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7781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初稿) 下冶二小 刘燕平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老师先来做一个采访,一年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师:古代大诗人们也爱写诗赞美自己喜欢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读通诗文、感知诗意。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师: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师帮助指正读中出现的问题。(赠与景是后鼻音,擎、残、犹、橙比较难读。)三、反复朗读、尝试理解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擎雨盖出示多媒体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荷花在夏季的样子和作用,指导观察搜集夏季荷花的图片,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2)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3)菊残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4)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秋季丰收图)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3、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4、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5、孩子们,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吗?(引导:秋天橙黄橘绿,收获的季节,菊花的傲霜,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四、熟读背诵、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熟读背诵。五、书写指导(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1、师: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2、集体评价。六、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齐读后下课)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定稿) 下冶二小 刘燕平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诵古诗。2、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书写“刘”字。二、学习课文(一)图文结合,画中会意1、自由读课文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 指名说,板书:荷 菊)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4、“荷”字的教学。出示荷花荷叶图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理解:擎雨盖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5、“菊”字的教学。出示菊花图。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理解“傲霜枝”。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对比朗读。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出示橙黄橘绿图。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 橘 秋之美)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二)读中悟情,反复吟诵。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体会读。3、个人比赛读。4、男女生比赛读。5、齐读。6、指导背诵。 (三)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1、师: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2、集体评价。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1、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2、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3、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4、孩子们,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吗?(引导:秋天橙黄橘绿,收获的季节,菊花的傲霜,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5、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四、全文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把这首诗最后的一句改写了一下送给大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齐读后下课) 赠刘景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2、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掌握方法,主动学习。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二年级的学生积累背诵的古诗并不少,但对古诗的意思却不甚理解。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主动学习。 2、品味想象,欣赏意境。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我的教学设计分为六个步骤: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三)读中悟情,反复吟诵 (四)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五)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六)总结全文教学反思: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先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浮现出相似的画面,顺应诗境的朦胧,再根据诗句中词语的提示,按照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同时,学习这首古诗时节正好是秋季,我让孩子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从景中感悟作者的情。尊重了孩子的个性观点和见解,对于掌握诗意、感悟诗情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