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196791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一) 一、1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正确”是指朗读要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颠倒,不吃字,读得字字响亮。“流利”是指朗读在做到正确之后,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从容不迫地读,做到词连续,句子间停顿恰当。 不能一字一拍地读、不能一口气连读下去、不能唱读、不能拖腔拉调。“有感情”是读出不同的语调(较高要求)、态度、语气,停顿恰当,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一般平稳、舒缓、从容和深沉。2背诵 3默写二、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 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指导1、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留、删、补、替 (换)、调 。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书名、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补”, 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替”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文言词。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句子次序。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及含义(一)“之”的用法 含义1、结构助词 的 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实义(不译) 其格式为:主语(名或代)+之+谓语(动)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音节 无实义(不译)4、宾语前置标志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无实义(不译)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 无实义(不译)6、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他”(他们)、“它”(它们)、 “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7、作动词 “去”、“往”、“ 到” “何”的用法 含义1、代词 什么。 为什么。 哪里。【与“如”连用,组成“如何”结构】“把怎么样?”2副词 多么。“也”的用法 含义 1句末语气词 【表判断】可不译;【表陈述】可不译;【表感叹】“啊” ;【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呢”。 2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 “乃”的用法 含义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2) “才”、 (3)“于是”、 “就”。2、表判断 “是”“本来是”“原本是” 3、作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 “哉” 的用法 含义 1. 助词,表疑问或反问 “吗”,“呢” 。2助词,表感叹 “啊” 。 “则”的用法 含义 1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2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 “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3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就,或不译。 4连词,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转折】 可是却;【表示让步】时 虽然倒是。 5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就是”“不是就是”。 6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 是就是。 7副词,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 “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8名词 准则,法则。 9动词 效法。 三、咏雪1举几个聪明机智孩子的事例。请同学们写出有关写雪或带雪的古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题目)。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说说原因。 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4 文末最后一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深意?陈太丘与友期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本文涉及三个人物你最佩服谁?请简要说明理由。(陈太丘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4你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 5练习写出这则故事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陈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对:耐心说明;据理反驳;错: 。5从世说新语中流传下来的故事和成语还有很多,试各写两个。论语十二章一、 1朗读2背诵3默写二、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及含义(二)“而”的用法 含义l(连词)表并列关系 “又” “和”“并且”“一边,一边” ,一般不译2(连词)表顺承关系 “就”“接着”,或不译 (有先后关系) 3(连词)表递进关系 “而且”“并且”或不译。 4(连词)表修饰关系 “地”“着”,或不译。(“而”连接的主要是状语和中心语。) 5. (连词) 表转折关系 “却”“但”“但是”“可是” 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如果”“假如”。 7、作代词。 同“尔”,译为“你的”。 “其”的用法 含义1.代词 【用在名词之前】“他的”,“它的”(包括复数);【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他”“它”不能加“的”。 2.代词 【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 “我的”或“我(自己)”。 3 代词 【表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表近指】“这”“这个” 【后多为数词】“其中的”。.4副词 “大概”“或许”“恐怕” “可能” ; “可”、“还是” 、“一定” ;“怎么”“难道” , 5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是还是” 6连词,表示假设关系 “如果”。“以” 的用法 含义1介词 【介绍原因】因为,由于;【介绍条件】凭借 、按照 、依靠;【表示方式】把 、拿 、用。2连词。 【目的】“来”、“用来” “以便”;【 结果】“以致”;【 修饰】“着”、“地”等,可不译;【顺承 】“就”“接着”,或不译;【并列或递进】 “而”“又”“而且”“并且”等,或省去。 3动词 “认为”。 4、特殊用法 通“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助词 无意 如:“有以异乎” 相当于“而” 如,醉则更相枕以卧 “为”的用法 含义1、介词 【表被动】“被”;【表示对象】“向”、“对”、“给”、“替”、“当”;【表原因或目的】“为了” 2 连词,表因果关系 “因为” 。3动词 ,读wi “做”,“ 当作”、 “成为”,“雕刻”,“是”等4 助词 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5特殊用法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名词,心理活动) “者”的用法 含义 1、结构助词 的 2、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后,表判断】;【与“也”连用,表判断。】;【助词,表停顿】;【语气助词 】不译。3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译为“的原因”。4指人、物、事、时、地等, 的,的人,的事情,的东西 。“焉”的用法 含义 1、人称代词 他,它。 2、疑问代词 哪里,怎么。 3、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是”“于此”。 4、助词,用于句末,表肯定,表反问,表感叹。 “了”“呢”“啊”。 “乎”的用法 含义 1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 “呢”。【表反问】 “吗”。 【表推测】 “吧”。【表感叹】 “啊”。 2介词 相当于“于”。 三、1 论语 十二章包含的思想内容有哪三个方面?并各找出相关的句子。2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是哪一章或哪一句?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或生活体验谈谈体会或看法。3论语中流传下来了许多成语,请从本文中找出或概括出,并解释意思。4论语 十二章(1)第一句讲的是 。第二句讲的是 。第三句讲的是 。 (2) “吾日三省吾身”,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3) 孔子把自己的一生分成了几个阶段?孔子的这几个阶段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这章告诉了你一个什么道理?(7)本章在学习上强调了什么?如何理解本章?请联系实际写下来。(8)为什么会“乐在其中矣”?如何对待富且贵?(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是什么?给了你什么启发?(10)怎样理解本章的深刻内涵?给了你什么启发?(11)运用了什么手法?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12)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章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