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述要.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23188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述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述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述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述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钱毅瑛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它重要,不仅是因为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有较大比重(如果从广义上说,加上古诗词鉴赏及默写、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等,文言文阅读题占阅读题量几近一半,可以称之为阅读卷中的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对我们整个语文学习的重大影响。有位专家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汉语言学习好比一棵大树,文言文学习是这棵大树的根须,现代文学习则是枝干和茂密的树叶。文言文的学习(主要指阅读)对于汉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文言文阅读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当努力学好它,并以它为工具达到高考的能“阅读浅易文言”的要求。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不是很高,对掌握古汉语知识的要求也不多,阅读文言文的技巧也并不复杂,因此,文言文阅读可以作为考生在高考中获取分数的突破口。有考生会问,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言文阅读上一个新台阶,在高考中尽量多得分。我认为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清楚考试大纲要求;二是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三是了解课标命题特点;四是教给复习解题方法。我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和语文的整体学习一样,积累是个前提,没有一定数量的积累,很难有什么明显的提高和突破,所谓在量变的基础上达到质变恐怕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我这里谈的积累,是指精读100篇以上的名篇名段,所谓精读就是既做到字、词、句三落实,又能对全文(段)的整体意思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阅读。浏览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不能称为积累。临近考试的最后一段时间,可以把以前的做过的文言文阅读语段找出来,借助工具书(如学生古汉语辞典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来精读,也可以精读一些高中语文课本中几种版本共有的名家名篇,“临阵磨枪”,也许有一定的好处。再就是迁移问题,所谓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以自己读过的文言作品中有关知识,来解决未曾读过的文言作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因为只会精读的考生,只能是读一篇会一篇,而懂得迁移的考生,却能读一篇会数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鸿门宴中“沛公且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句子,我们知道其中的从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跟从,那么我们读到左忠毅公逸事中的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时,其中的从不也就可以从使动用法上去理解吗?积累和迁移,这是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高考考生在考前复习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两个问题。二在考试前,系统地梳理一下文言文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根据课改的理念,要淡化文言文言的成分,要重视文的阅读,高考命题也有功能性分类,即偏重文的理解,淡化言的知识的命题趋势,但是文是建立在言的基础之上的,在言上基础薄弱或知之甚少,文岂不成空中楼阁?因此,淡化言不代表放弃言,打好言,即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根基,才能真正理解、分析、评价、鉴赏文言文的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文言实词。文言实词重在积累,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学习和阅读的本。但是,到底这个积累的量是多少,教材和考试说明,都未作明确规定。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积累400个以上的常用的文言实词,应该能够比较从容地阅读浅近的文言文了,最常用的文言实词可以参照教育部规定的高中生必须掌握的150个文言实词。 在文言实词的积累中,要重视字形分析,了解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关系。应当充分注意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实词的积累中,还应当关注一词多义现象,也就是在了解词的本义的基础上根据语境分析掌握多义词的动态意义。解读文言实词,通假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假字的两个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无意义上的联系,实际上就是说写的音同音近字。当然,通假字的判定不可以想当然,不能将自己解释不通的词语用通假来曲解,常见的通假字可以参看一些辅导材料上的常见通假字表。二是文言虚词。同文言实词相比,文言虚词的数量少得多,但使用的频率却很高。每篇文言作品都要使用一些虚词,有些虚词又往往不止一种用法。考生必须把每个虚词在句子里的具体用法搞清楚了,才有可能读懂一个句子、一个语段、一篇文章。不然的话,会给正确理解文意造成一定的困难。可以说,不掌握文言虚词,就不能真正读懂文言作品。三是词类活用。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中的词也是定类的,各类词在句中经常作什么用也是分明的。但是,古代汉语划分词类的界限不像今天这样严整,语法分工也不很严密,因而出现了一些现代汉语所罕有的语法现象,即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某个句子中丧失了它本来的属性,临时起着其他词类的语法作用“活用具有临时性,离开了这个特定的语境,这一活用现象随之消失。1、名词用作状语。2、名词活用作动词。3、形容词用作动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四是文言句式。这是今年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的一项要考查的内容。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四类,即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1、判断句2、被动句3、省略句4、倒装句五是准确进行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近代著名学者严复提出“信、达、雅”三字作为衡量翻译外语好坏的标准,借用到文言文句的翻译中也是可以的。信,要求译文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即要信实;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即要顺达;雅,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即要典雅。对高考考生翻译文言句子来说,做到前两点就可以得满分了。翻译文言句子总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的翻译方法有如下六点:1、留。即照抄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官名、地名、物名、器具名等。2、补。即补出原文中省略的成分。3、删。即删去不需要翻译或无法译出的词语,如发语词或凑言节的助词。4、换。即把古词换为今词,如目译成眼睛,岁译成年等。5、调。即调整语序,尤其是倒装句。6、选。即在一词多义的情况下,结合语境选择确切的义项进行翻译。以上六个字请考生在译句前理解并熟记。另外,翻译句子还要注意词词对应,不要遗漏,最好打好草稿,检查无误后再誊抄到试卷上。关于纪传体的阅读。1、 准备。复习之前,读读历史文化知识。天文地理,历代行政区划,岁时节日,礼仪制度,官职沿革,教育科举,典籍宗教,科学技术,姓名称谓,衣食住行等等都让学生读个一两遍。2、 了解传记的行文习惯。一般的行文习惯是开头介绍名、字(后文省略姓)、籍贯。然后按时间顺序介绍事迹。时间、地点、官职的变迁,所做何事,表现了什么性格,文中体现出来的褒贬是把握的关键。让学生平时训练时,就注意一一对应,阅读时动笔划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特点)。绍兴十八年(时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官职)。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以上第一件事)孝宗初(时间),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官职)。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第二件事)淳熙二年(时间),进起居郎(官职)。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以上第三件事)出知严州(官职变更)。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官职变更、地方变换)。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时间、变动)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时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注主文:主持考试。镪: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C A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B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C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 D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C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B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C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D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三考试说明将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合二为一,统一地提出考试目标、考试的内一是要求理解内容,分析句意,判断正误。二是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及其表现手法。三是探求主旨,体察情感。我认为,正确把握文意并进行评析,必须首先掌握辨词、释义、译句等文言基础知识,辅以一定的古代文化、文学常识,才能对语段含义、篇章结构以及写作意图、中心思想等进行理性的分析。正确理解、评析文章应注意:整体理解,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尊重作者和文章原意,不主观臆测,要加发挥;观点材料要照应分析,找出其证明与被证明关系;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关键句、中心句,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用意;弄清结构层次和表达方式等。 请看下面一个语段:(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买)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大)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有道德、学问的前辈)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提出)疑质(询问)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书箱)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同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服役的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知。寓逆旅(旅店)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香袋),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这里指朝廷)日有廪稍(粮食)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这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一篇赠序,即赠给他的浙江同乡,东阳县的马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文章应当属浅易文言文。通读全篇,我们可以看到,文章第一、二段是写自己当年求学的勤且艰的经历的,分四层;第三段写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后,劝勉太学生要专心学习,争取业精德成。如果这样命题:1、作者用自己求学的经历与今诸生的学习条件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对比,分别用1-2个字概括之。2、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的?3、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求学之专包含哪些内容?回答上述问题,就要求考生真正读懂、理解文章的全部内容,回答第1题,是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可以概括为书、师、衣、食四个字,也可概括为读书、从师、奔走、衣食四方面;回答第2题,更要分析综合文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分两个角度(宋濂如何,今之太学生如何)进行比较;回答第3题,就应该深入地体会宋濂成功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原因可能并不是显性的,它可能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种动力,那么,文中的益慕圣贤之道(在自己遍观群书后,越发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固步自封)、以中有足乐者(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东西,以学习为乐,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应该看作是更重要的原因;回答第4题,则要从文章开头着手,一句一句地阅读,捕捉与专(专一,专注)有关的信息。由引可见,真正意义上的整体阅读、整体理解,不是似懂非懂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对文中的诸如弗之怠、谦恭的求学态度、奔走的辛劳、日再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等内容没有准确的理解,很难完成上面的几个问题。关于断句。1、 内容上的琢磨: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 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2、 字典:示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3、 文字知识: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4、 熟悉各类虚词的用法及在句中的位置: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5、 对偶及引文: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6、 句法及构词: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颜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以上是本人零星的教学体会,仅供考生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