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吸引中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五大策略 :打消学生参与教学的顾虑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参与观念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欲望 ;营造宽松安全的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胆量 ;留给学生足够的参与空隙 ,确保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 ;利用有效的激励方式 ,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行为。多渠道引领学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的学习 1、创设和谐进取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一切可能。心理学研究认为,作为一种学习活动,解决问题与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受认知因素影响,而且也受情感因素的影响。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而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根据教情、学情,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图片及录音、录像、电影、微机等手段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活跃、意境生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身于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之中,快乐成长。2、因材施教,加强指导,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要诱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善于参与,作为教师,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前,教师应先深入研究教材,认真备课,设计好哪些教学内容应做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交给学生自由充分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乐于参与。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参与意识不强的学生,更要多加鼓励,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赞扬,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对于教材重难点的突破,教师要精心设计饶有兴趣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点拨,教会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老师的思维圈子里沿着老师的路子走。而是引发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的干扰处想。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3、加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现代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苏联合作教育派教育家们指出,教育教学过程应是“人际合作关系”。所以,交流、合作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学生在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或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是进行分工合作,即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有序的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学生的技能、塑造学生求实进取的个性品质。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群体交流,在讨论中让学生暴露问题,在交流中让学生自我发现。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关键是通过交流讨论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知上的缺陷与偏差。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这种良好的教风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显、人文性的彰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收获的喜悦,是生命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协作精神,养成科学的学习品质。综上所述,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只有帮助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信成长,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探究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刍议 淮安市王营中学 孙鹏昌 关键词:语文学习 有效性 激趣 主动探究 激情内容提要: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要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必须采取一些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与他人进行合作,有效交流讨论,积极质疑探究,全情感悟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崭新学习方式,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学理念,一扫传统教学所带来的沉闷低效的教学氛围,构建了一个生机勃勃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在积极投身语文新课改之余,与平时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窥得,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者必须重视一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由此推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班级授课这种组织形式下,语文课学习能实现预期目标,效果明显。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重在学生学习的质量。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审视一些课堂教学,教者虽然都有导语及过渡语,但往往缺少反思、总结乃至优化,激趣力度欠缺。常见的是,要么是平淡言明所学内容;要么是不知所云的华丽语词,脱离学生实际;要么是联系太泛,喧宾夺主。因此,能否设计精彩的导语,关系到可否成功有效转移学生的兴奋点,使其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新的课堂学习中来。以学习繁星为例,导入情境一:“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繁星。”导入情境二:“有关星空的故事很多,知道的说说吧。(有的讲“嫦娥奔月”,有的说“牛郎织女”,等等)”接着又联系到我国如今探月以及几次发射神州飞船的事例。比较而言,导入情境一显得激趣不足,降低了全体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度,而导入情境二则是过犹不及,虽拓宽了视野却容易造成注意力疲劳,最终审美分散。再看设计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许多星空的佳作美文,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可引导背诵其中名句),今天再来欣赏巴金的美文繁星,感悟一下作者心中美丽的星星情结吧。”这一情境从现实的积累谈起,调动品读兴趣,能有效吸引学生求真探美的积极情绪。当然,情境二亦可进行优化,让学生略谈牛郎织女等故事传说,而对于我国如今探月以及几次发射神州飞船的事例则可安排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以备阅读积累。所以,无论是三言两语 的导语,还是自然承转的过渡语,无论是拓展知识的点拨,还是充满肯定鼓励的评价语,均应当符合学生感知认识的心理实际,联系旧知,联系日常生活,联系生活热点, 凡是可以调动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探究感悟浓厚兴趣的都可以考虑。 二、有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常常是那些积累厚实、反应灵敏的学生易于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阅读、讨论、合作交流这些活动中,学习吃力的学生历来是旁观者,处于被动状态。为此,要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必须加强教师主导作用,教师要为所有的学生搭建学习的舞台。我们可以考虑的策略有:1.了解学生,设计好预设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要根据学情设计好问题。问题最好能简单明了,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如学生学习社戏一文时,让其思考“什么作者不在开头就写看社戏的内容”,还不如设计几个小问题:请在文中开头找一个能概括作者对平桥村总体印象的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写的钓虾、放牛与看社戏三件事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写前两件可不可以? 这样一个笼统的问题就在学生亲近文本之前变得贴近阅读实际了。这样的分解不但易于操作,而且为学困生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调整了思考的跨度,提高了全体关注的参与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多多了解学生平时大都关注些什么,从而引导学生零距离感悟体验文本,使其更能亲近语文学习生活化。2.引导学生多亲近文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多读,熟读,才能做到读透。很多课堂上,常见的是只有少数学生在唱主角,其余则旁观,人云亦云,或者是在“临渊羡鱼”。如果我们此时组织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他们参与思考、讨论、交流甚至于体验感悟必然有了基础,没有亲近文本,怎会有发言权?如果一个学生能将文章读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那他(她)不仅肯定读懂了文章而且进入了角色。一节课让学生读上十分钟,二十分钟,或齐读,或分读,或听读,或竞赛读,探究研讨的效果可想而知。3.鼓励学生多质疑文本。“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清代学者陈宪章语)这一古语揭示了质疑的价值之所在。这里的质疑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文本产生的阅读困难。当学生对一个问题面露难色时,教者要及时予以关注并采取降低难度的方式,如引导阅读,生生对话,变换问的角度等等。更有价值的是另一种情况,学生在接触文本时,往往对看似矛盾的问题兴趣盎然,表现出极强探究的意识,这种质疑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值得好好保护。教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坚持研究文本思维引路示范点拨鼓励探索的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参与质疑,挑战既有的传统的说法,多一些逆向思维,多角度解读文本,同时也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如此一来课堂学习氛围将被高效地激活起来。 三、有效地激发学生全情投入。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学习注意力唱集中在前三十分钟时间内,但他们的情绪也会随教学内容变化教者体态的调动而向良性变化。所以教者要善于预想学生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利用种种手段进行调节,可以尝试:1、利用课件适时更新学生的情绪,组织多种辅助方式学习的刺激,使其产生新的兴奋点。我们可以展示精美的图片、动人的音乐或可爱的小动画,激发学生进行新的学习体验,调动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实践,让他们品尝实践的成功和喜悦,必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2、充分挖掘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将智育与德育相结合,诱导他们动情,实践丰富多样的情感或价值观的体验。教者不能仅仅满足于主要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要将学生情感引领上新的层次。如亲情、友情、人生,爱家乡、爱祖国、爱自然的学习设计,鼓励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写、说、唱、演,进而在学生心中掀起情感的波澜。例如在教学端午日一文时,笔者安排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会文中“赛龙舟”和“追鸭子”两个场面。有的为图片配文字说明,有的演比赛过程,说的热闹,演的精彩,其乐融融。另外,教师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等等对学生的语文课学习质量也极为有效。 总之,语文课的任务不单单是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知识,形成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体验情感和感悟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而艺术的改进教学行为注重学生学习细节,养成健康而积极的个性,从而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学好。参考文献:1.现代教育学 靳玉勒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2.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 美加里D鲍里奇著 易东平译课题名称基于智趣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研讨主题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策略课例研究活动活动时间10月23日11月5日地点一年级教室活动形式课例研究活动参与人员课题组成员人数24主持人戴海英记录人徐华萍活动内容听课家交流、再听课、评课交流活动目标探讨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活动过程记录10月23日与11月5日,桃小教科室协同语文组开展了课例研究活动,研究主题为“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策略家教学课例研究”。两次开课都由副组长沈秋萍老师执教一年级家一课,分别在不同的班级开课,全体语文教师两次听课,两次交流,经验共享,共同提高。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教学课例研究活动,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效率直接受到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度的影响,如何唤起学生课堂上的高度集中,是每个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听沈秋萍老师的两次课堂教学,大家一致认为,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有效办法有: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唤起学生的注意;拓展延伸,迁移练习;音乐与教学内容结合,寓教于乐。同时,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们还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反思具体见附件附件: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策略课例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