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410116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l,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D.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2:1【答案】A【解析】A、根据知,高度之比为,则落地的速度之比为,故A正确,B错误;C、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均等于g,加速度之比为故C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2. 下列词语所隐含的物理现象,可用力的概念和规律来解释的是 ( )滴水石穿 铁杵成针 水中望月 逆向扬帆 光阴飞逝A. B. C. D. 【答案】C【解析】滴水石穿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水掉下来的冲击力使石头穿了一个洞;铁杵成针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铁杵在摩擦的过程中越来越小;水中望月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逆向扬帆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风对帆的力改变穿的运动状态;光阴飞逝说明时间过的很快;所以可用力的概念和规律来解释的是,故选项C正确。点睛:要解答本题需要知道这些成语的含义,再根据力的概念和规律即可解题。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手竖直握住一瓶子,此时瓶子受重力一定与手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相平衡B. 用手托住一个瓶子,瓶子对手的压力就是重力C. 静止的水平桌面放一本书,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相平衡D. 静止的水平桌面放一本书,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相平衡【答案】C【解析】A、用手竖直握住一瓶子,此时瓶子受重力一定与手对它的静摩擦力相平衡,故A错误 B、瓶子对手的压力:施力物体是瓶子受力物体是手,瓶子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瓶子,所以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故B错误;C、静止的水平桌面放一本书,书处于平衡状态,故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相平衡,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点睛:基础知识要打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的关系要搞清,结合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判断即可。4. 关于重力、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B. 用一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C. 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D. 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A错误,D正确;用一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物体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平衡,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B错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之外,C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了关于重心的知识5. 如图是某辆汽车的速度表. 汽车启动后经过15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 图所示的位置. 由表可知A. 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70 m/sB. 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70 km/hC. 启动后1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m/sD. 启动后1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0km/h【答案】B【解析】根据图可知,速度计指示的是瞬时速度,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 70 km/h,A错误、B正确;由于15s内物体的运动位移不知,故无法求得启动后 l5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CD错误。6. 某一运动质点沿一直线做往返运动,如图所示,OAABOCCD1 m,O点为x轴上的原点,且质点由A点出发向x轴的正方向运动至B点再返回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在ABC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2 m,路程为4 mB. 质点在BD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4 m,路程为4 mC. 当质点到达D点时,其位置可用D点的坐标2 m表示D. 当质点到达D点时,位移为3 m【答案】BC【解析】A、质点在的时间内,AC距离为,位移方向为A到C,沿x轴负方向,所以位移为,路程为,故A错误;B、质点在BD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位移方向由B指向D,与正方向相反,沿x轴负方向,所以位移为,路程为,故B正确;C、当质点到达D点时,位置在原点的左侧,坐标为,故C正确;D、当质点到达D点时,在A点左侧处,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所以相对于A点的位移为,故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7. 下列物体运动的情况中,可能存在的是( )A. 某时刻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为零B. 物体的速度始终为零加速度也始终为零C. 物体速度不变但加速度在变D. 物体的速度在增大,加速度在减小【答案】ABD【解析】竖直上抛运动的最高点,物体具有加速度,而速度为零,A可能。物体静止时速度始终为零加速度也始终为零,B可能。若物体存在加速度,速度一定发生变化,C不可能。当物体速度与加速度同向时速度增大,加速度可以减小,即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D可能。8. 右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在0t1和t1t2时间内 ()A. 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B. 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C. 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D. 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代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解:由于在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所以整个过程速度方向相同,都为正方向,故CD错误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代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所以前一段加速度为正,后一段加速度为负,方向相反,故A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9. 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表示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BC段发生的位移大于CD段发生的位移C. CD段运动方向和BC段运动方向相反D. CD段运动速度大于BC段运动速度【答案】CD【解析】AB段物体位移不随时间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C段发生的位移8km,CD段发生的位移-12km,所以CD段发生的位移大于BC段发生的位移故B错误CD段斜率为负值,速度为负值,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BC段斜率为正值,速度为正,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故C正确由图得知:CD段斜率最大,速度最大,物体运动最快故D正确故选CD点睛:本题是位移图象问题,考查基本的识图能力,关键抓住“斜率”等于速度,位移等于坐标的变化量10.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 速度 B. 时间 C. 路程 D. 质量【答案】A【解析】A、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故A正确;B、时间、路程、质量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BCD错误。点睛: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而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11. 如图所示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A. 大地 B. 太阳C. 运动员 D. 步行的人【答案】C【解析】摄影师和运动员是相对静止,故两者的速度相同,所以以自身为参考系,运动员是静止的,而背景相对于相机是运动的,故拍摄的背景是模糊的,故在“追拍法”中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自身或运动员,故C正确12. 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上珠峰,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B. 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手所用时间的比值等于火炬手的平均速度C. 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D. 拉萨处的重力加速度要比北极的重力加速度小【答案】CD【解析】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路程,A错;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平均速率,B错;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看做质点,随着高度的升高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CD对;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就越大B. 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为零),则速度不变C. 加速度小,速度一定变化慢D. 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答案】C【解析】A、加速度定义式为,是用比值法定义的,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无关,只是等于两者的比值,比值越大则加速度大,故A错误;B、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为零),则速度必定均匀变化,故B错误;C、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小,速度一定变化慢,故C正确;D、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大小虽然等于路程,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二者不可等同,D错误。点睛:位移、速度与加速度均是矢量,速度变化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则速度变化得快,但速度未必变大。14. 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A、B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 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断减小B. 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 A、B两物体的位移都在不断增大D. A、B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答案】AC【解析】A、B、速度-时间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故物体A和B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故A正确,B错误;C、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A、B的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城的面积不断变大,故位移都不断增大,故C正确;D、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如果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v1均匀增加到v2,物体的位移就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平均速度就等于速度,由左图看出,A实际的位移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所以A的平均速度大于;同理,B的平均速度小于,故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析处理15. 小球自由下落,经时间t0竖直反弹到原高度。不计小球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则整个过程小球加速度a和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AD【解析】A、小球在自由下落阶段和上升阶段,加速度恒为g,大小方向都不变,故A正确,B错误;C、下降阶段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向下,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向上知两阶段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速度方向相反,故C错误,D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以及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以及知道两种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相同。16.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时,乙 车在甲车前处,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 在第20s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 在第30s末,甲、乙两车相距50m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答案】CD【解析】A、由图象可知: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图象一直在时间轴的上方,一直沿正向运动,没有反向,A错误;B在第20s末,甲车的加速度为:,大小为1m/s2;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所以加速度大小不相等,B错误;C在第30s末,甲的位移为:,乙的位移为:,所以甲乙两车相距40030050m=50m,C错误;D刚开始乙在甲的前面50m处,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甲可以追上乙,然后甲在乙的前面,到30s末,甲停止运动,甲在乙的前面50m处,此时乙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所以再经过2.5s乙追上甲,故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D正确;故选D。17.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刹车(可看作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 m/s2。开始刹车后,前2秒内与前6秒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 B. 31 C. 34 D. 32【答案】C【解析】汽车的初速度为,加速度的大小为,根据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可以得到汽车的运动的时间为:,即经过的时间汽车就已经静止了,汽车刹车后前2秒的位移为,汽车刹车后前6秒内经过的位移即为经过的位移的大小,所以汽车刹车后前2秒内与前6秒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所以C正确。点睛:在计算汽车的刹车的问题时,经常出错的地方就是汽车的运动时间的判断,在解决此类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汽车运动的时间比要计算的时间短,那么在多余的时间内,汽车静止不动。18. 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车厢通过他历时2s,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6s,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A. 3节 B. 6节 C. 9节 D. 12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第一节车厢的长度x1=at12,则列车的长度x=at2,t是t1的3倍,则x是x1的9倍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以火车为参考系,人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掌握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19. 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此可以求得( )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答案】AB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逐差法,其中,解得:,B正确;根据公式可得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A正确;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即,解得,C正确;因为题中没有给出质点第一次曝光之前的运动信息,所以无法求解质点的初速度,D错误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0.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固定的楔形物块a,其斜面上静止一小物块b。现用力F沿不同方向作用在小物块b上,小物块b仍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a、b之间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结合力的分解列出平衡等式,找出静摩擦力的变化解:不加力F时,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将重力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得出:f=mgsin:力图:f=mgsin+F,故摩擦力变大:力图:如果Fmgsin,f=mgsinf,故摩擦力变小如果Fmgsin,f=Fmgsin,由于不知道F的大小,所以摩擦力变化不确定:力图:将F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得出:f=Fsin+mgsin故摩擦力变大: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得出:f=mgsin,故摩擦力不变故选A【点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结合力的分解列出平衡等式,找出静摩擦力的变化21. L型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A. 3B. 4C. 5D. 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时,由于木板P上表面光滑,滑块Q受到重力、P的支持力和弹簧沿斜面向上的弹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Q必对物体P有压力,同时弹簧对P也一定有向下的弹力,因而木板P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斜面的摩擦力、Q的压力和弹簧沿斜面向下的弹力,C正确考点:考查了受力分析【名师点睛】对物体受力分析,通常要用隔离法,按照先已知力,然后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22. 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行动中,千斤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所示是简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NB. 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NC. 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D. 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答案】ABD【解析】试题分析:将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分解沿两臂的两个分力,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根据几何知识求解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继续摇动把手,两臂靠拢,夹角减小,由数学知识分析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的变化解:A、将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F分解沿两臂的两个分力F1,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由2F1cos=F得F1=F=1.0105N所以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N,故A正确B、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N故B正确C、D继续摇动把手,两臂靠拢,夹角减小,由 F1=分析可知,F不变,当减小时,cos增大,F1减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应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采用的是力的分解法,也可以以O点为研究对象,应用正交分解法或合成法分析23. 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1 ,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 , 则A. B. C. 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与F2的合力变大D. 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减小,F2增大【答案】B【解析】工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拉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2=mgtan故A错误,B正确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但F1与F2的合力仍与重力平衡,保持不变,而F1变大,F2变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24. 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A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B,B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B,使之匀速上滑在B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 )A. B给A的作用力大小为B. B给A摩擦力大小为 FC. 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D. 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AB、B给A的作用力有压力和摩擦力,压力等于mgcos,摩擦力等于F-mgsin,两个作用力相互垂直,合力大小等于;均错误C、把A、B看成一个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则A受到的摩擦力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正确D、把A、B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得,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正确故选CD考点:共点力平衡点评:中等难度。本题中两物体加速度均为零,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系统所受外力。25. 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将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到重力、细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三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得知拉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与重力m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保持不变作出三个位置拉力与支持力的合成的示意图,通过力图可以看出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将逐渐减小,故选项B正确。点睛:本题采用图解法形象直观反映出力的变化情况,这是研究动态平衡问题常用的思路,也可以运用函数法分析。26. 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A. 我们下午1点30分出发,不要迟到;B. 我校的百米跑记录是11秒8;C. 世界杯足球决赛在今晚8时开始D. 1997年7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答案】B【解析】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A、下午1点30分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是时刻,故A错误;B、百米跑记录是11秒8是指跑完所用时间为11秒8,故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C、今晚8时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是时刻,故C错误;D、1997年7月1日零时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是时刻,故D错误。点睛:只要掌握了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题目。27. 下列各组选项中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选项是( )A. 速度、加速度、路程 B. 速度、位移、加速度C. 位移、加速度、速率 D. 瞬时速度、加速度、时间【答案】B【解析】A、速度、加速度为矢量,路程为标量,故A错误;B、速度、位移、加速度全部为矢量,故B正确;C、位移、加速度是矢量,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错误;D、瞬时速度、加速度是矢量,时间为标量,故D错误。点睛:本题是一个基础简单题目,考查了学生对矢量和标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8. 中国田径运动员刘翔以12.99s的成绩获得110米跨栏冠军。如果测得起跑后的速度为8.36m/s,12.99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64m/s,那么刘翔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9.56m/s B. 10.32m/s C. 8.47 m/s D. 8.84m/s【答案】C【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刘翔在跨栏中的平均速度为:,故ABD错误,C正确。点睛:解答问题时要准确把握题目中有用信息,排除干扰,根据规律、定义进行求解。29. 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 和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量是 ( )A. 速度 B. 位移 C. 路程 D. 速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相同时,两人的速度方向相反,速度不同,符合题意,故A正确;两人起点相同,终点相同,则位移相同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两人速率相同,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由题可知两人速率不变,保持相同,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考点:位移与路程【名师点睛】速度是矢量,只有大小和方向都相同,速度才相同位移决定于起点和终点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由于速率相同,相同通过的路程相等。30.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B.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C.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速度变化越来越慢;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小【答案】C【解析】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由物体所受合外力和质量大小决定;当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时,物体就加速,相反就减速解:A、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表示速度变化大小,速度变化大,加速度可能很小,故A错误;B、加速度和速度无关,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自由落体的初始状态,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故B正确;C、加速度逐渐变小说明速度变化逐渐变慢,即速度变化率小,故C正确;D、加速度越来越小,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一致,则速度越来越大,故D错误故选BC31. 在解决一些物理问题时,常常借助图象来分析,用图象法解决问题 较为直观、简明。如图所示为A、B两人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两人一定是向同一方向运动的B. 两人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C. A运动t1秒后B才开始运动D. 两人在t2秒的速率相同【答案】AC【解析】A、由图可知,斜率均为正值,速度均为正值,说明两人运动方向相同,故A正确;B、A从正方向上距原点处出发,B从原点出发,故B错误;C、A在0时刻出发,B在时刻出发,即A运动秒后B才开始运动故C正确D、在秒的位移相同,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对位移图象的能力,由图线的截距分析出发点的位置和出发的时刻,根据斜率读出质点的速度大小。32. 一子弹沿水平方向连续穿过三块厚度相同的同种材料制成的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穿过木块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过三块木块经历的时间比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将子弹的运动看作是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题意可知,物体通过了三段相临相等的距离;而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相临相等的位移内的时间之比为:;则由运动学公式的推论可知,故选项B正确。点睛: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一般可以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减化计算过程。33. 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一段时间内运动快慢的总体效果,空间上对应一段位移,时间上对应一段时间。下列选项中所说的速度中指的是平均速度的是( )A. 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为850m/sB. 列车以165km/h速度通过某一隧道C. 太空回收舱以9m/s的速度落入大西洋D. 我国著名跨栏选手刘翔在110 m比赛中跨过第三个栏时,速度传感器显示他此时的速度为9.2m/s【答案】AB【解析】A、子弹在枪膛内的速度与一段距离相对应,因此为平均速度,故A正确;B、列车通过隧道的速度,该速度与隧道长度相对应,因此为平均速度,故B正确;C、太空回收舱落入大西洋的速度,与海平面这一位置相对应,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D、刘翔跨第三个栏时的速度与某一位置相对应,因此为瞬时速度,故D错误。点睛: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和物理知识相互对应的,因此要经常利用所学物理概念深入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34. 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一直线运动,其v t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B.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两物体两次速度相等的时刻分别是在1s末和4s末D. 乙在前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答案】CD【解析】A、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方向一直为正方向,相同,故A错误;B、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的加速度方向先正后负,加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纵坐标表示速度,速度相同的两个时刻分别为在末和末,故C正确;D、乙在前内速度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速度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的理解能力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是斜率的直线,加速度应恒定不变。35. 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着甲、乙两列火车,某时刻火车正 好交汇,甲车上一乘客从一侧车窗看到田野上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也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A.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B. 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了铁轨上C. 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D. 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答案】D【解析】甲车上的乘客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而看到乙车也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的慢说明乙车向南运动,因为如果乙车相对地面静止,则乙车和树木相对甲车向北运动的速度相同,故乙车不可能静止;如果乙车相对于地面向北运动,则相对于甲车的速度大于树木相对于甲车的速度,也与题意矛盾,故也不可能所以乙车只能相对于地面向南运动,但如果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甲车上的乘客应该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也与题意矛盾,故乙车只能向南运动且比甲车慢,故D正确。点睛:该题目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假设法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是我们学习物理常用的方法,要注意学习和掌握。36. 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 : 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 : l,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 : 1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 : 1D.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1 : 2【答案】AC【解析】A、根据得,高度比为,所以落地的速度比为,故A正确,B错误;C、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与重力无关故加速度之比为,故C正确,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以及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37. 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的科学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哪个过程是伽利略对物体下落规律的探究过程( )A. 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B. 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C. 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 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伽利略在研究物体下落规律时,首先是提出问题即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疑问,然后进行了猜想即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就是速度变化是均匀的,接着进行了实验,伽利略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学推理,然后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出结论,故ABD错误,C正确。点睛:伽利略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开辟了崭新的研究物理的方法道路,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38. xx年,北京奥运会圣火欢迎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把在中国的土地上点燃的第一支“祥云”火炬交给中国著名田径运动员、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保持者刘祥。观察有图中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圣火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两火炬手在同一地区) A.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 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 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答案】D【解析】由国旗的飘扬方向可知风向左吹,甲图火焰向左飘,那么甲物体可以静止,也可以向左运动,但是向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还可以向右运动;乙图火焰向右飘,则乙物体只能向左运动,且向左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故ABC错误,D正确。点睛: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39. 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 尽管空间站做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也不为零【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变化快一定是加速度大,速度变化慢一定是加速度小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系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解:A、火箭点火启动时,初速度是v1为零,但是下一时刻速度v2不为零;因为,所以加速不为零故A错误B、轿车紧急刹车,说明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故B正确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速度很大,但是完全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也可以为零故C错误D、空间站匀速转动,需要向心力,加速度为向心加速度故D正确故选:BD40. 如右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 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2s,3s,4 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B. 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C. 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在AB段的位移为1米,因此由公式得故A正确;物体在ABC段的位移大小为:,所以故B正确;根据公式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考点: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41. 玻璃瓶的破裂,大多是由于形变引起的。现有一空玻璃瓶和一装满水并拧紧瓶盖的玻璃瓶,同时从同一高度落到地面上,哪个瓶子容易破?A. 空玻璃瓶 B. 装满水的玻璃瓶 C. 不能确定 D. 都容易破【答案】A【解析】从同一高度落到地面上,瓶子获得速度相同空瓶子落地时,地对瓶子产生一个弹力,瓶子从外向里发生形变,而且形迹较大,容易破裂,装满水并拧紧瓶盖的玻璃瓶,由于水是不容易被压缩,从而减少了瓶子的形变,使得瓶子不容易破裂,故选项A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常见的问题。42. 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F1 =5N,F2 =4N,这两个力的合力F与F1的夹角为,则可能为A. 30 B. 45 C. 60 D. 75【答案】AB【解析】利用题中两个力的大小作平行四边形,可知两个力的合力F与F1的夹角为最大值为530,故小于这个角度的均满足要求,AB正确43. 如图所示,物块M在静止的传送带上以速度v匀速下滑时,传送 带突然启动, 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也为v,则传送带启动后 A. M静止在传送带上B. M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C. M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 M下滑的速度不变【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当传送带静止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大小,当传送带开始运动时,物块仍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仍沿斜面向上,由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不变,所以仍有,即物块的受力不变,所以仍做匀速直线运动,CD正确;考点: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摩擦力,【名师点睛】物体本来就是向下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向上的,当传送带在向上转动时,对物体的受力没影响,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传送带向下转动,情况又会如何呢?44. 如图所示为三个运动物体的 v-t图象,其中A、B两物体是从不同 地点出发,A、C是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C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 t=4s时,A、B两物体相遇C. t=4s时,A、C两物体相遇D. t=2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答案】C【解析】A、的时间内,A、B、C三者的速度值都为正方向相同,后C为负值,变为反向,故A错;B、时,A、B两物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不等,则位移不等,又A、B是从不同地点出发,则两物体不一定相遇,故B错误;C、时,A、C两物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则位移相等,两物体相遇,故C正确;D、由于A、B两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无法确定何时A、B相距最远,故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45. 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a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f 随拉力F的变化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木块质量为0.8kg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 0.2 B. 0.4 C. 0.6 D. 0.8【答案】B【解析】根据图(b)可知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为:,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有:,故ACD错误,B正确。点睛:本题属于简单基础题目,解决实验问题要明确实验原理,熟练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46. 某人在t=0时刻,观察一个正在作匀加速直线 运动的物体,现只测出了该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x1及第7s内的位移x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B. 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C. 不能求出前6s内的位移D. 能求该物体加速度【答案】BD【解析】A、根据推论,第末物体的瞬时速度等于第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可求出第末的瞬时速度,由可求出初速度所以由速度公式可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故A错误,B正确;C、由位移公式,可求出前内的位移,故C错误;D、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出了该物体在第内的位移及第内的位移,由可求出加速度,故D正确。点睛:本题关键要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要熟悉推论由基本公式推导出来,但用来解题往往过程简洁。47. 如图所示是某晚报报道香港新建成的一种让人体验自由落体的 跳楼机,其中列出了一些数据供参考:(1)总高度60m;(2)6s安全着地;(3)最大时速72km/h (4)乘载12人,如果跳楼机先做自由落体,紧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可利用以上数据估算跳楼机减速时的加速度约为A. 2m/s2 B. 3m/s2 C. 4m/s2 D. 5m/s2【答案】D【解析】由得,自由落体运动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由得,,则匀减速运动的时间,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根据得,故D正确,ABC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48. 如图是用来粉刷墙壁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涂料滚沿墙壁上下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壁上。撑竿的重量和墙壁的摩擦均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某一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使撑轩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墙壁对涂料滚的支持力为,分析时可将涂料滚视为质点,在推动过程中涂料滚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均减小B. 、均增大C. 减小,增大D. 增大,减小【答案】A【解析】以涂料滚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点睛:以涂料滚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得到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和墙壁对涂料滚的弹力的表达式,再分析两个力的变化。49. AB是一条平直公路上的两块路牌,一辆汽车由右向左经过B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路牌向B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小鸟折返所用时间为t1,汽车由B路牌到A路牌所用时间t2,且t2=2t1,小鸟和汽车运动时速率均不变,可知A. 小鸟的速率是汽车的两倍B. 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C.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3倍D. 小鸟和汽车在0-t2时间内位移相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小鸟往返所用时间为,小鸟的速率不变则小鸟从出发到与汽车相遇的时间与汽车前进的时间相同,均为;设之间的距离为,小鸟的速率是,汽车的速率是,则:对于汽车从到的时间为,则:联立以上两个方程式,可以得到:,故选项A错误;相遇时小鸟的位移为:,小车的位移为:,则:,故选项B正确;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为,小鸟飞行的总路程为,故C错误;小鸟回到出发点,故小鸟的位移为0,而汽车的位移不为零,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匀变速运动的相关知识【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掌握各自的时间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过程草图,找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是解决相遇问题的突破口。二、实验、填空题50.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在“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 1.40 cm,s2=1.90 cm,s3=2.40 cm, s4= 2.88 cm,s5=3.43 cm,s6=3.90cm。(以下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_ cm/s,v2=_ cm/s,v3=_cm/s ,v4=_ cm/s ,v5=_ cm/s 。(2)在对本纸带的测量中,某同学只测量了如下图两组数据,若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这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_(用S2、S5、T表示)【答案】 (1). 16.5 (2). 21.5 (3). 26.4 (4). 31.6 (5). 36.7 (6). a=(S5-S2)/3T2【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由:,得:,。点睛: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51. 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如图甲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那么,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答案】 (1). 不会 (2). C (3). F【解析】(1)在实验中细线是否伸缩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换成橡皮筋可以同样完成实验,故实验结果不变;(2)实验中两次要求效果相同,故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ABD错误,C正确;(3)实验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故存在一定的偏差;而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点睛:在解决设计性实验时,一定先要通过分析题意找出实验的原理,通过原理即可分析实验中的方法及误差分析。52. 某同学在研究小车匀变速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计时点,该同学选择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图中, 单位是cm,(1)试计算在打下B、D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_;vD=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_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 0.415m/s (2). 0.575m/s (3). 2.0m/s2【解析】(1)设AB间的距离为,BC间距离为,CD间距离为,DE间距离为,EF间距离为,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打一个计时点,所以每个位移对应的时间间隔,B点的速度对应AC间的平均速度,D点的速度对应CE间的平均速度:则:,(2)因为小车做的是匀变速运动,故,其中,代入数据得解得:。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平均速度在纸带问题上非常常用,需要熟练掌握,纸带上求解加速度一般就是逐差法和,要灵活应用。53.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需的电源是_V,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 s打一个点。则重锤在E点和H点间的平均速度为V1=_m/s,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VG=_m/s,重锤的加速度a=_m/s2【答案】 (1). 交流220V (2). 1.20 m/s (3). 1.30 m/s (4). 9.80 m/s2【解析】由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原理可知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需的电源是交流电;由题意可知: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有:,根据得:。点睛: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知道毫米刻度尺读数时要进行估读,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并能熟练应用。54. 屋檐上每隔相等的时间积成一滴水落下,当第一滴水落地时,第五滴水刚好开始下落,此时第四、五滴水之间的距离为m,g取10 m/s2,则屋檐的高度h=_m。【答案】.点睛: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推论:水滴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位移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