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cccDNA及其意义.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61140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BVcccDNA及其意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HBVcccDNA及其意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HBVcccDNA及其意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BVcccDNA及其意义 贵州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汤正明 2006 08 15 1 2006 08 15 感染科 2006 08 15 2 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以下问题 慢性乙肝难以治愈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常常发生药物耐受抗病毒治疗后容易复发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 HBVcccDNA在病毒持续感染 抗病毒治疗后的再度活跃复制以及药物耐受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就HBVcccDNA 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的阐述 这是我的学习汇报 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感染科 为什么 2006 08 15 3 一 HBV感染初期cccDNA的形成二 HBVcccDNA的稳定性三 核苷类似物不能阻止初始cccDNA的形成四 HBVcccDNA检测方法五 慢性乙肝患者cccDNA检测的意义六 如何清除HBVcccDNA 七 cccDNA在抗病毒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一 HBV感染初期cccDNA的形成 HBVcccDNA存在于肝细胞核内 是病毒成功感染肝细胞的标志 也是慢性乙型肝炎持久存在的关键 其形成过程包括 HBV颗粒与肝细胞膜接触 被细胞以内吞作用摄入 病毒脱壳后核壳体向肝细胞核转移 释放松弛的环状DNA relaxecircularDNA rcDNA 进入细胞核 2006 08 15 4 感染科 2006 08 15 5 rcDNA的正链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一步延长形成全长的rcDNA 正负链末端各自连接并构象发生改变形成cccDNA 最后在核小体内组合形成非整合状态的微型染色体 感染科 2006 08 15 6 细胞核内的cccDNA作为复制模板转录前基因组RNA和其他基因的mRNA 前基因RNA被转运至胞浆 与病毒核心蛋白以及P蛋白组装成核壳体 病毒DNA聚合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 以前基因组RNA为模板逆转录子代DNA 核壳体成熟 感染科 2006 08 15 7 成熟的核壳体有两个去向 部分再进入细胞核重新形成cccDNA 不断补充核内cccDNA池 部分进入内质网与病毒蛋白组装成病毒颗粒向细胞外分泌 感染新的肝细胞 病毒cccDNA的产生也有两个途径 既可由肝细胞内已有的病毒在复制周期中产生 也可由新感染的肝细胞产生 如图所示 感染科 2006 08 15 8 感染科 2006 08 15 9 感染科 HBV复制过程 2006 08 15 10 感染科 2006 08 15 11 复制方式 HBV吸附cccDNA转2 1KbmRNA外衣壳蛋白录内衣壳蛋白3 5KbmRNA 前基因组 反转录HBVDNA负链复制 DNA组装与释放 感染科 2006 08 15 12 动物实验证实 处于稳定感染的肝细胞内大约有30 50个cccDNA拷贝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cccDNA实时定量检测 平均每个感染细胞含有33拷贝 与动物实验结果相符 稳定感染的肝细胞核内cccDNA一般维持在一定水平 既满足病毒复制需要 又不对细胞产生毒性 感染科 2006 08 15 13 这一调节机制通过病毒胞膜蛋白负反馈机制来实现 前C区蛋白发生变异可导致cccDNA大量扩增 并引起细胞死亡 cccDNA的稳定对维持细胞的长期感染状态起决定作用 感染科 2006 08 15 14 cccDNA和rcDNA在结构和理化特性上有3点不同 1 rcDNA在正链与负链上均有缺口或缺刻 只是部分区域互补才能形成环状结构 但非超螺旋结构 而cccDNA两条链均是完整的 两者共价互补 形成超螺旋结构 感染科 2006 08 15 15 2 rcDNA能与蛋白共价结合 cccDNA则不能 3 由于缺口或缺刻的存在 rcDNA可以被一些核酸酶降解成核苷酸或单核苷酸 而cccDNA则由于是超螺旋且双链结构均完整 一般不会被上述酶降解 感染科 二 HBVcccDNA的稳定性 对HBVcccDNA半衰期的认识来自动物实验 核苷类似物可以抑制胞浆内病毒DNA的逆转录 从而阻断胞浆内病毒DNA进入细胞核内再形成cccDNA 使人们可以在动物实验模型中研究cccDNA半衰期 2006 08 15 16 感染科 2006 08 15 17 Addisson研究发现 拉米夫定 双脱氧鸟苷前体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抑制DHBV的复制 1周后斑点杂交法检测表明 血清DHBVDNA下降至检测水平以下 肝组织中cccDNA呈指数下降 其半衰期为35 57天 感染科 2006 08 15 18 Moraleda等通过土拨鼠原代细胞抗病毒研究结果显示 cccDNA的半衰期很长 其清除依赖于感染细胞的死亡 但是也有相反的报道 尽管用人的原代肝细胞感染HBV 可以观察到cccDNA的合成和缓慢增加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原代人肝细胞中cccDNA的半衰期的报道 感染科 三 核苷类似物不能阻止初始cccDNA的形成 Delmas等研究发现 阿德福韦能降低培养细胞内DHBVDNA 包括cccDNA 水平 说明病毒感染后起始的病毒基因组向cccDNA的转换在阿德福韦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发生 但扩增合成cccDNA的过程被抑制 2006 08 15 19 感染科 2006 08 15 20 Kock等研究发现 阿德福韦 拉米夫定都可以部分抑制病毒感染后初始的cccDNA转换 前者作用更强 但是 即使联合用药也不能完全抑制初始cccDNA的转换 因此 说明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HBV仍有能力感染新的肝细胞 给抗病毒治疗带来困难 因而对慢乙肝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感染科 四 HBVcccDNA检测方法 1 细胞内cccDNA的抽提与纯化最常用的抽提细胞内cccDNA的方法是蛋白质 去污剂沉淀法 其原理是基于rcDNA和cccDNA与蛋白质结合能力的差异 rcDNA能与蛋白质共价结合 与绝大多数细胞染色体DNA一起形成沉淀 而cccDNA不能与蛋白质结合故游离于上清中 用酚氯仿抽提上清即可得到cccDNA 根据缪晓辉等的经验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 抽提较为费时 一般需要4 5小时 酚氯仿抽提环节多 得率不高 对于冻存的富集细胞 pellet 难以充分裂解 单裂解这一步可能需要3 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此外 在上清中实际仍然含有少量的rcDNA 而在沉淀中实际上也存在着一部分cccDNA 2006 08 15 21 感染科 2006 08 15 22 为进一步分离cccDNA rcDNA和单链DNA 可以对抽提产物进行纯化 以酶切法最为常用 外切核酸酶 是一种3 5 外切酶 对带有钝端 5 突出端或有缺口的双链具有特异性 而不能降解带有3 突出端 至少4个碱基 的双链DNA 绿豆核酸酶则以内切方式降解单链DNA或RNA 而保持双链DNA的完整性 二者的比活性 1000 可用于选择性切除双链DNA的突出单链末端 以及切除单链DNA或RNA 也可单用绿豆核酸酶酶切rcDNA 或先用外切核酸酶 将rcDNA降解成单链 然后再用绿豆核酸酶酶切 感染科 2006 08 15 23 该方法也有其缺点 如抽提产物被稀释 降低了检测敏感度 绿豆核酸酶的反应缓冲液对PCR反应有抑制作用等 缪晓辉等尝试用小量质粒抽提试剂盒抽提去抽提HepG2 2 15细胞内的cccDNA 结果发现得率比上述所用方法均要高 操作也简便 所有操作在30分钟内就可完成 感染科 2006 08 15 24 2 cccDNA的定性检测既往绝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是用Southernblot对cccDNA进行定性检测 该方法是分子生物学的经典方法 但技术要求较高 敏感度低 感染科 2006 08 15 25 近年来 也有较多文献报道用PCR技术对cccDNA进行检测 但是 由于PCR技术灵敏度极高 rcDNA和cccDNA的序列又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因此在用PCR技术检测cccDNA时 必须确保只能扩增cccDNA而rcDNA不被扩增 目前利用rcDNA和cccDNA结构上的差异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rcDNA的正链和负链上均存在缺口 故可以设计跨越两个缺口的引物 使rcDNA不会被扩增 而cccDNA由于是完整的双链结构则可以被选择性扩增 同时可设计另一对不跨越缺口的引物或只跨越一条链的缺口的引物同时检测cccDNA和rcDNA 图1 Kock等成功地用这种选择性PCR的方法在检测感染细胞内的cccDNA和rcDNA 感染科 2006 08 15 26 此外 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可用套式PCR nestedPCR 的方法 感染科 2006 08 15 27 感染科 2006 08 15 28 但是有报道认为跨缺口引物对两种DNA的选择性不是绝对的 在PCR检测cccDNA时 起始模板量不能过高 否则rcDNA也有可能被扩增 Kock等发现每个PCR反应管中HBVDNA的量在1pg 约6 105拷贝 时能达到最佳的灵敏度与选择性 因此在分析前应估计标本中HBVDNA的量 虽然套式PCR更为灵敏 但由于需取PCR产物进行再次扩增 因此在操作中要注意防止PCR产物污染 避免假阳性 感染科 2006 08 15 29 3 cccDNA的定量检测在定性检测的基础上 可以进一步对cccDNA进行定量检测 仍以PCR定量分析技术中 尤其是竞争PCR技术的敏感性和精确度高 方法是在PCR反应管中加入一种已知量的 能与野生模板等效扩增的内参照 内参照是经过突变处理的 其两端尤其是引物退火区的序列与野生模板相同 PCR扩增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将野生片段与突变片段区分开 分别计算其绝对量 或求出其相对比值 就可以推算PCR扩增以前野生模板的量 感染科 2006 08 15 30 He等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ccDNA的方法 他们将TaqmanMGB探针设计在负链缺刻的下游 与负链互补结合 对cccDNA 在上游引物的引导下 Taq酶到达TaqmanMGB探针所结合的位点 利用其5 3 外切活性将探针切断 3 端的淬灭基团失去对5 端的发光基团的抑制作用 从而产生荧光信号 每扩增一个cccDNA分子 就会产生一个荧光信号 PCR仪可对产生的信号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荧光信号的强弱对cccDNA进行定量 对rcDNA 由于上游引物引发的链延伸不能通过负链缺刻 故不能使TaqmanMGB探针被Taq酶切断产生荧光信号 该方法的特异性比选择性PCR进一步提高 可以消除高rcDNA背景可能产生的非特异性扩增 该方法的检测低限可达100个拷贝 灵敏度比目前应用的任何一种其它方法都高 所有检测在2小时内可完成 感染科 2006 08 15 31 还有其他一些更为敏感的检测方法 如Shao等报告的两步法对cccD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其设计与He等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即都是利用rcDNA与cccDNA分子结构上是否完整来有效地将二者区分开来 实现对cccDNA的特异性检测 感染科 2006 08 15 32 该方法在荧光探针位置的选择上更符合荧光PCR的要求 即探针越靠近引物效果越好 这样检测到的荧光信号质量和实时扩增曲线形状可能更佳 而在He等的方法中探针与上游引物点之间的距离则至少需要在230个碱基以上 但是 该方法存在与套式PCR类似的缺点 即需要分两步操作 单链延伸反应管开盖后极有可能造成产物污染 感染科 五 慢性乙肝患者cccDNA检测的意义 第一 cccDNA可作为评价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新指标 目前临床上评价干扰素 核苷类似物这些抗乙肝病毒药物时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即其评价指标主要是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与否 血清乙肝病毒DNA水平的变化以及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等 2006 08 15 33 感染科 2006 08 15 34 诚然 这些指标对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而言非常重要和实用 也是临床医师选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时的依据 然而对于何时停用抗病毒药物 停用抗病毒药物后乙肝病毒是否会重新复制活跃导致乙肝复发 则缺乏客观而有效的指标 感染科 2006 08 15 35 开展肝细胞内乙肝病毒cccDNA的动态定量监测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治疗前后肝细胞内乙肝病毒cccDNA含量的变化应该纳入到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的指标体系中来 从一定意义上说 只有能够彻底清除乙肝病毒cccDNA的药物 才能算是真正 有效 的抗病毒药物 感染科 2006 08 15 36 第二 检测乙肝病毒cccDNA可作为评价乙肝病毒是否能感染肝外组织的客观指标之一 乙肝病毒不仅仅是一种嗜肝病毒 一些肝外组织中也可检测到乙肝病毒DNA 如肾脏 胰腺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等 早就有人发现乙肝病毒可以感染白细胞 而这种免疫细胞的感染似乎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反应 从而导致机体清除乙肝病毒的能力下降 关于PBMC能否被乙肝病毒感染的问题目前仍有争议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确立PBMC被感染的标准 我们认为把PBMC细胞内是否存在cccDNA作为判断感染的标准是最可靠的 cccDNA的形成是乙肝病毒的侵入细胞后在细胞内进行复制的起始步骤 也是转录合成前基因组RNA pregenomicRNA pgRNA 的前体 是建立病毒感染状态的最重要标志 没有cccDNA的形成也就没有其后的一系列过程 感染科 2006 08 15 37 Kock等用乙肝病毒去感染体外培养的PBMCs时 发现不能在细胞内检测到cccDNA 相反 如果转染的是肝细胞 则非常容易检测到cccDNA 此外 在乙肝患者的肝组织内 能检测到cccDNA和rcDNA 而在其PBMC中 则只能检测到rcDNA 感染科 2006 08 15 38 认为乙肝病毒是不能感染PBMC 即使PBMC中检测到乙肝病毒 也只是血液的病毒DNA与PBMC表面牢固结合 不易被PBS等洗涤下来 抽提细胞所得到的病毒DNA其实并不存在于细胞内 或病毒仅仅是被PBMC所 吸收 absorption 并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感染状态 这一实验结果给我们很多启发 也加深了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认识 感染科 2006 08 15 39 第三 检测乙肝病毒cccDNA可评价乙肝患者病情 缪晓辉等用选择性荧光定量PCR对93例乙肝患者血清作回顾性分析时 发现24例患者血清HBVcccDNA呈阳性 其中慢性乙肝中度以上的病例占70 以上 感染科 2006 08 15 40 缪晓辉等用选择性荧光定量PCR对93例乙肝患者血清作回顾性分析时 发现24例患者血清cccDNA呈阳性 其中急性乙肝1例 慢性乙肝 轻度 6例 慢性乙肝 中度 6例 慢性乙肝 重度 3例 肝炎肝硬化2例 慢性乙肝 重型 6例 其中慢性乙肝 中度 以上的病例占70 以上 虽然经过统计学分析还不能看出显著差异 样本量还不够大 血清cccDNA阳性与病情的轻重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但是 从理论上推测 既然存在于肝细胞胞质和线粒体中的转氨酶等酶类在肝细胞被破坏时能释放到血液中 那么存在于肝细胞核内的cccDNA分子在肝细胞变性 坏死时应该也可以释放到血液中 而且病情越严重 变性坏死的细胞越多 对于同一个患者而言 在某一时间段内 其血液中的cccDNA水平应该也相应地越高 对判断病情有意义 感染科 2006 08 15 41 虽然经过统计学分析还不看出显著差异 样本量还不够大 血清HBVcccDNA阳性与病情的轻重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目前通过肝活检来监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的cccDNA水平变化存在着一定困难 因而监测血液中的cccDNA的动态变化也许更具有现实意义 当然 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比如血液中的cccDNA水平远远低于肝组织中的cccDNA水平 也远远低于血液中的的rcDNA水平 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cccDNA定量检测的灵敏度 感染科 2006 08 15 42 但是 从理论上推测 既然存在于肝细胞胞质和线粒体中的转氨酶等酶类在肝细胞被破坏时能释放到血液中 那么存在于肝细胞核内的cccDNA分子在肝细胞变性 坏死时应该也可以释放到血液中 而且病情越严重 变性坏死的细胞越多 对于同一例患者而言 在某一时间段内 其血液中的cccDNA水平应该也相应地越高 对判断病情有意义 感染科 2006 08 15 43 目前通过肝活检来监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的cccDNA水平变化存在着一定困难 因而监测血液中cccDNA的动态变化也许更具有现实意义 感染科 2006 08 15 44 当然 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例如血液中HBVcccDNA的水平远远低于肝组织中的水平 也远远低于血液中的松弛环状DNA rcDNA 水平 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cccDNA定量检测的灵敏度 感染科 六 如何清除HBVcccDNA 目前认为有两种策略 通过有效的 长疗程抗HBV药物治疗 可长期 明显抑制HBV外源性感染 HBV不断感染肝细胞 和内源性复制 HBV在细胞内不断复制 可持续减少和阻断对HBVcccDNA库的补充 最后达到耗竭的目的 2006 08 15 45 感染科 2006 08 15 46 打破免疫耐受 消除免疫耐受 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尤其是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通过细胞溶解机制和非细胞溶解机制 消除细胞内 外的HBV 包括HBVcccDNA 这是根治HBV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 感染科 2006 08 15 47 但由于免疫耐受的机制迄今尚不清楚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而免疫耐受的机制和程度 个体差异很大 治疗效果亦不同 到目前为止 尚无针对免疫耐受有效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各种治疗性疫苗尚在研究中 研究HBV感染的免疫耐受机制 虽然难度很大 但这是治疗HBV感染的根本措施 应加强研究 感染科 七 cccDNA在抗病毒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cccDNA是观察抗病毒疗效的重要指标 目前肝组织中cccDNA定量检测还没有成为常规检查手段 但是在开展新的抗病毒药物或抗病毒药物新的组合临床实验中 可以根据肝组织中cccDNA定量来确定治疗终点 2006 08 15 48 感染科 2006 08 15 49 上述临床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制定抗病毒疗程 还有助于认识病毒的清除或病毒产生耐药的机制 血清cccDNA定量检测 HBsAg的定量检查是否可以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来替代肝组织中cccDNA定量检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感染科 2006 08 15 50 谢谢 感染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