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突破 专题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746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突破 专题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突破 专题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核心考点突破 专题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成就考点梳理考点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确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3.“文化大革命”践踏破坏(1)原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2)教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1)平反冤假错案。(2)建立法律体系。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3)基层民主选举: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考点二“一国两制”构想1.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理论,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两岸和平交流关系发展(1)1992年底“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2)1993年在新加坡实现了“汪辜会谈”,它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层面。(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4)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考点三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2)外交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3)步入国际舞台:日内瓦会议(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亚非友谊: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2.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扬眉吐气: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2)跨洋握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冰释雪融: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这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1)政策原则: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2)外交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答题术语考点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2.1954年宪法的新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考点二“一国两制”构想1.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2.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岛内分裂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考点三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1.“另起炉灶”是相对于原来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而言。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相对于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而言。3.日内瓦会议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思维导图五年真题1(2018北京高考19)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A【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是因为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并打败了美国,故A项正确;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未放弃冷战对峙,故B项错误;联合国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且材料中五大国不是联合国,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五大国缔结朝鲜的和平公约,朝鲜半岛并未实现统一,故D项错误。2(2018江苏高考1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A3(2017.4浙江高考16)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答案】B【解析】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是澳门的回归,故A项错误;香港的回归是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故B项正确;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故D项错误。4(2017江苏高考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答案】B5(2017上海高考18)1971年,“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佳话,紧接着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是()A日内瓦会议召开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上海公报发表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C【解析】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上海公报发表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故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6(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A【解析】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之那三国之一,故A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中国没有参加,故C项错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7(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答案】B8(2016上海单科28)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日建交【答案】A【解析】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结束美国长期对中国的外交遏制,打破了外交的僵局,引发新中国第三次建交高潮,故A项正确;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50年代,引发第二次建交热潮,故B项错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现在200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中日建交是推动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9(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答案】C10(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豪情满怀迎跃进”,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样板戏”出现于文革时期,即19661976年;第一部宪法颁布是1954年;香港回归发生于1997年,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11(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12(2015广东文综17)表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一致,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C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 数据不一致,故D项错误。13(2015山东文综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答案】B14(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解析】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万隆会议期间”是1955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但当时中国不是“强国”,故C项错误;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因此改善中美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15(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答案】D【解析】“冷战”由西方发起,旨在通过非武装手段对抗、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会主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故C项错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投票的结果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等关键信息说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新中国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故D项正确。16(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17(2014四川文综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答案】B【解析】新中国外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尤其是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故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还处于对抗中,故D项错误。18(2014江苏单科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答案】C19(2014福建文综17)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答案】A【解析】从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可以看出,中美贸易19721978年出现波折,这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有关,故A项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从图示可以看出双边贸易并没有始终保持增长,而是有波折,故B项错误;中美贸易在1972年1974年属于发展阶段,文革结束以后是在1976年后,虽然也是出于发展阶段,但不是“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故C项错误;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与材料显示时间“19721978年”信息不符合,故D项错误。20(2015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分)(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0分)【答案】(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4点即可,8分)(2)问题:台湾问题。(2分)理解: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3点即可,6分)(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分)原因: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8分)(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6分)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分)(3)第一小问反应,根据材料三“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可知是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可以归纳为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可以归纳为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可以归纳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角度作答。(4)注意题干要求“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本方面,根据材料四“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作答;从中国方面,应该吸取教训,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等等,只要言之有理。高考模拟1.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答案】C【解析】1954年处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特别是经济建设需要法律保障,故C项正确。2.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我国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C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D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答案】D【解析】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标志着我国的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故D项正确。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其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是()A.确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在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C.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D.恢复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后,在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是这一时期民主建设的突出成就,故B项正确。4. “文革”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努力推动民主法制各项事业的重建和健全。1981年时,最迫切的政治任务是()A.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完善政治协商制度C.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D.筹备和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A5.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这主要表明“一国两制”()A.符合中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B.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C.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在香港回归之际,马岛利用中国的“一国两制”来解决马岛主权问题,故B项正确。6.台北市市长柯文哲提出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来“取代九二共识”。其意在()A.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B.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C.回避“一个中国”的原则D.与大陆进行政治对抗【答案】C【解析】柯文哲否定“九二共识”,实际上是回避“一个中国”的原则,故C项正确;柯文哲的主张中并没有反映出与大陆进行政治对抗,故D项错误。7.1954年,中、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在会议上积极活动,推动会议成功,提高了国际声誉。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会议成功推动美国侵略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B.会议达成和平公约,推动朝鲜战争双方停战C.中国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会议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答案】C【解析】当日内瓦会议陷于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故C项正确;中国与亚非国家兴起新的建交高潮是在亚非万隆会议后,故D项错误。8.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国“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 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答案】C9. 1955年亚非会议上,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拉开了南南合作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当时万隆会议()A.推动了亚非各国在实现政治独立斗争中相互支持B.实现了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C.建立起亚非国家联合反殖反帝反霸区域政治集团D.形成为亚非国家开放的多边贸易区域性官方论坛【答案】A【解析】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被与会各国广泛接受、认可,增进了各国的政治互信,故A项正确。10.下图是1971年7月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著名照片。此次会谈双方讨论的主要问题有()邀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尼克松访华的具体日期及准备工作就中美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谈商讨中美建交公报的具体内容A. B. C. D.【答案】B【解析】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错误;依据所学,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故正确;依据1971年基辛格访华时中美同时发表的公告内容,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就中美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交谈,故正确;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于1978年底,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1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C.加强友好磋商 D.结伴而不结盟【答案】D【解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是中苏结盟,上海合作组织开创的是结伴而不结盟的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12. 1985年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这里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指()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B.美苏争夺全球战略资源的问题C.制约中国西部开发问题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问题【答案】A13.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认为自己居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6分)【答案】(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以宣扬国威为主),厚往薄来。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现代外交转变,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答出四点即可)(3)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任答四点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择偶标准19481966年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515.6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职业17.825.828.240.7籍贯4.24.96.74.1上表反映了20世纪中后期我国青年人择偶标准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答案】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择偶标准由注重政治出身向个人能力倾斜;择偶标准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能力;择偶标准对个人政治身份的关注日趋减少;等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择偶标准由注重政治出身向个人能力倾斜。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更是以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政治出身受到重视。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个人能力更受到人们的重视。【解析】略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