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庆祝新中国70周年征文3篇【篇一】作为成长在红旗下的“80后”,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见证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层出不穷的科学技术也一直改变着人类的通信方式,从早期的书信传情,到后来的电报、广播和电视,乃至当前的互联网,无数的广电人在技术更新的浪潮中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泪水。怀着对广播电视的热爱,我选择了广播电视这一行业,也是我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随着国家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从传统的报纸、杂志、期刊等传统纸面媒介,到今日的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高度融合,广播电视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高峰,一大批广播电视重大工程的实施,为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作为一名广电技术从业者,我也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中逐渐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从模拟广播电视到数字广播电视,从标清分辨率到高清、4K分辨率,从有线网单向传输到有线网双向互动,从传统媒体传播到融合媒体的技术架构,从多种单一信号传输方式到有线、无线和卫星的深度融合传输,从广播电视的单一业务到今日的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当前,超高清电视(4K/8K)、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IPv6、三网融合、数字声音广播(CDR)、应急广播、3D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网、新一代直播卫星系统、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等多项重点科研技术项目层出不穷。生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能够参与到这些技术的变革中,能够为广播电视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深感自豪。作为广电技术从业者,我们时刻关注各种最新的和领先的技术,引领和把握广播电视技术方向,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工作。有时候为了完成科研测试任务,我们曾深入到各种艰苦恶劣的环境。工作中,我们领略寒风刺骨的冰封雪盖,穿越热情似火的沙漠酷暑,踏出山路陡峭的悬崖峭壁,见证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喜怒无常。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下思念着家里的亲人,从风光旖旎的海南岛,到物产丰富的黑土地,从茫茫无人烟的戈壁滩,到骄阳四射的东部沿海,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深夜里我们曾仰望着星空,始终不畏长途跋涉的艰辛、克服饥肠辘辘的困顿,用脚步丈量着辽阔的祖国山河。新的时期,新的希望,新的旅途,新的征程,我们期望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早日攀上新高峰做出应有的贡献。“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吹响了号角。我们将“奋发有为广电技术,不忘初心再踏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祝福新中国70华诞!【篇二】我是一个出生在旧社会,生长在红旗下,一生从事祖国建设,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各个岗位上努力奋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力拼搏的一个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培育我长大,解放军大学校把我培养成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祖国的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为我提供了报效祖国的舞台。1961年,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602部队通信教导队的强化训练下掌握了无线电通信技术。1966年复员后,我在北京市建设工程局设备安装公司工作并掌握了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技术。1978年恢复教育制度后,当时的单位广播电视部行政司给我机会,去北京电力学校上了4年学,补上了文化知识课。党的培养教育使我从一个普通战士、普通工人成长为一个高级工程师、基建处副处长、技术处处长和局副总工程师。我也用自己的所学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一个又一个艰巨任务。在部队期间,我较好地完成了师部对军、军区、总参的战备值班通信联络任务;1963年参加邯郸地区防洪救灾,较好地完成了邯郸地区防汛指挥部的通讯联络任务;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我以全师无线电通信收报竞赛第一名的成绩被选入军代表队,参加了著名的1964年全军大比武。复员到北京后,在设备安装公司期间,我先后参加了北京轴承厂改造工程、05工地、北京石化总厂会战工程、地面卫星站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建设。1974年4月1日我调入中央广播事业局后,完成了局行政司所辖地区的电气设备维修任务,建立了广播事业局第一个电度表维修校验室。1978年至1982年我脱产上学。1984年,我负责广播电视部北京地区所在单位的安全用电、计划用电、节约用电管理工作,完成了全部由用电包费制改为计费制的任务。1986年,我接受了组织上交给我的电力室改建任务,通过多方调查研究、科学设计、严密组织,于1991年建成电力业务楼,解决了该项目立项12年一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并成功解决了由电力业务楼配电室给新建中央台业务楼送电的问题(1997年正式送电),为中央台迁出广播大楼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证中央台业务楼1992年12月15日开工,根据部领导指示,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冒雨在洗印楼、资料楼屋顶加建2000平方米办公用房,以解决中央台新建大楼搬迁急需。根据新302小区居民的强烈要求和时任部长艾知生同志的指示,局领导又派我负责新302住宅项目的筹建工作,至1996年完成项目报批,具备正式开工条件后,又被局里调去解决给中央台新建业务楼送电问题。1997年,我又接手广播大楼加固维修改造项目,解决了加固、改造、维修设计中的诸多难题,成功解决了收听收看机房建设、广播电视机房及其通往各台的广播电视线路改造和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统一设置、大小电影审片室的建设、贵宾接待室的建设等问题,仅用一年时间,成功组织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边办公、边施工”的加固、改造、维修项目(自1998年10月1日至1999年9月30日),为国庆5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夜景照明还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我个人也获得了北京市政府颁发的“迎国庆50周年长安街及延长线整治工程突出贡献奖章”,还受北京市领导邀请到北京市建委介绍了组织实施广播大楼加固改造维修工程的先进经验。2001年,我又接受总局监测中心邀请,总局领导委托,参加了西新工程的建设,主持了总局监测中心机房、大屏幕室和电视电话会议室的建设项目,在总局给定的两个月工期内,提前4天全面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中央领导(江泽民总书记和李岚清副总理)和总局领导的表彰和接见。2002年9月13日,总局领导命令我在10月15日前(32天)负责建成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中心,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我组织参建单位人员,打破常规,采用各种特殊施工组织手段,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了任务,确保了“十六大”的安全播出,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和部领导的表扬。2002年受总局和局领导委托,又为总局编制了第10个基本建设五年规划,规划了总局技术业务楼(现在的监管大楼)、广电大厦(现在的广电国际酒店)、老302宿舍改造(现在的真武家园)3个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和地下车库、剧场后楼改造、武警楼与机关食堂的建设项目及南业务楼和电力业务楼的装修改造项目,共计约30万平方米。2003年还组织了总局在京单位部分宿舍的大修工作。同时,还做出了总局大院分三期改造的实施计划,最终实现建成一个花园式的机关大院的建设目标。2005年4月21日,我到了退休的年龄,被总局党组批准的部分建设项目尚未完成,我又遵照总局领导和局领导的指示,为总局编制了第11个基本建设五年规划,对总局党组已批准的尚未完成的基本建设项目提出了我的意见,该意见也被总局党组再次批准,现已经全部实施。目前的机关大院及周边职工住宅的建筑现状,都是总局各单位实施总体规划的结果。每当我走进机关大院和各个宿舍区的时候,虽然感到有些地方有些遗憾,但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我见证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职工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广播电视的播出、监管完全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并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可以非常欣慰地说,我这一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尤其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彰,我终于可以无愧的说:我是共和国的建设者。【篇三】2009年,郭承跃23岁,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无棣县供电公司马山子供电所工作。师傅来接他,乘坐供电所皮卡车出县城,一路向北,向北,再向北。越走越荒凉,他的心也越来越凉行驶过10公里,再向北。行驶过20公里,还向北。行驶过30公里,以为要到目的地了,继续向北。也不敢问师傅,马山子供电所到底是个啥地方啊?行驶60公里后,马山子镇终于到了,没想是这么个地方。马山子供电所的位置是渤海湾与冀鲁交界处,山东的最北端。这里遍布滩涂和海汊,供电所服务面积达52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域面积,人烟却很稀少,汽车在路上跑半天,见不到一辆车,很少看到人。好像有桶冰水从头上浇到脚下,郭承跃感到透心凉。晚上临睡觉,师傅过来嘱咐他,夜里盖好被子,别感冒了。他想,开什么玩笑,大夏天的盖被子防感冒,天方夜谭吗?没当回事。第二天早上起来,咳嗽,鼻塞,真感冒了。晚上这里比白天温度下降十几度,不盖好被子感冒是经常的,他被来个下马威。无棣县是个贫困县,这里又是贫困县最偏远的供电所,情况可想而知。头一天在工地上休息,听师傅介绍供电所情况。第二天跟着师傅去巡线,感受一下实际。道路坑坑洼洼,皮卡车在路面上蹦蹦跳跳,没有平稳的时候。看看路边的线路,全是老旧的裸铝线,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差。心里一个劲儿打鼓,环境这样恶劣,怎么工作啊?问师傅,还有多远能到村子里?师傅说,早着呢,你想干啥?他说想喝水,师傅随身带了一只水壶,递给他说,这里的地下水又苦又咸,出门一定把饮用水带好。不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就麻烦了。天空飘过乌云,一点预兆没有,大风裹挟大雨袭来,令人猝不及防。皮卡车在大雨中艰难前行,望着车窗外荒凉的滩涂,他难受得想哭,这是人待的地方吗?没等到目的地,供电所打电话通知,因为下雨线路跳闸了,让他们停车就地巡查,看看哪里出现故障。师傅停车,和他说,这地方线路老旧,经不起恶劣天气。所里电工少,6个人服务1万多户,线路出现故障,抢修起来格外难。他和师傅冒雨巡查,在濛濛雨幕中,看到两根电杆东倒西歪,上面的电线耷拉在泥水里。师傅赶紧给供电所打电话,说明倒杆地点,让供电所派抢修人员与他们会合抢修。两个多小时之后,增援的抢修人员才赶到。大家投入抢修,在雨中忙个不停全部抢修完成,已是傍晚,又累又饿又乏,收工往回走,他像一滩泥瘫软在在皮卡车上。路两边都是水,勉强能看到中间窄窄的路。有的地段水漫过路面,皮卡车摇摇晃晃在水里行驶,像是一条船,不知什么时候出危险。回到供电所是半夜了,郭承跃一头扎在床上,动都不想动,思想斗争非常剧烈:能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干吗?他的思想波动被师傅看在眼里。两个人一同外出巡线的时候,经过一片滩涂,地上长着一簇簇有点发红的植物,他叫不上名字。师傅和他说,本地人叫这种植物“红荆条”,学名是红柳。在海水浸泡的滩涂上,别的植物都成活不了,只有红荆条顽强地生长着。咱们也得像红荆条,越是艰苦越要扎根,没有红荆条精神,做什么都做不好!他心里感到很震撼,从师傅身上,他学到了大学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他和师傅到离供电公司最远的一个渔村,哪里有户人家断电了。家里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老两口,老太太患病卧在床上。他们到达后,先检查外面的线路,没发现问题。在检查室内,也没问题。拉开保险盒,原来是保险丝断了。这点小故障年轻人自己就能解决,可换成老人就一点办法都没有。郭承跃心里沉甸甸的,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越需要有人帮助啊他们准备往回走,老大爷从后面追上来,硬塞给他们几个熟鸡蛋,叫他们路上吃。老大爷说,实在没什么感谢的,叫你们跑这么远的路。你们管电的真是好样的!老大爷翘起了大拇指。郭承跃心里暖暖的,为了这里淳朴的老百姓,辛苦付出是应该的。回来的路上,又看到了滩涂上的红荆条, 想到师傅说的红荆条精神,他有了切身体会但是,在这里工作确实很难。在无棣县的其他区域,供电的输配电线路基本都是取直径,减少走弯路。这种取直线径的做法在马山子供电所管理的供电区域不行,这里虾池、盐池很多,电力线路为保护客户利益,绕着虾池、盐池建设。供电所员工巡线,都是在虾池、盐池间的泥泞小道上,甚至就不是路。脚插进泥里拔不出来,只能前脚站稳后,再用力把后脚拔出来,鞋上的泥有几斤重,大风吹来顶得人走不动路这样的巡线不要说是一天,半天下来就筋疲力尽,找到一块干爽的地方一屁股坐下,形象点说是瘫在地上。皮卡车行驶的乡村道路不到3米宽,又十分泥泞。两边是灌满海水的盐池、虾池,有时遇到大雨,还是夜间抢修,只能看清楚车前面几米。皮卡车打滑,扭扭曲曲的就像在大海里。因为看不清路面,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那种煎熬不身临其境很难体会。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出现电力故障的渔村。漆黑的夜晚,漆黑的渔村,村子的乡亲都不相信他们会来,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几个老乡拉住他们的手不肯松开那一刻,郭承跃心里很感动,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值了!近的村庄距离供电所几公里,远的村庄距离供电所几十公里, 三年后,郭承跃都跑遍了。他把自己的心思都用在了这片土地上,从线路到台区到客户,他都清清楚楚,成为一张“活地图”。期间,有员工要求调转,离开了这里。问他,你什么时候走啊?他憨厚地笑了笑,没回答。工作之外,生活也遇到了难题,就是婚姻问题。寿光老家的父母隔三差五就打电话问,找对象了没有?凭学历,凭能力、凭长相,凭为人,他如果在别的地方工作找女朋友不是难事。可在马山子供电所工作,找女朋友就成了难题。一是基本接触不到女同志;二是别人在县城里给他介绍女朋友,对方一听他的工作地点就打了退堂鼓。有的相中他了,让他给一个准确答复:什么时候能调回无棣县城?他笑了笑,还没考虑呢?十几次相亲都吹了,找对象成了难题,对此他都没什么信心了。第20次被介绍女朋友,正好赶上去无棣县城办事,穿着工作服匆匆忙忙和姑娘见面。介绍人埋怨他,不能换身衣服吗?人家是小学教师,对外表挺看重的。他说,就这样吧,能不能成不在衣服上。两个人见面,说话挺投缘的。姑娘问,什么时候能调回无棣县城啊?他最怕的就是这句话,不好直接回绝,干脆把自己的情况和姑娘详细说了一遍。以前相亲的时候没这么耐心过,这次冥冥中好像有只手操纵。跟姑娘讲完了,心里舒坦了,行不行的,就这样吧!他站起来说,我挺忙的,就到这吧,欢迎到我们那里去玩。抬起屁股走了说实话,他对姑娘印象很好,但不抱什么希望,看人家白白净净的,长得也好看,还是小学老师,凭什么看上咱啊?第二天,介绍人给他打电话,人家姑娘没意见,你是怎么打算的啊?他说话都磕巴了,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姑娘后来做了他的媳妇,他禁不住问,你看中我什么了?媳妇怼他一拳,看中你的工作服了。相亲都不好好打扮自己的人,要不就是对自己很自信,要不就是个邋遢鬼。你跟我说到工作的事,眼睛都亮亮的。我相信你的人品,相信你是个自信的人两个人结婚了,也遇到了难题。郭承跃父母年迈体弱,帮不上忙。在无棣安家,只能靠岳父岳母帮忙,他基本顾不上家。每周只是星期天回家,来去匆匆。妻子怀孕需要关心关爱,他也无能为力。能做的就是争取双休日都回家多干点家务。妻子虽然不说什么,但哀怨的目光让他很愧疚,只好说,你等着,我和单位申请调回来直到妻子生了儿子,直到儿子四五岁了,他还在马山子供电所工作,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在这个风大、水咸、地碱,离家远的地方,多数员工工作3年,特别需要的员工工作4年,都会调回城区。他在这里工作了10年,他的心与这片土地紧紧地联在了一起。2012年,以马山子镇为驻地的北海新区成立。马山子供电所的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由无棣供电公司管辖归属到滨州供电公司领导。变化的不仅仅是隶属关系,这里的电网也迎来了翻身的机遇。为了适应北海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投资对电网进行建设和改造。郭承跃是供电所里唯一的大学生,也最了解情况。于是主动请缨,制订北海新区电网规划。在供电所里,只有他最熟悉电网状况,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只有他来进行电网设计,才会想到线路走径怎样避开虾池、盐池,从哪里建设更靠近道路,怎么样才能巡线方便他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娴熟流畅的业务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不久,他被任命为北海客户分中心马山子供电所所长。没有成立北海客户分中心前,他答应妻子向公司申请调回无棣。挑起供电所所长的担子,很多线路改造工作不能半途而废,还要在这里工作。他不得不食言,跟妻子商量,再支持我干几年,把这里的线路建设好了,再申请调离。妻子默默无语,她理解自己老公,关键时候不能打退堂鼓啊!电网改造,他得为客户负责。供电公司的设备抗风、抗碱,客户的电力设备不行,照样跳闸停电。他积极与客户协调更换设备,少数客户不理解,双方闹得有点不愉快。他三番五次上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人心换人心,终于把那些犹豫观望的少数客户说服了,更换了电力设备。保值增值,他得为供电公司的资产经营负责。北海工商业逐渐兴旺,客户流动性增大,有的属于季节性的,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为了不让电费“跑冒滴漏”, 他建立了日跟踪制度,确保电费及时结清。爱护员工,他得为供电所员工负责。谁家里有大事小情,都牢牢记着,尽量帮忙。撇家舍业愧对家人的滋味他清楚,得温暖大家的心。让员工把供电所当成自己的家,有事情愿意找他倾诉两年间,北海地区600多公里中低压线路全部更换完毕,台区由48个增长到115个,户均容量由1.05千伏安提至3.01千伏安,13000户的表箱改造全部完工。表箱下线全部改为电缆,由原来的逢雨容易跳闸变成“无跳闸供电所”。仅凭这一项,山东省很多沿海供电所都做不到。每逢春节,郭承跃都主动留在供电所值班。他怕线路出现问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春节前,妻子打电话问,今年回来过年不?他连声说,回不了啊,对不起。妻子通情达理,说我带孩子去你那里过年吧?他不让,害怕抢修去现场,大过年的让妻子和孩子孤零零地待在供电所,心里更不好受北海新区线路全部改造完成,他终于答应妻子,带着孩子到马山子供电所过年,看看这里的新面貌。妻子带孩子来到马山子供电所,和他一起外出购置年货。走在街上,很多人热情地和他找招呼,邀请他到自己家里过年。妻子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很感动,明白了郭承跃这些年为什么不回家过年。他心里装着广大客户,宁可一个人忍受过年的孤独,也要老百姓过一个亮堂堂的阖家团圆的春节他就是这样兢兢业业为客户服务,得到无数的点赞和表扬。实现连续650天无投诉,在山东省电力公司独占鳌头,在全国电力系统也是凤毛麟角。连续5年评为山东省电力公司标杆供电所,各项业务指标全部实现全A段。这对发达地区条件优越的供电所都很难做到。2019年,他当选山东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被誉为默默奉献的“红荆条”。巡线的时候,看到滩涂上的红荆条,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它的顽强不息、它的不屈不挠、它的奋发向上,让郭承跃十分感慨。自己愿一生都像红荆条,扎根基层,奉献基层,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愿意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点亮北海新区的每一盏灯,为这片热土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光荣,更是他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