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881326 上传时间:2020-03-2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8.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 第一节马裸头绦虫病 病原 裸头属 Anoplocephala 和副裸头属 Paranoplocephala 的多种绦虫 重要虫种 叶状裸头绦虫 A perfoliata 大裸头绦虫 A magna 和侏儒副裸头绦虫 P mamillana 终末宿主 马属动物寄生部位 大 小肠内中间宿主 地螨分布 世界性流行 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和内蒙牧区 一 病原形态 1 叶状裸头绦虫 虫体短而宽 大小为2 5 5 2 0 8 1 4cm 特殊结构 吸盘上有1个耳状悬垂物 无顶突和小钩 虫卵内含特殊结构 梨形器 寄生于小肠后半部 盲肠 叶状裸头绦虫 1 叶状裸头绦虫模式图 1 头节2 成熟节片3 成虫4 虫卵 2 3 4 2 大裸头绦虫 大小为8 0 2 5cm 特殊结构 与叶状不同 头节大 吸盘上无悬垂物 子宫横行 睾丸在体中部 寄生于小肠 尤其是空肠 也可见于胃内 大裸头绦虫 大裸头绦虫模式图1 成虫2 前端3 成熟节片4 虫卵 1 2 3 4 3 侏儒副裸头绦虫 虫体短小 大小为6 50 4 6mm 头节小 吸盘呈裂隙样 寄生于十二指肠 也可见于胃内 侏儒副裸头绦虫模式图 1 虫体2 成熟节片3 虫卵 1 2 3 二 生活史 三 致病作用和症状 肠黏膜受损 形成溃疡 严重者肠壁穿孔 腹膜炎 死亡 回盲口狭窄 大量寄生造成阻塞 可引起死亡 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 间歇性疝痛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四 诊断与防治 诊断 临床症状 粪检 检出虫体或虫卵 治疗 一般驱治绦虫的药物均可 预防 定期驱虫 粪便堆积发酵 减少牧场污染 轮牧 减少感染机会 第二节马副蛔虫病马副蛔虫是寄生于马属动物体内最粗大的一种线虫 虫体近似圆柱形 两端较细 外形与猪蛔虫相似 雄虫长150 280mm 尾端向腹面弯曲 雌虫长180 370mm 尾部直 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 4部分的腹面 诊断 防治 参照猪蛔虫病 第三节马圆线虫病马属动物圆线虫病是由圆线目 圆线科 和盅口科的许多种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大肠 以盲肠 结肠为主 内所引起的一类线虫病 根据虫体大小分为大型圆线虫和小型圆线虫两大类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我国各地马匹圆线虫感染率平均为87 2 感染强度最高可达10万条以上 是马属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 大型圆线虫属于圆线科 圆线属 虫体较大 粗硬 长为14 47mm 形如火柴杆状 呈红褐色或深灰色 主要有三种 1 马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基部背侧有1个大型 尖端分叉的背齿 腹侧有2个亚腹齿 2 无齿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内无齿 又称为无齿阿尔夫线虫 3 普通圆形线虫特征是口囊底部有2个耳状的亚背侧齿 诊断 防治 参照牛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 a 马圆形线虫头部侧面b 无齿圆形线虫头部侧面c 普通圆形线虫头部腹面 第四节马胃蝇蛆病 是由胃蝇科胃蝇属的肠胃蝇 红尾胃蝇 鼻胃蝇和兽胃蝇的幼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胃 小肠 内所引起的疾病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 慢性消瘦和中毒 马胃蝇在我国普遍存在 牧区马的感染率几乎达100 其幼虫除寄生于马属动物外 偶尔寄生于兔和犬的胃内 人也有被感染的报道 形态成蝇形似蜂俗称 螫驴蜂 第三期幼虫粗大 长约13 20mm 有口前钩 虫体有11节构成 每节前缘有刺1 2列 刺的多少因种而异 虫体末端齐平 有1对后气门 气门腹侧有背腹直行的3条纵裂 生活史发育属完全变态 经过卵 幼虫 蛹 成虫四个阶段 每年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治疗 1 兽用精制敌百虫胃管投服2 二硫化碳混于面粉糊内用胃管投服3 伊维菌素皮下注射预防1 在成蝇飞翔季节 定期喷洒药物于马体 以杀死1幼2 幼虫寄生于口腔阶段 可用5 敌百虫豆油喷涂杀死幼虫 第五节伊氏锥虫病伊氏锥虫寄生于动物的血液而引起的疾病 主要感染马属动物 牛和骆驼 其他哺乳动物 如猪 犬 猫及某些野生动物和啮齿类动物亦可感染 1 病原体 伊氏锥虫 呈弯曲的柳叶状 前尖后钝圆 大小为18 30um 2 2 5um 虫体中部有一椭圆形的泡状核 后端有点状动基体和毛基体 由毛基体生出一根鞭毛 沿虫体边缘的波动膜向前延伸 并游离出体外 2 发育史 伊氏锥虫的发育史简单 只需一个宿主 虫体寄生于宿主的血浆和淋巴液内 以体表渗透吸收营养 并以纵二分裂方式进行大量繁殖 3 流行病学 1 感染来源 本病的感染来源为所有的病畜和各种带虫动物 2 感染途径 主要是由吸血昆虫在吸血时 将病畜体内的虫体传递给健康家畜 用污染虫体的注射器或手术器械诊疗健畜时 也可造成感染 4 病状牛感染后多呈慢性经过 少数为急性发作 病牛体温升高40 41 6C 呈不规则间歇热型 可视粘膜先潮红 后苍白黄染 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多数病牛耐过急性期转为慢性 慢性病牛表现为精神萎顿 行走无力 日见消瘦 四肢下部 胸前 腹下浮肿 皮肤龟裂 甚至溃烂 流出少量淡黄色粘液 结痂 脱毛 严重时 耳尖 尾端 角及蹄匣坏死脱落 晚期后肢麻痹 卧地不起 衰竭死亡 母牛感染时 常见流产 死胎或泌乳量减少 甚至停乳 因胎盘感染时 常见 流产 死胎或泌乳量减少 甚至停乳 因胎盘感染的犊牛可于出生后2 3周内发病死亡 马感染后多呈急性经过 体温升高40 以上 初期结膜发炎 潮红 肿胀 后期苍白 黄染 出血 反复数次发热后 病状加重 高度贫血 精神沉郁 食欲减速退 逐渐消瘦 体表水肿 晚期后躯麻痹 倒地死亡 5 部检 见尸体消瘦 血液稀薄 凝固不良 皮下有黄色胶样浸润 淋巴结肿大 浆膜有小出血点 急性病例的脾肿大显著 髓质烂泥状 慢性病例脾较硬 色淡 包膜下有出血点 肝肿大 郁血 切面呈豆蔻样 骆驼和牛的第三 四胃及小肠粘膜有出血灶 6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 病状 剖检变化及血液寄生虫学检查确诊 血液寄生虫学检查可采耳尖静脉血作血液压滴标本或血液涂片染色镜检 发现虫体确诊 也可用动物接种 间接血凝试验 琼脂扩散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诊断 7 治疗 本病应早期治疗 并配合对症疗法和加强护理 伊氏锥虫有不同的地理株 各虫株对各种抗锥虫药的敏感性不同 应注意选药 萘磺苯酰脲 拜耳205 牛每头3 5克 一周后再用药一次 甲基硫酸喹嘧啶 安锥赛 马5mg kg 牛3 5mg kg 骆驼2mg kg 用灭菌蒸馏水配成10 溶液一次皮下注射 必要时2周扣再用药一次 贝尼尔 血虫净 马3 5 4mg kg 牛3 5 3 8mg kg 用灭菌蒸馏水配成5 溶液作深部肌肉注射 必要时隔5 12天再用药一次 8 预防 疫区应每年在春季虻类出现之前和冬季对易感动物进行检查 发现阳性家畜及时治疗 对假定健康家畜可在发病季节内进行药物预防 加强对调动家畜的检疫 调进的家畜须隔离观察20天 确认健康后 方可合群饲养 搞好环境卫生 消灭传播媒介 病畜尸体应深埋或烧毁 手术器械和注射器要严格消毒 第六节马副丝虫病 血汗症 马副丝虫病是由丝状科副丝属的多乳突副丝虫寄生于马的皮下组织和肌间结缔组织中引起的疾病 临床特征 常在夏季引起马躯干部位的皮肤出血 如同出血汗 故称血汗症 第七节马尖尾线虫病 马蛲虫病 又称蛲虫 是由尖尾科 尖尾属的马尖尾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大肠内而引起的疾病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本病的特征症状为臀部发痒 故又称 痒尾症 形态 雄虫体形小 白色 体长9 12mm 有一根交合刺 大头针状 雌虫长可达150mm 尾部细长而尖 可达体部的三倍以上 未成熟时为白色 成熟后为灰褐色 阴门开口于体前部1 4附近 发育史 雌虫将体前部伸出肛门外产卵 虫卵在肛门周围发育 感染性虫卵 经口入动物体内 小肠幼虫逸出 入大肠 成虫 诊断 1 参考症状尾根部发痒 脱毛 皮炎 2 虫卵检查刮取肛周污物涂片检查虫卵 3 虫体检查严重感染时 可在粪便中发现虫体 治疗1 敌百虫2 噻苯唑3 石碳酸软膏 涂擦肛周皮炎部 预防注意卫生 饲养管理 检疫等 四 马圆线虫病马属动物圆线虫病是由圆线目 圆线科 和盅口科的许多种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大肠 以盲肠 结肠为主 内所引起的一类线虫病 根据虫体大小分为大型圆线虫和小型圆线虫两大类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我国各地马匹圆线虫感染率平均为87 2 感染强度最高可达10万条以上 是马属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 第八节马杆虫病 马杆虫病也称马类圆线虫病 是由韦氏类圆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十二指肠粘膜内引起的寄生虫病 一病原韦氏类圆线虫是杆形目 类圆形的一种 虫体毛发状 长7 3 9 5mm 虫卵呈卵圆形 壳薄 大小为 40 51 um 30 40um 二发育史 韦氏类圆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十二指肠内 营孤雌生殖 雌虫产下的虫卵随粪便排出 再外界环境中孵出幼虫 发育为雄虫和雌虫 交配后雌虫产卵孵出幼虫 三症状及病变 由于虫体钻行皮肤 导致皮肤湿疹 移行会引起支气管炎和腹膜炎 大量虫体寄生于十二指肠时 引起肠粘膜的炎症 表现腹痛 甚至呕吐 精神不振 四诊断 当病畜出现皮炎 腹痛 腹泻 肚胀症状时 可采取新鲜粪便装在玻璃杯中 用纸覆盖 1 3天后在玻璃杯内壁形成北霜状的虫体集落 或采用饱和盐水漂集法检查虫卵以确诊 五防治 1 保持运动场及厩舍的清洁卫生 及时清理粪便 堆积发酵杀死虫卵 定时消毒 2 定期驱虫 3 幼畜与成畜分开饲养 4 使用常用的驱线虫药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九节马腹腔丝虫病丝状线虫指丝状科 丝状属的一些线虫 多寄生在腹腔内 故又称腹腔丝虫 牛丝状线虫病 马脑脊髓丝虫病 浑睛虫病 三种病的病原体是同一种虫体的不同发育阶段 形态乳白色 线状 长数cm至10余cm 尾端部卷曲呈螺旋形 口孔周围有角质环围绕 在背 腹面 有时也在侧面 有向上的隆起形成唇状 肩章状或乳突状的外观 雄虫交合刺1对 不等长 不同形 在泄殖腔前后有乳突数对 雌虫阴门在食道部 产微丝蚴 常见的牛 马丝状线虫有三种 1 马丝状线虫 寄生于马属动物腹腔 胸腔 盆腔 雄虫长40 80mm 雌虫长70 150mm 2 鹿丝状线虫 寄生于牛 羚羊 鹿的腹腔 雄虫长40 60mm 雌虫长60 120mm 3 指形丝状线虫 寄生于黄牛 水牛和牦牛腹腔 雄虫长40 50mm 雌虫长60 80mm 发育史 雌虫产幼虫 微丝蚴 经血循 外周血液 当蚊子吸血时 将幼虫吸入体内 感染性幼虫 当含有感幼的蚊子再吸健康牛 马血时 又将感幼注入健康牛 马体内 在腹腔内发育为成虫 当含有指形丝状线虫感幼的蚊子吸非固有宿主马 羊血时 将感幼注入马 羊体内 经淋巴 血循 脑 脊髓 童虫 经淋巴 血循 眼前房 童虫 致病作用和症状 成虫寄生于腹腔 致病作用不明显 故临床一般无可见的症状 诊断取动物外周血液检查 发现微丝蚴即可确诊 1 压滴标本检查暗视野可见活动的虫体 2 厚涂片检查厚涂片干燥后置水中泡 再镜检微丝蚴 防治防蚊子叮咬 灭蚊 因症状不明显 一般不进行治疗 第十节马脑脊髓丝虫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马属动物和羊 马属动物患病后 逐渐丧失使役能力 重病者多因长期卧地不起 发生褥疮 继发败血症致死 羊患病后 症状和马属动物相似 形态本病的病原体是指形丝状线虫的童虫 乳白色 丝线状 长1 6 5 8cm 其形态特征已基本近似成虫 发育史参阅牛马丝状虫病 症状 主要表现为后躯和后肢运动失调 腰背不灵活 不能急转弯 不能后退 强行后退时呈犬坐姿势或倒地 严重时两后肢完全不能负重 甚至呈瘫痪状态 针刺后躯 反应迟钝或消失 在没有继发病或并发病时 病畜体温 呼吸 脉搏和食欲等均无明显变化 重症者多因长期卧地不起 发生褥疮 继发败血症导致死亡 诊断 1 皮内试验用指形丝状线虫制备抗原 皮内注射 可进行早期诊断 2 参考症状治疗早期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典型症状出现后再进行治疗 难以治愈 常用药物为海群生 预防1 控制传染源 蚊2 定期普查牛只3 阻断传播途径 牛 马 羊分开饲养4 药物预防 第十一节马媾疫马媾疫是由锥虫科锥虫属的马媾疫锥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生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 1 病原体 马媾疫锥虫在形态上与伊氏锥虫基本相同 但马媾疫锥虫只感染马属动物 病原体在病马与健康马交配时 通地家务事殖器官粘膜的直接接触而感染健康马 也可在人工授精时 因所用器械消毒不严或利用了含媾疫锥虫的精液而造成感染 2 发育史 马媾疫锥虫在马的生殖器官粘膜组织内 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3 病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 3个月 病初体温常呈中度升高 以后逐渐恢复正常 典型的症状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 即水肿期 公马阴茎肿胀 逐渐蔓延到包皮 阴囊 腹下及后肢内侧 等部位 在水肿部位上的粘膜或皮肤上发生如豌豆大小的黄红色结节和溃疡 这种结节和溃疡可以自愈 愈后留下无色素的白斑 尿道粘膜潮红 肿胀 常排黄色粘液 母马生殖器官也发生相同的病状 病马性欲亢进 发情不正常 此期症状约持续一个月 第二期 即发肤病变期 病马在身体各部 特别是胸腹 臀部的皮肤陆续发生圆形或椭圆形的扁平肿块 直径约4 20cm 内含浆液 时现时隐的 丘疹 此为马媾疫所特有的症状之一 第三期 即麻痹期 随着全身症状的逐渐恶化 病马某些运动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麻痹现象 常见的是颜面神经麻痹 表现为嘴唇歪斜 耳及眼睑下垂 若病情进一步恶化 则呈现后躯部位肌肉萎缩 共济失调 体质衰弱 迅速消瘦 以至卧地不起 极度衰竭而死 但土种马的症状往往不十分明显 4 诊断 根据病状 血清学和动物接种试确诊 血清学检查可用琼脂扩散试验 或间接血凝试验 或补体结合反应 5 防治 同伊氏锥虫病 可用呋喃西林1 4g 配成0 14 溶液 呋喃西林用量不应少于1g和大于1 8g 也可用贝尼尔 每公斤体重3 5mg 配成5 的溶液 深部肌肉注射 每一次 连用3天 第十二节马梨形虫病 马梨形虫病是由驽巴斯虫和马泰勒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疾病 一病原1 驽巴斯虫属大型虫体 虫体大于红细胞半径 多数虫体居于红细胞中央 2 马泰勒虫属小型虫体 虫体小于红细胞半径 虫体特征为4个梨形虫体以其尖端连成十字型 二发育史 马梨形虫的发育史与牛巴斯虫及泰勒虫的发育过程十分相似 具体发育过程参照牛巴斯虫及泰勒虫的发育史 三流行特点 本病的传播媒介为蜱 主要是革蜱 蜱内的虫体可经蜱的下一发育阶段传播 驽巴斯虫经卵传递 母马体内的虫体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发病季节多在3 6月 4 5月为高峰期 秋季也可能出现少数病例 四症状及病变 潜伏期为7 21天 病初高热40 41 C 稽留4 6d 精神沉郁 反应迟钝 肌肉震颤 重者昏迷 马梨形虫病与驽巴斯虫病相似 但热型为弛张热和间歇热 症状较缓和 混合感染时 病情加重 疗效缓慢 容易反复发作 五诊断 1 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特点 症状及病变和血液寄生虫检查确诊 2 鉴别诊断注意与马传染性贫血病区别 六防治 治疗原则和用药同牛巴斯虫病 但台盼蓝只对驽巴斯虫病有效 预防措施参考牛巴斯虫病的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