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诗词赏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5771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诗词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诗词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诗词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一)杂诗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特点。(3分)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纯朴,不用华丽的辞藻,极其平淡,反而使得诗味更为醇朴自然。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一句两个“故乡”用得好,为什么?(3分)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游子他乡遇故人时渴望了解故乡人、故乡事的急切心情。3、“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思乡之情。(二)夜雨寄北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示例:“涨”字有两重意思,一方面写出了夜雨泻下,秋池水涨的景象;另一方面绵绵的秋雨会引起人的哀思,因此也象征着诗人不断增加的羁旅愁绪。2、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请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使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两次写到“巴山夜雨”,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1分)第一次实写,点明巴山环境,渲染凄凉孤苦的气氛,第二次虚写,写想象中重逢的情景及谈话的内容,营造出一个温馨浪漫的场面;(1分)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友人)强烈的思念之情。(1分)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后两句作者设想了一幅与友人(妻子)未来相聚的情形,用反衬手法来表现孤寂的心情。抒发了作者急切想与妻子(友人)见面的心情。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前面的离别愁苦(离别、愁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的欢乐的憧憬。这句中诗人写“雨”的作用是渲染气氛,融情于景。5、“秋”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点明了季节,烘托了人物羁旅他乡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烘托人物心情)。6、诗的后面两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为什么这样写?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地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三)淮上与友人别1、“扬子江头杨柳春”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描绘的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的景象。2、“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两句诗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即景抒情(或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3、“君向潇湘我向秦”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简要分析。(3分)“向”字用得好,这里连用两个“向”字,是重叠的写法,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意味。4、诗中第一、二句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朋友分手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5、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风笛”与“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或:象征别离的意象),能烘托诗人别离的愁情。(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示例一:“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的长安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示例二:“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分)这里写诗人站在城楼上看到的景象,由于五津偏僻遥远所以难以望见。同时在诗句中也隐含有诗人对自己仕途前程渺不可知的复杂心情。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写得好,试简要分析。(3分)示例: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积极友好的。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表达了作者高远的志向、豁达的胸怀。(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抒发了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懑之情。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写得好,请简要赏析。(3分)这两句诗诗人引用典故“闻笛赋”和“烂柯人”来表达自己归来的感触,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无限悲痛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3、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对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3)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4、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因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产生的怅惘心情;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却也令他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5、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面四句忧伤低沉,后面四句豁达高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默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分)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树上的柳絮落尽了,杜鹃在不停地啼叫的凄凉画面。2、“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的“过五溪”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3分)“过五溪”说明被贬谪之地的荒远,道路的艰难,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被贬遭遇的深切同情。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示例:这两句借月抒情,诗人将愁情托付给明月,面对无知无情的月亮,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七)登飞来峰1、“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中的“自”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3分)因为“自”在诗中有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得“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原因解释得不显绝对。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或:借景抒情,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或: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困难吓倒。3、“浮云”一词的寓意是: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也指奸佞小人(保守派势力);“最高层”暗指:政治上的高层决策层。4、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借景抒情,寓抽象事理于具体形象。这样写形象生动。(八)题破山寺后禅院1、“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院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感。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心情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4、本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3分)描绘了一幅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画面。5、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房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句不仅描摹景物精美,而且表现了华夏文化那种对曲折美、层次美的追求。(九)望岳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这两句诗描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描绘了一幅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的气势恢宏的画面。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钟”“割”。“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4、你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5、全诗紧扣“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特点;首联写远望,描绘了泰山的广大;颔联写近望,描绘泰山的高峻;颈联写细望,描绘层云和归鸟;尾联联想想象,抒写抱负。(十)观沧海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一阵萧瑟秋风吹过,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万顷波涛,汹涌澎湃,翻卷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4、这首诗描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具体描绘了哪些所见的实景和所想的虚景?实景:海水、山岛、草木、秋风、洪波;虚景:日、月、星、辰。七年级下册(十一)饮酒1、(2014遵义)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宁静致远的心态,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境界。2、(2014遵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的妙处在于诗人的无心、无意之间的偶见,这样很好地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生活心境。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饮酒,悠闲地抬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十二)次北固山下1、(2010遵义考查)颈联中的哪两个字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生”“入”。2、(2010遵义考查)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宽阔博大的胸襟。(意思相近即可)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生”“入”为什么用得好?描写的画面: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说明残冬中涌动着春的气息,景中出情。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答到其中之一即可)(十三)登幽州台歌1、暗示作者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表现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4、登幽州台歌被千百年传唱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陈子昂豪迈的气魄让人们歌颂他,永不忘记这么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诗;亦或是因为诗人表达了自己当时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情怀为历代怀才不遇的人所共有,失意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相通的情感吧。(十四)雁门太守行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攻城的气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2、你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两句诗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表现了诗人不怕牺牲、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怀。3、“半卷红旗临易水”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半卷红旗”是从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杨,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十五)天净沙秋思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前三句描绘出一幅苍凉萧索的深秋晚景图,细致刻画了天涯游子愁苦的心境。前三句连续并列了九个名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幅画面里,不但毫无堆砌痕迹,而且使得文思流畅、音节铿锵、色调鲜明。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3、“古道西风瘦马”中哪个字用得好?试简要分析。一个“瘦”字形象地写出了游子因为思念家乡而日夜兼程,长途跋涉,连马儿都跟着变瘦了的情境。4、“夕阳西下”写得好,请简要分析。点明了游子思想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5、“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十六)迢迢牵牛星1、诗中的叠词用得好,试简要分析。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这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札札”写出了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练和纯熟。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塑造织女的勤劳形象,更写出织女的孤寂苦闷的心情。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诗写了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苦,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恋人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而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十七)渡荆门送别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示例:(1)绘意境:苍茫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2)赏字词:“随”字表现出群山与平原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无比广阔的胸襟。(3)品技巧: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2、“月下飞天镜”一句中的“下”字用得好,为什么?“下”是动词,将月亮的倒影形象地说成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想象奇特。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4、赏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是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十八)春望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运用拟人手法,表面是写面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实际则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6、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两种理解都可:一是融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7、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十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中的“忽如”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忽如”二字用得好,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表现出了诗人惊异好奇的神情,这两句是赏雪的千古名句。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万分惆怅、依依惜别和深深思念之情。3、“浩瀚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示例:(1)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威严雄伟。(2)诗人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写出人们的乐观精神。生活环境的艰苦,更能反衬将士们载歌载舞的积极意义。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痕迹。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从视觉角度看,红白相衬,互相映衬,色彩鲜明。6、请简要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的妙处。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塞外八月,天气骤冷,红旗冻结。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景象,“掣”字用拟人的修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塞外天气的恶劣,寒风的呼啸。但在这样的环境下,红旗却被冻得不会翻动了,更加突出了雪之大、天气之寒冷。从“红”字能反衬出白雪皑皑的景象,而“不翻”则衬托出天气的寒冷。7、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句在词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示例:这两句在词中起衔接过渡作用,既照应了上阕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又写出天气风雨突变,为下文急于找地方避雨作铺垫。2、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写得好,为什么?这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使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透露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着力表现词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忽见”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忽见”传递出词人在夜间赶路,却面临骤雨将至的尴尬,在心急火燎的赶路途中,忽然看见“旧时”曾经歇息过的茅店,心里的喜悦美不可言。5、这首词的上阕写夏夜特有的声音有和作用?以动写静,描绘夏夜特有的宁静。6、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7、词的下阙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夏夜阵雨来临前词人急忙赶路的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