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七校联考2017届高考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91971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七校联考2017届高考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七校联考2017届高考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七校联考2017届高考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广东省七校联考高考历史三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国家管理制度化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D为民主政治奠基2在中国,“县”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市”作为行政区划,发轫于广州,不到100年。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市”作为行政区划。上述材料表明()A县代表着农业社会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B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优势明显C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出现了新的变化D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3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这表明()A这段史料不真实,因为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B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C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人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D雅典外邦人必须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4“茶圣”的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5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说明()A中秋节源于西周礼制B中秋节始于唐朝,盛行于宋C中秋节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D自宋以后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6据时人记载:“虽有永不加赋之祖训(指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曾颁布命令,规定自康熙五十年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而官吏相沿,巧设名目,十年以来,田赋之暗于旧者,已不啻二三倍。” 据此推测应发生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民国初年7如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这主要说明()时 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第一次世大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C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D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8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主要阐明()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一致性B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C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D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9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以上数据说明()A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敌后游击战成为全面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C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已无足较重D日本侵略者始终以共产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10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 Pinot)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这主要因为()A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B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平等”精神C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D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11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8年任总统)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在此西奥多罗斯福主要强调()A垄断是国家祸害的根源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C削除两极分化,追求社会和谐D把公共福利置于个人财产,即发展之上12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罗马尼亚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苏联90%10%50%50%75%英国10%90%50%50%25%A苏联与英国企图避开美国瓜分东欧B冷战事实上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C苏联与英国势力相当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1820年3737723506.31840年4128126686.51893年3367726687.91920年44377470010.61936年46136526311.41949年54167576510.6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材料二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其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14(12分)历史学家萧功秦认为: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政治载体,那么什么样的政治载体适合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呢?从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这样归纳,由于中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有效的推行现代化的政治载体,必须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在推行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应该具有一种权威主导的力量。这种力量具有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对资源的动员能力、命令贯彻能力,对发展过程的可控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明的政府主导型的权威政治是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二应该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导向性。对外部世界应该具有开放性,充分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经济主动性。只有个人的主观活力的充分调动,才能够显示出宏观社会整体上的活力。第三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它必须具有灵活的制度创新能力,通过及时的制度创新,克服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的各种问题,避免在现代化过程中陷入各种险境。贯穿在这一百四十年中的大概有六种模式,我们可以用六个人的名字来代表:慈禧模式、孙中山模式、袁世凯模式、蒋介石模式、毛泽东模式、邓小平模式。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充分提取材料信息,围绕“政治载体与现代化”为主题,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政治模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三、选做题(改革)(共1小题,满分15分)15(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四、选做题(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是美国近代军事学家、海军战略家。他以史学家的明鉴,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海上战争,1890年起总结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一系列著述,创立了海权论学说。 马汉明确地把“海权”定义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进而阐明了“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其中,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制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迅速崛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摘编自程前光马汉的海权论及对二战前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汉海权论产生于19世纪木20世纪初的美国的原因,并指明其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海权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中得到的认识。五、选做题(人物)(共1小题,满分0分)17以阅读下列材料: 以前史书尤其是教科书,给陈炯明的历史结论是“军阀”、“勾结英帝国主义”、“背叛孙中山”。一九七九年版辞海有他的专门条目,全文是:“陈炯明(一八七五一九三三)广东军阀。字竞存,广东海丰人。清末秀才出身。一九一一年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广东副都督,后任都督。一九一三年国民党讨袁失败时下台。一九一七年,任援闽粤军总司令。一九二年驱逐桂系军阀莫荣新,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一九二二年六月,勾结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背叛孙中山。一九二三年被粤军许崇智击败,率部退守东江。一九二五年所部被广东革命军消灭。一九三三年在香港病死。”历史上真实的陈炯明是:早年参加同盟会,黄花岗之役为先锋(敢死)队第四队队长,武昌起义后,率师进占惠州,为广东独立(任副都督)作出重大贡献。一九二年出任广东省长后,他最先提出联省自治,在全省九十二个县推行自治。全省各县推行民选县长、县议员。广东省议会通过广东省宪法草案,声明“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他还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全局,创立公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私立学校也大为发展。一九二一年,陈炯明创立中国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并设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公用和卫生局长,在经济建设方面,广东全省成立总商会,成立经济调查局,成立股票交易所,等等。陈炯明还特别颁布了禁烟(鸦片)令,让广州数十年的烟、赌大害绝迹陈炯明出台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政,让广东成为全国最开放、民主的省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为半个世纪后广东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埋下了伏笔。 2014年11月7日香港大公报重新认识陈炯明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陈炯明主要活动。(2)为什么会对陈炯明有这些不同评价?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方法?2017年广东省七校联考高考历史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国家管理制度化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D为民主政治奠基【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需要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体现的是国家管理制度化,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A项正确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是人治,故B项错误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注重礼仪与政治的结合,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历代都是专制,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查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理解的能力2在中国,“县”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市”作为行政区划,发轫于广州,不到100年。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市”作为行政区划。上述材料表明()A县代表着农业社会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B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优势明显C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出现了新的变化D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新的城市观念出现,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运动发展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材料中以县作为对比,并没有说明县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有大量的县级地区单位存在说明现在今天仍然发挥作用,适应时代B材料看不出广州设立市是由于广州的政治经济地位处于优势C广州在1921年出现市这一行政区划,体现了近代中国行政区划中出现了新变化D近代出现了城市化进程,看不出其速度的快慢故选C【点评】问题解答学生容易受到古代中国式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的影响,认为广州最早出现市级地区,是由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信息,而不能妄下结论,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这表明()A这段史料不真实,因为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B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C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人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D雅典外邦人必须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考点】48: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广大奴隶主专制的基础之上,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解答】”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表明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点评】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4“茶圣”的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考点】2E: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陶瓷业成就需要掌握唐朝时期制瓷业发展成就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唐朝时期制瓷业发展成就解答即可【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仙、茶圣“依据题干材料可知,ABC三项符合题干信息,不符合题意白瓷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陶瓷业成就考查对唐朝时期制瓷业发展成就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说明()A中秋节源于西周礼制B中秋节始于唐朝,盛行于宋C中秋节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D自宋以后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需要掌握中秋节形成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抓住关键信息“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进行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可以看出秋节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故C项正确依据题干“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可知,中秋节源于西周礼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可知,中秋节始于西周,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可知,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查对中秋节形成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6据时人记载:“虽有永不加赋之祖训(指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曾颁布命令,规定自康熙五十年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而官吏相沿,巧设名目,十年以来,田赋之暗于旧者,已不啻二三倍。” 据此推测应发生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民国初年【考点】P7: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的时代特征,要求学生结合清末新政的时代背景和影响来分析材料【解答】A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近代教育,加强海防,没有涉及到赋税制度改革B戊戌变法的措施持续时间很短,没有产生实际效果C清末新政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涉及到了赋税制度D民国初年不可能延续清朝永不加赋的政策,材料体现的应该是清王朝统治晚期的事实故选C【点评】清政府下令“停捐纳”、“裁陋规”、“定公费”1901年9月19日,清政府宣布停止报捐实官1905年7月18日宣布停止捐纳武职清政府推行“新政”,原想缓和国内矛盾,维持和巩固其封建统治,适应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拉拢上层资产阶级分子但实行的结果却适得其反由于举办“新政”,清政府允许地方自行筹款,每年要向各省摊派2300万两,这些都以捐税的名目直接或间接转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人民不胜负担,自发斗争更为广泛有的地方由“抗洋捐”、“反赔款”发展到武装起义,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7如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这主要说明()时 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第一次世大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C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D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外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解答】从表格数据中可以得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这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阶级条件,故C正确;AB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8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主要阐明()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一致性B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C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D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掌握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解题的关键是对“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的分析理解【解答】根据题干中的“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可知,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此可知,材料主要阐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故B项正确ACD三项只是材料反映的一部分,不全面,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以历史学家陈旭麓的言论为背景材料考查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9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以上数据说明()A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敌后游击战成为全面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C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已无足较重D日本侵略者始终以共产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考点】9S:抗日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斗争特点,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国共抗战史实和特征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从1938年到1945年共产党抗击了50%以上的日军,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B材料只是反映出敌后战场抗击日军的比例没有反映出抗战的作战方式C敌后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并不表明正面战场无足轻重,相反,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关系D材料反映的是1938年以后的事实,不能反映出整个抗日战争的特征故选A【点评】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抗战第一阶段,打正面战场,抗击了主要日军敌后共产党,开辟了抗日根据地,从1938年到1945年战争是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量日军,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没有正面战场的坚持,不可能有敌后战场的发展,同样没有敌后战场的抗日,也不可能有正面战场的维持10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 Pinot)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这主要因为()A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B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平等”精神C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D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关键信息是“18世纪18世纪法国思想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解答】A说法片面,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认为:孔子与西方的贤者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信条;“他们的弟子亲如手足”等体现的即是“博爱”的本意,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相通了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法国人只是将中国儒家思想进行了升华,并没有歪曲,故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的儒家思想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与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谈不上更具有活力故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新颖,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1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8年任总统)说,“我们正面临着财产对人类福利的新看法有人错误地认为,一切人权同利润相比都是次要的。现在,这样的人必须给那些维护人类福利的人民让步了。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在此西奥多罗斯福主要强调()A垄断是国家祸害的根源B人权比利润更重要C削除两极分化,追求社会和谐D把公共福利置于个人财产,即发展之上【考点】DB:西方“福利国家”制度【分析】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使社会矛盾得到一定缓解,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解答】”每个人拥有的财产都要服从社会的整体权利,按公共福利的要求来规定使用到什么程度“表明西奥多罗斯福主要强调把公共福利置于个人财产,即发展之上,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点评】西方福利制度发源于英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一些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救济,扩展到全体国民,二战后英国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鉴于二战的教训,西方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开始开始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内容涵盖教育、医疗、失业、工伤和养老等领域12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罗马尼亚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亚苏联90%10%50%50%75%英国10%90%50%50%25%A苏联与英国企图避开美国瓜分东欧B冷战事实上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C苏联与英国势力相当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考点】T1:第二次世界大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期间苏英之间的大国矛盾,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几次重要会议的内容来分析材料【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苏联和英国在划分欧洲的势力范围,没有体现出避开美国的特点B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遏制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和苏联之间的势力划分C材料只能看出英国和苏联划分势力范围,看不出英国和苏联的势力大小D从材料可以看出为英国和苏联任意瓜分其他国家的领土,操纵其他国家的控制权,是典型的强权政治的表现故选D【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直对苏联,保持防范的心态,害怕苏联在欧洲势力扩张,破坏了欧洲大陆的均衡态势,不利于战后英国对欧洲局面的操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直在第二战场的开辟,巴尔干地区势力范围的划分,意大利战场的推进,远东地区势力范围的划分上与苏联进行抗衡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25分)(2017广东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1820年3737723506.31840年4128126686.51893年3367726687.91920年44377470010.61936年46136526311.41949年54167576510.6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材料二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其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考点】5J:中外城市化进程比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与西方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但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解答】(1)根据题干材料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由慢到快,并伴有停滞;甲午中日战争之前,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1936年,进程加快影响因素从近代中国的国情方面进行思考(2)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从诞生条件、水平方面进行概括故答案为:(1)特点: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伴有停滞;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193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影响因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及国内战争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西方先进科技传入,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化发展(2)不同点:条件不同,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大部分为民族独立国家;水平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点评】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较为平稳发展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14(12分)(2017广东三模)历史学家萧功秦认为:现代化的过程需要一种政治载体,那么什么样的政治载体适合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呢?从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这样归纳,由于中国是一个后发展国家,有效的推行现代化的政治载体,必须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在推行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应该具有一种权威主导的力量。这种力量具有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对资源的动员能力、命令贯彻能力,对发展过程的可控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开明的政府主导型的权威政治是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二应该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导向性。对外部世界应该具有开放性,充分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经济主动性。只有个人的主观活力的充分调动,才能够显示出宏观社会整体上的活力。第三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它必须具有灵活的制度创新能力,通过及时的制度创新,克服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的各种问题,避免在现代化过程中陷入各种险境。贯穿在这一百四十年中的大概有六种模式,我们可以用六个人的名字来代表:慈禧模式、孙中山模式、袁世凯模式、蒋介石模式、毛泽东模式、邓小平模式。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充分提取材料信息,围绕“政治载体与现代化”为主题,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政治模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清朝探索现代化的基本事实和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来分析材料【解答】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不是大致可以以六大代表人物来概括,实际上他们体现出来的应该有君主模式革命模式军事专制模式独裁统治模式计划模式和市场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在中国近现代不同阶段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最终只有毛泽东模式和邓小平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每一个模式的分析,我们都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就是否在起步阶段有权威主导,是否遵循了市场的导向第三,是否在进行自我的调整完善,用这三点我们就可以看出,邓小平模式是最合理最有效的模式,慈禧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等模式,都只可能符合其中一部分特征,不能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故答案为:论题:如:邓小平模式最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等论证:从政府权威角度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破除了四人帮的危害,实现了伟大的转折,加强了对我家的控制,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在党的领导之下稳步推行从市场导向来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1992年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实现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实现了我国经济与国际的接轨,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自我调节的角度来看,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之中不断总结完善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中国梦思想等理论,不断的随着现实的改变而提出新的指导思想,保障了改革开放事业持续深入的进行【点评】慈禧的现代化模式让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军阀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孙中山的辛亥革命,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最终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只有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模式,使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三、选做题(改革)(共1小题,满分15分)15(15分)(2017广东三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考点】K9:孝文帝迁都洛阳【分析】(1)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2)本题考查孝文帝迁都的历史影响,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改革上考虑,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防御上考虑: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文化上: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故答案为:(1)政治改革上考虑,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防御上考虑: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文化上: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2)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点评】孝文帝改革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是鲜卑族最终汇入我国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四、选做题(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16(2017广东三模)【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是美国近代军事学家、海军战略家。他以史学家的明鉴,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海上战争,1890年起总结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一系列著述,创立了海权论学说。 马汉明确地把“海权”定义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进而阐明了“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其中,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制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迅速崛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摘编自程前光马汉的海权论及对二战前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汉海权论产生于19世纪木20世纪初的美国的原因,并指明其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海权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中得到的认识。【考点】US: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分析】本题考查马汉的事迹考查马汉海权论产生的原因、实质以及对“海权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的认识【解答】(1)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带来影响,从美国当时所面临的国际(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烈)、国内环境(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亟需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实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的角度概括即可(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由材料“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可得出认识,海权在大国崛起中具有普遍性;由材料“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可得出认识,要增强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由材料“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可得出认识,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崛起之路;由“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可得出认识,争取海权的过程是渐进性的,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为基础故答案为:(1)原因:第二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攫取海洋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激烈;19世纪末,美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亟需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地位实质:资本主义“强权即公理”的扩张理论(2)认识:海权在大国崛起中具有普遍性,是一个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要增强海权意识,维护海洋权益;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崛起之路;争取海权的过程是渐进性的,必须有雄厚的综合国力为基础等【点评】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1840年9月27日1914年12月1日)马汉的思想深受古希腊雅典海军统帅地米斯托克利及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影响,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权对法国革命及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海军战略等五、选做题(人物)(共1小题,满分0分)17(2017广东三模)以阅读下列材料: 以前史书尤其是教科书,给陈炯明的历史结论是“军阀”、“勾结英帝国主义”、“背叛孙中山”。一九七九年版辞海有他的专门条目,全文是:“陈炯明(一八七五一九三三)广东军阀。字竞存,广东海丰人。清末秀才出身。一九一一年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广东副都督,后任都督。一九一三年国民党讨袁失败时下台。一九一七年,任援闽粤军总司令。一九二年驱逐桂系军阀莫荣新,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一九二二年六月,勾结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背叛孙中山。一九二三年被粤军许崇智击败,率部退守东江。一九二五年所部被广东革命军消灭。一九三三年在香港病死。”历史上真实的陈炯明是:早年参加同盟会,黄花岗之役为先锋(敢死)队第四队队长,武昌起义后,率师进占惠州,为广东独立(任副都督)作出重大贡献。一九二年出任广东省长后,他最先提出联省自治,在全省九十二个县推行自治。全省各县推行民选县长、县议员。广东省议会通过广东省宪法草案,声明“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他还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全局,创立公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私立学校也大为发展。一九二一年,陈炯明创立中国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并设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公用和卫生局长,在经济建设方面,广东全省成立总商会,成立经济调查局,成立股票交易所,等等。陈炯明还特别颁布了禁烟(鸦片)令,让广州数十年的烟、赌大害绝迹陈炯明出台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政,让广东成为全国最开放、民主的省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为半个世纪后广东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埋下了伏笔。 2014年11月7日香港大公报重新认识陈炯明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陈炯明主要活动。(2)为什么会对陈炯明有这些不同评价?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方法?【考点】9X:近代中国历史人物【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考查陈炯明主要活动;对陈炯明不同评价的原因以及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的基本原则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解答】(1)本小问的活动,依据材料“一九一一年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率师进占惠州,为广东独立(任副都督)作出重大贡献”、“一九二年出任广东省长后,最先提出联省自治,在全省九十二个县推行自治”、“他还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全局,创立公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私立学校也大为发展”、“陈炯明创立中国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并设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公用和卫生局长,在经济建设方面,广东全省成立总商会,成立经济调查局,成立股票交易所”、“陈炯明还特别颁布了禁烟(鸦片)令,让广州数十年的烟、赌大害绝迹陈炯明出台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政,让广东成为全国最开放、民主的省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勾结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背叛孙中山”,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活动是为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做出贡献;提出联省自治,在广东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广东教育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和广州城市建设;作为近代军阀也有以帝国主义为依靠,参与军阀混战、镇压人民的一面(2)第一小问的不同评价,结合所学可知,不同评价原因是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时代背景不同,角度立场不同第二小问的原则,结合史学研究的方法可知,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准绳,客观公正着眼大局;设身处地,历史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既看到成就又看到局限故答案为:(1)为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做出贡献;提出联省自治,在广东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广东教育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和广州城市建设;作为近代军阀也有以帝国主义为依靠,参与军阀混战、镇压人民的一面(2)不同评价原因: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时代背景不同,角度立场不同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准绳,客观公正着眼大局;设身处地,历史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既看到成就又看到局限【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考查对陈炯明主要活动及其评价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