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doc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57586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无锡豪文教育 孙宝莲5 七律 长征一、字音字形。逶迤(wi y) 磅礴(png b) 岷山(mn)二、词语释义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细浪:小浪花。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大渡:指大渡河。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万水千山:很多的山和水。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七律长征作者是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全诗共四联,记载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3、“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4、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5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6、长征概况:中央红军主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从江西瑞金、云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沿着五岭的北坡西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一九三五年五月初,巧渡金沙江,月底,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九三五年九月中,越过岷山,攻占腊子口,十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战略大转移。四、诗句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五、重点语句赏析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英雄红军的眼里,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不过是一道道细小波浪在翻滚;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只是几颗滚动着的小小泥球。此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此句运用夸张手法,缩小了人的视觉感受,突出表现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 “暖”字形象地概括了那种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胜利、喜悦的心情。“寒”字形象地写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场恶战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写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这两句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气概。八、中心思想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6、狼牙山五壮士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 狼牙山五壮士作者沈重。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2、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讲述了:接受任务(略)痛击敌人(详)引上绝路(略)顶峰歼敌(详)跳下悬崖(详)五部分内容。3、五壮士指: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4、“绝路”在文中指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所以称这条路为绝路。 5、理解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A“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B一个“走”字,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C这句话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是一句比喻句,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6、课文两次讲到完成任务,第3自然段有一次,第6自然段有一次。重点写了第二次完成任务,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战斗的艰难和五壮士的英勇顽强,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7、表示团结一心的成语: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表示发奋图强的成语:奋发图强、励精图治 表示勇敢顽强的成语: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前仆后继、大义凛然 7、开国大典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2、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3、在记叙开国大典开始前的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4、典礼临近开始,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无比拥戴,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5、当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两个句子,表现了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自豪的感情。三、问题探究1文章主要写了主要写了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场面。2、揣摩下列语句,感受开国大典现场的氛围。 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的气氛。2)到了正年,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的盛况。3)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飖拂的声音,到后来,每声地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全场的肃静与炮声、旗帜飘拂声,以及炮响过后的掌声构成动静的变化,表现了开国大典的庄严隆重。4)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群众把嗓子喊哑、手掌拍麻与还不能表达尽内心的情感构成反差,突出了群众热清、自豪、喜悦的情感,也渲染了阅兵式雄壮激昂的氛围。8、灯光一、词语解释:豫皖苏: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的走憧憬:向往。黑魆魆:形容黑暗。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璀璨:本文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二、按课文内容填空。1、灯光作者是王愿坚。本文以灯光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灯光下读书,在战斗中牺牲自己,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道路的故事。塑造了战斗英雄郝副营长的伟大形象,热情歌颂了革命先烈的英勇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2、最后一节的作用;照应开头,寄托了作者的哀思和愿望,不要忘记革命先烈。3、“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谁说的什么情况说的想到了什么第一次游人看到广场上璀璨的灯光过去的困苦生活和现在人们幸福的生活。第二次郝副营长看到书上的一幅插图胜利以后人们过上幸福生活,人人都能够在灯光下看书、学习。第三次郝副营长听了我对电灯的描述后胜利以后人们过上幸福生活,人人都能够在灯光下看书、学习,为了战斗的胜利勇往直前。4、理解有关对灯光描写的句子。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作者看到宏伟的天安门,产生幸福感、自豪感,感到光明、温暖。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表现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郝副营长希望下一代在电灯下学习,过上幸福生活。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郝副营长为了下一代过上幸福生活,英勇献身。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作者对郝副营长深深的怀念。5、课文以灯光为题的深刻含义: 文章以灯光为线索,贯穿全文。灯光象征幸福安乐的生活,课文以灯光为题,告诉读者:这样温暖明亮的灯光,这样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也突出了革命烈士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赞叹了他们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