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3讲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97551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3讲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3讲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3讲诗歌的表达技巧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的巧妙使用。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一般来说,“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策略一审答技巧掌握好(一)审题要准明确审题“4要求”1审题型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2审范围(区间)指鉴赏范围的大小。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3审角度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分清提问的大小(宽窄)角度是答题的关键。大(宽)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小(窄)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手法,就不能答表现手法;问表现手法,就不能答修辞手法;等等。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4审数量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因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二)答题要稳运用解题“3步骤”虽然表达技巧分为4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3步骤”。策略二4大技巧要辨清是什么由教材知手法说明作用教材示例赏析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突出事物特征,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加生动鲜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叫拟物。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了极点。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开头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葬于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旷达的情怀。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双关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叠音词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怎么考由高考知1(2016山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首两句化用张继枫桥夜泊整首诗的意境,曲中以洞庭湖的灯火来概写江边风景,南方水乡冬夜的幽静美丽因与张继诗的关联而变得清晰明朗。B“孤舟”“灯火”两句描写出一种旷远幽寂的景色,而作者在这种没有人声的冬夜静谧中倾听着自然的声音,并且与自然进行心灵交流,使接下来的字句充满盎然生机。C“推开”的动作朴素自然,表明作者听风已久,动作不徐不急。推篷而出入眼却是雪花漫漫,这是实景的描写,纠正前文作者以听觉所作的推测。D“一笑琅然”,即使有对雪的喜爱之情,但毕竟是漂泊舟中,孤舟夜泊、风雪为伴的凄寒冷寂只能使诗人一声苦笑。解析:选D“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答: 解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参考答案:运用了比拟和排比手法,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一叶孤舟在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岸上的灯火与这船儿相对着,闪闪发光。船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不禁推开船窗,大雪漫天飞舞。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地要同风雪争先,雪花与大风激战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纠缠在一起。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感觉心情无比畅快。2(2012重庆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鹧 鸪 天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选取秋天典型的意象,“亭皋”“木叶”“大雁”,道出了自然界的变化,用笔洗练。B词人直接呈现秋后物态,似乎看不到词人把景物作为自己情绪的烘托,但词人闲适、宁静的心情,以及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却可感人。C“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感叹自己年迈,自愿过这种恬淡、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里沙鸥见人不惊,说明人鸥相处已久。D“荒却溪南旧钓矶”,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忘机已久,所以不想再去钓鱼。E(衔接教材)这首词虽写秋风扫叶、大雁南飞,但不动声色、不露凄寒之感,在写法上似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解析:选DD项,词句的意思是:溪南头钓鱼的地方,很久没有去钓鱼,都荒却了。词人不说自己很久没有去钓鱼了,荒却了钓鱼台,很令人哀怜。反而说柳溪父老哀怜“我”荒却了钓鱼台。实际上还是表现自己想回去再钓鱼,不愿意为官的心意。(2)“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答: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先作概括回答,然后作进一步的分析。分析这两句的巧妙之处,应抓住“瘦”“肥”两个字来思考,不难看出,这是比拟的写法,前一句写的是山腰由“肥”变“瘦”,后一句写水面由“瘦”变“肥”,借这两个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水的变化,作答时要体现出这一变化的过程。参考答案: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秋天到后水边平地木叶稀落,关塞的大雁在霜前向南迁徙。早上云雾消散后群山清新挺拔,宿雨来时水面徒然加宽变肥。我已经老了,很久以前就忘却了机巧功利之心,即使与沙鸥面对面也不会惊飞它。柳溪父老想必一直在同情我多年来颠沛流离以至很久都没有享受到垂钓溪南的怡然自得的生活之乐。这样练创意设计(2019西安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苏轼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注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也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D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解析:选CC项,“大小孤山也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错,这是作者的视觉感受,并非真的是大小孤山在江上起伏低昂。(2)“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答: 解析:此题的题干中有一句“别有情趣”,这指明了鉴赏方向,实际是暗考表现手法,答案要详细说明的就是这一句的“情趣”。结合赏析句子的一般规律和此题的要求作答即可。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使客观的自然之景充满了人的情趣。山色葱茏,烟水渺茫,大小二孤山,耸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渡,乔木破空参天。有客舟从哪里而来?桨声流水间船身抑扬。沙滩平坦,微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屹立,正对江水之镜,如二美梳弄新妆。船中商贾,切莫轻佻,小姑前年已嫁彭郎。是什么由教材知1描写手法(1)侧面描写手法说明及作用教材示例赏析侧面描写亦称“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事物或环境描写对主要对象加以渲染烘托,使之突出、鲜明。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二、三两句从客体落笔侧面描写乐曲之美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山旷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江娥素女,也被乐声触动愁怀,潸然泪下。极力烘托了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2)正面描写手法说明及作用教材示例赏析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手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虚线勾勒人物形象的画法。文学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不事雕饰,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的手法。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家)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批判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细节描写是对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可以是一个动作、一种情景、一个特点或一种景物等。通过特写镜头把事物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既写出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又揭示了诗人因客不来,夜已过半的惆怅、烦躁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相辅相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第二句极写春山月夜之静,而“花落”“月出”“鸟鸣”则是以动写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形象地描写了心境的闲适、夜晚的静谧及春山的空寂。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论述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把眼前现实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凡是写想象和回忆、虚幻世界和梦境以及设想之景的均为虚写。实与虚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抽象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当前为实,过去与未来为虚;物质为实,想象为虚。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还似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属于虚写,与词人当前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梦中虚幻的繁盛景象反衬醒后现实的凄凉无奈。角度变化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或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寒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由近而远,由水写到山,由地写到天,由静写到动,由昼写到夜,高低远近天上地下,通过铺垫,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幅秋景图。绘声绘色绘形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通过色彩、声音去描写景物。凡是诗词中出现了颜色词,即应考虑视觉(或绘色);出现了表声音的词,即应考虑听觉(或绘声)或动静结合;如有冷暖,须考虑触觉;如有花香之类,须考虑嗅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满山青翠欲滴,遍布似火的朵朵红花。江、山、花、鸟四景,分别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令人赏心悦目。“衾枕冷”是触觉,“窗户明”是视觉,“折竹声”是听觉,从多角度侧面烘托了夜雪之大。2.抒情手法手法说明及作用教材示例赏析直接抒情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豪情壮志、直抒愤世嫉俗之情、直抒悲思愁绪、直抒欢快喜悦之情、直接表达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悲凉慷慨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古诗词中,松、竹、菊、柳等都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或直接以景物描写代替情感抒发,或先写景后抒情。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全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中所写的虽尽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的宜人之景,但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是“鸟空啼”,以写、以衬,抒发安史之乱后“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用于“咏物诗”,诗中的物象一般只有一个,所托之物既是作者的气节、志趣、理想的化身,也是作品主旨的载体。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蕴涵的真理,即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讽喻当朝。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曾经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本处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怎么考由高考知1(2017天津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恬亭周边景致,视角由近及远,既写了恬亭周围绿荫环绕,又写了远处溪水环绕青山。B颔联写恬亭日落的景象。在这静谧的环境里,天地间一片肃穆,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而“人独立”与“鸟相依”对比,流露出孤独之感。C颈联写恬亭闲处的感受。绿荫环绕的恬亭适宜静思,西坠的落日引来沉思,诗人不能不想到人生的意义,想到生命的归宿。D尾联又转入写景,借景抒情,收束全篇。眼前的美景勾起了诗人无尽的遐想,诗人更加渴望这样的美景能够永存、这样闲适的情怀能够永驻。E(衔接教材)太湖恬亭抒发的情感与登飞来峰有着明显的区别。解析:选BB项,“人独立与鸟相依对比,流露出孤独之感”错误,“人独立”是指诗人独自伫立于恬亭,表现了诗人陶醉于这种静谧闲适的情景中。(2)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答: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任选一种艺术手法赏析诗歌尾联。艺术手法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等。这首诗中除了第三联直抒胸臆,其他三联都侧重于写景。但尾联写景,不同于前两联,“待”字表明尾联不是对眼前实景的描写,而是想象的虚景,以虚代实,呈现出了一种清幽闲逸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尾联亦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闲适之情。此外,景语置于诗歌末尾,也起到了以景结情的作用。参考答案: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即可)太湖恬亭临近清溪,周围绿荫环绕;清溪两岸高低错落,溪水缓缓流入青山。独自伫立于恬亭,远眺夕阳下的断桥;低看,有树影倒映于水中,仰观,有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清雅游赏才感到心中没有牵累;安静地待着又有谁知道世上有政务呢?心中更期待在夜深时候,还能够像这样在这亭中流连不去;直到秋风拂面,斜月挂上天空,外出钓鱼的小船方才驶归。 2(2015浙江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盛赞乐曲为“天然律吕”,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筝”之声可以比拟。B“关塞风寒”指的是昭君出塞,作者从中觅得了通同的感受,去国怀乡的落魄可见一斑。C“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别时茫茫江浸月”等句子。D下片最后两句指作者乐观地认为将来会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和弹琵琶者再次相遇。解析:选D下片最后两句是说“今日相遇却不知将来在何处相见?此刻语溪下了一会的雨也停了,天气也晴了”,以景结情,蕴含了身世漂泊之感,以及不知何日相见的哀伤。(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答: 解析:上片第一至三句介绍乐曲演奏者,第四至八句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乐曲的复杂变化,最后两句写乐曲超出了最天然的音律和乐律,属于正面描写。下片由“洗耳为渠听”可知,主要是从听者的角度来描写乐曲,并且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渲染描绘,属于侧面描写。参考答案: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喜爱那对着酒垆的少年,将悠悠情思寄托于高雅的曲调之中。琵琶奏出春日百鸟鸣唱相和之音,白日里喧喧嚷嚷,夜里便沉寂下来,只有年老的凤凰独自哀鸣。写出天然的音律,连眼底的筝之音也望尘莫及。花瓣飘落,天气微暖,认真地听乐师演奏。想到了昭君出塞时的风冷苍凉,浔阳江头商人妇在月色下的孤寂,好像醉了,却很清醒。偏爱安静的轩窗,一曲终了,明白了曲中的幽深情绪。今日相遇却不知将来在何处相见?此刻语溪下了一会的雨也停了,天气也晴了。 这样练创意设计(2019济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注陆游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汀下钓筒。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1196)陆游在故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据梦中所作而补写。其时,他已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乘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C“偶经”“却拣”二句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D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表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另一面。解析:选BB项,“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表述有误。“偶经”指偶然经过,可见诗人不是特意前来寻访。(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答: 解析:首先要回顾诗歌中鉴赏景物的方法和角度,然后圈出诗歌颈联中的景物以及特点。“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这两句所写的对象是“菡萏”“蜻蜓”,“白”“红”是二者的颜色,可以从色彩角度赏析;“香”是菡萏之味,这是嗅觉,“蜻蜓”之弱,这是视觉,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菡萏绽放散发香味,这是静态,蜻蜓在风中翻飞,这是动态,可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参考答案: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色彩描写鲜明生动。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陶醉。我坐在竹篾编成的船篷里,在淡烟笼罩的湖面上自由来往。偶然经过卖菱角的集市,才想起寻找那住在溪边的朋友,朋友没找到却选择一块长满草的湖岸,不由得放下钓竿。刚下过雨,白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红色的蜻蜓略停一下,便又离去,好像弱不禁风似的。山阴一带的事情你们知道吗?近来家家的团扇上都画着陆放翁的肖像呢。是什么由教材知手法说明作用教材示例赏析对比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既以关雎鸟鸣叫求偶来比喻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又能自然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衬托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然后才集中描写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渲染烘托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杜诗一连出现风、天、猿、渚、沙、鸟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凄清肃杀的特点。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烘托罗敷的美,比从正面直接描写其形貌美在哪里节省笔墨,且更具有艺术魅力。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想过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抑扬把要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波澜,情趣动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写她的“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描写,深刻表现了她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借古讽今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的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等。深沉蕴藉,发人深思。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表面写赤壁之战怀古,实则是因预感到唐朝将亡而发出慨叹。对写法(对面落笔、一笔两面)指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的角度着笔,而从对方的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表现亲情的作品中。单方面写思乡念亲,只是一层意思;如果转换角度,写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由于思归心切,联想到自己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渴望自己回家,想象着妻子会常常在妆楼上痴痴地凝望远处的归船,多少次误以为丈夫归来了,然而船到近前带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本是自己望乡怀人,却说“佳人”盼望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栏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怎么考由高考知1(2017浙江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通“锸”,铁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农民采挖地黄换取马饲料充饥这一现象,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B开头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麦绝收;秋天又降早霜,秋粮减收。C本诗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D“肥马”指膘肥体壮、毛色发亮的马,这一意象突出了地黄的功效。E(衔接教材)采地黄者和观刈麦一样,都表现了诗人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体现了白居易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解析:选DD项,“这一意象突出了地黄的功效”表述有误,“肥马”说明即便庄稼遭遇了灾害,但富贵人家的马匹依然有粮食吃,而且是膘肥体壮。由此可见,在这样的灾年里,富人过的仍是一种奢靡的生活。作者通过这一意象批判了豪门的奢侈,同时也表达了对贫苦农民的同情。(2)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答: 解析: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充饥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参考答案: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春天不下雨麦子都旱死了,秋天庄稼又遭早霜。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田里采地黄。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天刚刚亮就扛着铁锹出门,直到天黑还采不满一筐。拿到富贵人家,卖给富贵人家的公子。用地黄喂你的肥马,能使马匹的毛色发光。愿换些吃剩的马料,来填塞辘辘的饥肠!2(2017江苏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桐江:桐江上有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的钓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眼前事实写起,首句写年华老去,次句写作者被罢职居家已三年的情况。B颔联承接首联,写现状的可悲,一“醉”一“病”,构成了作者生活的两大内容。C“五更画角只生愁”是说作者遥想边塞的军号之声,更是愁肠百结,恨意难平。D“白发萧萧欲满头”一句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的“可怜白发生”一句,都包含着壮志难酬的愤慨和无奈。解析:选C这句话是说作者在现实中听闻五更天吹响的军号愁肠百结,说明战事未宁。(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以颈联、尾联为例,选择其中两种作简要赏析。答: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诗句赏析题,答题思路是“手法诗意情感”。颈联中理想与现实的状态是鲜明的对比。尾联中“明朝”点明所写内容是作者想象,是虚写;“桐江”上有严子陵隐居的钓台,此处为用典。尾联还有对秋景的描述,表现了诗人的愁思,这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手法。参考答案:对比。想当年,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现实中,听闻五更天吹响的军号,已是愁肠百结,悲愤难平。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想象(虚写)和用典。明日诗人且学严子陵,在烟雨迷蒙的桐江岸边,在红枫树下系上钓舟,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的愿望。寓情于景。想象自己(虚写)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斑斑白发几乎覆盖满头,归来已三次见到家乡的秋天。醉酒后倚靠高阁感觉整个天地都变小了,身体渐衰,整日与病为伍,感觉自己所剩时日已不多了。想当年身穿盔甲,身经百战白白地以身许国,现在听闻五更天吹响的军号只能默然生愁。明日我且学严子陵,在烟雨迷蒙的桐江岸边,在红枫树下系上钓舟。这样练创意设计(2019郑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注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四句表现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做铺垫。B“窣地春袍”,指拂地的青色官服,这里用来表现宦游少年的风采。C“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两句,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D“翠色和烟老”,写词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解析:选DD项,想象的内容错,应是指翠绿的春草在暮霭中变得苍老,暗寓伤春之意,是词人嗟老、倦游的心情。(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答: 解析:回答本题,必须先理解本词的情怀,以及本词上下片截然相反的感情基调。词中年少成名的庾郎和忘归的王孙,都是词人自己的化身;短暂的春天,实喻外光里老的官场。作者把对官场或理想的追求寄寓在青春绿草和暮色衰草的变化之中,两种草,两种人的为官心态,一嫩一老自成对比、相互映衬。回答出具体手法和作用即可。参考答案:寓情于物:将初入仕途的年轻人的踌躇满志和英姿勃发的风采,寄寓于青青春草之中;将倦于宦游和春末思归的苦闷情绪,寄寓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之中。对比:将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暗含伤春之意。衬托:春草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堤坝上的绿草含水带露,远处的房屋在如烟春色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雨后天色变晴,江水开阔,到处都是萋萋的芳草。离乡宦游的才子年少成名,他穿上及地的青色章服,衣服的颜色与嫩绿的草色互相映衬,十分相宜。芳草把路边一个又一个的长亭连接起来,使得远道凄迷。那萋萋的芳草,仿佛是在埋怨宦游的王孙公子已经忘记了归期。眼看梨花落尽,春天马上又要过去了。日光渐暗,暮霭沉沉,那翠绿的春草也似乎变得苍老了。是什么由教材知手法特点及作用例句及分析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的夜晚一派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做铺垫。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这种结构技巧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如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相照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相照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诗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结构技巧。句子里“二乔命运”乃一小事;以“二乔”立意,反映三国之争、东吴霸业,此乃大事。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自己的心志,亮出全诗的主旨,唱出了和权贵抗争的心声。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篇。这种结构技巧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让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心境产生无限想象,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还是对于现实的忧怨?怎么考由高考知(2016全国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注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斯须:一会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画马是此诗描绘的重点,此诗略写画玉花骢的过程,详细描摹曹霸画出的马的神妙。B这首诗在章法上错综绝妙,对比强烈。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工都描摹过,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C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画工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D诗歌中的“先帝”与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意思一样。解析:选AA项,“略写画玉花骢的过程”表述有误,此诗细腻地描写了画玉花骢的过程。(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