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7194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及教法1、奥尔夫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如何? 卡尔.奥尔夫(18951982),西德慕尼黑人,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1961年前一直是慕尼黑高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教授和主任,1961年开始任萨尔茨堡莫扎特学院奥尔夫研究室主任。从1935到1942年,奥尔夫共创作了三部成熟并有影响力的舞台作品:卡尔米纳#8226;布拉纳(Carmina Burana,有译作“布兰诗歌”、“巴伐利亚歌曲”、“世俗歌曲”等,19351936)和两部根据格林童话改编的“童话歌剧”(Marchenoper)月亮(Der Mond, 1938)和聪明的女人(Die Kluge,1942)1948年开始到1949年完成安提戈涅(Antigonne)暴君俄狄捕斯王(Oedipusder Tyrann,1959)及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1968)世界末日之剧(1973)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和影响最大的教育体系之一,正在全世界五大洲广为应用。他的学校音乐教材正被译成了二十多种文字,为许多国家所广泛使用.奥尔夫说过:“我写这个教材,是为了表明一种观念,所以,关系到世界的不是这部学校音乐教材,而是这个观念本身。” 这就说明:要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首先必需了解他的基本思想观念,只有从这里才能理解和掌握他具体的教学法,使用他具体的教学内容。按照他的构思创作或改制的奥尔夫乐器也已风靡全世界。他的教育思想及教材,目前不仅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而且与多民族的音乐相结合,产生出了更适合本民族,和本地区使用的教材。 2、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在欧洲兴起了一种回归自然的运动。青年们手拿吉他,赤着双足,唱着民歌,跳着一种赤足表现舞。这种歌与舞的新风格,新的结合,给了奥尔夫很大的启示。他赞赏欧洲古典音乐,但他认为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另辟蹊径。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军特合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使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探求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以进行综合的教育研究。他们所编的基本教程,成为后来奥尔夫音乐学校的先导。 正是在军特学校的音乐舞蹈教学实践和创造活动中,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得以形成。后来,在电台,电视台举办得一系列儿童音乐节目活动,受到了儿童们得热烈欢迎并引起各界得巨大反响,这更促进了奥尔夫把音乐教育的重点从音乐舞蹈相结合转向了儿童音乐教育。他于1950年至1954年陆续出版了儿童音乐教材五卷,从此奠定了他新颖独特得音乐教育体系。他的教育体系和方法首先在本国被广泛采用,后来通过1961年在奥地利成立的奥尔夫研究所,采用教师进修培训或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多种渠道,逐渐扩大了国际影响,并为各国培养了大量的师资,使奥尔夫教学法流传至各国,并在各国开花结果。我国台湾的林雄德先生于60年代拜访过奥尔夫。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教授,曾于80年等三次去西德与奥尔夫见面。奥尔夫教学法已成为国际上共认的先进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它不仅应用于普通音乐教育,而且也应用于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领域。 不论在我国或其它国家;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或多或少都存在或存在过一些误解、曲解或片面的理解,例如有人“瞎子摸象”式地误认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不过是要孩子拍拍掌、跺跺脚”,只知道节奏训练,属于“小儿科”、“只局限于启蒙教学”等等。在我国,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它是“舶来品”,“洋货”,会“不利于我们的民族化”。殊不知奥尔夫历来主张必需从此时此地出发,必须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语言(甚至本地区方言)、音调,强调应当主要以当地的童谣、民歌为基本根据。到目前为止,不论在日本、加纳或法国等等,各个洲、各个国家都同时有两部平行的教材:一部是奥尔夫-凯特曼编的学校音乐教材五卷,另一部是本国人用本民族的语言、音调、童谣民歌编成的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某某国版,甚定除了奥尔夫乐器外,同时还采用了本民族、民间的乐器方。由此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不存在“民族化”的问题,因为它本身就是以民族化为前提的。廖乃雄翻译了他的学校音乐教材第一卷和凯特曼编的节奏练习奥尔夫的音乐教育观念,就是要从这个古老的源头出发,去革新音乐教育:主要不是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什么,而是启迫、发掘学生(特别是儿童)生而具有的这种习性,通过游戏式、即兴性地奏乐本身,通过自然地、音乐地表露自己的感受、情感,通过语言、动作、表演和音乐的全面有机结合,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去学会音乐、掌握音乐。这样的观念实质上是古老的,但对于千百年来背离了音乐的本源和本质的许多音乐教育(包括教学法)却又是新的,“意味着音乐教育革命的。”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原则是什么? (1)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造就人,发掘人的创造精神。 (2)音乐(声乐、器乐),语言(包括朗诵),舞蹈(包括声势、表演)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3)原本性(元素性)的音乐,人人都能参与其间最适合于儿童音乐教育。 (4)什么是原本性(元素性)音乐教育? 在奥尔夫之前的音乐理论家、教育家,已采用过“元素性”这个名词。奥尔夫重新采用过,并赋予了新的含义。他说“元素性的音乐决不是单独的音乐,它只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一起的;他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应儿童的。”元素性的音乐是综合性的;元素性也体现于各个具体的方面:它是由元素性的节奏、元素性的动作-舞蹈、元素注的词曲关系、元素性的作曲法(包括由式、和声、配器等各方面)构成的,并且使用的也是元索性乐器-奥尔夫乐器,一种以节奏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原始乐器,和机体接近的乐器。元素性一词,含意十分丰富,意为原始的、原本的、初步的、基础的等等。所谓元素性音乐,也不妨称之为原始性音乐。对此,奥尔夫本人曾作过解释,他认为那就是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开端的也就是原始的音乐、原始的乐器、原始的词语形式和动作形式。而原始的音乐是和舞蹈、语言紧密结合,三位一体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中。由此可见,它并非是期望人们学了之后都成为音乐家,而是在于把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完善人格的基础教育。4、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完整、独特的体系 体系性,我们今天了解的奥尔夫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从理论原则,指导思想到教材、教学法、教师及丰富的、成功的教学实践等各方面都具备的一个完整体系。它虽然从人的音乐天性出发,从音乐最起码,最简单的元素出发,但一切又都讲究高度完美的艺术性。它虽然十分强调以节奏为基础,但不仅是拍拍打打,对于旋律、和声、配器、曲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虽然以器乐为特色,但又是声乐与器乐并重的。这一切都显示了它完整的体系性。 独特性,这个体系以元素性音乐教育为特色,明显地区别于传统教学法和其它各种国外教学法,与奥尔夫音乐风格一样,形成它的独特性。 灵活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没有教学大纲,没有分年级的要求,它的基础教材不要求一首挨一首地进行,而按音乐语言发展的顺序(如唱5、3、再6,再1(I),2,先五声后七声等)渐进,它的即兴性更使每年的教材不同,即使采用同一教材的两个不同班级的课,也不出现重复,永远是新鲜的。在德国各地,各校,在运用这一体系的世界各国,都不一样。 开放性,从实质上说来,奥尔夫教学体系可以归结为一种教学思想,因此它没有框框、不封闭、不排他,可以把各种教学法吸收到自己的体系中来,因而它必然逐步发展、逐步丰富、永远没有终结。 艺术性,奥尔夫教学体系要求从教师的教学到表演、乐器制作,那怕是最简单的,也必须有艺术价值。奥尔夫教材中很简单的四小节儿童歌曲,在艺术上都很经得起推敲,质量要求很高,音准、音色毫不含糊,在和声、乐曲结构、配器等方面都有它自身的艺术准则。 (2)原本性(元素性)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奥尔夫把他的音乐称之为元素性的音乐,并自喻为野生物。在他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元素性具体表现为: 节奏为基础,奥尔夫认为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 训练节奏的步骤: 从体感入手,把体内的节奏诱发出来。 单层次的训练:模仿、问答、节奏补充。 多层次的训练:卡农、多声部节奏。 用声势为旋律作伴奏。 从朗颂入手,奥尔夫认为语言是音乐的根。如叫人名;在问了两个音节数不同的孩子名字之后,就让他们互相有节奏地呼唤或分组呼唤,形成多声部呼唤。然后是数韵和简单的儿童诗歌。朗诵要素; 旋律性。(汉语四声较西方语言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可以直接用到音乐中)。 节奏性。(汉语也富有节奏性,单词,词组都可以配乐,童话、童谣、故事等都可以配上旋律)。 强调体感,以人的自然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性。如;按自己的心跳节奏自由走动,在这动中逐步互相协调,达到统一速度,产生基本节奏感。 身体是最好的器乐,捻指、拍手、拍腿、等不仅讲究节奏,同时十分注重音色。 不强调理论、概念、名词、术语。如把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分别称作走、跑、拖 走 走跑跑 走拖 拖 。 规定学生用五声音阶自由创腔,走唱结合。不象传统那样诉诸理性。 形体动作的音乐感 形体动作要求自然、有个性、有变化,如果一唱歌就摇头晃脑、身体僵直、这是做作的、勉强的、如果过分强调动作整齐划一,不分男女,不管音乐给个人感受如何,这是机械的、没有个性的。奥尔夫要求的走,要有各种不同的走法,还要走出音乐感,与音乐的情感吻合。 拍掌,也有一、二、三、四、五指拍,半掌全掌拍,轻、重拍等各种拍法,获得多种音色的效果,不能永远是一种风格。所有的形体动作都要富有 音乐性。 (3)综合性 正如奥尔夫所讲;原本的音乐决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它和语言、舞蹈、动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的原始形态,就是这样的综合体。奥尔夫音乐在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自然形态,也正是这样三者密不可分。在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里,朗诵、游戏、律动、奏乐、歌唱、表演舞蹈等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十分鲜明的特色。 动作是一切动物本性的体现,一切物质也离不开运动。所以,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是人性的本能体现和最自然的体现,动作和舞蹈结合音乐和游戏,应当在音乐教育和教学中,得到系统、全面地训练,使之成为体现并塑造儿童和人民性格,培养其仪表和情操,以及促进人际交流、集体协调以提高情商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与动作结合,才能真实、全面地体现人性以及生活和艺术的原貌;音乐与动作结合,是音乐教育和舞蹈教育应有的形式,舞蹈教育从来未曾脱离过音乐,语言本身即是有旋律和节奏的因素,语言本身也即是一种音乐。应从声调的高低和语调的轻重缓急两个方面来进行操练;既可以结合节奏,也可以结合动作来进行语言操作,即可以应用儿童的语言,一般人生活的口语,也可以应用艺术性的文学语言,如格言、诗歌等进行。世界各国的格言,是各族人民生活经验和智慧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浓缩的结晶,我国的唐诗、宋词、则是我国语言艺术的无上珍品,并已成为人民传统的一部分,理应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主要语言之一,去广加采用,以充分发挥它对促进音乐教学高度艺术质量的积极作用。语言在音乐教学中既可以结合动作,也可以结合节奏来进行,而不是单纯、孤立地,“为语言而语言”地单纯 朗诵地来进行操练和从事。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舞蹈、诗歌的“呼吸”和生命线,而节奏的主要来源是语言和动作,所以,节奏(尤其开始的阶段)最好结合语言和动作来进行操练,这更生动,也更有劲,然后方才单独去进行。 奏乐在音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奥尔夫发展了以打击乐器(节奏乐器和旋律乐器兼而有之)作为儿童音乐、国民音乐,有障碍者(盲人、聋哑人、弱智者、残疾者)音乐治疗的乐器,短短的几十年间, 已使得这些“奥尔夫乐器”成为世界各国幼儿园、中小学以及一般普及音乐教育、青年治疗教育中的基本乐器。这些乐器决不是简陋的“代用品”,也不仅限于作为“敲门砖”而本身是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音乐教育功能,其潜能还远远并未发挥尽。“奥尔夫乐器”不仅为音乐师生提供了一批不存在技术困难的乐器,更提供了一间真实不虚的“音乐实验室”,必须在这一高度和深度来起作用,这作用决非一般个别学生或集体学奏某一些哪怕再高深不过的、甚至专业性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所能取代的。 (4)创造性 发挥自由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如要求儿童都用四肢着地,但每个人必须自己设计不同的姿势,不许与他人重复。又如经常在课内让学生按一定的音乐要求自由活动,自己鉴别好坏,逐步趋向统一协调。最终的结果,是有纪律的演出,但这种结果决不是由老师的个人意志强加给学生去完成,而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个性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能力的发展之上的。 即兴奏乐,发挥幻想性,奥尔夫认为即兴奏乐是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乐谱限制了即兴性,使弹钢琴如同操作打印机,演奏者成了乐谱的奴隶。所以他开始不用乐谱,只是约法三章后就让学生即兴演奏,以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使学习音乐成为儿童自己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创造,不是讲授、不是问答、也不是启发式,而是教师引导以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创造为主,让孩子自己去做,是奥尔夫教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点。学生自己动手、动脚、动口、去唱、奏。动。跳。游戏、自己设计音乐和动作,在音乐中学习音乐。 没有师道尊严,杜绝强制性。如;在音乐教室里老师弹琴,学生在地毯上跳舞、唱歌、敲打节奏乐等。没有强制行为,他们的音乐天性可以得到自由发挥(5)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所体现的观念和原则,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原理.所谓”原理”作为一种原则,是可以在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教育实践中,结合自身的文化特点而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的.而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就已经使中国的奥尔夫教学具有其很强的本土化性质儿歌与民歌作为儿童的音乐母语,具有重大的意义。柯达依和奥尔夫都十分强调儿歌与民歌应作为儿童的“母亲乳汁”(柯达依语),尤其作为是音乐学习开始阶段的主要教材。奥尔夫编写的教材,也体现着这项基本原则。可是在我国,由于过去强调突出政治教育,长年来对儿童音乐教育,也大量采用一般为成人所作、所唱的革命歌曲为主要教材;即使采用一部分儿歌,也主要用专业作曲家或音乐教师代替儿童们创作的“儿童歌曲。”近年来,由于流行歌曲的盛行,流行歌曲又有取代这些,成为儿童音乐教育和实际音乐生活中主粮的趋势。这些情况和现象,都是不恰当的。本土化课例教案:鼓的故事腰鼓、小军鼓、大鼓等,少数民族地区或不同地域最好选本民族、本地域的特色鼓,人手一个。有关鼓的图片。音响资料。教学过程:每人拿一个鼓,尝试它可以发出什么声音。选几个同学怎样发出不同的声音。讨论用什么样的符号耒记录这些不同的声响:由学生指挥带领大家看图击鼓(自由节奏),先是一个声部,并用手势指挥音量、速度的变化,(可多几人试试不同的处理)还可全班分成两组,进行两声部的演奏。四人一组,(14报数)每人四拍,即兴演奏,用不同的音色、节奏、奏法,(注意保持拍率,不要断)。用迥旋曲式,每组由教师临时叫一个号,该号即为主部,其他三人依号序做三个插部,如2为主部,即2 1 2 3 2 4 2 。 (班级人数多,可采用分小组进行。)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鼓乐,讨论:两段音乐比较,(从总体到要素),那些一样?那些不一样?进行探索。选一种鼓,如腰鼓、太平鼓,鼓不够其码每人一副槌,(以腰鼓为例),设计一个动作,大家模仿到大部份掌握,再继续设计新的动作。看两段鼓午、鼓乐(如山西安塞锣鼓)录像。讨论:是乐、还是舞?音乐舞蹈各自特点及互相融合的地方。除敲鼓外,还涉及那些艺术种类?讨论:鼓的名称及属地、构造及材料。全班分两组,设计并排炼一个鼓的音乐,要求一组用外国鼓,一组用中国鼓,编曲要有两个乐段以上,音乐、动作风格须和乐器一致。讨论:鼓的用途,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中作用的比较。中国与“鼓”字有关的词语有哪些(如:一鼓作气、欢欣鼓舞、鼓动、鼓吹、鼓励、战鼓等)?模仿鼓声的象声词有哪些?(如:咚、咚咚、叭、叭叭、嘭、嘭嘭、噗、噗噗、嗒、嗒嗒等等)鼓的名称及属地、构造及材料:中外各地的鼓有很多,例如象脚鼓、堂鼓、板鼓、手鼓、渔鼓、八角鼓、铃鼓、花鼓、长鼓、大鼓、小鼓、定音鼓等。根据材料又可以分为土鼓、石鼓、铜鼓和木质鼓、木框蒙皮鼓、竹鼓、藤鼓等等。讨论:探讨鼓的用途,比较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中的作用。在我国,鼓曾被用于祭祀仪式、战争和宗教等场合,用于古代衙门的公堂,也用于围猎、音乐、舞蹈、信息传递(报时的更鼓、报警、一些民族用鼓报信)等等。鼓在远古时期就已经产生,比如传说黄帝就造过鼓,并借助鼓声的威慑力打败了蚩尤。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鼓”字出现了几十次,表明当时鼓已经很普遍了。汉语中与“鼓”字有关的词语相当多,中国民间甚至还有“无鼓不舞”的说法,可见鼓在中国文化中的巨大作用。鼓与中国文化紧密联系,鼓同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鼓的探究,不仅可以学习音乐的学科知识,还可以涉及语言、文化、历史等许多方面。 我国鼓的类型也很多,出现过土鼓、石鼓、铜鼓、木质鼓、用皮蒙制的鼓、建鼓、羯鼓、象脚鼓、手鼓、八角鼓等等。外国的许多民族(比如非洲的一些民族和印度等),也有丰富的鼓文化。 击鼓的技巧:击鼓可以感受节奏的动力,培养节奏感,是广受学生欢迎的音乐活动,甚至那些被认为音乐天赋不好的学生,也非常喜欢这项活动。鼓的各种音色也非常富有表现力,轻、重、缓、急、亮、暗、软、硬、通、透、散、闷等等均富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既可以表现声如雷鸣、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又可以表现窃窃私语般的柔美之作。学生通过打出富有变化的节奏和音色,可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锻炼音乐想像力。第二天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节奏在音乐中,是音乐进行的时间的组织者,把它称为音乐的骨架,从某中意义上讲,节奏就是音乐的总的感觉。一般的音乐心理学理论认为:节奏是通过声音的长短和有规律的轻重反复及其各种变化组合,而在听觉心理上形成的感觉,是音乐中时间移动的时值表现。广义的节奏可以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规则以及各类变异形态的节奏。节奏感-人对于节奏的感觉-有两种基本功能:将听觉印象以聚合的本能;将乐音运动形式以正确的节奏,节拍,速度,时值等要素表现于外的能力和行为,即听的音乐行为中的节奏感知能力和操作的音乐行为中的节奏表现力。节奏感也是一种本能,这点从原始民族的身上和幼儿身上都可以看的很清楚,奥尔夫正是从这儿找到了建立一种新的节奏教育的模式,从而开辟了对音乐教育进行一场革命的新途径。节奏教学的目的:1. 节奏教学对人格素质培养的价值奥尔夫体态律动教学原理与课例所谓体态律动,原来是指有音乐伴奏,以身体动作作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的节奏感的教学方法1 体态律动教学的目的:身心平衡发展/培养敏锐的听力、注意力、反应能力/发展创造力/节奏感训练/发展音乐感的基础教育2 体态律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声势:声势的基本形式与方法:拍手 /跺脚/拍腿/捻指等 四个声部声势的记谱方法 声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a.节奏训练:准备练习/节奏模仿节奏接龙/节奏造句/四拍子的游戏/乐理/十六字格节奏训练/二对三练习 b.用声势伴奏-固定音型 c.为奏乐(音条乐器、键盘乐器)准备-拍腿练习 d.为学习曲式结构的练习 身体动作的训练与课例:准备练习/节奏训练/身体与动作认知/空间运动/即兴创作/群体关系训练/空间时间距离感的训练/听力训练5、采用多声部结构与简单的和声体系,引导学生对曲式进行探索的过程如何? 奥尔夫教材使用的音阶,是最基本的五声音阶;调性是用最基本的大、小调性;旋律的发展手法是最基本的重复手法;音乐结构是互为对比的两个短小乐段反复交替出现的形式,最基本的就是A B A,扩大形式就是回旋曲式。如让学生通过走花样的方法来对曲式结构进行探索,学生随音乐走成圆的队型再走成方的队型,最后又走成圆型,这就是 A B A 曲式。 6、奥尔夫使用的各种特别打击乐器有那些? 人体打击乐器(捻指、拍掌、拍腿、跺脚),小型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响板、小鼓等),音乐乐器(钟琴、木琴等)和其他旋律乐器(大提琴、吉他等)几个部分。 7、声态的模拟与创造是什么意思? 奥尔夫体系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对各种声响的模拟。凡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音响都可以编成游戏,并转化成乐谱。如;让儿童初听暴风雨的音响,叫孩子们说听到了哪些声音,然后自己设计出图画谱。此外,也可以只用没有词义的模拟声(或象声词)构成各种节奏的多层次声态模拟游戏。奥尔夫教学中的声态模拟目的是为了创造,其教学过程是;观察模拟实验创造。器乐组群:弦乐器、木管乐器、钢管乐器、四大组群。每个组群,又称之为一个家族,家族内的所有乐器成员,他们虽然担任不一样的角色,发挥不一样的功能,但是却能和谐的完成音乐演奏。1 弦乐家族:是乐团中人数最多的一族。每种乐器上,都是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几条琴弦。演奏乐器的人,使用提琴的拉弓上下移动横跨琴弦之上,或以手指头挑拨琴弦,使琴弦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2 木管乐器家族:木管乐器主要是木制的,所有乐器外形都是一条窄窄的管子,上面开有几个洞。演奏者吹吹口边缘或者簧片,就可以让乐器发声了。双簧管、竖笛、长笛、短笛、苏格兰风笛、巴松管、萨克斯管3 钢管乐器家族:钢管乐器都是呈现闪亮的金黄色。因为体型过大,过长,所以总是呈弯曲状。钢管乐器没有簧片,演奏者把嘴唇紧贴在号嘴上,并把号嘴吹的振动起来。小号、圆号、大号、4 打击乐器家族:是靠演奏者敲打或摇晃乐器来制造音响。打击乐器内容繁多,各式各样都有不同的音质。定音鼓是交响乐中的常用乐器。套鼓常被流行乐队和爵士乐队使用,5 键盘乐器家族:钢琴88个键,羽管键琴是现代钢琴的前身,管风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