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四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790915 上传时间:2019-09-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四篇)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1)自读自悟。(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百思不得其解见微知著领域2、了解课文中写的三个事例,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个事例的内容。3、初步了解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科学精神)2、前面两课告诉我们哪方面的科学精神?(18课: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19课: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师:是啊,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和感受了居里夫人、中国航天人身上精神。这一些科学精神是非常可贵,非常感人的,是值得去学习的。而具有这些科学精神千千万万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都是值得我们去敬重的。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让我们继续了解和感受可贵的科学精神,另外,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我们要来学习这种写法。3、出示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课题,问: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二、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读通读准课文。2、自学生字词语。3、了解课文内容。三、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提问:课文里讲了哪几个人物?(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谢皮罗、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三个)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类?(说理性文章或者议论文)2、检查朗读。指名四个学生分别来读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3、检查词语。教师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词语,想想哪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指明朗读词语;重点理解一些词语;齐读词语。重点学习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见微知著领域司空见惯:意思(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近义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反义词(绝无仅有、凤毛麟角)。书上“司空见惯的现象”指哪些现象?“司空见惯”还可以跟哪些词语搭配?(司空见惯的事情)追根求源:意思(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近义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机械:“械”是形声字,用械组词。逆时针:给逆组词。无独有偶:意思(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举例。见微知著:“微”、“著”的意思(隐约、明显),意思(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领域:用域组词。四、快速默读课文。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2、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检查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朗读第一自然段。2、课文举了几个事例?举这几个事例目的是什么?(为了用事例说明这个道理。)3、找出课文中写这三个事例的内容。(3、4、5自然段)五、初读三个事例,了解三个事例的内容。下面我们来概括这三个事例主要内容,有一个自然段可以帮助我们来完成这个任务,哪个自然段?(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写了哪几个内容?)指明三个学生来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其他同学再想想,分别讲了什么?给学生一些时间,可以自己说说,也可以在同桌说或者在小组里说。请三个学生站起来说三个事例的内容。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三个事例的内容,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六、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篇课文是说理性的文章,也叫议论文,分哪几个部分,在课题上边写出课文的结构,并且在书上分好段。检查讨论。着重讨论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第二和第六自然段也是在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三个事例的总起和总结,所以应该分到第二段,教师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总结全文七、小结。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多音字“转”的读音及 “锲”、“诞”等字的写法。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文本语言及标点符号生动,准确的特色。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情感与态度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科学规律,增强自己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教学重点: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与相关的课件。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课前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少写一个“诞”字。1、学习“诞”字。2、初步理解课题。3、简介作者。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指导写字。初步了解课题的意思,为解决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作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从课题入手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作者简介则激发了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二、检测生字词1、(课件出示)。2、哪些词是你以前很少见或没有见过的,请大声读一读。3、哪些词容易读错?重点掌握“转“的读音。4、哪个词最容易写错?锲而不舍的“锲”字。5、联系刚才的情境理解“无独有偶”。设计意图:本课出现了不少的四字词语和专业术语,专业术语不作为学习的重点,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词语也应该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点。本环节学生会的不教,教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理解和运用词语,屏幕上的词语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三、深入研究三个事例1、总结事例。谢皮罗的发现波义耳的发明医生的发现2、学生研读讨论并汇报,完成研读表的填写。(课件:研读表)抓住“敏锐”、“立即”、“百思”等词语体会事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用词的准确性。3、总结共同点。找生汇报。用上“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因为_”这样的句式。(这一环节老师尽可能以尊重学生的理解表达为主,多鼓励表扬,同时要相机进行指导理解。)4、总结真理。设计意图:对课文深入地探究、总结,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新课标中新增了“非连续性阅读”的要求,而本环节学生结合图表中的内容,总结三个人物的共同点,既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非连续性阅读的能力。四、再次理解课题1、读句子,找生写发现真理的三个关键词。2、学习第二自然段。请生默读,思考提问。预设1、用“?”和“!”的好处。预设2、为什么不是把“?”扯圆变成了“。”号呢?设计意图:抓住“标点”的借喻用法,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用法的好处,通过换符号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二段是对课题的解释,第七段是对观点的总结,对这两段的学习,更进一步理解了文章课题的含义。五、联系生活进行科学教育1、利用句式说说其他事例。(课件展示)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还知道的其他事例。( )因为( ),通过反复研究,最终( )。2、联系学生生活探讨为什么没有发现真理。(课件展示)生谈,老师相机指导。3、理解最后一句。理解“有准备的人”理解“善于独立思考”。理解“锲而不舍精神”。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通过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发现真理的易与难,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激发学生对发现真理的兴趣,增强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六、总结全文(课件展示)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再用(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进行了事例论证;最后又总结观点: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发现真理。提出观点事例论证总结观点设计意图:既有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又为初中的学习作了铺垫。七、老师寄语同学们,只要你善于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见微知著,具有科学研究的敏感性,善于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你就能发现真理。让我们努力去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在发现真理的路上!设计意图:一段充满激情的演讲,进一步地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对探求真理的渴望。八、休闲小作业(课件展示)1、心动不如行动。选择一个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尝试做一做研究,看能不能最终解决你的疑问。2、经常看看中央10套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更突出与文本的联系性、体现了趣味性、生活性。板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谢皮罗的发现波义耳的发明医生的发现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我们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 本课5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第一部分提出观点,第二部分证明观点,第三部分总结观点。)2、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你是怎样理解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3、作者在课文的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作者举了三个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内容?4、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的二三部分,体会作者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学写一篇议论文。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导语:作者在课文的第二部分举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与前面的观点有什么联系呢?默读事例,思考:(1)、三个事例的“问号”是什么?“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2)、三个例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边读边画并在书上批注。2、 读后交流:相同点: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3、大家讲的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4、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第二自然段)5、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6、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7、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出示课件: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仔细看这四个词,你发现了什么?任意换位置可以吗?(这样的排列,符合人们人是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揭示了人们找到真理的一般过程,伟大的成就往往就来自于细小的发现。)8、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雷达、风车)三、学习第三部分: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作者最后是怎样总结自己的观点的?1、同学们,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牛顿、瓦特等等众多的科学家用一个个不争的事实生动地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再来对比科学家们成功的事例,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发现的问题虽然不尽相同,可是他们解决问题,找到真理所需要的条件却是惊人的相似。你觉得他们都是靠什么找到真理的呢?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仔细读读,找到真理需要什么条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解答了若干个问号,)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找到了真理)这是在说哪句话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在这里重申自己的观点,和文章的开头怎么样了呢?(相互照应)2、同学们,找到真理需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可是这些能力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出示课件: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再读读这两句话,如果理解起来有困难,还可以求助周围的伙伴,发挥集体的力量。说说吧,你读懂了什么?文中说“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你觉得谁是这样的人?你觉得他们为了发现真理都准备了什么?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五、总结全文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接着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认识了议论文这种写作形式,你想不想也试试写一篇议论文?六、小练笔: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七、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发问,大胆设问,这样才能求得真知,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见微知著司空见惯? 善于发问 !真理锲而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