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667577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大学语文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大学文学院陈珊珊 大学语文 第四章爱国词人 诗人 辛弃疾 陆游公元1126年 金兵大举南下 直陷汴京 将宋徽钦二帝擒往北国 建国近170年的北宋王朝毁于一旦 近百万人口被洗劫一空 广大沦陷区人民激于义愤 奋起抗金 形成了上至朝臣下至庶民的爱国抗金洪流 面对 神州陆沉 的惨痛现实 当年北宋上层歌舞沉醉的靡靡之音被扫荡一空 代之起的是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可饮匈奴血 这种以爱国思想为主旋律的时代强音 辛弃疾 陆游以他们巨大的创作实践和广泛的影响 成为了南宋爱国词坛的领袖 辛弃疾与陆游的出现 标志着南宋文学爱国主义的主流在诗词创作方面所达到的新的高度 第一节辛弃疾辛弃疾 字幼安 号稼秆 山东历城 今山东济南 人 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 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 肤硕体胖 红颊青眼 目光有棱 精神壮健如虎 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 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 收复失地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反抗金朝的暴虐统治 时年 岁的辛弃疾 也乘机揭竿而起 拉起 人的队伍奔耿京部下 为掌书记 并劝耿就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 次年正月 受耿京的委派 辛弃疾等人赴建康 今江苏南京 面见宋高宗 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 辛弃疾等人获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张安国杀害 便立即率领 名骑兵 直奔济州 今山东巨野 有五百万之众的金兵营地 将张安国生擒绑缚于马上 疾驰送到建康处死 这一壮举充分表现出辛弃疾的非凡胆略勇气 唐五代以来 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 即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 北宋时的失意文士和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 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 又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 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 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 成为曹操 刘备那样的英雄 英雄事 曹刘敌 满江红 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 在唐宋词史上 没有谁像辛弃疾这样钟情 崇拜英雄 抒写出英雄的精神个性 苏东坡也曾向往 雄姿英发 的 周郎 但他在赤壁缅怀英雄时 想到的是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那是文士所常有的伤感 而辛弃疾凭吊赤壁时 是 半夜一声长啸 悲天地 为予窄 霜天晓角 赤壁 则显露出英雄壮士的本色 同一环境的不同情绪体验 反映出主体不同的气质 故国沦陷 国耻未雪的仇恨和焦虑 故乡难归 流落江南的飘泊感 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交织于胸 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他萌生出退隐之念 但英雄无功的羞愧感和执着的进取心促使他放弃了隐退的念头 欲进不能 欲退不忍 刚强自信的英雄也禁不住愤然泪下 此词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曲折性 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此词有多重的象征意蕴 春天又匆匆归去 词人由惜春 留春转而怨春 表现出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对英雄生命徒然流逝的惋惜怨恨 正是基于对时间无法挽留和生命有限的焦虑 故对耽误了自我风云际会 建功立业 佳期 的狐媚邀宠而妒贤害能者 如 玉环飞燕 之流格外痛愤 尖刻地诅咒他们必将化为尘土 辛词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 不仅拓展了词境 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 对南宋后期刘克庄 陈人杰等辛派词人以词为抗争社会的武器有着直接的影响 辛弃疾拓展词境的另一个层面是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农村乡土 自苏轼在词世界里初度开垦过后 久已荒芜 虽然朱敦儒晚年词作中也写过 一个小园儿 两三亩地 感皇恩 但那是隐士眼中的生活世界 并非地道的乡野 辛弃疾在江西上饶 铅山的农村先后住过二十多年 他熟悉也热爱这片土地 并对当地的村民和山水景致作了多角度的素描 给词世界增添了极富生活气息的的一道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景线 清平乐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间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词人用剪影式的手法 平常清新的语言素描也一幅幅平凡而又新鲜的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 傲然独立的英雄竟如此亲切地关注那些乡村的父老儿童 体现出辛弃疾平等博大的胸怀和多元的艺术视野 在唐宋词史上 也唯有辛弃疾展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 鲜明独特的意象往往体现出诗人的个性风格 而意象群的流变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诗歌史的变迁 相对而言 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 至柳永 张先 王安石 苏轼而一变 他们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 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 至南渡词又一变 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苦难 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意象 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 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摩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内容的博大精深 表现方式的千变万化 语言的不主故常 构成了稼轩词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雄深雅健 悲壮沉郁 俊爽流利 飘逸闲适 秾纤婉丽 都兼收并蓄 其中最能体现他个性风格的则是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两种词风 写豪气 而以深婉之笔出之 抒柔情 而渗透着英雄的豪气 悲壮中有婉转 豪气中有缠绵 柔情中有刚劲 是稼轩词风的独特外 也是辛派后劲不可企及之处 在两宋词史上 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 成就 地位也最高 就内容境界 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 深刻性 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言 辛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刘克庄即说辛词 大声鞺鞳 小声铿鍧 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 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辛透轩集序 他独创出 稼轩体 确立了豪放一派 影响十分深远 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九八 稼轩词提要 说 其词慷慨纵横 有不可一世之概 于倚声家为变调 而异军特起 能于剪红刻翠之外 屹然别立一宗 迄今不废 周济 宋四家词选 目录序论 也说 苏 辛并称 东坡天趣独到处 殆成绝诣 而苦不经意 完璧甚少 稼轩则沉着痛快 有辙可循 南宋诸公 无不传其衣钵 与他大致同时的陆游 张孝祥 陈亮 刘过和韩元吉 袁去华 刘仙伦 戴复古等词人 或传其衣钵 或与其词风相近 都属同一词派 第二节陆游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 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 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 年的创作历程 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 清末梁启超说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读陆放翁集 之二 如从数量来看 陆诗中爱国主题的作品不足十分之三 但这些诗代表着陆诗的主要思想倾向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 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热爱生活 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 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 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 他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 如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前一首赞美宁静的村景和淳朴的民风 后一首抒写以京华红尘的厌倦 但对江南春雨和书斋闲适生活的描写却优美动人 这又反映出时时梦见铁马冰河的志士陆游 也同样热爱和平的日常生活 陆游一生勤奋创作 流传至今的诗就有九千四百多首 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 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的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咏 正如 唐宋诗醇 卷四二所说 其感激悲愤 忠君爱国之诚 一寓于诗 酒酣耳热 跌宕淋漓 至于渔舟樵径 茶碗炉熏 或雨或晴 一草一本 莫不著为歌咏 以寄其意 第五章宋代散文宋代散文沿着唐代散文的道路而发展 最终的成就却超过了唐文 后人有 唐宋八大家 之说 而八位古文作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 宋代散文的文体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欧 苏等人并不绝对摒弃骈文 他们的古文注意吸收骈文在辞采 声调等方面的长处 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同时 他们又借鉴古文手法 对骈文进行改造 创造出参用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 这样 古文和骈文经过取长补短而各自获得了新的活力 此外 宋代散文中还出现了独具一格的笔记文 这种文体长短不拘 轻松活泼 是古文文体解放的重要标志 散文在传统上具有议论 叙事 抒情三种主要功能 在宋代散文中 这些功能更加完善 而且融为一体 使散文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宋代散文的风格丰富多采 几位大家各具鲜明的艺术个性 就整体倾向而言 宋文的风格是趋于平易畅达 简洁明快 从而在韩文之雄肆 柳文之峻切之外开辟出新的艺术境界 就美学价值而言 宋文与唐文并无高下之分 宋文的风格变化 主要是朝着更加自然 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向发展 这种文从字顺 如行云流水的散文 显然更切于实用 也更易为作者和读者所接受 从宋代开始 古文成为用途最广的散文文体 以古文为主 骈文为辅的文体格局得以确立 历元 明 清诸代而没有变化 明末艾南英说 文至宋而体备 至宋而法严 再答复彝仲论文书 这是后人对宋代散文历史地位的公正评价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 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 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 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请其矢 盛以锦囊 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 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苍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 曰 满招损 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 数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作 伶官传 层次剖析 1 提出盛衰在于人事的主旨 2 用唐庄宗的事迹对主旨进行论证 首先 概述庄宗牢记父亲遗命 出师屡获大捷的情况 对庄宗之 盛 极意加以渲染 其次 就庄宗的盛衰展开感慨淋漓的议论 3 继续阐发主旨 艺术特点 1 一唱三叹 情韵不尽 2 欲抑先扬 对比鲜明 3 记叙形象 议论精辟 答司马谏议书某启 昨日蒙教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 终必不蒙见察 故略上报 不复一一自辩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于反复不宜卤莽 故今具道所以 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 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以为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以授之于有司 不为侵官 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不为生事 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 辟邪说 难壬人 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 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 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盘庚之近 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 未能助上大有为 以膏泽斯民 则某知罪矣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守前所为而已 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层次结构剖析 1 说明写信的缘由 2 批驳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 先批关于变法者 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的指责 后驳实行新法导致 天下怨谤 的谬论 3 表明将改革进行到底 决不为浮议所动的坚定立场 艺术特点 1 行文简练 没有枝蔓 2 抓住关键 辩驳有力 3 气势旺盛 柔中有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