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52633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共30个,每个2分,共60分)1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这说明商朝后期( )A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 B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 D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2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种思想( )A. 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 B. 解决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C. 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 D. 实现了最高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3.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4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悦吕不韦姬(后为王后)”所出。这种变化反映出( )A. 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B. 社会秩序正在转型C. 宗法制已难以为继 D. 诸侯争战民生困苦5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 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6.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神权与王权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7中国传统政治,家庭内部讲究“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臣间如“夫君者,民众父母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B.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C.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D.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其中论及的制度变化是()A.分封制郡县制 B.三公制三省制 C.世袭制禅让制 D.封国制行省制9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C.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D.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10颜师古汉书注载:“初分十三州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这里记载的“州”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监察机构B.隶属于道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C.设置于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D.取代汉初封国地位的地方机构11.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12唐代丞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丞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丞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A提高丞相议事的效率 B削弱皇帝的决策权C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加强相权间的制约13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举措()A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矛盾 B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C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14史书云:“(宋)太祖鉴前代之失,集精锐于京师。” “禁兵者皆以守京师,备征伐。”这表明当时的战略方针及其主要意图是()A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B守内虚外消灭割据C重文轻武中央集权 D精兵简政抵御外患15宋仁宗对谏官张升说,你很孤单,没有朋友,要注意说话方寸。张升明知年老仁宗儿子都夭折了,却回敬皇帝道:臣不孤单,妻儿俱全;陛下才孤单,只有宫女相伴。仁宗没怪罪张升。清代士大夫却没这种“脾气”,大学士曹振铀总结的为官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士大夫“脾气”变化表明(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儒学思想渐趋衰微C.官场风气世俗化D.经济文化没有协调发展16.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7.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这种制度是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均田制 D. 科举制18. 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谏议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限制皇权至上 B. 唐代谏议制度对皇权不起作用C. 明清谏议机构消失是服务于皇权需要 D. 明清监察制度对君臣形同虚设19.(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讲了一个宦官对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C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 D明朝宦官权势膨胀20清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21.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2.美国根据1906年国会通过的立法成立驻华法院,在美国司法系统中其地位与联邦区法院相等。英国根据1925年枢密院令,在上海设立最高法院。这些规定与哪一权利有关( ) A领事裁判权 B巡查贸易权 C租赁土地特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23.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是( ) A开辟内河新航线 B赔款白银二亿两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24.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 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25.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A. 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 军事技术的落后C. 英国的坚船利炮 D.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26. 从1895至1913年,随着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至少又有136家外资制造业和采矿企业在华建立,它们创办时的资本投资额都超过十万中国元,导致“通商口岸的外国工业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27. 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A. 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 B. 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C. 参与者具广泛性和全民族性 D. 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以下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经商 B. 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 义和团运动后“惩办首祸诸臣” D.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9.假如林则徐、丘逢甲、张自忠、彭德怀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 ) A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B建立民主政体 C推翻清政府 D驱逐日本侵略者30.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的飞向南京。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二、材料阅读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图 (1)材料一的内容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分)(2)材料二地图反映了西汉初年地方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为解决这一制度所产生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 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1)概括材料一二条约的内容。(6分)(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根据材料三加以说明。(2分)(3)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6分)33.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选举”一词早已见诸古代文献,其狭义或是指古代文献认为在三代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或是指从西汉起已确定地形成制度的察举(荐选),这种狭义的“选举”常提出来与后来的“科举”(考选)相对而言,如元代陈佑三言“今之议者互有异同,或以选举为尽美而贱科第,或以科第为至公而轻选举。”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节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材料二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材料四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 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材料五 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有哪些具体制度?(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4分)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2分)(3)据材料四,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4分)(4)你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有哪些(2分)?据材料五,指出封建统治者反腐采用的是什么制度(1分)?其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一选择题(共30个,每个2分,共60分)12345678910DADBDBDABA11121314151617181920CDCBAADCDD21222324252627282930BACADCACAD二材料解析(共3个小题,31题8分,32题14分,33题18分)31.【答案】(1)制度:分封制,郡县制。作用:通过分封制,扩大了周人的统治范围;郡县制加强了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4分)(2)制度:郡国并行制。措施:实行“推恩令”,附益之法,建立刺史制度。(4分)32.【答案】(1)设立租界,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6分)(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2分)(3)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6分)33.【答案】(1)“乡举里选”、察举制、科举制。(3分)(2)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4分)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1分)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1分)(3)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清廉典型)。(4分)(4)阻力:皇亲国戚、权臣贪官。制度:监察制度。(3分)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人治色彩浓厚,监察和处罚体现君主个人意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