,正确书写点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物理性质知道水的物理性质。(3)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知道水的分散性,以及许多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在水中分散。2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知道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2)化学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跟水、石灰水的反应),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制法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4)用途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3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知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2)毒性知道一氧化碳的毒性(煤气中毒、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原因。(3)化学性质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正确书写一氧化碳跟氧气、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用途知道一氧化碳的用途,理解它的用途和性质的关系。4氧化物的分类和性质(1)氧化物的分类能从氧化物与酸、碱反应的角度,理解氧化物的分类。辨别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2)氧化物的性质理解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CO2跟水、碱反应;CaO跟水、酸反应)。说明:酸性氧化物跟碱性氧化物的反应不作要求。四、酸(一)学习要求1酸的通性(1)酸的分类和命名知道酸的分类方法(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和二元酸等),掌握酸的命名原则和方法。(2)酸的通性理解酸的通性(只要求掌握盐酸和硫酸的通性)。(3)pH知道pH的范围跟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常温下,pH7时,溶液呈酸性;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溶液呈碱性)。2盐酸(1)物理性质知道盐酸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3)用途知道盐酸的主要用途。3稀硫酸(1)化学性质理解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2)用途知道稀硫酸的主要用途。五、碱(一)学习要求1碱的命名知道碱的命名方法。2氢氧化钠(1)物理性质和俗名知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记住它的俗名。(2)化学性质理解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理解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3)用途知道氢氧化钠的主要用途。3氢氧化钙(1)物理性质和俗名知道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微溶于水的白色粉末)记住它的俗名。(2)制取理解制取氢氧化钙的方法。(3)化学性质理解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跟二氧化碳、酸和碳酸钠的反应)。(4)用途根据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知道它的重要用途。六、盐(一)学习要求1盐的分类、命名和性质(1)盐的分类知道盐的分类方法,能区别正盐和酸式盐。(2)盐的命名会命名常见的盐。(3)盐的化学性质理解常见盐的部分化学性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碳酸钙(1)物理性质知道碳酸钙的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2)化学性质理解碳酸钙的化学性质(高温下能分解,能跟酸反应)。(3)用途知道碳酸钙的重要用途(用作建筑材料,制取水泥、生石灰)。3氯化钠理解氯化钠与硝酸银的反应,知道氯化钠的主要用途。4硝酸银和氯化钡理解硝酸银与盐酸的反应;理解氯化钡与稀硫酸的反应。5碳酸钠理解碳酸钠与酸、氢氧化钙的反应。第三部分化学计算一、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一)学习要求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知道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引入物质的量的意义。(2)摩尔质量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它的数值。2有关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1)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关系会根据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会根据微粒数,计算物质的量。(2)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间的关系会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三者间的简单换算。3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计算(1)求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能正确求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2)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已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能正确计算生成物(或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说明:不要求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一)学习要求1计算物质的式量和摩尔质量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式量,并知道该物质的式量与摩尔质量的数值相等。2计算原子的个数比和物质的量之比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及物质的量之比。3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三、有关溶液的计算(一)学习要求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1)计算溶解度已知饱和的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或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能正确计算溶解度。(2)已知溶解度,计算溶质、溶剂或饱和溶液的质量已知溶解度,能正确计算一定量溶剂里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已知溶解度和溶质质量,能正确计算饱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2有关溶液中溶质和质量分数的计算说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原来称为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已知溶质和溶液(或溶剂)的质量,能正确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能正确计算溶质(或溶剂)的质量;能正确计算不同温度下,溶质、溶剂的质量及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解度跟饱和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掌握一定温度下溶解度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第四部分化学与生活一、家用燃料(一)学习要求1了解煤、煤气、液化气、天然气四种家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来源及燃烧后的产物。2知道使燃料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3能根据有关热值数据比较等体积的不同气体燃料燃烧后放出热量的多少。二、化肥(一)学习要求1常识性了解氮肥、磷肥和钾肥,知道尿素、铵盐等氮肥,知道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2会计算化肥的含氮量。三、环境保护(一)学习要求1常识性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止污染的措施。2常识性了解引起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止污染的措施。第五部分化学实验一、常用仪器的使用(一)学习要求1能识别并写出下列常用仪器的名称。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胶头滴管、量筒、漏斗、长颈漏斗、集气瓶、玻璃片、玻璃棒、水槽、表面皿、蒸发皿、酒精灯、试剂瓶、铁架台(附铁圈或铁夹)、石棉网、药匙、试管夹、试管架、试管刷、燃烧匙、托盘天平(附砝码)/电子天平2知道下列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合范围,并能正确使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瓶、药匙、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蒸发皿、烧杯、量筒、水槽、漏斗、托盘天平/电子天平3会画下列常用仪器的平面示意图。试管、烧杯、漏斗、集气瓶、玻璃导管、玻璃棒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一)学习要求1药品的取用(1)取用固体药品:会取用粉末状或块状固体。(2)取用液体药品:会用细口瓶把液体药品倾倒入容器;会用胶头滴管把液体滴入容器。2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1)会使用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称量物质。(2)会使用量筒量取液体。3物质的加热(1)会使用酒精灯(2)了解酒精灯火焰构造与温度的关系: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加热时应使用外焰。(3)会给物质加热,能区分直接在火焰上加热或必须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的情况。4溶液的配制(1)会溶解固体溶质。(2)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5液体的过滤(1)会用滤纸和漏斗制作过滤器。(2)会过滤液体。6溶剂的蒸发初步学会蒸发溶液中的溶剂。7仪器的装配和洗涤(1)会连接常用仪器,装配实验装置。(2)初步学会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会使用试管刷洗涤试管、烧杯等仪器。三、气体的制取(一)学习要求1制取氧气(1)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会根据反应物选择仪器,装配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3)会使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2制取二氧化碳(1)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2)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能判断给出的简易气体发生装置是不是符合启普发生器的原理。(3)会装配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4)会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四、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一)学习要求1氢气还原氧化铜(1)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2)理解实验操作过程。(3)能描述实验中发生的实验现象。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1)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2)理解实验操作过程。(3)能描述实验中发生的实验现象。3加热硫酸铜晶体(1)初步学会装配加热硫酸铜晶体的实验装置。(2)理解实验操作过程。(3)能描述实验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五、物质的检验(一)学习要求1检验和鉴别几种常见气体:(1)会检验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2)会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2使用酸碱指示剂:(1)会用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鉴别酸、碱和盐溶液的酸碱性。(2)会用石蕊试纸、pH试纸鉴别酸、碱和盐溶液的酸碱性。3会鉴别盐酸和硫酸。4会鉴别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5会检验碳酸盐。6会用焰色反应判断钠、钾元素的存在。六、化学实验探究(一)学习要求1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和思想方法,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和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确定实验探究对象;能够更加已知的物质性质、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等,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科学想象,提出实验假设。2能够运用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方法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方案,确定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3能够规范地使用常用化学实验仪器、化学试剂、试纸等;能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利用图书、网络等收集化学资料的方法。4能够对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类;能够合理选用数字、图形、图表等形式处理实验数据;能够借助计算机进行一些数据处理;能够通过分析、归纳、综合等对化学实验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5能够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进行分工与合作,用化学用语、数学关系、简单图表等多种形式完成化学实验报告,进行小组交流,改进和完善化学实验设计。第六部分综合应用一、化学知识点间的综合(一)学习要求下面5种类型的综合均可参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化学物质的量化计算及化学与生活的内容与要求,注重加强各知识块间的联系,以达到化学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1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质知识之间的综合。2 物质知识之间的综合。3 物质知识和化学计算之间的综合。4 物质知识和化学实验之间的综合。5 物质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之间的综合。二、化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一)学习要求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化学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要注意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和综合,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位分析问题,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三、化学与科技、社会(一)学习要求能将化学知识与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紧密关联,并关注相关的问题,如: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学会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体验和知识;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归纳、重组,并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初中数学第一单元数与运算一、数的整除1 内容要目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因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素因数;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2基本要求(1)知道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公倍数和公因数等的意义;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2)会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素和最小公倍数。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会正确地分解素因数,并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难点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4知识结构 数的整除两个整数间的关系一个整数公倍数公因数互素整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倍数因数能被5整除的特征能被2整除的特征合数分解素因数素数偶数奇数二、实数1内容要目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近似计算以及科学记数法。2 基本要求(1)理解开方及方根的意义,知道无理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2)理解实数概念,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法制,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3)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初步掌握估算、近似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科学记数法。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实数概念,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难点是认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4知识结构实数实数的运算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实数的分类近似数及近似计算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实数大小比较绝对值第二单元方程与代数一、整式与分式1内容要目代数式,整式的加减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的乘法和除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通分,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整数的指数幂,整数指数幂的运算。2基本要求(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有关概念。(2)通过列代数式,掌握文字语言与数学式子的表述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的数学思想;会求代数式的值。(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二次项系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6)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的法则。说明 在求代数式的值时,不涉及繁难的计算;不涉及繁难的整式运算,多项式除法中的除式限为单项式;在因式分解中,被分解的多项式不超过四项,不涉及添项、拆项等技巧;不涉及繁复的分式运算。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整式与分式的运算,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整数指数幂的运算。难点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因式分解及代数式的混合运算。4知识结构代数式分式整式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加、减、乘、除)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整式的有关概念整式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因式分解二、二次根式1内容要目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性质;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及其混合运算,分数指数幂。2基本要求(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会根据二次根式中被开放数应满足的条件,判断或确定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2)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利用性质化简二次根式。(3)理解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的意义,会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会判别同类二次根式,会进行分母有理化。(4)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及其混合运算。(5)会解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6)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会求分数指数幂。说明关于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不出现繁难的二次根式的运算;在求解其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所涉及的计算不繁难。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及其混合运算,分数指数幂的运算。难点是系数或常数项含二次根式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4知识结构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三、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组)1内容要目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基本要求(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以及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掌握“消元法”,会解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3)会列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4)理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有关概念,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会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明不出现涉及繁难计算的解方程(组)、不等式(组)的问题。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难点是一次方程(组)的应用。4知识结构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不等式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四、一元二次方程1内容要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基本要求(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会用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解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理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会用配方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会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值,知道判别式与方程实数根情况之间的联系,会利用判别式判断实数根的情况。(4)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5)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简单的实际问题。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简单应用。4知识结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根的判别式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解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开平方法五、代数方程1内容要目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与一元二次方程,特殊的高次方程(二项方程、双二次方程),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2基本要求(1)知道整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含有一个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2)知道高次方程的概念;会用计算器求二项方程的实数根(近似跟),会用换元法解双二项方程,会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解某些简单的高次方程。(3)理解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组)和简单的无理方程的解法,知道“验根”是解分式方程(组)和无理方程的必要步骤,掌握验根的基本方法。(4)理解二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会用代入消元法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与一个二元二次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两个方程中至少有一个容易变形为二元一次方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5)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组)、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特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和简单的分式方程、无理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有关方程(组)的基本应用。难点是对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有可能产生增根的理解以及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4知识结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无理方程代数方程有理方程分式方程整式方程一元方程高次方程二次方程一次方程多元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第三单元图形和几何一、长方体的在认识1内容要目长方体,长方体的画法,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基本位置关系。2基本要求(1)认识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等元素,会画长方体的直观图。(2)以长方体为载体理解长方体中棱、面之间的基本位置关系的含义,知道两条直线之间三种位置关系。(3)认识线面、画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知道一些简单的检验方法。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长方体的概念、画法,长方体中棱、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难点是利用工具检验空间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4知识结构棱和面的位置关系直观图的画法长方体平行、垂直的检验方法棱和棱的位置关系棱、面的特点面和面的位置关系二、相交直线与平行直线1内容要目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对顶角;邻补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的判定、性质。角平分线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轨迹。基本作图。2基本要求(1)知道平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知道两条相交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它们所成的角(小于平角)有四个,会用交角的大小描述相交直线的位置特征;知道垂线的概念及性质;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2)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3)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理解两点的距离的意义;知道过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知道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画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意义。(4)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5)掌握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知道轨迹的意义以及三条基本轨迹(圆、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6)掌握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会画已知线段的中点和直线的垂线;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从中体会交轨法作图。3重点和难点重点的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是角的平分线性质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及其应用。4知识结构平行线间的距离同 两一 条平 直面 线内的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判断方法与性质邻补角对顶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斜交垂直角平分线垂直的基本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三角形(一)三角形的概念1内容要目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和性质。命题,真命题,假命题,逆命题,定理,逆定理。2基本要求(1)掌握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概念,并会画这些特殊线段。(3)知道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与一点(重心)、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垂心),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4)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5)知道三角形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类型,体会分类讨论思想。(6)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初步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7)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逆命题、定理、逆定理的意义,会叙述简单命题的逆命题,知道命题的真假与逆命题的真假无关。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难点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和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4知识结构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有关线段按角分类按边分类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假命题真命题公理定理逆定理命题逆命题(二)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1内容要目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2基本要求(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对称轴。(2)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能运用这些性质及判定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及判定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4)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进一步理解形数之间的联系。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勾股定理。难点是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4知识结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全等三角形1内容要目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基本要求(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和两个角相等。(3)掌握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说明在证明和计算中,运用三角形全等不超过两次;或同时运用三角形全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分别以一次为限。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灵活运用。4知识结构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证明角相等(四)相似三角形1内容要目比例的合比性质,比例的等比性质,两条线段的比,成比例的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重心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基本要求(1)掌握比例的性质,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2)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3)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掌握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基本方法(5)掌握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面积比以及对应的角平分线比、对应的中线比、对应的高的比的性质。(6)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7)知道三角形的中心及其性质。说明在证明和计算中,运用三角形相似不超过两次。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点是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4知识结构比例线段黄金分割三角形重心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比例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证明角相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四、四边形1内容要目多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2基本要求(1)理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理解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证明和几何计算问题。(3)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特殊性质和判定方法。(4)理解梯形的概念,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掌握梯形中位线定理;会计算特殊四边形的面积。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难点是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几何证明和计算。4知识结构多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梯形中位线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五、圆与正多边形1内容要目圆的周长和面积,弧长与扇形面积。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意义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正多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2基本要求(1)会用圆的周长、面积、弧长和扇形面积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体会近似与精确的数学思想。(2)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理解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4)初步掌握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数量关系。(5)掌握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会画正三、四、六边形。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关系。难点是通过操作、实验、归纳得出位置或数量的关系、有关定理和计算方法,以及证明。4知识结构圆圆的面积和周长扇形的面积和弧长圆的定义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性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两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与圆正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正多边形的计算相离相切相交两圆连心线的性质外切内切外离内含六、锐角三角比1内容要目锐角三角比;特殊角的锐角三角比值;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比值。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2基本要求(1)理解锐角三角比的概念。(2)会求特殊锐角(30、45、60)的三角比的值。(3)会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能根据锐角三角比的值,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大小。(4)会解直角三角形。(5)理解仰角、俯角、坡度、坡角等概念,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应用锐角三角比的意义及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进行有关几何计算。难点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4知识结构锐角的三角比的概念(正切、余切、正弦、余弦)已知锐角,求三角比已知锐角的一个三角比,求锐角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三边之间、两锐角之间、一锐角与两边之间)解直角三角形已知一边和一锐角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七、图形运动1内容要目图形的平移,选择与旋转对称图形,翻折与轴对称图形。2基本要求(1)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的直观意义。(2)认识平面图形翻折的过程,在实例中理解轴对称的意义;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3)认识图形的旋转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旋转对称图形;知道中心对称是旋转对称的特例,理解中心对称的意义,知道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4)会画平移后的图形;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对称的图形(5)理解两个图形叠合的意义,知道在平移、翻折、旋转等运动中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的意义及其有关性质,会画经过平移后的图形、已知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对称的图形。难点是理解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与一个中心对称图形概念的区别、两个图形成抽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区别。4知识结构图形的运动图形的翻折图形的旋转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图形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第四单元函数与分析一、平面直角坐标系1内容要目平面直角坐标系,两点的距离公式。2基本要求(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体会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2)在直角坐标平面中,会根据点确定坐标,根据坐标确定点。(3)掌握直角坐标平面上两点的距离公式。(4)会在直角坐标平面上讨论点的平移、对称以及简单图形的对称问题。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直角坐标平面内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难点是两点的距离公式的应用。4知识结构平面直角坐标系象限坐标两点的距离平移等简单的几何问题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内容要目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2基本要求(1)认识变量、自变量,知道函数的意义。(2)知道函数的定义域以及函数值的意义,知道自变量的值与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会求函数值;知道常值函数。(3)知道函数的几种常用的表示方法,知道y=f(x)的含义。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体会函数的意义。难点是函数的表示方法。4知识结构函数函数值值域表示方法自变量定义域三、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1内容要目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形及性质。2基本要求(1)理解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道函数图像的意义;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理解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2)直观认识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性质,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会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它们的解析式,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难点是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4知识结构实际问题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图像性质实际应用四、一次函数1内容要目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2基本要求(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一次函数。会画一次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图像直观认识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2)了解两条平行直线的表达式之间的关系,能以运动的观点认识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上下平移关系。(3)能借助一次函数,进一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情况,并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4)初步学会一次函数知识的实际应用,能通过建立简单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根据图像获得信息、应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难点是一次函数的应用。4知识结构实际问题一次函数解析式图象性质实际应用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五、二次函数1内容要目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图像特征及其基本应用。2基本要求(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会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来表达相应的抛物线。(2)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平移后得到二次函数、和的图像的规律,并根据图像认识并归纳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和升降情况等特征。能体会解析式中字母系数的意义。(3)会用配方法把形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化为的形式;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4)能利用二次函数及图像特征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难点是画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二次函数知识的实际应用。4知识结构实际问题二次函数图像解析式图像的特征实际应用第五单元数据整理和概率统计一、以概率初步1内容要目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频率与概率,等可能试验,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计算。2基本要求(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等概念,知道确定实际与不确定事件的含义;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件,能辨别它是哪一类事件。(2)知道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根据经验对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定性说明,并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3)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意义,知道概率的含义;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可用大数次试验的频率来估计。(4)知道等可能试验的含义;初步掌握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5)初步学会用树形图分析概率问题的方法,会画树形图;对于于几何图形有关且试验结果等可能的概率问题,知道将它转化为等可能试验中的概率问题来解决。(6)初步会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概率问题;具有初步的概率意识,对于机会与风险、规则公平性与决策合理性等有初步认识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会用枚举法探究等可能事件的概率。难点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的计算。4知识结构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的概率生活中的事件P(U)=1P(U)=0多次试验概率概率估计值等可能试验P(A)=k/n其他,如资料分析、经验等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概率二、统计初步1内容要目数据整理与表示,统计的意义,总体与样本,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方差与标准差,频数与频率,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率分布直方图。2基本要求(1)知道数据整理和表示的常用方法,会制作表格和画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能从这些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2)知道统计的意义,理解统计中的总体、个体、样本、普查、抽样调查、随机样本等有关概念;知道用随机样本推断总体是重要的统计思想,并初步体会这一统计思想的运用。(3)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会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根据实际问题,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种选择合适的量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4)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能根据一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解释数据的波动性。(5)理解组频率的概念;对一组数据,在给定分组的情况下会制作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表,会绘制频率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能从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获取有关信息以及判断数据分布情况。(6)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的统计问题。(7)会用计算器求有关统计量。3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认识统计的意义,会求出统计量,并能用于解释简单的统计问题。难点是能通过图表获取有关信息。4知识结构数据收集抽查非随机样本随机样本普查数据处理数据表示表格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计算频数、频率计算方差、标准差数据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