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考历史适应性试题(二)(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08974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考历史适应性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考历史适应性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泉州市2017届高考历史适应性试题(二)(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福建省泉州市高考历史适应性试卷(二)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周礼司徒教官之职规定:“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说明了周朝()A工商业为官府所垄断B有较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C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百姓弃农经商现象很普遍2战国后期,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这反映了()A中国实现局部统一的趋势B分封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社会转型改变传统用人观3宋元时期,政府统一发行的纸币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以后,纸币逐渐被白银所取代。国民政府前期,币制改革法币取代白银。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的变革B宋明时期货币发展居世界领先C货币近代化经历曲折发展过程D国家统一稳定有利货币的统一4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A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C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D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5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1880年代,进口量大大增加,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可知矣。”这表明当时()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C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D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6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这一评论反映了()A五四运动推动青年对中国社会的探索B杜威夸大了中国学生对知识的渴求C新文化运动对学生的影响D稳定的社会有利于自由思想的传播71936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全部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生活情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其旨在()A维护土地革命成果B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C消灭封建剥削制度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如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年10040.359.71957年10023.676.4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国家政策的调整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9古雅典法律要求提前公布大会议程,便于人们了解要讨论的事务。对于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决定可能在下次会议上被更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其目的是()A打破雅典公民的特权B扩大下层公民的政治权利C强化公民大会的权利D减少直接民主的不良影响10从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这说明当时的德国()A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B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改善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D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11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A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C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D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12二战后,法国政府以“改革”为基调,通过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使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增长性恢复。这些措施()A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B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需要C促使了法国走出滞涨D发挥了指令性计划的优势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扰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材料二 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 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时间美国中国世界197073.60%17.38%35.90%198073.70%19.39%39.10%199078%26.41%43%200079.10%36.22%46.70%201082.10%49.95%50.8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三、选做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15(15分)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宜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与清末教育相比,民国变革体现在: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 “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次,清未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部。后来通过改革,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再次,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末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全部学程仍分三级,仅年限较为缩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各减少一年,大学院不定年限。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四、选做题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16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兴起了影响广泛的和平主义运动。成千上万的人发誓,不让美国重演1917年卷入战争的过程,对所有与战争和军备相关的事务表示反对和厌恶。1935年2月,墨索里尼向意属东非增派军队。3月,德国公开宣布重振军备,法国为此延长士兵的服役期。这引起美国和平主义团体对战争的恐惧,加上罗斯福提出和平时期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军事预算,便采取了新的行动,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运动倡导者要求当局做出努力,尽快结束西班牙战争。和平主义者既要求美国不卷入战争,又要求政府为结束西班牙内战做出努力,这对联邦政府来说,确实很难予以满足。罗斯福只能在中立法的框架内施加政府的影响。“为确保同全国和平主义者的立场一致”,他必须谨慎行事。与孤立主义者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同,和平主义者认为,世界已进入 “单一的经济整体”,只有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合作,才能避免战争的暴力。摘编自熊伟民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平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五、选做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1小题,满分0分)17材料 唐玄宗即位时精勤于治,在吏治方面革故鼎新,兴利除弊。为整饬吏治,玄宗对监察制度加以改革并发展。御史台发展出殿院、台院、察院。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台院设侍御史6人,职掌推荐、弹劾等事。殿院设殿中侍御史9人,监察对象是包括丞相在内的殿廷百官的活动,维护朝廷礼仪秩序。察院设监察御史15人,职掌是分察百官,巡按州县。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摘编自陈洪权论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根据材料,指出唐玄宗时期御史台的职责,并归纳唐朝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并简析唐玄宗推行这一改革的作用。2017年福建省泉州市高考历史适应性试卷(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周礼司徒教官之职规定:“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说明了周朝()A工商业为官府所垄断B有较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C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D百姓弃农经商现象很普遍【考点】2R:古代市的变迁【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切入,结合中国古代市的变迁进行思考【解答】材料的含义是司市掌管听断市场的争讼、教道经营、掌管有关的政令、刑罚、度量单位和禁令按照次和叙的设置来区分地段、划分市场,按照货物的不同来分类陈列店铺而使买卖公平,用政令禁止出售细巧侈靡的物品而使买卖合理,通过招致商贾而使货物丰盛、钱币流通,通过度量确定价格而招徕购买者,通过质剂结成买卖双方的信任而避免争讼,用胥师、贾师等小吏来禁止假货而杜绝欺诈,用刑罚来禁止暴乱而铲除盗贼,通过泉府的收购或赊予来体现与民同财货大市在日过正午的时候开始交易,以百姓为主朝市在早晨开始交易,以商贾为主夕市在夕时开始交易,以男女小贩为主说明在先秦时期就有较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市的变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古代市的变迁的表现、规律要掌握2战国后期,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这反映了()A中国实现局部统一的趋势B分封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社会转型改变传统用人观【考点】K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需要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其影响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担任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冲破了传统用人观,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分封制在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是秦朝的郡县制的实行,故C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其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宋元时期,政府统一发行的纸币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以后,纸币逐渐被白银所取代。国民政府前期,币制改革法币取代白银。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货币的变革B宋明时期货币发展居世界领先C货币近代化经历曲折发展过程D国家统一稳定有利货币的统一【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需要掌握中国货币近代化经历曲折发展过程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宋元时期纸币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以后,纸币逐渐被白银所取代,国民政府前期,币制改革法币取代白银,反映出货币近代化经历曲折发展过程,故C项正确AD两项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应排除材料体现不出宋明时期货币发展居世界领先,故B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考查对中国货币近代化经历曲折发展过程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4四库全书总目载:“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A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C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D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解答】“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该书抨击孔子,“其书可毁”意在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点评】宋明理学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5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1880年代,进口量大大增加,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可知矣。”这表明当时()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C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D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考点】A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要求学生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的基本事实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反映的主要是西方货物在中国大量销售,中国小农经济的变化情况B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外国商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与世界的商品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是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现C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人对外要货物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而没有体现出关税对商品贸易的影响D材料只是说人民的习俗在慢慢改变,选项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选B【点评】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61919年,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这一评论反映了()A五四运动推动青年对中国社会的探索B杜威夸大了中国学生对知识的渴求C新文化运动对学生的影响D稳定的社会有利于自由思想的传播【考点】B7: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解答】“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表明新文化运动对学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点评】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71936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全部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生活情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其旨在()A维护土地革命成果B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C消灭封建剥削制度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考点】9S: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36年”,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中相关措施的正确解读【解答】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深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依据材料“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全部没收”可知,对及反动的势力必须坚决打击;依据材料“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生活情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可知其目的是尽可能团结抗日力量参加抗日斗争,故D正确A明显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土地私有制并没有改变,故排除BC说法绝对,故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8如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工农业总产值农业工业1952年10040.359.71957年10023.676.4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国家政策的调整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考点】G8:国民经济的调整【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实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的“1952年”、“1957年”【解答】依据材料数据信息显示,1957年与1952年相比,农业与工业比例差距明显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一五”期间国家优先发展工业关系密切,而且将工业发展的重点发展东北有关,故B正确三大改造主要涉及的生产关系的调整,故排除AC材料不能明显体现,故排除大跃进运动于1958年开始,故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9古雅典法律要求提前公布大会议程,便于人们了解要讨论的事务。对于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决定可能在下次会议上被更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其目的是()A打破雅典公民的特权B扩大下层公民的政治权利C强化公民大会的权利D减少直接民主的不良影响【考点】48: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服务,减少以权谋私的可能【解答】“对于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两次投票,第一次所做的决定可能在下次会议上被更改;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告”有利于减少直接民主的不良影响,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点评】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10从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国开始推行社会保险立法,强制对所有雇佣劳动者实行“统一”和“平等”的社会保险。这说明当时的德国()A经济发展注重改善民生B工人的权益得到根本性改善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完善D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公平平等【考点】DB: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知识德国政治发展的基础知识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德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工人的劳动保障和对工人社会生活的保障,体现出德国经济发展注重改善工人的生活等特点B材料中只是说德国有一些社会保障的规定和立法,并没有说跟工人的权利根本性的改善C材料没有反映出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当时德国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很多的弊端D对工人进行保障,不能够体现当时德国社会实现了公平平等故选A【点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德国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他们奋起争取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权益,1875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1871年德国实现全国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并得到普法战争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便企图加快经济发展,以谋求成为欧洲的霸主187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德国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并日趋尖锐因此,德国当时的俾斯麦政府决定首先要稳定国内政局,缓和阶级冲突,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改革政策,包括一些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法规、措施11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社会现象()A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C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D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考点】5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内容及特点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体现的是垄断组织产生的两种方式,吞并和联合,他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生产力发展要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B垄断组织的产生不是破坏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是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C垄断组织和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没有必然关系D垄断组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故选A【点评】垄断组织产生的影响:(1)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它是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2)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12二战后,法国政府以“改革”为基调,通过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使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增长性恢复。这些措施()A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B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需要C促使了法国走出滞涨D发挥了指令性计划的优势【考点】D7: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事实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中的国有化和计划性可以看出,当时实行的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B材料中的措施没有体现出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C二战后初期,法国没有出现滞胀现象D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征,战后,法国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故选A【点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使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25分)(2017泉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莎士比亚创作初期,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尽管如此,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扰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莎士比亚戏剧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莎士比亚戏剧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遗产。材料二 受当时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异端思想影响,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以情反理”,南柯记邯郸记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秩序的批判意识和否定精神。汤显祖的戏剧题材范围比较狭窄,作为一个正统的士大夫文人,他的表现对象只是其熟悉的科举官宦生活,表达的是传统儒人的思想感情,其作品影响力局限于文人圈。汤显祖遵循曲牌体戏曲规范进行创作,按照严格的曲律格范进行曲牌填词,运用的是雅化的文言曲词工具,其作品受到同时代和后世文人的极高赞誉,但在广大普通民众中难以产生共鸣。莎士比亚有着熔铸生活词汇的天赋,广泛采用当时蓬勃兴起的市井民间语言:民谣、俗语、俚语、古谚语等。摘编自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考点】8C:中西方人文主义比较【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文学成就考查莎士比亚进行戏剧创作的有利条件及其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的原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主要不同及原因需要掌握中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概括即可【解答】(1)第一小问的有利条件,依据材料一“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可以得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经济繁荣,文学璀璨辉煌”可以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国家富强稳定,有利于戏剧创作;“伊丽莎白女王并不阻扰莎士比亚创作,反而支持莎士比亚剧院”可以得出莎士比亚女王的宽容和支持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莎士比亚作品的价值、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殖民扩张的影响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说明(2)本小问的不同及其原因,对比材料一、二,结合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品的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回答即可故答案为:(1)社会条件: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国家富强稳定,有利于戏剧创作;莎士比亚女王的宽容和支持原因:莎士比亚作品充满人文精神,符合市民需求,体现时代价值和世界历史发展方向;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外侵略扩张,使莎士比亚的作品随着英语覆盖地域的剧增,迅速膨胀为世界性的戏剧艺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逐渐增多;(2)不同及原因:汤显祖的作品主要受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思想的影响;因为中国专制主义空前加强;莎士比亚的作品反映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因为英国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汤显祖的作品题材范围狭窄,代表士大夫文化,影响力有限;因为汤深受科举制度的影响;莎士比亚的作品则包罗万象,代表市民文化,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因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汤显祖的作品遵循戏剧规范进行创作,属于雅文化;因为他缺乏关注民生,思想保守,等级思想严重莎士比亚的作品广泛采用市井俚语,通俗易懂;因为深受到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点评】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文学成就考查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相关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12分)(2017泉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 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时间美国中国世界197073.60%17.38%35.90%198073.70%19.39%39.10%199078%26.41%43%200079.10%36.22%46.70%201082.10%49.95%50.8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考点】5J:中外城市化进程比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的比较,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解答】本题是历史小论文,要求学生能够写出某一观点,能够运用史实予以论证,逻辑性强,表述清晰故答案为:示例1:改革开放,中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大量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涌现,进一步促进了人口向城镇集中示例2:20世纪90年代美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70年代经济危机后;美国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90年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推动,加快了美国城市化水平;世贸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的增加,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推动美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示例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重视发展经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经济危机过后,它们的城市化水平再次提高,促进了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相对缓和,各国政局相对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有利于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点评】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城市化首次突破50%三、选做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15(15分)(2017泉州模拟)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宜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与清末教育相比,民国变革体现在: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 “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次,清未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部。后来通过改革,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再次,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末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全部学程仍分三级,仅年限较为缩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中学各减少一年,大学院不定年限。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并分析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考点】HE: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特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解答】(1)本小问的社会背景,依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宜局”、“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结合民国时期的史实可知,背景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创建共和国;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教育模式;清末教育思想的落后,不适应民国政治的需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2)第一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以得出重视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养;“清未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部”可以得出改革教育行政机构;“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可以得出确立新的教育行政体制;“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末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可以得出学制重视传承与创新;“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可以得出重视教育立法第二小问的关系,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关系是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的内容推动社会发展故答案为:(1)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创建共和国;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教育模式;清末教育思想的落后,不适应民国政治的需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2)内容:重视道德教育,提升国民素养;改革教育行政机构;确立新的教育行政体制;学制重视传承与创新;重视教育立法关系: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的内容推动社会发展【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对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选做题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16(2017泉州模拟)材料 20世纪30年代,美国兴起了影响广泛的和平主义运动。成千上万的人发誓,不让美国重演1917年卷入战争的过程,对所有与战争和军备相关的事务表示反对和厌恶。1935年2月,墨索里尼向意属东非增派军队。3月,德国公开宣布重振军备,法国为此延长士兵的服役期。这引起美国和平主义团体对战争的恐惧,加上罗斯福提出和平时期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军事预算,便采取了新的行动,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运动倡导者要求当局做出努力,尽快结束西班牙战争。和平主义者既要求美国不卷入战争,又要求政府为结束西班牙内战做出努力,这对联邦政府来说,确实很难予以满足。罗斯福只能在中立法的框架内施加政府的影响。“为确保同全国和平主义者的立场一致”,他必须谨慎行事。与孤立主义者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同,和平主义者认为,世界已进入 “单一的经济整体”,只有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合作,才能避免战争的暴力。摘编自熊伟民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平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考点】U8:世界反战和平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反战和平运动考查美国和平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和评价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解答】(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成千上万的人发誓,不让美国重演1917年卷入战争的过程,对所有与战争和军备相关的事务表示反对和厌恶”可以得出对一战的反思;“德国公开宣布重振军备,法国为此延长士兵的服役期这引起美国和平主义团体对战争的恐惧,加上罗斯福提出和平时期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军事预算,便采取了新的行动,组织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德意日法西斯走上侵略扩张,导致国际形势日趋紧张;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平主义团体的推动;美国大幅增加军事预算(2)本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和平主义者既要求美国不卷入战争,又要求政府为结束西班牙内战做出努力,这对联邦政府来说,确实很难予以满足罗斯福只能在中立法的框架内施加政府的影响为确保同全国和平主义者的立场一致,他必须谨慎行事”、“和平主义者认为,世界已进入单一的经济整体,只有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合作,才能避免战争的暴力”,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反映了人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主张国际合作促进和平是符合历史潮流的;理念及实践与现实脱节;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美国政府介入反法西斯战争故答案为:(1)对一战的反思;德意日法西斯走上侵略扩张,导致国际形势日趋紧张;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平主义团体的推动;美国大幅增加军事预算(2)反映了人们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主张国际合作促进和平是符合历史潮流的;理念及实践与现实脱节;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美国政府介入反法西斯战争【点评】本题考查世界反战和平运动考查对美国和平主义运动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选做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1小题,满分0分)17(2017泉州模拟)材料 唐玄宗即位时精勤于治,在吏治方面革故鼎新,兴利除弊。为整饬吏治,玄宗对监察制度加以改革并发展。御史台发展出殿院、台院、察院。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台院设侍御史6人,职掌推荐、弹劾等事。殿院设殿中侍御史9人,监察对象是包括丞相在内的殿廷百官的活动,维护朝廷礼仪秩序。察院设监察御史15人,职掌是分察百官,巡按州县。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摘编自陈洪权论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根据材料,指出唐玄宗时期御史台的职责,并归纳唐朝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并简析唐玄宗推行这一改革的作用。【考点】1P: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考查唐玄宗时期御史台的职责;唐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唐玄宗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出发点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解答】(1)第一小问的职责,依据材料“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监察对象是包括丞相在内的殿廷百官的活动,维护朝廷礼仪秩序”可以得出职责是职掌刑法典章,监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维护朝廷礼仪秩序第二小问的特点,依据第一小问的职责,结合所学可知,特点是分工清晰、职责明确;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2)第一小问的出发点,依据材料“在吏治方面革故鼎新,兴利除弊为整饬吏治,玄宗对监察制度加以改革并发展”,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出发点是整饬吏治,维护统治秩序第二小问的作用,依据第一问的职责、特点可知,作用是平衡了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行政与监察之间的关系;保证了政局的相对稳定和提高了决策效率;成为经济发展和开元盛世形成的重要制度保障故答案为:(1)职责:职掌刑法典章,监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维护朝廷礼仪秩序特点:分工清晰、职责明确;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2)出发点:整饬吏治,维护统治秩序作用:平衡了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行政与监察之间的关系;保证了政局的相对稳定和提高了决策效率;成为经济发展和开元盛世形成的重要制度保障【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考查对唐玄宗对监察制度改革的把握, 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