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4讲诗歌的语言讲义.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91862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4讲诗歌的语言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4讲诗歌的语言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通用版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第三步第4讲诗歌的语言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讲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是语言。与其他文本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炼句和语言风格。考点一炼字(含诗眼)是什么由教材知回扣教材杜甫望岳的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提示: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认知考点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诗眼”题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查,属于“冷考点”)怎么考由高考知(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和思想内容的能力。一般遵循以下步骤: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斗”,相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积攒,聚集。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天刚放亮便已驱车出发,登上盘绕的五盘岭。两岸怪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群峰相连,仿佛聚在一起,太阳尚隐于群峰中。苍翠的烟景被日光晕染,高处的树木浸透着寒气。松林疏朗露出孤单的驿馆,花草密处隐藏着急流险滩。栈道因为夜雨光润打滑,畬田里杂草已干。此行是为了感恩知己,没有感觉到蜀道行路艰难。 怎么答内化方法一、“炼字”题答题方法1思考角度常考词类表达作用教材典例动词使诗歌有动态之美,取得化美为媚的效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颜色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答题模板二、“诗眼”题答题方法1思考角度角度举例内容方面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等。修辞方面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词性方面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多(丰富)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结构方面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的,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位置方面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2.答题模板这样练创意设计读懂强化练1.下列对上面早上五盘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入蜀作杜鸿渐的幕僚,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诗人心绪也较为明快开朗。B本诗前四句,天尚曚曚,诗人驱车赶路,登上盘绕的五盘岭,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心中为之一荡。C中间六句写景。日之初出,光晕染着天空,晴明高远,彩翠分明,风烟俱净,阴郁色调的树木还沉浸在夜雾的森冷之中。D最后两句议论。此行乃因知己杜鸿渐的推荐提拔,既报了杜的知遇之恩,又能实现平乱安国的高志。E(衔接教材)李白的蜀道难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崎岖等奇丽惊险,而此诗反其意用之,说蜀道虽有上青天之难,但因报知遇之恩,平蜀乱之愿,也不觉“蜀道难”了。解析:选DD项,最后两句是抒情,而非议论。是诗人登上峰顶后,心旷神怡,面对奇险又富有情趣的所观之景而抒发的情感。考点针对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岩 居 僧赵师秀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B颔联绘僧人所居山间景象,颈联具体写其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D前六句将僧之居处、环境、生活都写到了;尾联向往之意溢于言表,是主题思想的点睛。解析:选CC项,“间接抒发”错,尾联属于直接抒情。(2)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答: 解析:解答此题,先理解两字的含义,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强调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颔联中使用的这两个字,“过”为“经过”,写一只自在的小鸟自由地飞过树林;“摇”为“轻摇”,写出了山花的无拘无束。诗歌通过鸟和花的悠闲自在,体现山居僧人生活的安闲,突出其心境的平和安宁。参考答案:“过”有“路过、经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了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借鸟的无忧无虑、无欲无求,山花的无拘无束来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的心境。把门开在峭壁上,一天到晚很少有人能爬上来。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枯木,好几朵花在翠藤上便摇曳起来。煮茶使用的是寒冰下面的水,而香火居然燃着佛像前的灯。我也是一个逃避名声者,什么原因使我看起来很像这岩居僧呢?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 蓟 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三边:泛指边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不仅符合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而且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B颔联用“积雪”“危旌”等意象,将边防地区危险的局势表露无遗。C颈联前半句写进攻的态势,后半句写防守的态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形象地将塞上的壮伟景象描绘出来。D尾联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投笔吏”,二是“请长缨”,言简意丰,含蓄凝练,流露出了诗人投笔从戎、立志报国的情怀。解析:选B“将边防地区危险的局势表露无遗”错误,选项错解了“危”的含义(高高),颔联所写的是一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了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2)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答: 解析:题干一共两问,第一问需要表明观点,第二问需要回答理由。回答理由时需要注意“诗歌开篇”几个字,需要答出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的感情基调。“贯穿全诗”的意思为全诗是如何体现“惊”的。参考答案: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惊”,第三句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之志。全诗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考点二炼句是什么由教材知回扣教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个名句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这样表达有何效果?提示:纯名词组合成句,省略动词(意象叠加)。这两句选取了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在一起,勾勒出旅人早行的图画;意象具足,所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具有极大的包孕性,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认知考点赏析之要,赏句为妙。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赏析诗句这种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怎么考由高考知1(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含意类)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本联的表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参考答案: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2(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答: 解析: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参考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贡院里摆放着紫案,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广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分等授官叙爵,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弱多病心神已耗尽,超群的英才全靠诸位来识别辨明。 怎么答内化方法一、知识储备高考中常考查的炼句类型常考类型教材典例内容、情感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廉颇自比,表达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语言特点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全为倒装句,按现代汉语语法顺序应调整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表达技巧句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结构句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气氛,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二、答题模板(一)理解含意类答题“2层面”解答含意类题目,要从“表层义深层义”两个层面入手。表层义相当于对诗句的散文化翻译,“深层义”侧重挖掘在形象、思想情感方面的意蕴。(二)赏析关键句(炼句)“2步骤”赏析关键句(炼句)重在赏句中“意”、句中“技”,也就是说一般从艺术特色和情感内容两大方面进行赏析。具体分析时可从以下2步骤入手:这样练创意设计读懂强化练1下列对上面野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解析:选BB项,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的“穷”并不是指生活贫困。“屈穷”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考点针对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注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幰(xin):车幔,代指车辆。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B颔联以数字的夸张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C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客、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D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选CC项,并非实写,而是想象蜀道中的特有风物。(2)本诗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答出尾联使用的表达技巧,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别后同明月”想象与友人同在一轮明月下的情景,是想象抒情。“君应听子规”借用子规啼归的典故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是借典故(或经典意象)抒情。尾联明里没一个“情”字,却借景物写尽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属于融情于景。参考答案:写尽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应听子规”既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运用想象(虚实结合)和典故抒发情感。“别后同明月”通过想象与友人同在一轮明月下的情景,抒发相思之情,“听子规”借用子规啼归的典故抒发盼望友人早归之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描写狭险的蜀道、道中特有风物、九州明月,以及子规哀啼等荒凉之景抒发凄楚之情。褒斜道路狭险容不下车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 考点三语言风格是什么由教材知回扣教材试分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的语言风格。提示:这首词语言优美、清新、自然、简洁、明快,抒情性强。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清晰鲜明的画面,景色、人物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例如,上片“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和下片“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合起来就是一幅“江南好”的画,画中饱含作者对江南的依恋之情和有家难归的哀怨之感。认知考点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风格特色。解答此类题,要知人论世,除了分析具体的诗歌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对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的积累来帮助判断。但鉴赏的主要根据是作品本身,特别是对于不熟悉的诗人,则更需要细读诗句,整体把握诗歌描写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怎么考由高考知(201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答: 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陈廷焯两句评论的意思。“龙吟虎啸”形容声音宏大或叱咤风云的气势。这里指词的声律豪放峭拔,“和缓”有平和、缓和之意。两者在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结合对本词的理解,典故和建功立业与劝慰的情感是豪放而大气的,而作者对自己身世及友人的不舍就显得细腻而和缓了。参考答案: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饯行。正是祖国被侵占的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喻巴蜀檄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的丰姿,赤壁的激浪,襄阳的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的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怎么答内化方法一、答题方法鉴赏语言风格“3注意”1整体感知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不是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2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3多角度入手(1)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2)要关注作者一贯的语言风格。(3)要关注诗歌本身的语言风格。可以先回忆常见的风格有哪些,然后逐一比对,得出结论。(4)要关注题干的提示。题干如果已经暗示了某种语言风格,我们只需从用词、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即可。二、答题模板三、答题术语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时,注意使用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这就需要掌握常见的八种语言风格:风格解说豪迈奔放此种风格的作品,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的登高。言近旨远此风格的作品,语言浅近,意旨深远,常于平常的景、物、事中寄托深意。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朴素自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腻,细如抽丝。如李清照的武陵春。含蓄蕴藉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的锦瑟。清新明快这种风格常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杜甫的绝句。幽默讽刺诗中多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白居易的观刈麦。附:语言风格口诀巧记江山代有才人出,星河灿烂出巨匠。豪放高唱须铁板,婉约妙龄来浅唱。屈原绚丽与沉雄,三曹慷慨兼顺畅。渊明寄情山与水,恬淡自适心内旷。子昂愤激兼慷慨,李白飘逸又顺畅。王维恬然又含蓄,诗中有画有暗香。浩然恬静又浑健,语淡情浓韵味长。杜甫沉郁又顿挫,乐天流丽又顺畅。商隐典丽寓幽婉,杜牧明丽加俊爽。苏轼豪放又旷达,弃疾深沉又豪放。柳永伤感又缠绵,陆游流畅又雄放。清照凄婉多清丽,姜夔奇拔注感伤。致远清俊又酣畅,汉卿泼辣又清爽。景臣新奇出辛辣,养浩警僻又深广。这样练创意设计读懂强化练1下列对上面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解析:选DA项,一、二句点出李正之入蜀与己之送行,三、四句点出作者“中年”又“多病”,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正确。B项,“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称许,正确。C项,下阕表达“与其有像小儿女那样哭泣的时间,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的意思,一扫上阕愁闷的心绪,用“要新诗准备”引出“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故正确。D项,结尾两句,点明入蜀时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表达相互勉励,提醒友人莫忘彼此的友谊,记得互通消息之意,并非“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故错。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对上面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解析:选AA项,“东北看惊”者,是东北方的大好河山,落入他人之手,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确。B项,借用苏轼游赤壁的典故是表达荆楚一路风光的壮美,并无“人生短暂的感慨”。C项,化用李白蜀道难,有“对友人的担忧”,但并无“望其早归”之意。D项,“儿女泪”几句是说:与其有像小儿女那样哭泣的时间,倒不如听我说一说你要去的荆楚这一路的风光。以此过渡到后面作诗的好素材,一扫上阕愁闷的心绪,并不是为了“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考点针对练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围。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深思。C“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解析:选AA项,“以声写静”分析不当,诗人主要写饮酒作乐的欢乐气氛,并非为了衬托“静”。(2)有人评价此诗“平中见奇”,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解答本题,应从分析诗歌的内容入手。说“平”,是指诗歌用平淡的语言写了平常的事件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和一些朋友结伴出游;说“奇”,则奇在所游之地为墓地的柏树下,并且是在“未知明日事”的情况下还能“为欢”,还能做到胸中郁积尽消、欢情畅饮,表现了其高于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参考答案:诗歌语言平实,场景普通。诗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与友人结伴出游、开颜畅饮的场景。思想超脱,见识高迈。诗人能看破生死,安然享受当下,有超出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今天的天气好,吹箫弹琴心情舒畅。能够感知到那松柏下长眠的故人,怎不为之而欢欣?一曲曲清歌散发着一阵阵新声,一杯杯绿酒浇开了一张张笑脸。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事不得而知,今天我确已得到了尽情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