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18-23课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0195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18-23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18-23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18-23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 备课时间:18 斜面设计:莒南县第七小学 刘敬霞【教材分析】 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接触最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但究竟什么是斜面、为什么要用这些斜面、斜面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哪些隐形的应用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本课以极具视觉冲击效果的盘山公路为切入点,按照“做中体验-探究发现交流总结应用”的思路展开教学,介绍了有关斜面的知识。【教学建议】本课教学参考“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设计。本课关注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经验,总体上体现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会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学生在解决一个又一个有联系的、不断加深的问题过程中,思维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他们通过实验逐步由浅入深地认识到:斜面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在一定高度下,要想使斜面更省力就要延长斜面长度。 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挑山工、盘山公路、学生搬水桶等情境提出问题。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通过分别改变斜面的高度与长度进行多次实验并得出结论,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同时注重分工与协作,靠集体力量完成,培养学生随时观察、及时记录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自由活动环节,教师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现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借此激起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有关斜面场景的联想,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并尝试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定量实验记录;能做螺丝钉的简易科学模型;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斜面省力的作用。难点:通过搭不同的斜面实验,比较、发现坡度越平缓越省力,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学准备】饮水桶、小车、测力计、木块、长短不同的木板、铅笔、水彩笔、白纸、螺丝钉、有关斜面应用的图片、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一、提出问题1、谈话。(请一位同学将一桶水直接搬到讲桌上,谈感受)。2、教师出示一个木板,提出问题。(怎样利用这根木板,才能轻松地把这桶水搬到桌上?)3、学生尝试,从地面到桌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谈感受。4、教师讲解斜面的定义。(像这种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斜面)。5、提出问题。(对于斜面,你想研究什么?)6、全班交流。(斜面能省力吗?怎样让斜面更省力?)二、猜测与假设教师谈话。(你们觉得斜面能省力吗?怎样让斜面更省力?)三、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包括两次试验计划和两次实验探究)(一)指导学生认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让学生自己分组制定实验计划。2、全班交流实验方案。(用木块和木板组装好斜面,用测力计将实验用圆柱铁辊子垂直拉,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再在斜面上拉,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3、分组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学生自己得出实验结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二)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1)谈话。(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有省力作用。如果让斜面更省力,这个斜面应是什么样的?)(2)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在所垫木块数量一样的前提下,让所搭木板长度不一样,看看哪个斜面省力?所搭木板长度一样,所垫木块数量不一样,看看哪个斜面省力?)(3)学生分组动手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斜面的省力作用与斜面高度、长度都有关系。(4)全班交流实验结论。(斜面高度和长度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斜面坡度的大小,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四、展示交流,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1)讨论。(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2)全班交流。(引桥是典型斜面,楼梯是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是环绕式斜面,但它却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3)讨论。(根据盘山公路的原理,分析螺丝钉是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机械?)五、拓展活动思考:楼梯中的斜面虽然能省力,但有什么缺点?高楼中的电梯,虽然费力,但有什么优点?(审定:陈庆芬 侯雪华)教学反思:编号: 备课时间:19 杠杆设计:莒南县第六小学 严家倩【教材分析】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建议】本课教学设计参考“探究体验式”教学策略。杠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得数据,并根据数据的分析,来得出杠杆的作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发展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本课的教学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本课的教学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分析使用撬棍的过程,观察撬棍工作的特点,从而认识杠杆工具。并通过杠杆尺开展试验研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研究中认识到搜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说明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给常用的杠杆类工具分类。【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像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科学知识: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探究杠杆的作用。难点: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课件、字典(当重物)、尺子、小木块、杠杆尺、支架、钩码、实验记录表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一、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演示重物、撬棍,谈话。(你能利用这根棍子,比较省力地抬起这个重物吗?)2、学生分组演示撬重物并介绍自己的做法。3、教师小结。(一根棍子,当像这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揭开杠杆撬石头的奥秘。)二、认识杠杆,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杠杆撬棍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解。(要研究杠杆,首先必须知道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那点叫力点;承受重物的那点叫做重点;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2、谈话。(同学们想不想动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撬石头的装置,制作好了,就用手撬一撬。你们能找出这个杠杆中三个位置分别在哪里吗?)3、全班交流。(受向下压的一端是力点,中间的石头是支点,插入另一块砖头地下的部分是重点。)4、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对杠杆有了初步的认识,那关于杠杆你想研究哪些问题?)5、学生提出问题。(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三、猜想与假设谈话。(同学们认为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四、制定方案分组实验2(用直尺橇砖)。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实验后讨论: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什么情况下省力?五、实验探究扛杆的作用1、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谈话。(杠杆尺左2格挂100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请同学指出这个杠杆上三点的位置)2、分组实验。(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后,学生在右侧15格处用力,使杠杆平衡,感觉一下用力有什么不同?)3、全班交流。(1格处费力,2格处不费力,35格处省力。)4、谈话。(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杆省力的规律,我们在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5、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在记录单上。杠杆研究实验记录实验次数重物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拉力我发现第一次()牛( )格( )格( )牛第二次()牛( )格( )格( )牛 第三次()牛( )格( )格( )牛六、展示交流1、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讨论实验可分成哪三种类型。实验1: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实验2: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实验3:支点到重点距离支点到力点距离2、交流三组实验的结果。实验1: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费力)实验2:重物(力)拉力(费力)实验3:重物(力)拉力(省力)3、谈话。(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4、全班交流。(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七、拓展与创新1、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应用(1)分组观察剪子,提问。(剪子是由几个杠杆组成?找出三点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时力的关系。)(2)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2、拓展。(我们人类的活动也利用了杠杆的原理,课下,在家长的帮助下找一找人身体里的杠杆?)(审定:陈庆芬 侯雪华)教学反思:编号: 备课时间:20 滑轮设计:莒南县相邸中心小学 侯雪华【教材分析】人们发明轮子后,很快找到了它的新用法。通过在轮子外沿刻上沟槽并绕上绳子,人类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简单机械滑轮。升降旗、打开或拉上窗帘时,我们都要用到滑轮。滑轮是各种其中设备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吊车就是利用滑轮提起重物的。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使用滑轮的记载。本课通过研究滑轮的作用,指导学生认识、探究有关滑轮的科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建议】本课参考“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设计。本课从学生生活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自行探究其中的规律,经历“问题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认识到使用滑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尝试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最终体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以及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设计理念。课前,建议教师鼓励学生随父母一同到校外考查,引导学生观察建筑工地上的提升架是怎样把重物运到高楼上去的,设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机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用升旗游戏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材料认识滑轮的特点,并在升旗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滑轮在提起重物时的不同活动方式。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放手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滑轮的作用,通过实验比较分析,让学生能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懂得科学结论的获得是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的。在汇报交流阶段,教师还应让学生结合实例,说一说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组装起重机和滑轮组的活动将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会涉及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并运用其采集、整理、分析和解读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作与交流;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科学知识:知道利用滑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1个、铁架台、细绳、钩码、玩具、测力计、实验记录表。演示材料:大滑轮一个、学生分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一、游戏引入 ,提出问题1、做游戏,体验升旗的乐趣。(游戏材料每个小组都有1根5060厘米长的细线、废旧的线轴一个、钩码一个、铁架台。要求:用一根线、一个线轴,将桌上的钩码提升到与铁架台一样高,然后再稳稳地放回原处。规则:不能用手直接去拿、放钩码。试一试,能找到几种方法。)2、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在用戏中的不同活动方式。二、认识滑轮1、出示滑轮,提出观察要求。(这个是我们实验室里做试验用的滑轮,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2、全班交流。(边缘有槽,圆形;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使用的线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我们管这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 4、提出问题。(结合刚才的游戏方法,你觉得有几种滑轮?)5、出示动画,全班交流。(滑轮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还有一种像这样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三、猜想与假设1、谈话。(你觉得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呢?) 2、 全班交流。(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用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四、制定方案1、展示实验材料,提出问题。(测力计应该怎样用?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怎样做实验可以验证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呢?) 2、全班交流实验方法。(要看定、动滑轮是否省力,要先测测不用滑轮时钩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多少;然后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拉,看有什么实验现象。)五、实施探究1、学生实验。2、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滑轮种类用力方向用力的大小(N)方便程度竖直提起重物用的力(N)3、教师补充实验注意事项。(先确定,使用的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利用滑轮提起重物时,用力的方向是向哪的;用测力计测出吊起同一重物时用力的大小,再分别测出利用定滑轮与动滑轮时用力的大小,做好记录。)六、展示与交流1、谈话。(哪个小组原意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呢?)2、全班交流。(动滑轮能省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胜利。)3、谈话。(吊车上用的是什么滑轮?有什么作用?哪些地方还应用到滑轮?)4、全班交流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七、拓展延伸 1、谈话。(使用动滑轮省力,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如果将动滑轮、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效果将怎样?)2、拓展:利用滑轮做一个小小的起重机。 (审定:陈庆芬 侯雪华)教学反思:编号: 备课时间:21 齿轮设计:莒南县筵宾镇中心小学 王修彩【教材分析】齿轮是机器中广泛采用的传动零件之一。学生在生活中一定见过许多齿轮。但是齿轮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它们之间的链接又会产生什么作用等问题,学生可能没有注意过,对其中的规律也可能没有注意过,对其中的规律也可能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在前几课学习简单机械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简单机械,同时,也为后面探究复杂机械打下基础。在其过程中,也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探究也是无止境的。【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设计参考“探究体验”式教学策略。本课从认识齿轮模型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自行探究其中的规律,认识到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尝试用所学到的科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体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以及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设计理念。教学时,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开始,通过谈生活中的齿轮引入课题,让学生先猜测齿轮的作用,带着“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的问题进入科学研究中,通过动手做齿轮,发现正常工作的齿轮应该具备的特点,通过实验发现齿轮的作用,最后让学生用获得的认识联系生活中对齿轮的应用。最后,通过“设想一个正常工作的机械钟表中至少要有几个齿轮?”让学生产生新问题,在充满探究欲望之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以促使学生课下继续探究。整个教学过程重点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以及让学生的探究活动从“问题中开始”,又从“问题中结束”,使探究活动更具完整性、细致性、科学性、持久性。【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齿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1、 学会设计和制定实验方案2、 .探究齿轮这种简单机械的作用【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齿轮、塑料齿轮模型、胡萝卜、吹塑纸、裁纸刀、细竹棍等。六、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一、提出问题1、出示齿轮模型并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像这种模型的轮子你认识吗?知道它叫什么吗?)2、提出问题。(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齿轮?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3、教师小结。(实际上,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和杠杆、滑轮、轮轴、斜面一样,也属于简单机械。)二、猜想与假设1、谈话。(那作为简单机械的齿轮在工作中会起到哪些作用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猜一猜。)2、学生猜测。三、制定方案(一)做齿轮,感受齿轮的特点1、谈话,激发做齿轮的兴趣。(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老师认为,只要你们做个齿轮模型体验一下齿轮的特点,再利用它来进行研究,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你们能行吗?)2、学生动手做齿轮。(教师在结束前1 分利用课件上的小闹钟加以提示,让学生树立时间观念)3、转动自制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1)谈话。(请同学们互相配合,把你们的小齿轮组合起来,转一转,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把齿轮在泡沫板上进行固定、组装,并进行操作与观察,谈自己发现。(二)利用齿轮模型 探究齿轮的作用1、设计研究方案。谈话。(齿轮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现在,我利用自制的齿轮模型,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齿轮模型来研究。你们准备怎样组装齿轮进行研究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组装两个大小一样的齿轮,转动其中的一个齿轮,观察;另一个齿轮的运转方向和运转速度。组装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齿轮,让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观察两个齿轮的运转方向和速度。组装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齿轮,让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观察两个齿轮的运转方向和速度)四、实验探究1、谈话。(下面请按照你刚才想的方法去研究,研究过程中,还要注意做好实验记录。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报告单)2、学生实验。(并认真填写记录单。)五、汇报交流1、汇报研究发现。(请各个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和发现,同时还要注意把其他小组的研究与本组做对比,记录有价值的发现。)2、全班交流。(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不仅知道了齿轮能传递力,还发现了它能改变转动的速度和运动的方向。)六、拓展延伸1、学以致用。出示一个钟表(同学看,这是一块普通的钟表,它的里面就有齿轮,齿轮的转动带动了钟面上的指针。请同学们想一想,要保证时针、分针、秒针向同一个方向也就是顺时针转动,你认为至少要有几个齿轮?它们是怎样组合的?)2、拓展延伸。(1)搜集各种齿轮,继续研究它们的作用,尝试组装一家小机器。(2)研究一下游乐场中娱乐设施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审定:陈庆芬 侯雪华)教学反思:编号: 备课时间:22 自行车的科学设计:莒南县相邸中心小学 郑杜海【教材分析】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交通工具之一,学生并不陌生。但一辆最普通的自行车中包含了哪些科学知识,很少有学生进行专门的研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以自行车为载体,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探究,发现自行车的科学,使学生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全面地探究、了解自行车的科学,全面了解各种简单机械原理在同一机械中的应用,知道简单机械在自行车中的综合利用,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自行车的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教学建议】本课教学设计参考“观察课”教学策略。本课以自行车为切入点,让学生重点认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复杂机械,知道在复杂机械中简单机械的组合或连接方式,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尝试设计改进自行车,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关心新科技,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重要意义。自行车综合了斜面、杠杆、滑轮、齿轮等简单机械,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科学与技术密切关系”的认识。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实际观察自行车,并做好观察记录。要求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请教家长及周围的人。建议教师用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乐趣。通过在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自行车发展史的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补充关于自行车的一些最新资料,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从来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探索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在探究自行车中的科学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应以学生的观察、探究、交流、记录等研究活动为主,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发现自行车中的科学。在应用拓展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改进自行车的活动培养学生敢于进行挑战、大胆设想,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意识。【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在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交流与动手中探究、解决问题;能搜集、了解各种资料信息;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敢于挑战,大胆设想,勇于改革创新,善于观察,原意合作与交流。科学知识:知道自行车中用到了简单机械的原理,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简单机械在自行车中的综合利用。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复杂机械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科学与技术密切关系”的认识。【教学准备】教师:自行车发展史的图片资料、自行车重要部分的放大结构图、一辆自行车、关于自行车中运用到的简单机械原理的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一、导入新课1、谜语激趣。(小小毛驴真轻巧,不喝油来不吃草,光有骨架没有毛,有人骑它它就跑。)2、谈话,导入课题。(你对自行车有哪些了解呢?那么自行车中包含哪些科学奥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自行车的王国去探究吧!)二、自主观察活动一:自行车的发展史1、谈话。(自行车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请小组内交流你们课前搜集的关于自行车发展史的资料。)2、全班交流。(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图片、录像或文字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3、教师补充播放有关自行车发明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谈体会。(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过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展都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要有勇于改革与创新的意识。)4、提出问题。(关于自行车,你还了解到什么?)5、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关于目前最新的自行车的资料。活动二:自行车中的科学1、谈话,提出问题。(谁能介绍自己的自行车呢?关于自行车,你都有哪些疑问?)2、全班交流。(为什么人骑在自行车上不会倒?自行车为什么能动?自行车的座位下为什么要安装弹簧?自行车上的齿轮为什么前面的大,后面的小?自行车上有那么多部件,它们都有什么用?自行车的车把为什么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的,什么样的更好?)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小结。(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是啊,自行车上的这些部件都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如此设计呢?你们打算怎样研究呢?在研究时应注意什么呢?)4、全班交流。(我们用观察的方法;我们想利用拆装的方式研究;我们想查一下资料;我们想问问其他的老师)5、教师出示观察记录表,提出要求。(小组内要分工;观察要有顺序;可以动手操作;要有观察记录;要注意安全)观察记录表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的机械起什么作用我的其他发现三、交流总结1、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和大家分享呢?)2、全班交流。(手把连接前轮的转向机制是轮轴的运用;刹车把手是一个简单的杠杆,使用者用很小的力就可给予刹车片很大的压力;刹车时前刹车片利用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同时在接地点产生向后的摩擦力来使车体减速;后齿轮带动后轮转动时应用了轮轴的原理;车架是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车架涂漆是为了防锈且美观;螺丝钉是利用了斜面原理)四、应用拓展1、提出问题。(想一想,怎样使自行车跑得更快些呢?对于自行车的未来你有什么新的设想?)2、全班交流。3、拓展。(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自行车的种类及特点,把你的发现以专题论文的方式写出来。)(审定:陈庆芬 侯雪华)教学反思:编号: 备课时间:23 未来的交通工具设计:石莲子镇中小 张永分【教材简析】本课在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发展的同时,设计展示自己心目中未来的交通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研究科学的情感。【教学建议】本课参照“探究体验” 式课堂教学策略设计。本课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的同时,设计展示自己心目中未来的交通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研究科学的情感。教学时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题,通过学生对交通工具的了解,明确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缺点,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的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出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让学生学会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写下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画画未来的交通工具,并从中培养分工协作的精神。科学知识: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能设计出合乎情理的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彩笔、画纸、稿纸,教师准备工作室牌、工作证胸牌、奖励证书。【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1、猜谜游戏:猜老师的姓、年龄、兴趣爱好,由此引出我的兴趣爱好是旅游。我登上过泰山、崂山,游览过西湖,去过上海、青岛、烟台、蓬莱、大连、旅顺等等地方,去年夏天我还去了一趟桂林,领略了秀美的桂林山水。你们猜,我是怎么去的?2、学生进行猜想。(汽车、火车、轮船、飞机)3、教师谈话。(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最喜欢哪种交通工具,为什么?)4、学生回答。(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公共汽车、火车、轮船、摩托艇、汽艇、飞机)5、提出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东西恐怕还没有,能给你喜欢的交通工具挑挑毛病吗?)6、学生汇报。(自行车:累、风吹日晒;电动车:充电、电池污染、半路没电很惨;摩托车:速度太快、危险、冬天冷、雨天淋;出租车、小车:贵、空间小、堵车、车位难找、晕车、尾气污染;公共汽车:人多、挤、空气差、扒手多;火车:定点乘坐不方便、慢、易误点;轮船:慢、下雾停航、噪音、晕船、一旦发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生水上事故不易抢救;飞机:机票贵、晕机、噪音、关手机、一旦失事生还可能性极小。)7、教师小结。(以上的交通工具总的缺点是:乘坐起来还不够舒适、方便;在水上航行的不能上岸;在陆地上行驶的不能下水、遇到堵车他就没办法;在空中行驶的还不够安全;没几样是能让小孩子驾驶的。你们能不能发明一种即让人乘坐起来舒适、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不受海陆空限制的,特别是连小孩子都能驾驶的“未来的”交通工具?板书:未来的。)二、设计方案1、小组内进行交流。2、指名交流,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设想。三、动手设计并交流创意1、组建创意工作室,明确创作目的,进行分工。(你们的一双双大眼睛里闪烁的智慧的光,老师相信一位位小发明家就要诞生了。要发明就要有自己的工作室和工作人员啊,想不想有自己的工作室和工作人员啊?老师早就为你们这些小发明家们准备好了。注意:先请各个工作室成员各自谈谈自己最想设计出一种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其他成员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然后选择一个你们认为最出色的设计方案,也可以把大家的设想综合起来,设计出一个共同的产品。最后由一位小小绘画师把你们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 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用彩笔画出来。可以边商量边画,大家共同完成这项小发明。最后,我们将评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合作奖”。 )2、学生分成不同的工作室开始创意、绘画,师巡视指导。3、交流创意(1)各工作室上台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学生评议,教师相机点评。(各工作室依次上台展示、选出一位小小解说员(发给解说胸牌)给自己的小发明作广告,把未来交通工具的样子和与众不同的优点讲清楚,争取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其他成员也可补充)(2)各工作室相互交流。4、评选 “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合作奖”。四、为自己的产品作说明1、教师谈话。(有了好的产品,就要推向市场,让它产生效益。现在就请各位小发明家将你们工作室刚才作的广告词给记录下来,写成产品说明书,教给过老师开的“蓝月亮”广告公司,让本公司来将你们的小发明推向市场,好么?注意,一定要把产品与众不同的优点讲清楚,让消费者愿意买你们的产品。)2、学生写产品说明。3、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无漏字或不通顺教学设计参考个性化备课的地方,改一改。4、教师当众评改。5、学生自己评改。6、广告公司收取产品说明书。7、教师小结。(各位小朋友,不管你们的小发明能不能推向市场,能不能成为现实,今天,你们都是胜利者。只要你们敢想、敢做,终有一天,你们的梦想会成为现实!) (审定:陈庆芬 侯雪华)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