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76818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上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上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怀疑与学问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已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甲”“乙“丙”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1.第一段中表述“事实和根据”对做学问有重要意义的一句话是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2.第一段中加横线的“做学问也是一样”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做学问同什么是“一样”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起连接上下文的作用。国难危急中口头的消息说得凶险,但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已亲自去观察,做学问同是这样。3.根据第二段中下面这个句子填空。我们相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加线的“是”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对(或正确);加点的“非”在句子中的意思是,不对(或不正确),不对(或不正确)强调。这两个词加引号是为了表示强调。4.第二段阐明做学问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说, 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为什么用一个自然段论述这个问题?答:对待传说,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因为事实和根据是做学问的基础,事实和根据又不能每一个都亲自考查,有时不得不利用传说,传说不一定可靠。5.据第二段的内容说说什么是怀疑精神?答:对待传说做一番事前的思考,不应当随便轻信,这就是怀疑的精神。6.第二段举出哪两个事例?直接证明的是哪一句话?答:举出了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 (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的疑问做为论据。直接证明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7.第二段中加点的“这”字第一个指代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第二个指代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8.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是总结前面第。(填句子序号)句话表述的内容的。9.第三段甲乙丙三处依次应填入哪三个词?把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并说说这样选择的依据。A思索怀疑辨别B怀疑思索辨别B辨别思索怀疑D思索辨别怀疑答:B。人们正确地认识一本书或真正得到某一种学问的过程(提示:先持怀疑的态度,再认真地加以思索,这样才能辨别是非、真伪),也可以根据前文表述的内容:“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10.选段的论点是什么?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原文没有答案,联系全文很容易从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一句中概括。)11.第二、三段主要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二)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是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2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B)。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13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答:_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14文中划实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答:_前两句从反面说理,后两句从正面说理。15文中加粗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答: 16.第2-5句是怎样论证论点的? 第6-10句怎样论证论点的 为了证明第11句话正确,作者12句话和13句话进行了_ 。 16“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中的“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不能。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都要善于经常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这是建立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17“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论证,通过正反对比,突出“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8.本段句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这一观点,请你另写2个事例,作为该观点的论据。哥白尼怀疑“地心说”,提出了“日心说”;伽利略怀疑亚里斯多的“两个铁球,重的比轻的先落地”的说法,创立了“自由落体”理论。(这两个答案叙述应稍详,如第2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认为物体的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千百年来被当成真理。但是伽利略表示怀疑。他在比萨斜塔上当众实验,扔下了一重一轻两个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两个球同时落地。一条新的科学定律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被发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