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2018-2019学年吴起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基础卷试卷化学试题.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652415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2018-2019学年吴起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基础卷试卷化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2018-2019学年吴起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基础卷试卷化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2018-2019学年吴起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基础卷试卷化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化学基础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S:32 O:16 Cl:35.5 Cu:64 Na:23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 反应物的浓度B. 反应温度C. 使用催化剂D. 反应物的性质【答案】D【解析】“反应物的性质”内因是主要因素;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molL1和0.2molL1,则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是()A. X为0.2 molL1B. Y为0.1 molL1C. Z为0.3 molL1D. Z为0.1 molL1时,Y为0.45 molL1【答案】A【解析】【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详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 X(g)+3Y(g)2Z(g)开始(mol/L):0.1 0.3 0.2变化(mol/L):0.1 0.3 0.2 平衡(mol/L): 0 0 0.4 若反应逆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 X(g)+3Y(g)2Z(g)开始(mol/L):0.1 0.3 0.2变化(mol/L):0.1 0.3 0.2 平衡(mol/L):0.2 0.6 0因为是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0.2mol/L,0c(Y)0.6mol/L,0c(Z)0.4 mol/L,所以A选项是不可能的、BC选项可能;D选项,若Z为0.1 molL1时,反应逆反应进行,且Z反应了0.1 molL1,此时Y为0.3mol/L+0.1mol/L=0.45 molL1,故D选项可能,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对可逆反应概念的理解,注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解题时要会用极值法分析。3.在定温、定容条件下,不能标志H2(g)I2(g)2HI(g)达化学平衡的是()A. 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H2同时消耗2a mol HI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 容器内H2、I2不再减少,HI不再增加D. 单位时间内每生成a mol HI,同时有aNA个HI分子分解【答案】B【解析】【详解】A、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H2同时生成2amolHI,且同时又消耗2amolHI,所以碘化氢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选;B、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所以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恒定不变,故B选;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容器内H2、I2不再减少,HI不再增加,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不选;D、单位时间内每生成amolHI,同时aNA个HI分子分解,反应方向相反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D不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平衡无影响,只影响其反应速率。4.反应:2A(g)+3B(g)C(g)+4D(g),速率最快的是()A. v(C)=0.1molL-1s-1B. v(B)=4.0 molL-1min-1C. v(A)=2.0molL-1min-1D. v(D)=0.3molL-1s-1【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反应速率越快,注意单位保持一致。详解:A.v(C)/1=0.1molL-1s-1=6.0molL-1min-1;Bv(B)/3=4.0/3molL-1min-1=4/3molL-1min-1;C.v(A)/2=2.0/2molL-1min-1=1.0molL-1min-1;D.v(D)/4=0.3/4mol/(Ls)=0.075mol/(Ls)=4.5molL-1min-1;所以反应速率快慢为:v(C)v(Dv(B)v(A)。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理解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注意比值法应用及单位统一,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5.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若向氯水中投入少量碳酸钙粉末,溶液中发生的变化是( )A. H浓度减小,HClO浓度减小B. H浓度增大,HClO浓度增大C. H浓度减小,HClO浓度增大D. H浓度增大,HClO浓度减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化学平衡中:C12+H2OH+C1-+HC1O,若向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粉末,会和溶液中的盐酸反应平衡正向进行,H+浓度减小,次氯酸酸性小于碳酸,不与碳酸钠反应,次氯酸浓度增大,故选C。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伴有能量变化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没有物质的变化,就没有能量的变化【答案】A【解析】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断键吸热,成键放热,所以化学反应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变化,A正确;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也可能是光能、电能等形式,B错误;C、物质变化时若伴有能量变化,则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核能,C错误;D、物理变化中也可以有能量的变化,D错误。答案选A。7.下列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液态水汽化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浓硫酸稀释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液态水汽化是吸热过程,故选;将胆矾(CuSO45H2O)加热发生分解反应:CuSO45H2OCuSO4+5H2O,属于吸热反应,故选;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为放热过程,故不选;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是分解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选;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属于放热反应,故不选。故正确序号为。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D。8.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B. CO的燃烧热为566 kJmol1C. CO的燃烧热H283 kJmol1D. 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释放的能量。则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或者表示为CO的燃烧热H283 kJmol1。故选C。考点:燃烧热9.已知H2(g)+Cl2(g)=2HCl(g) H=-184.6kJmol-1,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A. +184.6kJmol-1B. -92.3kJmol-1C. -369.2kJmol-1D. +92.3kJmol-1【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H=-184.6kJmol-1,改变方向,焓变变为正值,系数除以2,焓变也除以2,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HCl(g)=1/2H2(g)+1/2Cl2(g)H=+92.3kJmol-1。故选D。【点睛】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10.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根据常见的吸热反应来回答。【详解】A.碳酸钙受热分解是一个吸热反应,故A正确;B.乙醇的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B错误;C.铝与氧化铁粉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氧化钙溶于水是一个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睛】把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11.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g)1/2O2(g)H2O(l) H285.8kJ/molCO(g)1/2O2(g)CO2(g) H283.0kJ/mol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kJ/mol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 H2(g)B. CO(g)C. C8H18(l)D. CH4(g)【答案】B【解析】【详解】设四种物质的质量均为mg,则物质的量分别为:n(H2)=mol,n(CO)=mol,n(C8H18)=mol,n(CH4)=mol;根据各物质的摩尔反应热可以计算得各物质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H2)=142.9mkJ,Q(CO)= 10.1mkJ,Q(C8H18)=48.4mkJ,Q(CH4)=55.8mkJ;可以看出,相同质量时,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少,故B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2. 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反应热HE2E1B.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D.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图象分析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热HE1E2,故A错误;B图象表示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焓变不变,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反应热和焓变13.lmol碳完全燃烧后可放出393.5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O2(g)=CO2(g) H=+393.5kJ/molB. C(s)+1/2O2(g)=CO(g) H393.5kJ/molC. C+O2=CO2 H393.5kJ/molD. C(s)+O2(g)=CO2(g) H393.5kJ/mol【答案】D【解析】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热H应小于0,为负值,A项错误;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B项错误;热化学方程式没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C项错误;石墨完全燃烧生成CO2,反应放热,H0,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H=393.5kJ/mol,D项正确。14.氧气(O2)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热化学方程式:4Al(s)+3O2(g)=2Al2O3(s) H1;4Al(s)+2O3(g)=2Al2O3(s) H2;3O2(g)=2O3(g) H3。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H1-H2=H3B. H1+H2=H3C. H2-H1=H3D. H1+H2+H3=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4Al(s)+3O2(g)2Al2O3(s)H1,4Al(s)+2O3(g)2Al2O3(s)H2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可得3O2(g)=2O3(g),所以H3 H1-H2,故选A。考点:考查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15.已知H+(aq)+OH-(aq)=H2O(l) H=-57.3 kJmol-1。下列物质反应时,产生57.3kJ热量的是()A. 稀HCl和稀NaOHB. 1.0molL-1HCl和1.0molL-1NaOHC. 500mL 2.0molL-1HCl和500mL 2.0molL-1NaOHD. 500mL 2.0molL-1H2SO4和500mL 2.0molL-1Ba(OH)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A、B中无法确定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不正确;C中恰好生成1mol水,正确;D中生成2mol的水,放出的热量是57.3 kJ2,D不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中和热的有关计算与判断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同时兼顾能力的培养。该题的关键是明确中和热的含义,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16.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B. 氢氧化钡与硫酸的反应C.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 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答案】B【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电子转移,其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甲烷的燃烧是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放热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知道哪些类型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即可解答。注意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7.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 原电池中阴离子一般向负极移动C.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答案】B【解析】【详解】A.构成原电池正负极的材料可能是导电的非金属,如氢氧燃料电池中用石墨作电极,故A错误;B. 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在负极上被氧化而失去电子,故B正确;C.在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正极上得电子,所以电子从负极流出,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故D错误。故答案选B。18.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答案】D【解析】【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据此解答。【详解】A项,铜为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故A项错误;B项,铜片表面产生气体,铜片不会溶解,因此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C项,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即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故C项错误;D项,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氢气,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9.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A、酒精是非电解质,该装置中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B、该装置中两个电极活动性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C、该装置中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且铁作负极,铜作正极,故C正确;D、该装置中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以原电池原理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难度不大,根据原电池构成条件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形成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是放热反应,为易错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只要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即可形成原电池20. 有关如下图所示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A. 铜片上有气泡逸出B. 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 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D. 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答案】C【解析】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在正极上溶液中Cu2+的放电,方程式为:Cu22e=Cu,故AD均不正确。取出盐桥后,相当于断路,因此电流计不可能发生偏转。因此答案选C。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小题)21.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X的转化率是_;(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_;(4)当反应进行到第_min,该反应达到平衡。若三种物质都是气体,平衡时Y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_;(5)该反应达平衡时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答案】 (1). 30% (2). 3X+Y2Z (3). 0.05mol/(Lmin) (4). 2 (5). 50% (6). 【解析】【分析】(1)根据转化率=100%计算;(2)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v=计算;(4)根据化学平衡特征判断达到平衡的时间;根据平衡时体积百分比等于物质的量的百分比计算;(5)根据反应式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详解】(1)由图可知,起始时X的物质的量为1.0mol,反应到2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0.7mol,所以转化的X为0.3mol,则X的转化率是:100% =30%,故答案为:30%;(2)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2min时,n(X)=0.3mol,n(Y)=0.1mol,n(Z)=0.2mol,则n(X):n(Y):n(Z)=3:1: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X+Y2Z,故答案为:3X+Y2Z;(3)反应开始至2min末,Z的反应速率为:v=0.05mol/(Lmin),故答案为:0.05mol/(Lmin);(4)由图象可以看出,当反应进行到第2min,X、Y、Z的含量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7mol、0.9mol和0.2mol,则Y所占体积的百分比为100%=50%,故答案为:2;50%;(5)根据反应式3X(g)+Y(g)2Z(g),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故答案为:。2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N2(g)与H2(g)反应生成1molNH3(g),放出46.1kJ热量:_。(2)1mol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g),放出1366.8kJ的热量_。【答案】 (1). N2(g)+3H2(g)=2NH3(g)H=-92.2kJ/mol (2). 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解析】【分析】(1)N2(g)与H2(g)完全反应生成1molNH3(g)放热46.1kJ热量,生成2mol氨气放热92.2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1mol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g),放出1366.8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详解】(1)N2(g)与H2(g)反应生成1molNH3(g),放出46.1kJ热量,生成2molNH3(g),放热92.2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2kJ/mol;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N2(g)+3H2(g)=2NH3(g)H=-92.2kJ/mol;(2)1mol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g),放出1366.8kJ热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6.8kJ/mol。23.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3)偏小(4)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偏小;【解析】考查中和热的测定、误差分析及反应热的有关计算等。(1)由于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搅拌,所以还缺少环形玻璃棒。(2)由于该实验要尽可能的减少热量的损失,所以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的。(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会导致热量的损失,所以所得中和热数值偏低。(4)如果改变酸或碱的用量,则反应中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因此反应中放出的热量是变化的。但由于中和热是在一定条件下,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数值是不变的。(5)由于氨水是弱碱,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而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偏小。24.(5分)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又已知H2O(l)H2O(g) 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kJ。(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答案】 (1). N2H4(l)+2H2O2(l) = N2(g) +4H2O(g) H=644.25 KJ/mol (2). 410.125kJ (3). 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解析】(1)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题意可知,消耗1mol液态肼放出的热量是2.5a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 = N2(g) +4H2O(g) H644.25KJ/mol。(2)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根据H2O(l)H2O(g) H+44kJ/mol可知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 = N2(g) +4H2O(g) H820.25kJ/mol。16g液态肼是0.5mol,所以放出的热量是410.125kJ。(3)根据方程式不难判断,生成物是氮气和水,没有污染。25.将2Ag(aq)Cu(s)=Cu2(aq)2Ag(s)反应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_,电解质溶液Y是_。(2)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电极流向_电极。(3)银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 (1). Cu (2). AgNO3 (3). X(或Cu) (4). Ag (5). 2Ag2e=2Ag【解析】【分析】根据反应“2Ag(aq)Cu(s)=Cu2(aq)2Ag(s)”分析,在反应中,Cu被氧化,失电子,应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则正极为活泼性较Cu弱的Ag,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2Ag2e=2Ag,电解质溶液为AgNO3,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据此分析。【详解】(1)由反应“2Ag(aq)Cu(s)=Cu2(aq)2Ag(s)”可以知道,在反应中,Cu被氧化,失电子,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则X为Cu,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解质溶液为AgNO3,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u;AgNO3;(2) 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本题中由X(或Cu)极经外电路流向Ag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X(或Cu);Ag;(3)正极为活泼性较Cu弱的Ag,Ag+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为2Ag2e=2Ag,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Ag2e=2A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