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方剂》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794891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55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常用方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医常用方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医常用方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 一 关于方剂选择的简要说明 1 感冒首选中药诊疗方案11 酸枣仁汤2 柴胡疏肝散 汤 12 血府逐瘀汤3 逍遥散 汤 13 补阳还五汤4 五味消毒饮14 牵正散5 龙胆泻肝汤15 消风散 汤 6 理中丸 汤 16 天麻钩藤饮7 四君子汤17 桑杏汤8 玉屏风散 汤 18 八正散 汤 9 归脾汤19 二陈汤10 六味地黄丸 汤 20 独活寄生汤主要参考书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1 新世纪 邓中甲主编 2 第九版 李骥主编 二 方剂简介 一 感冒首选中药诊疗方案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1 感冒I号方 风寒感冒方 1 适应症 恶寒重 发热轻或不发热 头痛 咽喉发痒 周身不适 咳吐清稀痰液 鼻塞或流清涕 无汗 舌苔薄白 脉浮紧或浮缓 2 辨证要点 感冒发热轻或不发热 流清涕 3 治则治法 辛温解表 4 方药组成 荆芥穗9g防风12g羌活12g独活12g前胡9g川芎12g杏仁9g桔梗12g甘草6g 荆防败毒散 明 张时彻 摄生众妙方 减柴胡 枳壳 茯苓 加杏仁 方解 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解表散寒止痛川芎 行气活血 祛风止痛桔梗 宣肺利咽杏仁 前胡 化痰止咳甘草 调和药性 兼能益气和中 2 感冒 号方 风热感冒方 1 适应症 恶寒轻 发热重 咽喉肿痛 口微渴 头胀痛 汗出 咳嗽吐黄痰 舌红苔薄白或微黄 脉浮数 2 辨证要点 感冒发热 吐黄痰 3 治则治法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4 方药组成 金银花15g连翘12g薄荷9g桑叶12g牛蒡子9g芦根18g杏仁9g桔梗12g板蓝根15g甘草6g 银翘散减竹叶 芥穗 淡豆豉 加桑叶 板蓝根 杏仁 方解 银花 连翘 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薄荷 桑叶 除风热而清头目板蓝根 牛蒡子 杏仁 桔梗 甘草 解毒利咽 止咳祛痰芦根 透热生津甘草并能调和诸药 合而用之 共成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之剂 3 感冒 号方 暑湿感冒方 1 适应症 恶寒发热 恶心呕吐 腹痛泻下 或头重 头痛 无汗 或四肢倦怠 苔白 脉濡数 2 辨证要点 感冒伴胃肠道症状 3 治则治法 清热 解表 化湿和中 4 方药组成 葛根18g黄芩12g黄连6g木香9g白芍15g蒲公英18g制半夏9g藿香12g甘草6g 葛根芩连汤加味 方解 葛根 解表清热 升阳止泻黄芩 黄连 蒲公英 清热利湿藿香 制半夏 化湿解暑 和中降逆木香 健脾行气白芍 甘草 缓急止痛或葛根芩连汤清里解表止泻 蒲公英清利湿热助上药以增效 藿香 制半夏化湿解暑 降逆止呕 白芍 甘草缓急止痛 木香健脾行气 止痛 4 感冒 号方 流行性感冒方 1 适应症 高热 恶风或恶寒 头身痛 咽痛 口干 流涕 鼻塞 咳嗽 舌红苔黄 脉浮数 2 辨证要点 感冒伴有高热 3 治则治法 清热解毒 4 方药组成 柴胡15g黄芩12g生石膏30g忍冬藤30g连翘15g葛根24g苏叶12g桔梗12g芦根30g板兰根18g甘草6g 柴葛解肌汤 医学心悟 主治 外感风热 里热亦盛证 减赤芍 知母 生地 丹皮 贝母 加忍冬藤 连翘 苏叶 桔梗 芦根 板兰根 方解 柴胡 葛根 苏叶 解表退热黄芩 石膏 清泄里热连翘 板兰根 忍冬藤 清热解毒芦根 清热生津桔梗 甘草 宣肺利咽 甘草兼调和诸药 二 柴胡疏肝散 汤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撰 组成 柴胡陈皮醋炒 各二钱 各6g 川芎香附芍药枳壳麸炒 各一钱半 各4 5g 甘草炙五分 1 5g 用法 水一盅半 煎八分 2 5g 食前服 现代用法 水煎服 汤剂参考剂量 柴胡3 9g陈皮3 9g川芎3 9g香附6 9g白芍5 15g枳壳3 9g炙甘草1 5 9g 功用 疏肝行气 活血止痛 主治 肝气郁滞证 胁肋疼痛 胸闷喜太息 情志抑郁易怒 或嗳气 脘腹胀满 脉弦 方解 柴胡 疏肝解郁 君 香附 疏肝行气止痛川芎 行气活血 开郁止痛陈皮 枳壳 理气行滞芍药 养血柔肝 缓急止痛甘草 合白芍缓急止痛 兼调诸药 佐使 诸药相合 共奏疏肝解郁 行气止痛之功 臣 佐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胁肋胀痛 脉弦 2 加减变化 若痛甚者 酌加当归 郁金 乌药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 肝郁化火者 可酌加山栀 川楝子以清热泻火 3 现代运用 肝炎 慢性胃炎 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可加减使用 4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芳香辛燥 易耗气伤阴 不宜久服 孕妇慎用 方歌 柴胡疏肝芍药芎 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解郁行气滞 胁肋疼痛自能除 三 逍遥散 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甘草微炙赤半两 15g 当归去苗 锉 微炒茯苓去皮 白者白芍药白术柴胡去苗 各一两 各30g 用法 上为粗末 每服二钱 6g 水一大盏 烧生姜一块切破 薄荷少许 同煎至七分 去滓热服 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 加生姜3片 薄荷6g 水煎服 丸剂 每服6 9g 日服2次 汤剂参考剂量 炙甘草3 6g当归6 15g茯苓10 20g白芍6 15g白术10 15g柴胡6 15g薄荷 生姜各3 6g 功用 疏肝解郁 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 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 神疲食少 或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脉弦而虚者 方解 柴胡 疏肝解郁 君 当归 养血和血白芍 养血敛阴 柔肝缓急白术 茯苓 甘草 健脾益气 佐 甘草 调和诸药 兼为使药 用法中加薄荷少许 疏散郁遏之气 透达肝经郁热 烧生姜温运和中 且能辛散达郁 本方肝脾同调 组方严谨 为调肝养血名方 臣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两胁作痛 神疲食少 月经不调 脉弦而虚 2 加减变化 肝郁气滞较甚 加香附 郁金 陈皮以疏肝解郁 血虚甚者 加熟地以养血 肝郁化火者 加丹皮 栀子以清热凉血 3 现代运用 常用于慢性肝炎 肝硬化 胆石症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慢性胃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 经前期紧张症 乳腺小叶增生 更年期综合征 盆腔炎 不孕症 子宫肌瘤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四 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 组成 金银花三钱 20g 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 各15g 用法 水二盅 煎八分 加无灰酒半盅 再滚二三沸时热服 渣 如法再煎服 被盖出汗为度 现代用法 水煎 加酒一二匙和服 药渣可敷患处 功用 清热解毒 消散疔疮 主治 疔疮初起 发热恶寒 疮形如粟 坚硬根深 状如铁钉 以及痈疡疖肿 红肿热痛 舌红苔黄 脉数 方解 银花 清热解毒 消散痈肿紫花地丁 蒲公英 野菊花 紫背天葵子 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散结加酒少量以助药势 有利于痈肿疔毒之消散 临床运用 1 疖疔疮痈 局部红肿热痛者外用及内服均可 2 亦常治外科急性感染 如急性乳腺炎 蜂窝组织炎等 3 亦可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 胆囊炎 肺炎等疾病具有热毒证候者 如热重 可加黄连 连翘之类清泄热毒 或加赤芍 丹皮 生地黄等凉血解毒 五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组成 龙胆草酒炒 6g 黄芩炒 9g 栀子酒炒 9g 泽泻 12g 木通 6g 当归酒炒 3g 生地黄酒炒 9g 柴胡 6g 生甘草 6g 车前子 9g 原书无用量 用法 水煎服 亦可制成丸剂 每服6 9g 日2次 温开水送下 功用 清泻肝胆实火 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1 肝胆实火上炎证 头痛目赤 胁痛 口苦 耳聋 耳肿 舌红苔黄 脉弦数有力 2 肝经湿热下注证 阴肿 阴痒 阴汗 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 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有力 方解 龙胆草 泻肝胆实火 利肝经湿热 君 黄芩 栀子 泻火 燥湿清热 臣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导湿热从水道而去当归 生地 养血滋阴 使邪去而阴血不伤柴胡 疏畅肝胆之气 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甘草 调和诸药 护胃安中配伍特点 泻中有补 利中有滋 降中寓升 祛邪而不伤正 泻火而不伐胃 使火降热清 湿浊得利 循经所发诸症皆可相应而愈 佐 佐使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口苦尿赤 舌红苔黄 脉弦数有力2 加减变化 若肝胆实火较盛 可去木通 车前子 加黄连 若湿盛热轻者 可去黄芩 生地 加滑石 薏苡仁 若阴囊肿痛 红热甚者 可去柴胡 加连翘 黄连 大黄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偏头痛 头部湿疹 高血压及各种急性炎症属肝经实火 湿热者 4 使用注意 方中药多苦寒 易伤脾胃 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 皆非所宜 六 理中丸 汤 伤寒论 组成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 各90g 用法 上四味 捣筛 蜜和为丸 如鸡子黄许大 9g 以沸汤数合 和一丸 研碎 温服之 日三四服 夜二服 腹中未热 益至三四丸 然不及汤 汤法 以四物依两数切 用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日三服 服汤后 如食顷 饮热粥一升许 微自温 勿发揭衣被 现代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 炼蜜为丸 重9g 每次1丸 温开水送服 每日2 3次 或作汤剂 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汤剂参考剂量 人参6 9g干姜6 10g炙甘草6 9g白术6 12g 功用 温中祛寒 补气健脾 主治 1 脾胃虚寒证 脘腹绵绵作痛 喜温喜按 呕吐 大便稀溏 脘痞食少 畏寒肢冷 口不渴 舌淡苔白润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 阳虚失血证 便血 吐血 衄血或崩漏等 血色暗淡 质清稀 3 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 或病后多涎唾 或小儿慢惊等 方解 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所致 干姜 温脾阳 祛寒邪 扶阳抑阴 君 人参 补气健脾 臣 白术 健脾燥湿 佐 炙甘草 1 合参 术以助益气健脾 2 缓急止痛 3 调和药性 佐使 全方温补并用 以温为主 温中阳 益脾气 助运化 故曰 理中 本方可治疗阳虚失血 胸痹病中焦阳虚 痰饮上犯 病后多生涎唾 久久不已 小儿慢惊 证属中焦虚寒者 综观本方 治病虽多 究其病机 总属中焦虚寒 故可异病同治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脘腹绵绵作痛 呕吐便溏 畏寒肢冷 舌淡 苔白 脉沉细 2 加减变化 若虚寒甚者 可加附子 肉桂以增强温阳祛寒之力 呕吐甚者 可加生姜 半夏降逆和胃止呕 下利甚者 可加茯苓 白扁豆健脾渗湿止泻 阳虚失血者 可将干姜易为炮姜 加艾叶 灶心土温涩止血 胸痹 可加薤白 桂枝 枳实振奋胸阳 舒畅气机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痉挛 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4 使用注意 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七 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 各9g 甘草炙 6g 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6g 水一盏 煎至七分 通口服 不拘时候 入盐少许 白汤点亦得 现代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益气健脾 主治 脾胃气虚证 面色萎白 语声低微 气短乏力 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 脉虚弱 方解 人参 甘温益气 健脾养胃 君 白术 健脾燥湿 加强益气助运之力 臣 茯苓 健脾渗湿 苓 术相配 健脾祛湿之功益著 佐 炙甘草 益气和中 调和诸药 佐使 四药配伍 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本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 后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面白食少 气短乏力 舌淡苔白 脉虚弱 2 加减变化 呕吐者 加半夏以降逆止呕 胸膈痞满者 加枳壳 陈皮以行气宽胸 心悸失眠者 加酸枣仁以宁心安神 兼畏寒肢冷 脘腹疼痛者 加干姜 附子以温中祛寒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脾气虚者 附方 1 异功散 小儿药证直诀 四君子汤加陈皮功用 益气健脾 行气化滞 主治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食少便溏 胸脘痞闷不舒等 2 六君子汤 医学正传 四君子汤加陈皮 半夏功用 益气健脾 燥湿化痰 主治 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食少便溏 胸脘痞闷 呕逆等 3 香砂六君子汤 古今名医方论 四君子汤加陈皮 半夏 砂仁 木香 功用 益气健脾 行气化痰主治 脾胃气虚 痰阻气滞证 呕吐痞闷 不思饮食 脘腹胀痛 消瘦倦怠 或气虚肿满 八 玉屏风散 汤 医方类聚 朝鲜 金礼蒙等撰 组成 防风一两 30g 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 各60g 用法 上口父咀 每服三钱 9g 用水一盏半 加大枣一枚 煎至七分 去滓 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 研末 每日2次 每次6 9g 大枣煎汤送服 亦可作汤剂 水煎服 汤剂参考剂量 黄芪12 30g白术12 15g防风6 15g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 面色白光白 舌淡苔薄白 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 易感风邪 方解 黄芪 补脾肺之气 固表止汗 君 白术 健脾益气 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 臣 防风 散风御邪 佐 方名玉屏风者 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 而又珍贵如玉之意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自汗恶风 面色白光白 舌淡脉虚 2 加减变化 自汗较重者 可加浮小麦 煅牡蛎 麻黄根 3 现代运用 常用于过敏性鼻炎 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 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4 使用注意 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 则不宜使用 九 归脾汤 正体类要 明 薛己著 9版宋 严用和 济生方 但无当归 远志 薛己补 组成 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 各一钱 3g 人参一钱 6g 木香五分 1 5g 甘草炙 三分 1g 用法 加生姜 大枣 水煎服 功用 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 主治 1 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 健忘失眠 盗汗 体倦食少 面色萎黄 舌淡 苔薄白 脉细弱 2 脾不统血证 便血 皮下紫癜 妇女崩漏 月经超前 量多色淡 或淋漓不止 舌淡 脉细弱 方解 类解 参 芪 术 草 补脾益气以生血当归 龙眼肉 补血养心茯苓 酸枣仁 远志 宁心安神木香 理气醒脾大枣 调和脾胃 以资化源共奏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之功配伍特点 一是心脾同治 重点在脾 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方名归脾 意在于此 二是气血并补 但重在补气 意即气为血之帅 气旺则血自生 血足则心有所养 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 补而不滞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心悸失眠 体倦食少 便血或崩漏 舌淡 脉细弱 2 加减变化 崩漏下血偏寒者 可加艾叶炭 炮姜炭 以温经止血 偏热者 加生地炭 阿胶珠 棕榈炭 以清热止血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衰弱 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十 六味地黄丸 汤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熟地黄八钱 24g 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 各12g 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 各三钱 各9g 用法 上为末 炼蜜为丸 如梧桐子大 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现代用法 亦可水煎服 汤剂参考剂量 熟地黄10 30g山萸肉5 0g山药15 30g泽泻5 10g牡丹皮6 12g茯苓9 15g 功用 滋补肝肾 主治 肝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 耳鸣耳聋 盗汗 遗精 消渴 骨蒸潮热 手足心热 口燥咽干 牙齿动摇 足跟作痛 小便淋沥 以及小儿囟门不合 舌红少苔 脉沉细数 方解 熟地黄 重用 滋阴补肾 填精益髓 君 山茱萸 补养肝肾 并能涩精山药 补益脾阴 亦能固肾三药配合 肾肝脾三阴并补 是为 三补 为主 泽泻 利湿而泄肾浊 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 淡渗脾湿 与泽泻共泻肾浊丹皮 清泄虚热 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 三泻 为辅 臣 佐 配伍特点 六味合用 三补三泻 其中补药用量重于 泻药 是以补为主 肝 脾 肾三阴并补 以补肾阴为主 六味地黄丸系宋 钱乙从 金匮要略 的肾气丸减去桂枝 附子而成 原名 地黄丸 用治肾怯诸证 小儿药证直诀笺正 说 仲阳意中 谓小儿阳气甚盛 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 以为幼科补肾专药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 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 脉沉细数 2 加减变化 若虚火明显者 加知母 玄参 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 兼脾虚气滞者 加白术 砂仁 陈皮等以健脾和胃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肾炎 高血压病 糖尿病 肺结核 肾结核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阴虚弱为主者 4 使用注意 脾虚泄泻者慎用 附方 1 知柏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 黄柏 功用 滋阴降火 主治 肝肾阴虚 虚火上炎证 头目昏眩 耳鸣耳聋 虚火牙痛 五心烦热 遗精梦泄 潮热盗汗 咽干口燥 舌质红 脉细数 2 杞菊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 菊花 功用 滋肾养肝明目 主治 肝肾阴虚证 两目昏花 视物模糊 或眼睛干涩 迎风流泪等 3 麦味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 五味子 功用 滋补肺肾 主治 肺肾阴虚证 虚烦劳热 咳嗽吐血 潮热盗汗 4 都气丸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 功用 滋肾纳气 主治 肺肾两虚证 咳嗽气喘 呃逆滑精 腰痛 十一 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 组成 酸枣仁炒 二升 15g 甘草一两 3g 知母二两 6g 茯苓二两 6g 芎穷 即川芎 二两 6g 用法 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酸枣仁得六升 内诸药 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 现代用法 水煎 分3次温服 功用 养血安神 清热除烦 主治 肝血不足 虚热内扰证 虚烦失眠 心悸不安 头目眩晕 咽干口燥 舌红 脉弦细 方解 酸枣仁 重用 养血补肝 宁心安神 君 茯苓 宁心安神知母 滋阴润燥 清热除烦川芎 调肝血而疏肝气 与酸枣仁相伍 具有养血调肝之用 佐 甘草 和中缓急 调和诸药 佐使 诸药相伍 标本兼治 养中兼清 补中有行 共奏养血安神 清热除烦之效 臣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虚烦失眠 咽干口燥 舌红 脉弦细 2 加减变化 血虚甚而头目眩晕重者 加当归 白芍 枸杞子增强养血补肝之功 虚火重而咽干口燥甚者 加麦冬 生地黄以养阴清热 若寐而易惊 加龙齿 珍珠母镇惊安神 兼见盗汗 加五味子 牡蛎安神敛汗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神经衰弱 心脏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合征等属于心肝血虚 虚热内扰者 十二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 桃仁四钱 12g 红花三钱 9g 当归三钱 9g 生地黄三钱 9g 川芎一钱半 4 5g 赤芍二钱 6g 牛膝三钱 9g 桔梗一钱半 4 5g 柴胡一钱 3g 枳壳二钱 6g 甘草二钱 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 胸痛 头痛 日久不愈 痛如针刺而有定处 或呃逆日久不止 或内热烦闷 或心悸失眠 急燥易怒 入暮潮热 唇暗或两目暗黑 舌质暗红或有瘀斑 瘀点 脉涩或弦紧 方解 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 牛膝而成 桃仁 红花 活血祛瘀 君 赤芍 川芎 助桃 红活血祛瘀牛膝 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 引血下行生地 当归 养血益阴 清热活血桔梗 枳壳 一升一降 宽胸行气柴胡 疏肝解郁 升达清阳甘草 调和诸药 使 桔梗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共奏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之功 臣 佐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胸痛 头痛 痛有定处 舌暗红或有瘀斑 脉涩或弦紧2 加减变化 若瘀痛入络 可加全蝎 穿山甲 地龙 三棱 莪术等 气机郁滞较重 加川楝子 香附 青皮等 胁下有痞块 属血瘀者 可酌加丹参 郁金 水蛭等 3 现代应用 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风湿性心脏病 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 以及脑血栓形成 高血压病 高脂血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神经官能症 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 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4 使用注意 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 故孕妇忌用 十三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组成 黄芪生 四两 120g 当归尾二钱 6g 赤芍一钱半 5g 地龙去土 一钱 3g 川芎一钱 3g 红花一钱 3g 桃仁一钱 3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气 活血 通络 主治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 口眼 斜 语言謇涩 口角流涎 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 舌暗淡 苔白 脉缓无力 方解 生黄芪 重用 补气行血 君 当归尾 活血通络而不伤血 臣 芍 芎 桃 红 协同归尾活血祛瘀地龙 通经活络合而用之 则气旺 瘀消 络通 诸症向愈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半身不遂 口眼 斜 舌暗淡 苔白 脉缓无力 佐 2 加减变化 生黄芪一般从30 60g开始 逐渐增加 原方活血祛瘀药用量较轻 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 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 可加桑枝 桂枝 下肢为主者 加牛膝 杜仲 语言不利者 加石菖蒲 郁金 远志等 口眼 斜者 可合用牵正散以化痰通络 脾胃虚弱者 加党参 白术等 3 现代运用 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冠心病 小儿麻痹后遗症 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瘫 或单侧上肢 或下肢痿软等属气虚血瘀者 4 使用注意 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 愈后还应继续服用 防止复发 王氏谓 服此方愈后 药不可断 或隔三五日吃一付 或七八日吃一付 但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者 非本方所宜 十四 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宋 杨倓撰 组成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 各等分 并生用 用法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 3g 热酒调下 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 共为细末 每次服3g 日服2 3次 温酒送服 亦可作汤剂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祛风化痰 通络止痉 主治 风中头面经络 口眼 斜 或面肌抽动 舌淡红 苔白 方解 白附子 祛风化痰 尤其善散头面之风 君 全蝎 僵蚕 祛风止痉 臣 热酒调服 助上药宣通血脉 并能引药入络 直达病所 佐使 风邪得散 痰浊得化 经络通畅 则 斜之口眼得以复正 故名 牵正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卒然口眼 斜 舌淡苔白 2 加减变化 初起风邪重者 宜加羌活 防风 白芷等以辛散风邪 病久不愈者 酌加蜈蚣 地龙 天麻 桃仁 红花等搜风化瘀通络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颜面神经麻痹 三叉神经痛 偏头痛等属于风痰阻络者 4 使用注意 若属气虚血瘀 或肝风内动之口眼 斜 半身不遂 不宜使用 方中白附子和全蝎有一定的毒性 用量宜慎 十五 消风散 外科正宗 明 陈实功编著 组成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 各6g 甘草木通各五分 各3g 用法 水二盅 煎至八分 食远服 现代用法 水煎服 汤剂参考剂量 当归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各5 10g 生地10 15g 石膏15 30g 木通 甘草各3 6g 功用 疏风除湿 清热养血 主治 风疹 湿疹 皮肤瘙痒 疹出色红 或遍身云片斑点 抓破后渗出津水 苔白或黄 脉浮数 方解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疏风散邪 君 苍术 祛风燥湿苦参 清热燥湿木通 渗利湿热石膏 知母 清热泻火当归 生地 胡麻仁 养血活血 血行风自灭 佐 甘草 清热解毒 和中调药 佐使 风邪得散 湿热得清 血脉调和 则痒止疹消 臣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皮肤瘙痒 疹出色红 脉浮 2 加减变化 若风热偏盛而见身热 口渴者 宜重用石膏 加银花 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 湿热偏盛而兼胸脘痞满 舌苔黄腻者 加地肤子 车前子以清热利湿 血分热重 皮疹红赤 烦热 舌红或绛者 宜重用生地 或加赤芍 紫草以清热凉血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荨麻疹 湿疹 过敏性皮炎 稻田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者 4 使用注意 若风疹属虚寒者 则不宜用 服药期间 应忌食辛辣 鱼腥 烟酒浓茶等 以免影响疗效 十六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胡光慈 1910 1975 著名中医儿科专家 中医教育家 组成 天麻 9g 钩藤后下 12g 石决明先煎 18g 山栀黄芩 各9g 川牛膝 12g 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各9g 原著本方无用量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平肝熄风 清热活血 补益肝肾 主治 肝阳偏亢 肝风上扰证 头痛 晕眩 失眠 舌红苔黄 脉弦数 常用于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方解 天麻 钩藤 平肝熄风 君 石决明 平肝潜阳 除热明目川牛膝 引血下行 活血利水杜仲 寄生 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 黄芩 清肝降火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 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 朱茯神 宁心安神共成平肝熄风 清热活血 补益肝肾之剂 臣 佐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头痛 眩晕 失眠 舌红苔黄 脉弦2 加减变化 晕眩头痛剧者 可加羚羊角 龙骨 牡蛎等 口苦面赤 心烦易怒 加龙胆草 夏枯草 脉弦而细者 宜加生地 枸杞子 何首乌 3 现代运用 高血压 急性脑血管病 内耳眩晕等属于肝阳偏亢 肝风上扰者 十七 桑杏汤 温病条辨 组成 桑叶一钱 3g 杏仁一钱五分 4 5g 沙参二钱 6g 象贝一钱 3g 香豉一钱 3g 栀皮一钱 3g 梨皮一钱 3g 用法 水二杯 煮取一杯 顿服之 重者再作服 现代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清宣温燥 润肺止咳 主治 外感温燥证 身热不甚 口渴 咽干鼻燥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舌红 苔薄白而干 脉浮数而右脉大者 方解 桑叶 清宣燥热 透邪外出杏仁 宣利肺气 润燥止咳豆豉 辛凉透散 助桑叶轻宣透热贝母 清化热痰 助杏仁止咳化痰沙参 养阴生津 润肺止咳栀子皮 质轻而入上焦 清泄肺热梨皮 清热润燥 止咳化痰本方乃辛凉甘润之法 轻宣凉润之方因本方证邪气轻浅 故诸药用量较轻 且煎煮时间也不宜过长 原书方后注 轻药不得重用 重用必过病所 君 臣 佐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身热不甚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右脉数大 温病条辨 秋感燥气 右脉数大 伤手太阴气分者 桑杏汤主之 右脉候肺 温燥伤肺卫 故脉浮数而右脉大 方剂学 第9版 2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 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咯血 百日咳等证属外感温燥 邪犯肺卫者 十八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 去面 切 焙 各一斤 各500g 用法 上为散 每服二钱 水一盏 入灯心 煎至七分 去滓 温服 食后临卧 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现代用法 散剂 每服6 10g 灯心煎汤送服 汤剂 加灯心 水煎服 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汤剂参考剂量 车前子9 15g瞿麦9 15g扁蓄9 15g滑石10 20g栀子5 10g炙甘草1 5 9g木通9 15g大黄5 15g 功用 清热泻火 利水通淋 主治 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 溺时涩痛 淋沥不畅 尿色浑赤 甚则癃闭不通 小腹急满 口燥咽干 舌苔黄腻 脉滑数 方解 本方为治疗热淋的常用方 其证因湿热下注膀胱所致 滑石 川木通 清热渗湿 利水通淋 君 篇蓄 瞿麦 车前子 清热利水通淋 臣 栀子 清泄三焦 通利水道大黄 荡涤邪热 并能使湿热从大便而去甘草 调和诸药 兼能清热 缓急止痛 佐使 煎加灯心以增利水通淋之力 佐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尿频尿急 溺时涩痛 舌苔黄腻 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 若属血淋者 宜加生地 小蓟 白茅根 石淋 可加金钱草 海金沙 石韦等 膏淋 宜加萆薢 菖蒲 3 现代运用 常用于膀胱炎 尿道炎 急性前列腺炎 泌尿系结石 肾盂肾炎等属湿热下注者 4 用药禁忌 孕妇及虚寒病者忌用 本方多服会引起虚弱的症状 如头晕 心跳 四肢无力 胃口欠佳 十九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 各15g 白茯苓三两 9g 甘草炙 一两半 4 5g 用法 上药口父咀 每服四钱 12g 用水一盏 生姜七片 乌梅一个 同煎六分 去滓 热服 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 加生姜7片 乌梅1个 水煎温服 功用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主治 湿痰证 咳嗽痰多 色白易咯 恶心呕吐 胸膈痞闷 肢体困重 或头眩心悸 舌苔白滑或腻 脉滑 方解 半夏 燥湿化痰 和胃降逆 君 橘红 理气行滞 燥湿化痰 臣 半夏 橘红皆以陈久者良 而无过燥之弊 故方名 二陈 茯苓 健脾渗湿 以助化痰之力生姜 制半夏毒 又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乌梅 收敛肺气 防燥散伤正甘草 健脾和中 调和诸药 佐使 共奏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之功 佐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 咳嗽 呕恶 痰多色白易咯 舌苔白腻 脉滑 2 加减变化 治湿痰 可加苍术 厚朴 治热痰 可加胆星 瓜蒌 治寒痰 可加干姜 细辛 治风痰眩晕 可加天麻 僵蚕 治郁痰 可加香附 青皮 郁金以解郁化痰 治痰流经络之瘰疬 痰核 可加海藻 昆布 牡蛎以软坚化痰 3 现代运用 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胃炎 梅尼埃病 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4 使用注意 因本方性燥 故燥痰者慎用 吐血 消渴 阴虚 血虚者忌用本方 二十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独活三两 9g 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 各6g 用法 上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三服 温身勿冷也 现代用法 水煎服 功用 祛风湿 止痹痛 益肝肾 补气血 主治 痹证日久 肝肾两虚 气血不足证 腰膝疼痛 痿软 肢节屈伸不利 或麻木不仁 畏寒喜温 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 脉细弱 方解 独活 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 君 细辛 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 除经络留湿秦艽 风湿 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 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防风 祛一身之风而胜湿上药相伍 共祛风寒湿邪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补肝肾而强筋骨当归 川芎 地黄 白芍 养血和血人参 茯苓 甘草 健脾益气甘草调和诸药 兼使药之用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 辅以补肝肾 益气血之品 邪正兼顾 祛邪不伤正 扶正不留邪 臣 佐 临床运用 1 辨证要点 腰膝冷痛 肢节屈伸不利 心悸气短 脉细弱 2 加减变化 痹证疼痛较剧者 可酌加制川乌 制草乌 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 活血止痛 寒邪偏盛者 酌加附子 干姜以温阳散寒 湿邪偏盛者 去地黄 酌加防已 薏苡仁 苍术以祛湿消肿 正虚不甚者 可减地黄 人参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坐骨神经痛 腰肌劳损 骨质增生症 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 正气不足者 4 使用注意 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