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18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716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18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18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18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7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卷 一、单选题1、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却在20 m以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该植物生长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B.C.D.小题2:其生长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能源紧缺C.水土流失D.洪涝灾害 2、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该图示的含义是A.呼吸作用B.分解作用C.光合作用D.化合作用小题2:若a在黄土高原,且植被遭到破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易产生荒漠化B.易使黄土质地变松C.易产生水土流失D.易形成酸雨 3、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B.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C.移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D.草甸、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4、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A.B.C.D. 5、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 B. C. D. 6、如图是我国某地区典型植物示意图,这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在20 m以上。据此回答题:小题1: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下景观最有可能位于该地区的是( )小题2: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能源紧缺C.水土流失D.洪涝灾害 7、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回答题.1.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区域性 D.单一性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景观特征与其相符的是( )A.光照弱 B.风力大 C.冰川冻土广布 D.河流多,流量丰富 8、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生物进化 B.环境污染 C.环境变迁 D.全球变暖 9、通常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矿物质颗粒的大小B.透水能力的大小C.透水程度的高低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10、根据表所给的气候资料,判断该地植物的个体形态特征A.根系发达,叶小多刺B.草高树稀,雨季叶茂,旱季草枯C.叶片常绿较硬,常被蜡质D.独木可成林 11、阅读材料,回答12题。材料一:上升流是近海水域中,离岸风吹动表层海水,使海水离岸而去,下层海水上升被充而产生的。材料二:近年来,每隔几年的圣诞前后,常有太平洋赤道逆流南下,迫使南太平洋秘鲁寒流转向甚至消失,此温暖的海水“杀死”了秘鲁附近海域的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1.材料二中鱼群被大量“杀死”的原因的是( )A.南下热水有毒B.南下热水致该海域浮游生物过度繁殖C.热带肉食性鱼类随赤道逆流南下D.南下热水致该海域浮游生物大批死亡2.“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C.拢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12、下面两图分别是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代表不同的植被。读图回答12题。1.植被所在的自然带为(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坡自然带的形成与沿岸暖流有关B.西坡山麓自然带的形成受盛行西风影响C.西坡山麓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东坡自然带受地形影响,南北狭长 13、地球上存在许多限制森林分布的天然障碍,如低温、干旱等。亚欧大陆内部许多地方针叶林界限深入到北极圈以内,而英国59N的地方已呈现出苔原景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大气环流B.热量C.水分D.洋流 14、一科考队对某保护区开展为期10天的野外考察活动,队员小杨在日记中写道:汽车沿河谷蜿蜒盘行,路边的参天大树越来越多,远处的山林云雾缭绕,河谷的坝子生长着很多水果,青色的木瓜紧贴着树干,沉甸甸的柚子挂在枝头马上可以收获。我们已经接近保护区的边缘了!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该科考队考察的保护区可能位于A.西南山区B.东北林区C.天山北坡D.山东丘陵小题2:科考队考察期间,下列描述最有可能的是A.开普敦附近河流水位一年中最低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C.华北平原麦收忙D.市场上月饼畅销 15、 16、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题。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积雪冰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C.N坡是向阳坡,S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是迎风坡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且该山体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A.T冬18 B.T夏18 C.T冬10 D.T夏20 17、2011年11月29日是中国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号驶抵中山站。右图为“南极科考船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题。小题1:流经海域的洋流类型依次是A.暖流、寒流、寒流B.暖流、寒流、暖流C.暖流、暖流、寒流D.寒流、暖流、暖流小题2:科考人员沿途可观察到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景观,这种景观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洋流 18、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随经纬度的线性变化示意图.完成2728题小题1: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A.从东北向西南递减B.从西南向东北递减C.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小题2:关于该区域气候要素与生物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上生物量随年均温的升高而减少B.地上生物量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多C.若该区域变暖,则光合作用增强,地上生物量增多D.若该区域变暖,则水分蒸发和蒸腾加剧,地上生物量减少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尺度的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B.区域尺度的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C.垂直尺度的分异,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D.受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陆地出现局部尺度分异 20、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自西向东经过的陆地水平自然带有( )A.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C.温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 2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22、读理想大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各题:小题1:字母A-B-C表示的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什么规律?A.经度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小题2:字母B-D-E自然带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热量差异B.水分差异 C.海拔差异D.地形差异小题3:位于图中ABCD四地海拔相同的山地中,垂直自然带谱最复杂的 A.AB.BC.CD.D 23、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到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各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干湿度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24、亚马孙平原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稳定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A.B.C.D. 25、读下面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各题。1.图中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的有()A. B. C. D.2.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两坡明显不一致,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26、读下面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AH表示不同的植被带(纵轴标目中,1kcal=4.2kJ,编者注)。完成12题。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CD自然带的更替反映了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变化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2.图中E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28、在中纬度地区分异最明显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 29、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线称为雪线,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有关冰川与雪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变化的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D.一个地区如果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30、下表为中圆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1618题。径流量降水量(毫米)径流深度(毫米)蒸发量(毫米)径流系数(%)AB200-40010-50200-30010-20过渡带400-80050-300300-40020-40C800-1600300-900400-70040-60D160090070060小题1:表中A、D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流水作用风力作用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小题2:与表中B、C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A.荒漠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针叶林C.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小题3:表中B径流带所在地区国土整治的可行性措施是A.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治土地荒漠化B.抚育天然植被,防治水土流失C.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D.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瓜果棉等特色产业 二、读图填空题31、读部分亚欧大陆轮廓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自然景观从A地到B地的变化,主要是以为基础形成的。这种变化同时还受的影响。2.图中C地与D地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水分条件变化形成的。形成这种水分条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这种从C地到D地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低、中、高)纬度表现较为明显。3.认识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指导意义是: 三、综合读图题3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风向是_。(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是_气候,成因是_,该地冬季的气候特点是_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_(填序号)。(5)自然带的更替是以_为基础的,自然带更替更符合_分异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